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3-鸿门宴.pptx,共(64)页,402.2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6b4ab6edc4e49fb516898d27d155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鸿门宴目标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教学重难点1
.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基础知识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
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10岁开始诵读古文,后随父亲至长安学习经史,师事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从董仲舒学习《春秋》。20岁外出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作者介绍归来后30岁左右初任郎中,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
38岁)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42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并开始编纂史书。天汉三年(前97年,49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
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前后历时14年。史记其书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作目的是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而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史记其书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
世家(记诸侯)、70列传(记录人臣事迹)、8书(记录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10表(历史上重大事件年表)。《史记》记事比较严谨真实,史料比较可靠,善于记事写人,被后世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题解读
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这个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
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背景介绍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并派兵把守函谷关;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
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背景介绍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
,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
。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课文注释文言知识疏理(一)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4.豪—毫,细毛:秋豪不敢有所近。5.倍─背,违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蚤─早,早些:旦日不
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文言知识疏理(一)通假字:7.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8.参—骖,参乘(担任警卫的人):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9.坐─座,座位:置之坐上。文言知识疏理(二)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名。(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2.固古:本来。今:坚固、牢固。(固不如也)3.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约为婚姻)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特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文言知识疏理(二)古今异义
词:5.敢古:能够。今:胆大,有勇气。(公岂敢入乎)6.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名。(将军战河北)7.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省名。(臣战河南)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文言知识疏理(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
驻军,动词)霸上。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处罚,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文言知识疏理(三)词类活用: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称王,使之为王,使动)。
臣活之(使……活,使动)。文言知识疏理(三)词类活用: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常以身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蔽沛公。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指。文言知识疏理(四)特殊句式:1
.宾语前置句: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文言知识疏理(四)特殊句式:2.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文言知识疏理(四)特殊句式:3.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旦日(省略主
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奉厄酒为(省略“之”)寿。沛公军(省略“于”)霸上。文言知识疏理(五)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鸿门宴:比喻不
怀好意的宴请。文言知识疏理(五)成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竖子不足与谋: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后指某人不值得和其商量事情。感知全文理清思路,梳理脉络第一部
分(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5、6、7段),讲述宴会后余事。理清思路,梳理脉络宴前1-2段(战还是不战):①项羽下令击刘;②刘邦拉拢项伯;③项羽轻信“说项”。宴中3-4段(杀还是不杀):①刘邦诡表心迹;②范增举示玉玦;③项庄舞剑;④樊哙闯
帐;⑤项羽赐座。理清思路,梳理脉络此部分情节有三落、三起: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理清思路,梳
理脉络宴后5-7段(追还是不追):①刘邦趁机离席;②项王接受赠璧;③范增砸碎玉斗。理清思路,梳理脉络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
到曹无伤被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文本分析(1)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
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2)课文第两段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第二段: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第二件事“张良献策”。(3)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第五件事“樊哙救主”。(4)“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
一个成语?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项王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故事推向高潮。(5)朗读第四段,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
走的?为什么这样?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6)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小组讨论1.第三段中,项羽“东向坐”及其意蕴;刘邦“北向”及其意蕴。项羽居尊位的原因:①出身高贵(
名门、名将之后)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③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居尊不让”的心理意蕴表现出他“自矜功伐”、“欲以武力经营天下”,善斗勇的性格特点。刘邦居臣位(卑位)的原因:①实力不济(“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十万,在灞上。”)②先入咸阳,且得民心。项羽对之怀恨在心。(“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刘邦在不利的形势下善于采取积极退让的应变之策,展现了老练成熟、老谋深算的性格。2.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
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
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
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
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
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
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3.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
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备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攻,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尤其
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
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
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
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4.《鸿门宴》准确而鲜明地表现了刘、项两大反秦阵营中的四组人物(将帅、文臣、武将、奸细)你认为他们都对应哪个人物?①将帅:项羽有将才,有点憨直、轻信、自矜功伐,对文臣范增既用而又未用,对项庄席上舞剑不知所为,对叔
父项伯丝毫不起疑心;刘邦有君才,有点狡诈、圆滑、审时度势,对文臣张良言听计从,对樊哙说话早有安排,对叛徒曹无伤斩草除根。②文臣:范增聪慧、急躁、倚老卖老,使得项王、部下与他不能心意相通;张良机智、忠诚、老练沉稳,使得刘邦、部
下与他能上下团结。③武将:项庄勇武、忠心、似巧实拙,只知依亚父之意行事,不会灵活变通;樊哙威猛、忠诚、粗中有细,既能依刘邦指示说话,又能随机应变。④奸细:项伯重情又寡情薄义,为了救命恩人成为奸细重了情,为了亲家
背叛了侄儿既薄义又寡情。课堂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
。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远是夕阳般的
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