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囚绿记》课件17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x,共(17)页,335.5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71995be81da4b03354685f714afc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囚绿记》——陆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蒋捷)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文家和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19
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讯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绿”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囚绿记”是指记
述“囚绿”的过程。“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作者叙述了一
件怎样的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品囚绿之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品囚绿之味•作者将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作者心情抑郁,需要这片绿影来给以心灵的慰藉。•作者孤独而陌生,需要绿叶的
陪伴。他和绿叶对话,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变成了他唯一的朋友。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囚绿”后,常春藤表现出怎样的特点?赏囚绿之韵被囚前:看它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仔细观赏着它纤细
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两只浆液丰富的柔条生机勃勃、生机盎然、蓬勃向上、青翠鲜活、生命力旺盛◆张岱《岣嵝山房》门外苍松傲睨,蓊
以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不二斋》后窗墙……方竹数竿,潇潇洒洒……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被囚后:它的尖
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固执啊!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柔弱的枝叶……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病损的枝叶……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瘦黄的枝叶固执倔强、坚贞不屈寻绿(1-4):喜悦而满足赏绿(5-7):欢喜、快活囚绿(8-12):不快、可怜、恼怒放绿(13):祝福、珍重怀绿(14):怀念、期盼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
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提示: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悟囚绿之魂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侵略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
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本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被称为“孤岛文学”。《囚绿记》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看着祖国蒙受极大耻辱。国难当头,作者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之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时代背景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汪精卫伪政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
问他对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作者生平绿色的常春藤,不仅象征着生命、希望和快乐,也象征着像作者一样追求光明和自由、永远向着阳光的中华儿女,更象征着在苦难中仍顽强求生、坚贞不屈、反抗殖民统治的中华民
族。绿的象征意义课堂小结作者在文中怀念了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了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沦陷的祖国河山早日摆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和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