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docx,共(2)页,17.82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332804071c286ab6281f32c29728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因清人王钺的推崇而得以广泛流传”于文无据,文章引用清人王钺的话只能表明他对《颜氏家训》的推崇。B项,‘其他家庭不可抄袭"说法错误,从文中“不仅对训主一家一时产生了影响,且还泽被后世”“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信息可知。D项,因
果倒置,“家规的制定者将社会价值观念、法律、道德融人家规”是“受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熏陶”的结果,而不是“为了促进家庭成员社会化”。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围绕家训的内涵”说法错误,应是家训的特
点。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因而对家庭成员的作用比法律、道德更大”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有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木能企及的作用”,家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互补关系。4.C【解析】本题考
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表述不当。“只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来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且具有独特价值的题材”分析有误,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可用来“慢直播”,没有指望在预计的时段里出现特别有价
值的内容也可用来直播。5.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应当进行“慢直播’,而不宜采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分析错误。根据“都可以通过设立“慢直播'平台”可知这一判断无依据,因而后面的因果关系
也不成立。.6.①捕捉那些相对时间短但能够产生独特价值的题材进行“慢直播”。②在直播的过程中挖掘变化和节奏。③寻找“慢直播”的价值外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C【解析】“庄无因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自已前途着想的人”理解偏颇。8、①为一代青春学子的时
代风貌立言:国难当头,青年学子孟嵋、李之薇毅然决定中断学业,离开温暖的家,与同学投身抗战,共赴国难。他们一旦选择,便义无反顾,体现那个时代的青年学子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②为一代青春学子至纯至真至美的青春心声(追求)立言:选文中的孟嵋热情
、开朗,追求知识。勤于学问,敬爱师长,对朋友坦诚相见,而面对母亲的不舍,她也会流下伤感的泪。小说正是在小我与大我的生命冲突中彰显一代青年学子蓬勃飞扬的青春气质,为他们至纯至真至美的青春心声立言。③为一代青春学子悠远宏大的成长背景立言:小说将一
代学子放在悠远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塑造,他们的精神深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耳濡目染着父辈,师长深沉的家国情怀,小说从侧面揭示了一代学子拥有崇高品格的深层原因。④小说通过塑造青春学子群像,为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的青年树立
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在时代浪潮中胸怀国家,牢记使命,挺身向前,勇担大任。(每点2分,答对3点6分)9、①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一代青年学子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国的心路历程,叙述笔法自由灵活。②叙事线索清晰:小说围绕孟嵋和李之薇从军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
述,勾连人物故事,表现众多人物的精神风貌。③运用场面描写推开情节:如江昉上课、图书馆笔谈、孟家话从军、李家母女依偎等场面描写,将人、事,境融为一体(情节自然展开,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环境描写巧妙烘托)。④叙事节奏平静舒缓: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人物
汹涌的情感激流,如听了嵋的从军决定,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母爱、父爱、家国爱融汇一体,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⑤叙事语言简洁洗练,有一种典雅之美。(每点2分,答对3点6分)10、C“家客马周”是复指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遣”的主语是皇帝,与“未
至”的主语马周不同,在“遣”前断开。11、B.“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错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
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12.B.“太宗于是下诏让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错误,原文“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可见,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而非马周。13①译文: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
,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舍,住;逆旅主人,旅店的主人;不之顾:宾语前置,不照顾他;异:感到怪异。)②译文: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甚,严重;悉:全部;暴,暴露。)14.D15.开篇“潼关破”“隔
绝久”写出了战乱导致了山河破碎,亲人离散的凄凉境地,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愁;“不知家在否”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对叛军作乱的愤慨之情。“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用矛盾的心理描写表现自己对家人的思
念。最后一句,“恐作穷独叟”写出了孤苦伶仃的、窘困不堪的生活现状。诗人通过直抒胸臆和婉曲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了对亲人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对作乱者的厌恶之情。16、(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2)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犹抱琵琶半遮面梦啼妆泪红阑干(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17.A18.B19.C20.①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②实行赋分制度势在必行③变的是计
入高考的分(每句2分)21.参考立意角度:1.认识社会,认识自我。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要有忧患意识。3.迎接逆风逆流,击水中流,奋飞长空。22.【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
,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
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
,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
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
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
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
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命令御医内使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
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