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专练33 荒漠化防治

DOC
  • 阅读 1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37.611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专练33 荒漠化防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专练33 荒漠化防治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专练33 荒漠化防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1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专练33 荒漠化防治.docx,共(5)页,237.61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92a1f8f0b0cc8c444e8db3fb542e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练33荒漠化防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20·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臭氧层破坏D.生物多样性减少2.为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加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B.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C.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市化的进程D.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2020·全国第二次大联考]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大

沙漠,沙漠里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多年变化较小,在湖泊旁有众多高大的沙山,有的海拔达1000多米。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3~4题。3.图中湖泊水位多年变化较小的原因是()A.降水量年际变化小B.山地冰雪融水多C.年均温多年较稳定D.地表径流量

大4.巴丹吉林沙漠中多高大沙山的成因有()①冬春季节风力较大②南部高大山地阻挡③沙漠面积大,沙源广阔④靠近湖泊,沙丘湿度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2020·全国卷Ⅲ,37(1)~(4)]阅读图文资

料,完成下列要求。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甲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2)说明毛乌素沙地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

态度并说明理由。专练33荒漠化防治1~2.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发生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且坡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少,加之过度的经济活动,地表植被大量减少,荒

漠化严重,A项错误,B项正确;臭氧层破坏是人为排放的氟氯烃消耗了臭氧形成的,主要发生在南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C项错误;新疆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多的区域,D项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问题,为避免其加剧,应科学合理安排产业活动。

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导致过度放牧,加剧荒漠化;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不仅会导致过度农垦,还会加剧用水紧张;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会加剧环境问题;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可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缓荒漠化。答案:1.B2.D3~4.解析:

第3题,湖泊水位多年变化较小的原因是湖水的年蒸发量约等于年补给量,该地区降水稀少,湖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比较稳定),而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所以湖泊水位多年变化较小的原因是年均温多年较稳定。故

选C。第4题,高大沙山形成的条件有较强的风力、稳定的沙源、沙堆积后固定性强。该地冬春季节风力强,沙漠面积广大,为沙山的形成提供了沙源;由材料可知,沙山位于湖泊附近,可推知该地地下水丰富,使沙丘内部湿度较大,吸附作用强,固定性增强,长期积累,形成高大沙山。结

合沙山位于湖泊附近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中多高大沙山的成因与南部高大山地阻挡关系不大。故选B。答案:3.C4.B5.解析:第(1)题,从图示可以直接看出这三个阶段湖沼面积的变化特征;风沙沉积越多,说明风沙活动越强;结合图示可得出这三个阶段的风沙活动变化

特征,可归纳出湖沼面积大时,风沙活动较弱。第(2)题,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气温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蒸发量变化不大,气温对该区域植被生长所需水分条件的影响无明显变化;从图中可看出年降水量总体增多,说明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变好,植被增多,有利于流动沙地固定。第(3)题,由于年降水量总体增多,按常理湖沼

面积应该扩大,但实际上湖沼面积变小,说明人为原因导致了该地湖沼水分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多。第(4)题,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从当地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如果赞同,就从降水增多、植被增多、科技水平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等角度分析。如果不赞同,就从人类影响有

限、沙漠地区过度绿化会导致水分减少等角度分析。答案:(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

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

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

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