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赤壁赋》课件4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共(42)页,7.33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8d418a3dd5a5d867fb130860e079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赤壁赋苏轼苏轼是一位全能型选手,书法、绘画、写诗、写词、美食......人人都爱苏东坡苏轼的坎坷仕途22岁中进士26岁凤翔府签判自请外调杭州迁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七年汝州哲宗元年回京自请外调杭州颖州扬州定州59岁惠州62岁儋州逝世常州元丰三年黄州44岁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
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背景“三咏赤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解题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
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1)形貌上,赋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2)语音上,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对称句)。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
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识记—正音读音1、壬戌()2、属客()3、窈窕()4、万顷()5、冯虚()6、扣舷()7、桂棹()8、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袅袅()11、幽壑()12、嫠妇()13、愀然()14、相缪()1
5、荆州()16、舳舻()17、旌旗()18、酾酒()19、横槊()20、麋鹿()21、扁舟()yǎotiǎorénxūqǐngpíngzhǔzhàoniǎosùxiánhèYǐ,líhèqiǎomíliáojīngzhúlújīngshīshuòpiān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①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②属客:劝客人饮酒。属,劝请。③兴:起。④明月之诗、窈窕之章:《诗经·陈风·月出
》中的诗句。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之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平静没有波澜。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①少焉:一会儿②斗牛:斗宿和牛
宿,都是星宿名。③白露:白茫茫的水汽。④横:笼罩。译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水面波光连接着天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①纵一苇之所如:任
凭小船漂去。纵,放任。一苇,小船。如,往。②凌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③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④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
”,乘。虚,太空。御,驾。⑤遗世:脱离人世。⑥羽化:飞升成仙。译文: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理解全文一、首段写夜游赤壁——乐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白露水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景事情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三、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第一段农历每月十六日介
词,在状语后置句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方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慢慢、缓慢起通“嘱”,劝请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对偶互文月出前写景叙事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心情引出下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一会儿介词,从介词,在状语后置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拟人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横”写出江上水汽范围之大、之广“接”写出江天一色的壮丽景色月出后写景浩瀚无边、水天一色的壮阔江景洒脱旷达、无拘无束的心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任凭小船往,去越过定语后置句广阔的江
面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古:辽阔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叙事代词,它通“凭”,乘太空驾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脱离人世飞升成仙抒怀喜悦、陶醉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①扣舷:敲着
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②桂棹兮兰桨:桂木做的棹,木兰做的桨。③击空明兮溯流光:(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④渺渺:悠远的样子。⑤美人:所思慕的人。译文:那时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
船舷,指打着节拍唱起来,歌词唱道:“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方。”连词,表修饰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古:在这时候今:连词,表承接副词
,表程度,很敲打船的两边连词,表修饰名作动,唱歌语气词,无意义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名词,歌词逆流而上月光下的清波江面浮动的月光悠远的样子主谓倒装句作者的歌声乐最早出自屈原的《离骚》,象征着品德和人格的高洁以及忠君爱国的思想1.指所倾心
的对象2.喻指君主。作者虽被贬黄州,“处江湖之远”,但仍“忧其君”。用“美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对皇帝的忠贞之情。香草美人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句循,依应和代词,那哀怨
眷恋尾音声音婉转悠长细丝使…起舞深渊使…哭泣寡妇想象比喻正面描写夸张想象侧面描写客人的箫声悲本段是过渡段。承上写“乐”,启下写“悲”。作者的心情由泛舟江上、饮酒诵诗的愉悦转变为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悲凉的
箫声反映出来。译文:那时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指打着节拍唱起来。歌词唱道:“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
,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是哀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渺渺:旷远的样子B.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空旷明亮C.舞幽壑之潜蛟舞:跳舞D.纵一苇之所如如:如果练一练下列画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渺渺兮予怀渺渺:旷远的样子B.击空明兮溯流
光空明:空旷明亮C.舞幽壑之潜蛟舞:跳舞D.纵一苇之所如如:如果练一练月光下的清波使动用法,使……起舞动词,往下列句子解释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译: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B.纵一苇之所如译:任凭一叶小船飘去。C
.击空明兮溯流光译: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行。D.凌万顷之茫然译:越过那迷茫的江面。练一练下列句子解释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D)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译: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B.纵一苇之所如译:任凭一叶小船飘去。C.击空明兮溯
流光译: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行。D.凌万顷之茫然译:越过那迷茫的江面。练一练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
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容色改变的样子使…正,整理端坐神态、动作描写被动句代词,指箫声名词作状语,向南向东向西通“缭”,盘绕茂盛宾语前置句当代词,指曹操形作动,攻破名
作动,攻下名作动,向东进军船尾船头斟酒对着长矛本来哪里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古今对比人生短暂译文:苏先生(我)不禁改变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
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握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寄托状语后置句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小船名作动,捕鱼砍柴状语后置句渺小比喻“寄”写出了人生的短暂“渺”写出了人类的渺小片刻偕同对
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的对比,突出“客”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悲伤连词,表并列同“而”,表修饰永远长存轻易得到句中表停顿余音,指箫声悲凉的秋风介词,在对比吾辈与英雄人物的对比,悲自身渺小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想超
脱尘世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悲伤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偕同仙人一起遨游太空,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
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客人因为什么生悲?悲叹的又是什么?赤壁江山英雄人物消逝自身渺小江水无穷人生须臾摆脱现实处境知不可乎骤得第3段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的?对比手法①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人生短暂(寄蜉蝣、吾生之
须臾)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悲人生短暂②吾辈(渔樵者)曹操(一世之雄)悲自身渺小③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悲理想难成吾生(蜉蝣、一粟)宇宙(天地、沧海)第四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
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也代词,那句末语气词引用消逝,流逝此,指水连词,表转折,却不曾去满缺那,指月亮最终增
减句首副词,表假设如果竟然从连词,表修饰,来一眨眼通“已”,停止宾语前置句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第四段译文:苏先生(我)说:“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变不变水日夜奔流月阴晴圆缺不曾逝不增减天地万物一刻不停万古江山相对永恒人生老病死人生短暂代代相传精神可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物
与我皆无尽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VS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题如果即使只有助词,取独代词助词,的连词,表顺承成为代词尽判断句自
然连词,表顺接享用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文: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
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大自然平等地“爱”着世间所有人与事非吾所有明月清风一毫而莫取取用不禁,共适之当下所有之物求而不得之物虚浮的功名忘怀得失,顺其自然永恒的美景可取VS莫取体现了苏轼平静超然的
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再次饮酒已经凌乱天明介词,在转悲为喜1.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以表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豁达的胸襟,抒写自己达观的情怀。2.同时也是对仕途坎坷的回应:我虽被贬
,但我能淡然处之,随遇而安。第五段译文: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
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文化常识B文学常识•望:农历每月
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朔(shuò):农历每月第一天。•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景色优美心情舒畅人生短暂自身渺小理想难成乐观豁达超然物外乐悲喜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应如何理解文中的“主”与“客”?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
的两个方面:1、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2、主——作为佛道思想的苏轼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主客问答: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通过对人生及宇宙的思考将
自己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层层展示其深层的人生智慧与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跋文: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
》,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