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7月调研考试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3)页,2.42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c029bc0c53dbfc751db68c1da43f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林州一中2022级高三7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
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
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2.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①低温储存,即果实
、蔬菜等收获后在低温条件下存放②风干储藏,即小麦、玉米等种子收获后经适当风干处理后储藏③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④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措施④有利于提高
光能利用率B.措施③依据了与“正其行,同其风”相同的生物学原理C.措施①③的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D.措施①②降低作物或种子呼吸强度的原理相同3.如图所示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②发生在叶绿
体基质中,过程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肉细胞的主动运输C.过程①产生CO2,过程②消耗CO2,过程③既产生CO2、也消耗CO2D.若过程①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4.大棚栽培植物时,如遇连续阴雨天
气,为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应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效率B.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提高暗反应的效率D.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物的生长5.下列为有关环境因素对
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B.图2中,若C02浓度适当增大,a点左移,b点左移C.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D.图4中,当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的量开始减少6.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E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且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
孔没有关闭7.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
的是()实验时间/min液滴移动距离/mm1001532.52065251003013035162.5在.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min~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
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B.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完全相同C.叶
绿体中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D.没有叶绿素的细胞也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9.如图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细胞只有在蒸馏水中才能涨破B.鸭血、猪血便宜且易得,适宜用来制备
细胞膜C.红细胞涨破后,需要经过离心才能获得细胞膜D.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红细胞涨破的过程10.RNA可能的功能是()①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②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③催化某些反应④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A.①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如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组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2、3、5结构在低等植物中也具有B.7和9都含有光合色素C.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是4和7D.8与脂质的合成有关1
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所以水分子只能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B.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的物质只能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运输C.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过
程中一定会消耗ATPD.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13.溶酶体内的pH约为5.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如图是溶酶体参与细胞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参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了膜的融合B.自噬溶酶体
和异噬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催化分解大分子物质C.当细胞缺乏营养物质时,其自噬作用可能会加强D.细胞内少量溶酶体破裂会造成大部分细胞结构受损1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
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图为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基质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B.线粒体中生成的ATP向细胞质基质运送,需要与细胞质基质中的ADP进行交换C.三羧酸循环只能以丙酮酸为分解底物,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D.NADH和FADH2分解产生的e-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O2
16.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D.在种
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17.图为线粒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是在②中进行B.①②③均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H]与O2形成水的反应释放的能量最多D.呼吸作用
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1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C.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葡萄糖分解成C
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19.柽柳是一种耐盐植物,能够通过泌盐、聚盐以及盐转移等生理过程适应高盐胁迫生境。如图是柽柳的相关耐盐机制示意图,已知H+浓度差为SOS1转运Na+提供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SOS1与NSCC转运Na+的过程都是顺Na+的浓度梯度进行的B.表皮细胞分泌H+和Na+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NHX、SOS1和NSCC转运Na+均有利于提高柽柳对盐的耐受力D.液泡积
累Na+可提高细胞液渗透压,木质部转运Na+可减轻盐胁迫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57分)20.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上。需先用___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
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2)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
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8:00点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
量_____________。21.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b表示两个生理过程和C物质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夜晚能
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________过程产生(填数字)。(3)与乳酸菌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这
些过程发生的部位在________(填细胞器)。(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
lx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h)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h)小麦39328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mgCO2
/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mgCO2/100cm2叶·h)。22.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
器有_____(填序号)。的的(2)若该细胞为人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有____(填序号),合成后通过____运输到____(填序号)中进一步加工。(3)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性。(4)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
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____(填序号)发挥作用。23.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
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①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②加缓冲液(mL)111③加淀粉溶液(mL)111④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
时间应_____________。(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
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4.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甲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乙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的(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
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2)若图1中装置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试验,则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回答出两种主要因素)等。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
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的干扰。(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
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H]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林州一中
2022级高三7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8分)1.将桑树和大豆
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B.与单作相比,
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光补偿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点
之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右图显示大豆单作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大于间作;左图显示桑树间作时光饱和点大于单作。【详解】A、据右图分析可知,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光补偿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点之后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因此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A
正确;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较大,而大豆的光饱和点小,B错误;C、由图可知,大豆在弱光时间作的光合速率间作比单作还是要高的,C错误;D、曲线显示大豆间作时呼吸作用比单作时变小,D错误。故选A。2.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
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①低温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低温条件下存放②风干储藏,即小麦、玉米等种子收获后经适当风干处理后储藏③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④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
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措施④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B.措施③依据了与“正其行,同其风”相同的生物学原理C.措施①③的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D.措施①②降低作物或种子呼吸强度的原理相同【
答案】A【解析】【分析】(1)减弱呼吸作用的方法及原理有:低温降低酶活性和风干减少自由水减弱细胞代谢等;(2)增强光合作用的方法及原理有:合理密植、间作种植提高光能利用率,适当通风提高环境中CO2浓度等。【详解】A、措施④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
作物,主要目的是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加经济效益,A正确;B、措施③合理密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正其行,通其风”可提高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进而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学原理不同,B错误;C、措施
①为低温储存,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抑制呼吸强度降低有机物消耗;措施③合理密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产量,C错误;D、措施①为低温储存,低温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抑制呼吸强度;措施②为风干储藏,通过减少有氧呼吸第
二阶段的原料、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代谢等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①②主要目的都是降低作物或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但是原理不同,D错误。故选A。3.如图所示为甘蔗某一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肉细胞的主动运输C.过程①产生CO2,过程②消耗CO2,过程③既产生CO2、也消耗CO2D.若过程①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
图示可看出①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①②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完成,③是呼吸作用,④是ATP的水解供能过程。【详解】A、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为光反应,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B、过程②为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④为在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用于叶肉细胞的主动运输,B正确;C、①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不产生CO2,②是暗反应消耗C
O2,③是呼吸作用产生CO2、不消耗CO2,C错误;D、甘蔗干重增加与否是由植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共同决定的,某一个细胞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甘蔗的干重不一定增加,D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合成与
水解,光合作用过程,细胞呼吸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大棚栽培植物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为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应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效率B.适当降低温度,降
低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提高暗反应的效率D.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物的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的浓度,白天增加光照可以
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制造的有机物多。2、植物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O2浓度等,夜晚没有光,光合作用不再进行,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详解】A、由于连续阴雨,光合作用减弱,若此
时提高温度会使呼吸速率提高,反而会降低农作物产是量,A错误;B、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正确;C、由于连续阴雨,光照较弱,光反应减弱,为暗反应提供的还原氢和ATP减少,此时提高CO2的浓度,暗反应的效率不会提高,C错误;D、由
于连续阴雨,光合作用减弱,此时加强肥水管理,对植物的生长没有明显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为有关
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B.图2中,若C02浓度适当增大,a点左移,b点左移C.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D.图4中,当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点表示CO2饱和点,因此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A错误;图2中,图1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点
表示光饱和点,因此CO2浓度适当增大,a点左移,b点右移,B错误;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O2浓度比b点的高,而此时光照强度又不高,产生的ATP和[H]较少,所以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C正确;图4中,当温度高于2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仍在增加,但呼吸作用强度也增强,有
机物积累量开始减少,D错误。6.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E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且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
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没有关闭【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物在6时(A点)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A点~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乙植物在6时(A点)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6时~18时,光合
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过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D~E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详解】A、甲植株A点
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甲植株在A点之前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错误;B、6时~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逐渐降低至消失,因此乙植株6~18时有机物一直
在积累,18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E点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BC下降的原因是乙植株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数量逐渐减少,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甲不存在光
合午休现象,乙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乙植株气孔关闭,而甲植物气孔没有关闭,D正确。故选D。7.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实验时间/min液滴移动距离/mm1001532.52065251003013035162.5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
0min~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X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
液滴将向左移动,如将X换为清水,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无法用此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无氧呼吸速率。【详解】A、图中X为NaOH溶液,NaOH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错误;B、20min~30min内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变化是130-65=65
mm/min,体积变化是65mm/min×1mm2=65mm3/min,平均吸收速率为65÷10=6.5mm3/min,B正确;C、如将X换为清水,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无法用此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无氧呼吸速率,C错误;D、增设的对照实验应是加已经
死亡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D错误。故选B。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B.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完全相同C.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可用于
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D.没有叶绿素的细胞也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
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
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人体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能量供应,进而影响人体神经细胞吸收K+,
A正确;B、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而在动物细胞中无此功能,B正确;C、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错误;D、没有叶绿素的细胞也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等,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
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如图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细胞只有蒸馏水中才能涨破B.鸭血、猪血便宜且易得,适宜用来制备细胞膜的在C.红细胞涨破后,需要经过离心才能获得细胞膜D.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红细胞涨破的过程【
答案】C【解析】【分析】制备细胞膜时,首先选择动物细胞,不选植物细胞,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其次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即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详解】A、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从而使红细胞涨破,A项错误;B、鸭属
于鸟类,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适合用来制备细胞膜,B项错误;C、红细胞涨破后,各种成分都溶在一起,需要离心才能将各种成分分开,C项正确;D、红细胞吸水涨破的过程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结构,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渗透原理,并能据此判断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RNA可能的功能是()①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②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③
催化某些反应④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RNA一般包括三种,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详解】①RNA可作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如H
IV病毒,①正确;②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故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②错误;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③正确;④mRNA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11.如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组成结构
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2、3、5结构在低等植物中也具有B.7和9都含有光合色素C.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是4和7D.8与脂质的合成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是高等植物细胞的模式图,1是细胞膜,2是细胞壁,3是细胞质,4是高
尔基体,5是细胞核,6是线粒体,7是叶绿体,8是内质网,9是液泡。【详解】A、低等植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A正确;B、9液泡不含光合色素,B错误;C、4高尔基体可以合成纤维素,7叶绿体可
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都能合成多糖,C正确;D、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基础,同时能够区分出图中各个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1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
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所以水分子只能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B.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的物质只能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运输C.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过程中一定会消耗ATPD.通过胞吞、胞吐方
式进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耗能,例如气体、小分子脂质;(2)协助扩散:物质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不耗能,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3)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耗能,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出入细胞的效率高于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效率,即细胞进出细胞的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A错误;B、被动
运输只能把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被动运输的物质如果是水分子,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进行扩散,B错误;C、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过程中不一定会消耗ATP,主动运输利用的能量形式可以是光能,或离子的梯度化学能,或ATP,C
错误;D、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因此,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D正确。故选D。13.溶酶体内的pH约为5.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如图是溶酶体参与细胞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
体参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了膜的融合B.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催化分解大分子物质C.当细胞缺乏营养物质时,其自噬作用可能会加强D.细胞内少量溶酶体破裂会造成大部分细胞结构受损【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溶酶体
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小泡,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病原体以胞吞的形式形成囊泡进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异噬溶酶体,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形成自噬溶酶体,均发生了膜的融合。【详解】A、溶酶体参与细胞的
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了膜的融合,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催化分解病原体和衰老线粒体中的大分子物质,B正确;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当细胞缺乏营养物质时,其自噬作用可能会加
强,C正确;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较低,少量溶酶体破裂不会造成大部分细胞结构受损,D错误。故选D。1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
),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
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D【解析】【详解】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
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图为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基质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B.线粒体中生成的ATP向细胞质基质运送,需要与细胞质基质中的ADP进行交换C.三羧酸循环只能以丙酮酸为分解底物,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
放D.NADH和FADH2分解产生的e-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O2【答案】B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
+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反应式:24[H]+6O2→
酶12H2O+大量能量。【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A错误;B、据图可知,线粒体中生成ATP向细胞质基质运送,同时细胞质基质中的ADP进入线粒体,B正确;C、三羧酸循环的底物有丙酮酸、脂肪酸等,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C错误;D、有氧呼吸的前两阶段产
生的NADH和FADH2分解产生的e-在线粒体内膜上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O2,该过程释放的能量将H+泵到内外膜间隙。随后H+顺浓度梯度回到线粒体基质,驱动ATP合成,D正确。故选BD。16.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
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的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答案】ABC【解析】【分析
】据图分析:油料作物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减少,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
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详解】A、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所以c点后,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种子干重增加,不是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中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
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因此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B错误;C、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ab段种子干重增加,不能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C
错误;D、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初期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的总量增加,D正确。故选ABC。17.图为线粒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是在②中进行B.①②③均含有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H]与O2形成水的反应释放的能量最多D.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答案】AB【解析】【分析】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的场所。图中①-③依次表
示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详解】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的,A错误;B、③不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错误;C、[H]与O2形成水的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释放大量能量,C
正确;D、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D正确。故选AB。1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
需要氧气C.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葡萄糖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答案】AB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性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性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无氧呼吸产生的还原氢不与氧结合生成水,A错误;B、线粒体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B
错误;C、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D、动物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ABC。19.柽柳是一种耐盐植物,能够通过泌盐、聚盐以及盐转移等生理过程适应高盐
胁迫生境。如图是柽柳的相关耐盐机制示意图,已知H+浓度差为SOS1转运Na+提供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SOS1与NSCC转运Na+的过程都是顺Na+的浓度梯度进行的B.表皮细胞分泌H+和Na+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NHX、SOS1和NSCC转运Na+均有利于提高柽柳对盐的
耐受力D.液泡积累Na+可提高细胞液渗透压,木质部转运Na+可减轻盐胁迫【答案】B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
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由题意可知,H+浓度差为SOS1转运Na+提供能量,即SOS1转运Na+为主动运输,是逆Na+的浓度梯度进行的;由图示可知,NSCC转运Na+是协助扩散,是顺
Na+的浓度梯度进行的,A错误;B、由图示可知,表皮细胞分泌H+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表皮细胞分泌Na+需要H+浓度差提供能量,为主动运输,B正确;C、由图可知,NHX和NSCC是将Na+转运进入细胞或液泡,
增大细胞内渗透压,有利于提高柽柳对盐的耐受力,而SOS1是将Na+转出细胞,不利于提高柽柳对盐的耐受力,C错误;D、液泡积累Na+使液泡内溶质微粒数目增多,可提高细胞液渗透压,木质部转运Na+可减轻盐胁
迫,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57分)20.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上。需先用________
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2)图乙表示初夏某
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8:00点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
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_____。【答案】①.类囊体膜(或类囊体,基粒)②.无水乙醇(或丙酮)③.叶绿素a④.增加叶绿素含量⑤.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⑥.线粒体、叶绿
体⑦.减少【解析】【详解】(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常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叶片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大,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快
,说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通过图甲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大,植物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吸收更多的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通过曲线可知,8:00到12:00时间段内,
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会增大,分解有机物增多,另外气孔导度下降,影响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尽管光照强度增强,但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18:00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内
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与叶绿体。(3)去除遮光物后,光照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光反应的产物增多,C3化合物的还原增强,由于二氧化碳固定产生的C3化合物仍是一定量,C3化合物含量减少。【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及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
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1.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和C物质产生的场所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________过程产生(填数字)。(3)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
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在________(填细胞器)。(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klx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h)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h)小麦39328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mgCO2/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小麦固定的C
O2的量为_____(mgCO2/100cm2叶·h)。【答案】①.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②.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③.②④.②③⑤.线粒体⑥.8⑦.4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a是暗反应阶段的CO2固定,b表示暗反应阶段的C3还
原,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A是C5,B是C3,C是[H],D是葡萄糖,E是[H],F是CO2,G是O2。【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a是暗反应阶段的CO2固定,b
暗反应阶段的C3还原,这两个生理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物质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2)夜晚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ATP,导致植物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
H2O)。光合作用所需的CO2一部分来自空气,一部分来自呼吸作用②产生。(3)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发酵),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因此,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即步骤是②③,发生在线粒体。(4)由
于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是8mgCO2/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是3klx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麦固定的CO2量为8mgCO2/100cm2叶·h。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CO2的吸收量是32mgCO2/100cm2叶·h,则小麦固定的CO2量为32
+8=40mgCO2/100cm2叶·h。【点睛】明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O2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而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是解答(4)题的关键。22.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
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_____(填序号)。(2)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有____(填序号),合成后通过____运输到____(填序号)中进一步加工。(3)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
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性。(4)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____(填序号)发挥作用。【答案】①.④⑤②.①②③.囊泡④.③⑤.核孔⑥.选择性⑦.④【解析】【详解】①~⑤分别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1)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2)浆细胞中抗体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合成的信号引导序列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合成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3)mRNA合成后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孔对mRNA具有选择性。(4)丙酮酸脱氢酶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挥作用,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23.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①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②加缓冲液(mL)111③加淀粉溶液(mL)111④37℃保温
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_____。(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
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①.
0.5mL蒸馏水②.控制pH③.红粒小麦④.低⑤.缩短⑥.)使β-淀粉酶失活⑦.深于【解析】【分析】1、通过淀粉遇碘变蓝色程度来检测出红粒小麦和白粒小麦中淀粉酶的活性,活性越大、淀粉分解越多,蓝色越浅;2、若发芽率与α-淀粉酶有关,α-淀粉酶失活会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差别不大,而β-淀粉酶失活对
实验结果无影响(红粒管的蓝色比白粒管的蓝色深)。【详解】(1)步骤①中加入的C后,淀粉遇碘蓝色最强,说明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其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试管内溶液的pH。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该试管内比白粒管内的蓝色深,
淀粉分解少。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剩余淀粉量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使分解量减少。(2)据图分析可知,X处理的目的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与白粒管的颜色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
深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点睛】解题方法:分析实验题关键要抓住实验目的,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实验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进行分析,完善实验步骤,
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24.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甲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乙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
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2)若图1中装置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试验,则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回答出两种主要因素)等。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的干扰。(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若提
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的是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
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H]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答案】(1)①.CaCO3②.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2)①.
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②.溶解氧(3)①.提供CO2②.增大后稳定(4)①.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②.①②③③.负值【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SiO2(使研磨更充分)和
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若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小问1详解】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加入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SiO2(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由于光合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因此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小问2详解】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CO2是光合作用的
原料,其浓度会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在本题中NaHCO3提供CO2),故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浴)、CO2(NaHCO3)浓度。反应液中的溶解氧会影响测量结果,因此在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
溶解氧的干扰。【小问3详解】图1中NaHCO3分解可产生CO2,因此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O2,二氧化碳会影响光合速率,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增大,果肉放氧速率增大,到达一定值后,保持不变。故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
增大后稳定。【小问4详解】15~20min氧气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光照直接影响的是光反应,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
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C3增多,而C5减少,综合以上可知,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①②③;20~25min停止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
,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的斜率应为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