【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docx,共(7)页,37.24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f99264d5f2fb2fd29529e54253ef1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B【解析】B.“因而,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错。原文是“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可见,文中只是说盛唐时代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没有说不喜欢“揭
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且“人民的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与“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也无因果关系。2.D【解析】D.“……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错误,这一表述不严谨。原文是说“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
’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可见,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3.D【解析】A.“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原文是“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可见,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其艺术风格与盛唐诗风并不相同。B.“
因此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错,因果倒置。原文是“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可见,诗风深入
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C.“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什么可取之处”错。根据原文“在形象上简直是
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可知,强调《虞美人》是无法和盛唐气象相比的完全不同的境界,不能就此说《虞美人》境界不高,没什么可取之处。4.C【解析】C.“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错误,西北五省虽然地下水占总供水量比例不高,但是城镇地下水占各部门用水总量的比例相
对较高,达61.26%,所以减少地下水开采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5.D【解析】D.“主要原因是我国地下水储量低且南方开采不足”主要原因归结错误,材料三只说“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美国,日本等地
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并没有说明中国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占比低的原因。6.(6分)①希望
居民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②希望政府能够多开展节水的宣传活动;③希望企业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④希望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做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⑤希望相关科研部门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解析】根据材料二“2022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
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两个主题都强调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意在让‘保护水、节约水、珍惜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可见,节水宣传活动能够推动人们养成习惯,可概括出②希望
政府能够多开展节水的宣传活动;“治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生活、工作着手,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担负起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应尽义务”可概括出①希望居民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根据材料三“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常常严重地污
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可概括出③希望企业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④希望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做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根据“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类型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
概括出⑤希望相关科研部门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7.A【解析】A项,对小男孩并未用到心理描写。8.(6分)①在情节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因为下雨,我才与小男孩失散,为下文我的揣测以及小男孩等候等情节埋下伏笔。
②在人物塑造上:将我等鞋子过程中的焦虑不安的心理烘托得更为传神。③在主旨上:结尾处用夜雨浇注后的泥泞街道,渲染出阴暗肃杀的氛围,深化了主旨,表现了我对小男孩命运的悲悯与对弱势人群的关切之情。(一点2分)9.(6分)【答案】①男孩自身情况
的对比:在境遇上,男孩窘迫贫穷,地位卑微;在人品上,他毫不贪财,坚守诚信。困苦的环境对比其行为的难能可贵,把人物形象凸显得鲜明高大。②“我”与男孩的对比:“我”的行为、思想与擦鞋孩童形成反差,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擦鞋孩童,并没有因为生
活的艰辛而失去诚信,守候皮鞋的主人,突显擦鞋孩童纯朴品质。③前后情节形成鲜明对照,与小男孩离散后,我对小男孩的猜测与小男孩对待白皮鞋的实际情形,截然相反,写出“我”对擦鞋孩童的误解,使文章感染力强烈,形成
鲜明的戏剧冲突。(一点3分,答出两点并结合文本分析即可满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结合题干提示可知是对比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对比的运用,如在境遇上,男孩窘迫贫穷,地位卑微;在人品上,他毫不贪财,坚守诚信。困苦的
环境对比其行为的难能可贵,把人物形象凸显得鲜明高大。“我”的行为、思想与擦鞋孩童形成反差。前后情节形成鲜明对照,与小男孩离散后,我对小男孩的猜测与小男孩对待白皮鞋的实际情形。点睛: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
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本题“我”的行为、思想与擦鞋孩童形成反差,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擦鞋孩童,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诚信,守候皮鞋的主人,突显擦
鞋孩童纯朴品质。10.A【解析】划线部分句意为: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突然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按部”,巡视部属,动宾短语,“转运使杨万里”为主语,构成主谓宾,结构完整,应在“按部”后面断开。“骤见”“叹奖”的宾语都是前文的危稹,这里省略了,应在
“叹奖”后断开。11.B【解析】B.“夺”表罢免,“领”表兼任。12.D【解析】D.“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错,“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13.(1)有因受贿使上面听到的县令,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
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邑令有贿闻者”,定语后置,有因受贿使上面听到的县令;“去”,使…离开,罢免;“籍”,没收,抄没。一点1分,句意2分)(2)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愿”
:希望;“损”“益”: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变长,可译为“减损/增益”;“寻”:不久。一点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考中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
他突然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干办京西安
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说是以教职为官名,但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设置课试法,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
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著作郎兼任屯田郎官。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
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柴中行离开,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
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可是亲属无财力补给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
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有因受贿使上面听到的县令,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
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
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药山》。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从“殷勤昨夜三更雨”可知,雨为
昨夜之雨,非游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15.(6分)(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一点2分,写
出任意三点即可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炼句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空间、方位、感官、色彩及词语选择等角度具体鉴赏所用技巧。“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意思是,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从
空间的角度上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翻飞白鸟”指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照水红蕖”意思是满池荷花,映照绿水,这是俯视角度,此处运用了俯仰结合的手法。“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从色彩搭配看,“白鸟”与“红蕖”中“白”“红”是颜色,红白相间,颜色
明丽,意境清新淡雅,颇有诗情画意。从感官角度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白色的鸟语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是视觉角度,引人入胜;“细细香”指荷花散发出柔和的芳香,这是嗅觉描写。视觉、嗅觉,多种感
官的运用调动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描写的方法上看,“翻空白鸟”指空中翻飞的白鸟,写出了鸟飞翔的姿态,是一种动态描写;“照水红蕖细细香”指的是水中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是一种静态描写。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是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将景物写活了
。从词语使用方面来看,“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速。“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叠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16.(6分)(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17.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
等。此处说“厕所收费”早已消失,应使用“销声匿迹”,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三空:“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改弦易辙”指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此处是说发展思路的“改变”,不含贬义,应使
用“改弦易辙”,据此排除A。18.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括号后面的句子“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可知,此处应强调“故宫”和“文化”的“生命力”
,因为故宫代表着一种文化,文化只有在有生命的基础上才能体现活力,才能得以传播。AC两项,重点落在“文化”上,与前后语境不符;B项,“文化”和“生命”的关系说反了。19.B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发挥”后缺少宾语中心语,
应补出“的作用”,据此可排除D项;二是语序不当,“公众教育、文物展示、文化传播”,按逻辑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据此可排除AC两项。20.(6分)①正因其(人生)有悲剧②它是不完美的③乐观地(正确地、积极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21.(5分
)①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②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③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全改对5分,每错一句扣2分)22.写作材料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官方媒体《光明日报》在其公众号上,以“优秀会‘传
染’!8人,全寝保研!”为题目,连用两个感叹号,为中国地质(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418寝室8名女孩成功被保研一事点赞;其二,8名女孩把自身优异表现归功于宿舍学习氛围浓厚。立意提示: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②独学乐不如众学乐③良好的
环境是成功的保障之一。④环境的同化效应不可小觑。⑤高起点更易接近高目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