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594.0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31)页,59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d051cd3ac89b9a70198999c5ea98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的是()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C.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

液在滤纸上扩散越快D.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呈黄绿色【答案】C【解析】【详解】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故A错误;B.用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故B错误;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

度越快,故C正确;D.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故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2.某同学在酿制果醋时,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转入醋酸发酵,结果发现果醋产量较低,其原因不可能是()A.由酒精发酵

转入醋酸发酵时调低了温度B.在发酵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微生物,造成了污染C.酒精发酵后通入氧气,导致醋酸发酵受到抑制D.酒精发酵产生的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醋酸发酵【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6126222266612CHOHOOCOHO⎯⎯→++++酶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612622522CHOCOCHOH⎯+⎯→+酶能量。2、参与果醋制

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果醋的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的温度高,如果调低了

温度,果醋的产量可能会降低,A错误;B、在发酵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微生物,影响了果醋的发酵,果醋的产量可能会降低,B错误;C、制作醋酸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所以酒精发酵后通入氧气,不会使醋酸发酵受到抑制,C正确;D、酒精发酵产生

的酒精浓度过高,抑制了醋酸菌的生长,从而抑制了醋酸发酵,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醋酸发酵的条件和相关原理,结合选项进行分析。3.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5℃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

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1、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

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流程:3、注意的问题(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①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

色孢子。②消毒: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③接种: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

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

般应控制在12%左右。提醒:腐乳制作过程中盐、香辛料、酒精均可起到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由于越接近瓶口,微生物污染越重,故豆腐加盐时,越近瓶口处盐用量越多。【详解】A、腐乳的制作原理: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中的毛霉,还有其他微生物,A正确;B、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

为15℃~18℃,B错误;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C正确;D、为防止杂菌污染,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的测定过程需使用显色剂硫酸锌B.亚硝酸盐的存在是泡菜能较长时间储

存的原因之一C.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D.样品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偏大,原因可能是测定样品时选用了光程更大的比色杯【答案】A【解析】【分析】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制作泡菜过程中应进行无菌操

作;泡菜盐水的浓度应该是清水与盐的比例应为4:1,如果盐浓度过高会抑制乳酸菌发酵,造成咸而不酸,盐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造成杂菌污染;为了缩短制作时间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微生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至少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亚

硝酸盐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用比色法可以推测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N-1-萘基乙二胺溶液等体积混合作为亚硝酸盐的测定的显色剂,A

错误;B、亚硝酸盐浓度较高,微生物因失水而不能生存,B正确;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一般腌制10d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C正确;D、如果样液的比色杯光程大于制作标准曲线时的比色杯光程,测得的样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偏大,D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酶技术应用的叙述,正

确的是()A.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其活性明显增强B.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C.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D.加酶洗衣粉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促进酶的活性【答案】C【解析】【

详解】A、用包埋法将果胶酶固定化后,果胶酶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但其活性并未增强,A错误;B、尿糖试纸是用来鉴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只能使用一次,B错误;C、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而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因此,较长时间保持

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C正确;D、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可优先吸附在各种界面上,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的状态,去除衣物的污渍,但不能促进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真核

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考查细胞的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酶的分布:【详解】A、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

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强度也很低,B错误;C、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

基质中,D正确。故选D。7.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C.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的考查点是酶的本质和合成场所、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ATP的字母表达的含义,主要考查学生对酶概念和ATP的掌握应用,B选项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蛋白酶也会使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而错选。【详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不正确;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B不正确;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T代表三个磷酸基团而不是高能磷酸键,D不正确。8.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葡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C.豆腐上长了毛霉后,

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D.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答案】C【解析】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葡的枝梗,

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项错误;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

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B项错误;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项正确;制作泡菜时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D项错误。9.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温度、洗衣粉的浓度、试验用布料和污物及污染程度、洗涤的方式和洗涤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实验的因变量是洗涤效果。【详解】A、热水溶解洗衣

粉时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A错误;B、实验的因变量是洗涤效果,可以用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表示,B正确;C、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pH影响较大,普通洗衣粉受PH影响较小,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D、衣物质地和洗

衣粉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水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保持一致,D错误。故选B。10.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

,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答案】A【解析】【详解】A、施用农家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大棚中的二氧化硅的浓度,利于作物增产,A正确;B、蔬菜要进行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产

量,B错误;C、阴雨天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产量,C错误;D、用白色塑料膜更利于蔬菜的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A。11.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

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

养基上D.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为所需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

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详解】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其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应该配

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备用,A正确;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

误;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可能为所需菌种,D正确。12.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条件下不吸

收氧气,但是释放了二氧化碳,说明酵母菌此时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乙、丙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可以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丁条件下,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等于其吸收的氧气量,说明其只能进行需氧呼吸。【详解】A、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物

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乳酸,A错误;B、乙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吸收的氧气量的四倍,说明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的三倍,根据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C、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最少,丙条件下,酵母菌同时进行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ATP并不是最少的,C错误;D、丁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D。【点睛】酵母菌既可以进行需氧呼吸,又可以进行厌氧呼吸,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厌氧呼

吸;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需氧呼吸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1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

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①大肠杆菌②霉菌③放线菌④固氮细菌A.④③②B.④②③C.④①②D.④②①【答案】B【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的原理:不同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不同。有的适于酸性环境,有的适于碱性环境;不同微生物对某

些化学药品的抵抗力不同。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可配制出适于某些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详解】(1)固氮菌的氮源是氮气,所以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固氮细菌可以生长;(2)霉菌是真

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霉菌;(3)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霉菌,所以可

以筛选放线菌。故选B。14.如图为某一植物体光合作用的有关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对应温度下的植物制造有机物速率等于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B.图乙中若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则A点和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相同C.

图丙中A点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D.图丁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不产生ATP【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与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此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的2倍;图乙中,温室内A、B两点

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丙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丁图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详解】A、甲中A点对应温度下的植物制造有机物速率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的2倍,A

错误;B、在温室内如果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CO2浓度下降,如果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则CO2浓度增加,因此乙中若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则A点和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相同,B正确;C、丙中A点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自变量光照强度,C错误;

D、丁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图中各点的含义。15.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

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PO的最适温度为80℃B.PPO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C.90℃使PPO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D.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应将pH控制在8.4【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

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

失活)。【详解】A、三条曲线对比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80℃左右,不一定为80℃,A错误;B、三条不同温度条件下该酶的最适pH值相同,可见PPO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B正确;C、90℃使PPO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C错误;D、该酶会降低啤酒的质量,因此酿酒时应降低该

酶活性,而pl控制在8.4,该酶的活性最高,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操作错误的是()A.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使用平板划线法B.测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可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C.土壤中纤

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流程中“选择培养”是必不可少的D.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避免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化学药物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等。实验室常

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时,接种方法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B、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是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之一,B

正确;C、“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大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筛选流程中该步骤必不可少,C正确;D、微生物培养要求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消毒时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避免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D正确。故选A。17.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

是C3,⑤是C5B.②和③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C.光照的强弱对该过程的进行有影响D.⑥可以被转运到线粒体中储存起来【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的C3,②表示的是ATP,③表示的是NADPH,④表示的是NADP+,⑤C5,⑥表示(CH2O

)。【详解】①CO2固定后的产物--三碳化合物,⑤是参与CO2固定的五碳化合物,A正确;②和③分别是ATP和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B正确;光的强弱决定ATP和NADPH的多少,所以对该过程有明显影响,C正确;⑥是(CH2O),可在细胞质基质

中转变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D错误。18.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①、④过程都产生[H]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答案】C【解析】

【详解】A、③是CO2固定,X是三碳化合物,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Y是丙酮酸,A正确;B、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产生[H],B正确;C、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C3还原过程,发生于叶绿体

基质中,C错误;D、图中过程均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D正确。故选C。19.以下关于果胶和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胶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胞间层B.工业上通常利用细菌生产果胶酶C.要使果汁中的果胶析出,需要加入酒精并加热D.果胶酶可减少果汁中的固形物,使果汁澄清【答案】D【解析】【分

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果胶酶是

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详解】A、果胶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层,A错误;B、工业上通常采用青霉和曲霉发酵来生产果胶酶,B错误;C、果胶不溶于乙醇,要使果汁中的果胶析出可加入乙醇,C错

误;D、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减少果汁中的固形物,使果汁澄清,D正确。故选D。20.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

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A【解析】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观察,A错误;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正确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点睛】注意:菌落是

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

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2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答案】C【解析】根

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种类(甲乙两种菌种),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B正确;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说明发酵菌为需氧型,C错误;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

蛋白质,D正确。22.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组别1组2组3组4组土壤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处理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

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答案】D【解析】由表格可知,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是否灭菌和湿度,探

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1、3组灭菌,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4组有微生物,但湿度不同,则落叶分解程度不同,B正确;该实验中微生物来自土壤,所以为控制无关变量,落叶应进行灭菌处理,C正确;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是否灭菌和湿度

,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D错误。2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叶肉细胞白天进行光合作

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B.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有影响C.玉米的所有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D.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

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

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水稻叶肉细胞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B、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有影响,B正确;C、玉米的所有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D、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为

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故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

呼吸的因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24.生物燃料是指以纤维素材料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筛选出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是制造生物燃料的重要前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能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B.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刚果红染色法能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微生物C.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色,优点是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的作用D.用平板划线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应选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答案】B【解析】【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

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方法一在长出茵落的培养基上,覆盖质量浓度为1mg/mI。的CR溶液,10~15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I。的NaCI溶液

,15min后倒掉NaCl溶液,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茵落周围将会出现透明圈。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mg/mI。的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I。培养基加入1mI。的比例加入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等培养基上长出茵落后,产

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方法一的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

,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

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详解】A、由分析可知,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Cx酶能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

A错误;B、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发明了刚果红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法能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微生物,B正确;C、由分析可知,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色是第二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而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

就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是方法一的典型优点,C错误;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计数时,应选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D错误。故选B。25.如图所示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

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C.过程①消耗CO2产生O2,过程③消耗O2产生C02D.若叶肉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

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是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详解】过程①中发生水的光解生成[H],过程②需要消耗光

反应提供的[H]、ATP进行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③的第一、二阶段中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②是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过程①是光反应阶

段,不需要消耗二氧化碳,C错误;叶肉细胞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时,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肉细胞合成的有机物积累,但甘蔗中还有部分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甘蔗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合成与水解,光合作用过程,细

胞呼吸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6.以下关于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样品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层析液不能没及样品原点B.点样时,应快速细致,形成大小一致的圆点C.滤纸卷成筒状是为了增大吸收面积D.层析用的玻

璃瓶应加盖玻璃板密封【答案】C【解析】【分析】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原理是胡萝卜素等不同的色素可以溶解于层析液,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由于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滤纸上扩散位置也不同,色素得以分

离。【详解】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基线,否则点样处的胡萝卜素溶解在层析液中,会导致实验失败,A正确;点样时,应快速细致,形成大小一致的圆点,点样斑点不能太大,B正确;滤纸卷成筒状不能增大吸收面积,目的是使

滤纸稳定地竖立在装置中,C错误;层析液容易挥发,所以层析用的玻璃瓶应加盖玻璃板密封,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意在强化学生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7.将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置

于自然光下培养,假设玻璃小室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一昼夜测得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在6~18时B.与B点相比,C点光合作用强,产生ATP的速率较大C.DE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气孔

关闭,CO2吸收速率增大D.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B段的转折点之前,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AB段的转折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速率减

慢;BD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而且大于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DE段,由于温度高,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FG段,光照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详解】根据密闭透明

的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6时和18时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时刻,因此光合作用应发生于6时之前,结束于18时之后,A错误;C点时光照强于B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B点,产生ATP的速率较大,B正确;DE段处于12~16时,斜率变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原因可能是气孔关闭,CO2吸收速率减小,C错误;与0时相比,24时小室内CO2浓度下降,在此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应增加,D错误。故选B。28.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

分析,正确的是A.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C.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答案】B

【解析】【分析】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其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详解】在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要注意控制温度,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

解,A错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在受热时易挥发,在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需要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B正确;根据实验操作的流程可知,浓缩前需要进行过滤,C错误;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剂,留下的是胡萝卜素,D错误。【

点睛】熟悉胡萝卜素的提取原理和实验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

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

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

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详解】A、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可以分层,将芳香油分离出来,A错误;B、压榨法是通过机

械加压,将原料中的芳香油挤压出来,B正确;C、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再通过蒸馏装置蒸发出有机溶剂,剩下的就是要提取的物质,C正确;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

查提取芳香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0.下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A.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B.压榨液中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C.过程⑥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D.过程⑤之前要进行离心【答案】C【解析】【分析】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

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详解】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

压榨容易滑脱,出油率较低,为了提高出油率,常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A正确;为了使橘皮油与水容易分离,需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碳酸氢钠和5%的硫酸钠,并调节pH至7~8,B正确;过程④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

的固体物和残渣,过程⑥的目的是除去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C错误;④过滤之后,需要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此时橘皮油还含有少量的水和果蜡,需在5~10℃下静置5~7天,D正确;故选C。【点睛】由于鲜橘皮油中含有大量的果腊

、果胶、水,若直接压榨,出油率会很低,故应先干燥去除水分,且用石灰水破坏细胞,水解果胶。压榨中要使油和水分离,应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小苏打和5%的硫酸钠,调节pH到7~8左右。该过程中两次过滤

的目的不同,第一次过滤是用普通布袋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第二次则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二、非选择题31.下图甲表示某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

,图乙表示该豆科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以葡萄糖为底物)。据图回答问题:(1)该豆科植物生成C3的场所是______。图甲中AB段C3相对含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CD

段C3相对含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FG段C3相对含量减少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G点相比,H点[H]含量较__________(填“高”或“低”)。(2)图乙中,12h时O2的吸收速

率:CO2的释放速率=3:8,则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___________。(3)胚根长出后,CO2释放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叶绿体基质(2).AB段没有光照,不

进行光合作用(3).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ATP合成减少,C3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4).温度较高,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O2固定减弱,而C3还原正常进行(5).低(6).1:5(7).胚根冲破种皮,O2供应增多,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合理即可)【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由于该图表示夏季的某天,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由于题干中提出“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这会导致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将抑制暗反应过

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对应曲线中的CD段。分析图乙: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

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增大。【详解】(1)CO2固定形成

C3,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B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C3合成与还原,故相对含量不变。CD段,上午8时左右,C3相对含量增加,可能是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ATP合成减少,C3还原减弱,而CO2固定正常进行,导致C3相对含量增加。FG段,13时左右,C3相对含量减少加快,可能

是温度较高,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O2固定减弱,而C3还原正常进行。与G点相比,H点气孔已打开,C3形成增多,还原C3时[H]消耗增加,且H点光照弱,光反应弱,[H]含量较低,所以与G点相

比,H点[H]含量较低。(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对应关系:C6H12O6~6O2~6CO2,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对应关系:C6H12O6~2CO2,12h时O2的吸收速率∶CO2的释放速率=3∶8,可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为3/6∶5/2=1∶5。(3)胚根长出后,O2供应增加,有氧

呼吸速率加快,CO2释放速率加快。【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准确判断相关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某校

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2)B组同学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

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染料。

(4)C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_________,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____,加盐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工厂生产腐乳是在严

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到切成小块的豆腐上,经过发酵的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脂肪水

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答案】(1).温度(2).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3).杀菌、除氧(4).增加乳酸菌菌种数量,加快发酵过程(5).重氮化(6).玫瑰红(7).(匍匐)菌丝(8).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9).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

近瓶口要铺厚些(10).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11).脂肪酶【解析】【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

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发酵,乳酸菌是严格厌氧菌,因此发酵过程中要保证无氧环境;泡菜制作过程中,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3、亚硝酸盐测定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

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1)泡菜制作是,需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所以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的目的是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盐水煮沸可以除去水中溶氧和杀灭水中的杂菌;陈泡菜液中含有乳酸菌,所以在盐水中加入陈泡菜水可以增加乳酸菌菌种数量,加快发酵过程。(3)亚硝酸盐测定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

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燃料。(4)腐乳表面的皮是毛霉的(匍匐)菌丝;加盐腌制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为防止杂菌污染,逐层加盐,并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近瓶口要铺厚些。(5)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

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点睛】本题考查泡菜和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3.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且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

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KH2PO4Na2HPO4MgSO4·7H

2O蛋白胨葡萄糖尿素琼脂1.4g2.1g0.2g1.0g10.0g1.0g15.0g(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

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3)一位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以避免此种现象?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___________培养基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4℃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

____的方法。【答案】(1).不能(2).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3).灭菌(4).无菌(5).菌液浓度过高(6).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7).固体斜面(8).甘油管藏【解析】【分析】根据题表中培养基配方可知,蛋白胨和尿素可提供氮源,葡萄糖可提供碳源,含有琼脂,故

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尿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将土壤中的尿素分解为氨,尿素分解菌属于细菌,筛选尿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详解】(1)由图中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和尿素,尿素不是唯一氮源,不能

利用尿素的菌可以以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所以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菌。(2)微生物筛选与分离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因此,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没有梯度稀释,浓度过高;要避免此种现象,需要对菌

液进行梯度稀释。(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4℃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目的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筛选过程与分离的理解与运用。34.为探究洗衣粉加酶

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三等份,在甲、乙组两组洗衣粉中加入一种或两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两种污渍,即血渍(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油渍(主要成分是脂肪),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水温/℃

1020304050组别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清除血渍时间(min)67668852518336347711126891167清除油渍时间(min)93789587639182468575277769868(1)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2)据表分析,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的酶是____________。(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______,表明酶的活性越高.通过表中的数据,___________

_(能、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能够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

_性。(5)如果甲、乙、丙三组均在水温为80℃时进行实验,发现这三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适当提高水温(2).加酶(3).蛋白酶(4).蛋白酶和脂肪酶(

5).短(6).不能(7).不知道水温高于50℃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缺少50℃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8).专一(9).在水温为80℃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水温为80℃时酶的活性下降,两者的洗涤效果无明显差异)【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在表中所示的五种温度下,丙组清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都是最长的,说明丙组为对照组;在这五种温度下,甲和乙清除血渍所需的时间类似,而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说明甲和乙中均含有蛋白酶;在这五种温度下,乙组清除油渍所需的时间均短于甲组,而油渍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说明乙组含有脂肪酶。【详解】

(1)将丙组与甲、乙两组对比可知,加酶可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适当提高温度也能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2)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组为对照组,不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甲组只含有蛋白酶;乙组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3)从实验结果可知清除污渍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高;

通过表中的数据还不能得出“酶的最适温度是50℃”的结论,因为实验缺少50℃以上水温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不知道水温高于50℃时脂肪酶清除油渍所用的时间的长短。(4)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5)在水温为80℃的条件下,蛋白酶和脂肪酶均会变性失活,甲、乙两组的洗涤效

果与不加酶的丙组无明显差异。【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不同污渍消失的时间差异,判断甲乙丙中含有的污渍化学成分的名称。35.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有关的问题,请回答:(1)玫瑰精油

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________(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______。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的提取量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放在温度_______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____天左右。(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___(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___。【答案】(1).易挥发、

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2).不是(3).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4).蒸馏温度(5).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6).下降(7).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

发而流失(8).较低(9).减少挥发(或防止挥发)(10).a(11).能(12).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芳香油提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

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详解】(1)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

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2)蒸馏时间和温度会影响产品品质,如温度太高,品质较

差,要提高品质,必须延长蒸馏时间。(3)蒸馏过程中要进行冷却,否则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降低精油提取量。(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较低地方,否则容易挥发。(5)据图分析,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在a时期最多,故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a天左

右。(6)因为薄荷油和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可以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