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宜荆荆恩”2025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7)页,2.30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168b0c7c81003df7fff4c3b92e08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2025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19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
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水田位于三峡地区,属于大溪文化遗存。考古学家在该地发掘出大量植物遗存,下表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类别及数量。据此可推断当时()植物种属具体品种
数量(枚)农作物种子黍235粟20水稻1果核果实猕猴桃12南酸枣36柿1A.处于农业与采集混合经济阶段B.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C.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尚未形成D.开始尝试驯化野生植物2.文景时期,深受“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理念的影响,许多官吏断狱从轻,“刑罚大省”,以至于“刑轻
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汉初的司法实践()A.体现司法审判的公正理性B.契合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C.彰显以德治国的政治智慧D.沿袭秦朝司法的基本理念3.大历十四年(779年)冬十月,唐
德宗下诏:“散官豢猪三千头给贫民。”不久,德宗又颁布《给百姓耕牛诏》,命“诸道节度观察使所进耕牛,委京兆府勘责有地无牛百姓,量其产业,以所进牛,均平给赐”。这些举措()A.意在优化基层政权的职能B.促成社会优抚体系的完备C.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韧性D.彰显士大
夫的社会责任感4.磁州窑在宋代步入兴盛,其产品着眼于实用、美观、经济,以瓶、罐、盘、碗、盒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具为主,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丰富。宋代磁州窑的繁盛()A.折射出商业环境的宽松B.得益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世俗化审美已成主流5.明代史
学家王世贞认为:高拱官居宰辅,倾轧同僚,“虽有小才,乌足道哉”。清初阁臣张廷玉认为:高拱在整顿吏治、选储人才等方面政绩显著,“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传统史学研究趋时更新B.正统观念影响人物评价C.情
感倾向主导历史认知D.多元评价利于还原真相6.有学者对晚清某一时期的教育改革做如下总结:其一是突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其二是广设学堂,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其三是教育观的发展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务实性。其存在的局限主要是分散化推进,缺乏整体认知和顶层设计。据此推
断,在这一时期()A.废除八股文已然成为社会共识B.教育救亡与实业救国实现良性互动C.选派留学生以适应工业化需要D.废除科举制度实施新政提供条件7.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大总统后,与胡汉民等乘轮西溯武汉,探访首义之区胡汉民
谈到孙中山来鄂:“一则调查战绩,凭吊忠魂;二则伤痛瓦砾,督促建筑;三则哀念流离,抚恤疮夷”。这侧面反映了()A.革命形势的日益严峻B.辛亥革命战斗较为激烈C.革命领导者反思革命D.民主进程遭遇重大挫折8.下
图是1946年6月30日《东北日报》刊登的漫画《另一种来华美军》。画面中蒋介石举着代表国民党的旗帜为“美军”指路,顺利通过“中国海关”。由此可推断()为。A.关税主权的丧失降低国民党威望B.政府扶持助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国民政府奉行一党专制丧失民心D
.政策失当加剧国内经济形势恶化9.三棒鼓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曲艺走唱形式,在唐代开始出现,时称三仗鼓,流传于恩施、天门、沔阳一带。下为恩施地区机关报刊《恩施报》于1951年10月刊登的三棒鼓《团结闹翻身》节选。这反
映()过去地主们,压迫我农民,腿难缩来腰难伸,苦情数不清来了解放军,云散天气青,共产党是救命星,保卫我农民减租退押金,反霸吐冤恨,又是镇压反革命,为民解大恨A.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与时俱进B.时代变革影响地方民俗文化C.土
地革命得到民众广泛支持D.政府助推民俗文化形式革新10.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06年11月10日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先是取消了统筹提留,这两年又取消了农业税,现在种粮还有补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比前些年增加近
两成。”这表明中国()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凸显B.粮食产量提高增强农民幸福感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D.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渐完善11.研究证明,世界各大洲都有古代岩画,在一些当代原始民族中,绘制岩画至
今还是他们生活的内容之一。各地岩画中的许多符号是祖先们留下的原始符号,包含着他们当时一些较为深层的情感,或者是带有一些抽象含义的内容。这些原始符号()A.是世界各地文化发展趋同的证明B.是不同族群交流融合的主要工具C
.展现了原始人想象力和思考力D.事实上具备成熟文字的基本特点12.10-11世纪,西欧的不少庄园农奴特别是具有某种手艺的人为摆脱封建领主的奴役与剥削,往往逃到城里谋生。与此同时,因庄园生产生活资源有限,封建领主和寺院僧侣需要从
市场上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出售自己庄园中多余的产品。上述现象()A.推动了中古西欧的城市兴起B.反映了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C.表明西欧庄园经济走向瓦解D.印证了西欧近代文明曙光浮现13.巴西于1772年创办了第一个科学院——里约热内卢科学院
,专门研究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农业、医学、药学等。该学院尤为关注植物学,建有自己的植物园以便进行有用的植物学实验。据此推断当时巴西()A.政府重视提升国民素养B.构建起完备的教育体系C.科学与技术进步相结合D.受到理性主义深刻影响14.下列为苏联艺术家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油画。这两幅作
品()尤里·皮缅诺夫《新莫斯科》(1937年)谢·格拉西莫夫《集体农庄的节日》(1937年)A.体现了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原则B.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丰硕C.是自由探索绘画新形式艺术成就体现D.呈现了苏联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景象15.下图为拉美及加勒比地区GDP变化率(199
0–2015年)统计。据此可知该地区()①经济面临衰退风险②经济独立地位弱化③发展模式亟待转型④国民收入持续减少的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茶叶贸易与茶文化】材料一:早期中
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与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路径是相吻合的,两者之间存在地理和时空上的耦合关联性。东路与北路以文化传播为主,西路与南路以贸易交流为主。一是西路,沿古代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由土耳其人将茶传播到西亚各国并通往欧洲;二是东路,通
过海上丝绸之路,韩国、日本两国的遣唐使和学僧将中国的茶籽带回并繁殖开来,中国的饮茶习俗连同佛教文化在两国普及开来,逐渐形成“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三是南路,通过“蜀身毒道”的南方路上丝纲之路,茶叶连同中国的其他土特产通过贸易的形式传播到东南亚和南
亚地区;四是北路,通过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将中国茶传往我国的内蒙古及蒙古等地。公众号:武汉乐学教育plus——摘编自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材料二:自唐代茶叶传入吐蕃以后,伴随着吐蕃、回鹘全民“恃茶”,丝绸之路上必
要的运输品已悄然转变为“茶”,而不再是丝绸了。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北宋政府推行茶马法,专设茶马司,加强对茶马互市的控制。明朝以降,朝廷强力控制茶马互市。明太祖言:“夫物有至薄而用之则重者,茶是也。始于唐而盛于宋,
至宋而利博矣。前代非以此专利,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强调“巡禁私茶之出境者,朕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历朝大臣也力挺“茶马”之策,都御使杨一清言:“且金城以西,绵延数千里,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远夷(为)臣民,不
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摘编自彭玉娟等《茶马古道及其对茶文化传播的交互影响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早期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以来历代政府强调“茶
马”之策的原因。17.【抗战时期的文化建设】材料一:“文化下乡”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艺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契机,中国文艺创作逐渐摆脱了“五四”以来的“欧化语言和欧化风格”,开始向民族化、
大众化方向转变。在“文化下乡”运动影响下,文艺工作者自身也经历了一场思想变革。当他们真正融入农村现实生活,以鲜活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进行创作时,其作品也显露出了无限生机,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这些作品充满激情,通俗
易懂,鼓舞人心,是激励根据地军民全身心投入抗战的重要精神食粮,也是农村民间文化振兴的集中体现。——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材料二:抗战期间,宣传工作被认为是抗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必须对全体同胞发起广泛的精神动员。要实现广
泛的动员,“就必须要经历宣传的阶段,方得成效。假使没有做到广泛的深入的宣传工作,无疑地便不能把广大的民众唤醒起来,从而自觉的积极的来参加抗战”。这其中,文艺宣传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广大的社会教育机构和组织正是依托文艺工作的有利优势,团结了一
大批抗日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和有影响的知识界、文化界名人,通过他们的口诛笔伐痛陈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同时讴歌民族英雄的伟大气节和抗日志士的英勇和正气。知识界、文艺界的引领和表率作用,使得全民广泛参与,共同奏响了同仇敌忾反对侵略的交响曲。——摘编自徐辉《抗战大后方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化下乡
”运动后文艺创作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2)抗战时期的文艺宣传如何“奏响了同仇敌忾反对侵略的交响曲”?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18.【非洲城市化】材料一: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各大洲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单位:%)增长率时间地区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70–8
0年代亚洲3.53.6非洲4.95拉丁美洲4.23.9北美洲1.81.4欧洲1.81.5大洋洲2.81.61960–2011年非洲区域城市化率(单位:%)地区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1年东非7.2710.2814.5717.5820.4623.323.67
南部非洲41.9643.6144.5448.6853.7358.5458.99北非30.2435.9539.6844.2447.1649.5949.83中非17.7424.8628.9932.436.1540.9441.45西非15.062I.2727
.1332.9638.5144.3144.88非洲18.6923.6227.8932.0135.6439.3339.37——摘编自王枫云《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特征、弊端及其反思》材料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全部城市
人口中,有将近一半生活在主要的大城市,与这一状况伴随而来的,是对政府管理、治安、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挑战。1997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4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薄弱,现代正规经济能提供
的就业岗位有限。除南非外,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并没有成功地建立强大的工业部门。因此,每一个非洲国家城市生活的特征是广泛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据估计,非洲城市至少有25%的劳动力失业。——摘编自丁金宏《当代非洲城市化的动因与困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
二战后非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非洲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应对之策。19.【中华海洋文化精神】材料:在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海洋文化的外显具体内容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尊贵慈祥、解危救
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族群行为出洋华
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当代大国的海洋作为中国倡言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中华海洋文化的精神”,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