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01 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分层练) Word版无答案.docx,共(9)页,667.16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2e9c716c7c89ca84137840b8c4cb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1先秦至秦汉: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内容概览A·高考真题争满分【命题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命题点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命题点0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B·核心素养拿高分【命题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
期国家】1.(2023·辽宁高考·1)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
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2.(2023·广东高考·1)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
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3.(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
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4.(2022·天津高考·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5.(2022·北京高考·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
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6.(2021·福建高考·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
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命题点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2023·海南高考·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
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2.(2023·全国甲卷·24)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
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
.强调文化差异3.(2022·河北高考真题·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
破坏4.(2022·重庆高考·1)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5.(2022·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
.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6.(2022·湖南高考·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命题
点0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1.(2023·山东高考·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2.(2023·海南高考·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1)。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图1(注:①—⑦表示处
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3.(2023·湖北高考·2)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
《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4.(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
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5.(2022·江苏高
考·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
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6.(2023·海南高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
”《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
,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
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
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
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8分)一、选择题1.(2024·江西赣州南康区检测一
·10)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2.(2024·江西部分学校10月联考·2)图1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倗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
,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倗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图1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3.(2024·河南信阳一模·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一书中统计了战国时
期主要诸侯国的宰相人数及出身(见下表)。表中情况反映了()赵国赵国齐国秦国楚国韩国魏国燕国宰相人数1391871218不详出身宗法贵族5853119不详寒微之士81134194A.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B.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C.天下为公,选贤任能D.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4.(2024·安徽九师
联盟10月检测·3)荀子认为:“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据此可知,荀子追求()A.构建出森严的封建秩序B.引导人们遵循宗法制度C.礼法并
施构建社会秩序D.以德治国遏制兼并战争5.(2024·广西北海一模·2)下表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刺史“六条问事”制度。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
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四条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A.使刺史拥有超越一切
的权力B.是地方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C.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遭到了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6.(2024·江苏淮安五校联盟10月调研·1)“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
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A.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B.表明学术界对青
铜时代的划分有误C.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D.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7.(2024·湖北武汉问津联盟10月联考·2)下表为汉代部分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姓名人物简介卫青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霍光西
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王莽西汉平帝皇后王娥的父亲何进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A.选官用官强调血缘关系B.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C.宦官势力仍被外戚压制D.中朝的设立威胁皇权8.(2024·河北沧州普通高中高三10月复习质量监
测·2)东汉建立后,刘秀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不再承担监察百官之责;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朝廷举行廷议、讨论重要事项时,往往会为御史中丞与尚书令特设专席。这反映了,东汉初年()A.中央行政体系完备B.丞相失去参政机
会C.君主集权得到加强D.监察官员擅权干政9.(2024·安徽九师联盟10月检测·5)东汉官吏诈病现象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或退出官僚队伍下表是有记录的东汉“诈病官员”
人数统计:时期“诈病官员”人数任职区域“诈病官员”人数东汉前期(光武至和帝)30地方44东汉后期(殇帝至献帝)91中央84(注:部分官员任中央官与地方官期间均出现诈病现象。)表格数据体现了()A.政治衰颓的
时代景象B.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C.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D.黄老之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二、非选择题10.(2023秋·山东枣庄·高三统考期末)西汉对西域的开拓与治理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年降雨400毫米等值线与秦西北边邵位置关系图——摘自韩茂
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图2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图——据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编制(注:年400毫米等值线一般为游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突破农耕区的自然界线,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开始于西汉)材料二中国的西北边陲古称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地区。这里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
的区域,只有东边敞开,向东北可入蒙古草原,向东南沿河西走廊可达甘、青地区和富庶的关中平原。这里的许多古老的部落与民族或来自蒙古草原,或来自河西走廊,在此定居之后都以东部的中原和蒙古草原为主要的交流和发展方向。葱岭以西的中亚河
中地区,由一些山间盆地和绿洲组成,居住着一些经商务农的民族,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由于其西、北两边是干旱的草原与荒漠,活跃着强悍的游牧民族,南边是高山雪岭,为了经商和获得军事上保护的需要,使得这些部族与民族自古以蒙
古草原和中原为主要外出活动的区域。——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