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2.994 M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2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2.99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1ee63b1dcb807be88ed81b9b9b7f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六安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未考试地理试卷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某乘客乘航班从法兰克福(

9°E,48°N)起飞,约11小时后抵达上海。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阴影部分表示晚上)。完成下面小题。1.乘客抵达上海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0点B.14点C.17点D.21点2.该日法兰克福与上海()A.日出同为东北方向B.正午树影朝

向不同C.同样高度的竹竿正午影长相同D.昼长时间相同【答案】1.D2.A【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晨昏线可知,赤道与晨线交点地方时为6:00,图中60°E经过赤道,即飞机起飞时60°E(东四区)时间为6:00。北京时间

是120°E(东八区),与60°E时差为4小时,即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6:00+4小时=10:00。经过约11小时飞行后抵达上海,此时北京时间为10:00+11小时=21:00,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2题详解】据图可知,该日南极附近出现极

夜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地区昼长夜短,所以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是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A正确;法兰克福与上海都位于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直射点都位于两地城市的正南方,日影朝向都是向北,B错误;法兰克福与上海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不

同,所以的同样高度的竹竿正午影长不同,C错误;只有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昼长时间才会相同,D错误。故选A。【点睛】晨昏线把地球分成白天的半边和黑夜的半边,两边是一样大的,所以赤道被晨昏线平分,在赤道上6点日出,1

8点日落,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就是日出日落的时刻,所以是6点。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小明就读于天津某中学,某日某时刻他拍摄了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并观察记录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光照面积,经过20天的记录发现,前10天黑板上的受光面积不断增大,后10天黑板上的受光面积不断减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应该是()A.夏季的上午B.夏季的下午C.冬季的上午D.冬季的下午4.第21天开始的一个月内()A.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该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C.该地正午时刻,旧金山(西8区)夕阳西斜D.该地正午太阳高度

逐渐变小【答案】3.D4.B【解析】【分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太阳方位位于西南,应为下午;根据材料信息“并观察记录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光照面积,经过20天的记录发现,前10天黑板上的受光面积不断增大,

后10天黑板上的受光面积不断减小。”说明此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前后各10天,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天津,应为冬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第21天开始的一个月

内应为1月1日至1月31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天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错误;天津昼短夜长且昼渐【长,B正确;该地正午时分,为地方时12时左右,旧金山(西8区)为20时左右,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旧金山

应为黑夜,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运动,北半球的天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错误。所以选B。【点睛】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

短。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河漫滩多分布在()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A.①③B.②④C.②③D

.①④6.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河流()A.改道逐渐西移B.水流速度减慢C.搬运作用增强D.溯源侵蚀加剧【答案】5.C6.A【解析】【分析】【5题详解】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

,难以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①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6题

详解】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正确;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

减小,而不是废弃,C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错误。故选A。【点睛】河漫滩为流水沉积的地貌,是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在洪水期携带大量泥沙,流速降低后沉积形成。平原地区的河流与山区河流相比,在水位季节变化都比较大的情况是下,平原河流由于河床坡度较

小,流速较慢,沉积作用更强。因而,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河漫滩发育较好。下列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示意我国花岗岩地貌三清山“巨蟒出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三清山“巨蟒出山”的岩体在左图中应属于()A.④一变质岩B.①一

沉积岩C.③一侵入岩D.②一喷出岩8.图示②③两类岩石转化为①类岩石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变质作用B.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D.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浆侵入【答案】7.C8.B【解析】【分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右图示意我国花岗岩

地貌三清山“巨蟒出山”景观”,图示三清山“巨蟒出山,的岩体是侵入岩,根据物质循环过程可知,⑤来源于地幔,因此为岩浆;岩浆生成岩浆岩,因此③为地下形成的侵入岩;④为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由沉积物生成沉积岩可知,①为沉积岩,因此②为变质岩。综上所述,C正确,A

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图示②变质岩和③侵入岩两类岩石形成在地下,要形成①类岩石(沉积岩),得先经过地壳抬升上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露地表,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再经固结成岩而形成沉积岩,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的判读技巧:(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用汉白玉雕刻而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与汉白玉岩石成因一致的是()A.砂岩B.花岗岩C.大理石D.页岩10.很多建筑栏杆也选用

汉白玉雕刻,主要原因是()A.岩石较软,易于雕刻B.岩浆冷凝形成,岩石坚硬C.岩石结晶度低,更为美观D.形成于地表,抗风化作用强【答案】9.C10.A【解析】【分析】【9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大理石,是变质岩,故C正

确;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与题意不符,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1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汉白玉是一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岩石较软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故A正确。岩浆冷凝形成的是岩浆岩,而一般认为

汉白玉是在受岩浆热液作用影响下,使碳酸盐地层产生程度不同的热液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于地下的变质矿床,结构致密、结晶度高,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岩石分类:岩浆岩(又称火成岩),一般为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岩石,如花岗

岩、玄武岩等;沉积岩:各类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形成的岩石,如页岩、砂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原先存在的岩石,在温度、压力升高的情况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发生了变化,改造

形成的岩石,如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1.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A.受断层的制约B.侧蚀作用明显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河流下蚀作用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里山高水

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D.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一侧【答案】11.B12.D【解析】【分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受地转偏向力

影响较小,河流主要以侧蚀为主,B项正确,C项错误。图示没有断层出现,A项错误;河流下蚀作用主要是源头区和上游地区,不在平原区,D项错误。故选B。【12题详解】该处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应位于河流下游,A项错误;河流弯曲易发生洪涝

灾害,B项错误;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弯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C项错误;河流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较浅便于取水,有利于村落的发展,D项正确。故选D。【点睛】在等高线地图中,河流发育于

山谷处,即等高线凸向高处(数字大的等高线),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13.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A.气旋,顺时针辐散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14.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A.甲地电闪雷鸣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风雨交加D.丁地阴雨连绵【答案】13.C14.C【解析】【13题详解】根据等压线图可知,甲地是高压系统(反气旋),A、D错误;结合纬度分布规律以及陆地是为澳大利亚大陆可知,为南半球,逆

时针辐散,B错误,C正确。故选C。【14题详解】甲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乙地吹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低压槽线,形成锋面,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出现大风、云雨天气,C正确;丁地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C。【点睛】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①冷

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③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④低压控制:阴雨天气,风力较弱。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

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发,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有时焚风可持续多日,形成一个自然暖带。下图中甲图为石家庄多年月平均焚风发生频次统计图,乙图为1月某次焚风发生时太行山东西两侧气温变化曲线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石家庄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主要原因是()A.蒙古高压强大B.盛行东南季风C.降水的概率大D.夏季普遍高温16.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原因是()A.白天水汽含量

高B.冬季风夜晚更强C.夜晚地面温度低D.山风与焚风叠加17.石家庄冬季焚风持续时间较长,对石家庄地区的有利影响是()A.提前进行春播B.易于窖藏蔬菜C.减少暖气供应D.减少地膜覆盖【答案】15.B16.D17.C【解析】【分析】【15

题详解】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的一种天气现象,尽管在不同季节石家庄可能会出现不同方向的风,但能出现焚风现象的风一定是西北风或偏西风,而夏季石家庄盛行东南季风,处于山地的迎风地带,故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B正确;蒙古高压强大,是在冬季,

与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无关,A错误;根据焚风的概念,降水的概率大和夏季普遍高温,与焚风形成无关,CD错误,所以选B。【16题详解】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原因是夜间太行山东坡吹山风,与从西北(或偏西)方向吹来的焚风叠加,风力

加强,而白天吹谷风,会减弱焚风,D正确;白天水汽含量高与焚风强弱关系不大,A错误;冬季风夜晚与白天的差异不大,B错误;夜晚地面温度低与焚风的强弱关系不大,C错误。所以选D【17题详解】石家庄冬季焚风常常持续时间较长,形成干热天气,温度升高,不利于窖藏蔬菜(需要低温)B错

误;但可以减少或停止暖气供应,以节约能源,C正确;由于焚风是间断的,焚风过后气温又会迅速下降,不可能提前进行春播或减少地膜覆盖,AD错误。所以选C。【点睛】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抬升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并在山脉背风坡

一侧下沉时增温,形成高温并且干燥的气流。因而气团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也会迅速升高。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沿岸终年受

西风影响B.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月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D.甲、乙两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19.MN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期分别是()A.冰雪融水冬季B.大气降水1、2月C.大气降水7、8月D.地下水春季20

.据图中信息推测M河流域此时()A.此时该流域处于夏季B.盛行西南风C.盛行西北风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18.D19.C20.C【解析】【分析】【18题详解】据图及材料可知,该河位于40°附近,且河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该地应该是温

带海洋性气候;若位于南半球,应该是地中海气候;因河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判断该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或8月(当地冬季),B错误,D正确。南半球该地区大陆沿岸有寒流经过,C错误。大陆沿岸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

气压控制,A错误。故选D。【19题详解】由上题可知,该地是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当地冬季7、8月。两条河流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而不是地下水,因7、8月份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故是河流的汛期,C正确,BD错。无法根据材料信息

明确该河流是否存在冰雪融水补给,且如果主要受冰雪融水补给,其最大汛期应在当地夏季,A错。故选C。【20题详解】根据右图中河流水位高于两侧潜水位,说明该地是丰水期,正值雨季,应该是当地冬季,所以此时该地受西风带控制,AD错。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是西北风,B错,C正确。故选C。【点睛】地中海

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湖泊,它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其面积和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由于洞里萨湖流域降水集中期较湄公

河磅湛以上集水区偏晚约1—2个月,因此产生湖水倒流现象,下图示意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图(图左)及磅湛站和波雷格丹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图(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是()A11月B.5月C.8月D.1月22.湖水

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A.水量较大B.水位最低C.含沙量较小D.处于枯水期【答案】21.A22.A【解析】【分析】【21题详解】由图可知,波雷格丹站水量正值时洞里萨湖水流出补给湄公河,为负值时湄公河水流入

补给洞里萨湖。因此,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给水量最大的月份应是波雷格丹站水量为正值时的最高点11月,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22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8月份前后湄公河水倒流入洞里萨湖很明显,此时,流域为雨季,河湖

水量均较大,但由于湖泊水位上升较慢,导致河水倒流入湖。因此,倒流明显时,洞里萨湖水量较大,水位较高,含沙量较大,处于丰水期,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湖泊水文特征的影

响因素:水位、盐度、含沙量、结冰状况、生物;盐湖的形成条件:淡水补给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海浩,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实质是气象学中的“蒸

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海面,引起表面海水急剧蒸发,蒸发的水汽快速地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的天气现象。下图为2021年我国某地海浩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影响海浩强度的主要因素是()A.海气温差B.海面温度C.大气温度D.昼夜温差24

.一年中最可能出现海浩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23.A24.D【解析】【分析】【23题详解】由材料信息“海浩实质是气象学中的“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海面,引起表面海水急剧蒸发,蒸发的水汽快速地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的天气

现象”可知,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海面易出现“蒸发雾”,即海气温差越大,海浩强度强度越大,A正确。海面温度、大气温度表述较为片面,BC错误。与昼夜温差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由第2题分析可知,当干冷空气

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此种现象,在寒冷北方尤其是初冬季节,急剧降温时的水面上常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重点关注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海面,引起表面海水急剧蒸发;蒸发

的水汽快速地凝结成雾状水滴或者小冰晶。阿塔卡玛沙漠住于南美洲,海拔约2400m,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该地被称为世界“旱极”,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到2mm,沙漠近岸地区低空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被浓厚雾层笼罩。下图示意阿塔卡玛

沙漠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形成阿塔卡玛沙漠气候凉爽的主要因素有()A.地形、洋流B.洋流、大气环流C.地形、大气环流D.纬度、人类活动26.阿塔卡玛沙漠常年“雾重却无雨”的原因不可能是()A.沿岸冷湿气流难以上升B.山地对暖湿气流的阻挡C.

终年盛行下沉气流D.海拔高,海洋水汽无法到达【答案】25.A26.D【解析】【分析】【25题详解】由材料“阿塔卡玛沙漠住于南美洲,海拔约2400m”可知,阿塔卡玛沙漠海拔高,气温低;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因此气候凉爽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洋流,A正确;大气环流

影响降水,对气温影响不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不大,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该地盛行东南风,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信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而沿岸的冷湿气流受离岸风影响难以上

升,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来的暖气团,形成了逆温层;加之沿海空气受寒流影响,下层冷却,逆温层更加稳定,因此沿岸地区海面蒸发的水汽低空凝结成雾,但却很难上升成云致雨。而且受逆温影响浓雾不易散开,形成雾重却无雨的现象。由于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不是海洋水汽无法到达。综上所述

,ABC都是该现象形成的原因,D项不是该现象的形成原因。依据题意,故选D。【点睛】海雾形成原因: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

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在荒漠地区,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下方土壤养分相对富集,这种现象称为“肥岛效应”。读某地肥岛效应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灌丛下方肥岛效应

强度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灌丛树冠遮阴,减少蒸发,截留降水B.灌丛减弱风力,有利于沙尘沉降C.灌丛树冠蒸腾作用强,导致地下水位高D.灌丛凋落物及动物排泄物补给有机质28.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与“草甸-灌丛-无植被”演化过程明显不吻合的是该地区的()

A.地下水位:总体由高变低B.肥岛效应强度:低-高-低C.植被覆盖度:总体由高变低D.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高-低【答案】27.C28.D【解析】【分析】【2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肥岛效应指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

丛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可以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A正确,不符合题意;灌丛降风滞尘,截获沙尘,使得灌丛冠下土数量明显高于周边区域,B正确,不符合题意;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

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C错误,符合题意。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能成为天然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8题详解】由图分析可知,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化阶段,植被增多,吸收到水分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A正确;由第1题分析可知,植被由“草甸-灌丛-无植被”演化,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B正确;灌丛化阶段,植被增多,浅层土壤中水分减少,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更容易存活,数量逐渐增多

,植被覆盖度总体由高变低,C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灌丛、无植被有机质含量较低,D错误。依题意,选择错误的,故选D。【点睛】灌丛周围的土壤养分向灌丛中心聚集,灌丛中心的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

效磷和有效钾较灌从周围高,叫肥岛效应。肥岛效应有利于种源聚集,灌木建立后,一些植物的种子在风力扩散过程中被灌丛截获,为其在灌丛下的定居和发育提供了可能,灌丛下水肥条件较好,有利于植物的萌发和生长。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

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数量及其周转速度。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其主峰黄岗山海拔高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信息显示()A.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层越深,含量越

少B.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少C.不同海拔高度中,海拔越高,含量越高D.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层越深,含量越高30.武夷山植被垂直带谱中,土壤有机碳累积量最高的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高山草甸【答案】29.A30.D【解析】【分析】【29题详解】读武夷山

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情况图可知,在同一海拔高度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即同一海拔高度土层越深,含量越少,故A正确,D错误;同一土层深度,海拔越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越多,故

B错误;但是不同土层的深度,不一定海拔越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越多,比如30-40cm的土层在海拔2130米处的有机碳含量比0-10cm的土层在海拔1790米处的有机碳含量少,故C错误;故答案选A。【30

题详解】读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情况图可知,0-10cm的土层在海拔2130米处有机碳含量最高,再根据植被类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海拔2130米处的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故D正确;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植物垂直带谱是生物垂直

分布最典型的代表。在山岳,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所以从山麓到山顶,低温或高温便成为分布的限制因素而出现若干个生物分布界线。二、非选择题(40分)31.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

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2)比较秦岭南坡与北坡夏季降水的差异及原因【答案】(1)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

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2)南坡降水多,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或北坡降水少,夏季风的背风坡,

降水少【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地貌形成过程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

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读图可知,阿拉善高原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分布着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成为主要的沙源地。沙源地离冬季风源地近,在西北风(沙尘暴)携带大量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

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风力减弱,风的携带能力减弱,将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堆积的黄土,土质疏松,垂直发育,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

;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小问2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我国夏季风以东南风为主,南坡位于夏季风(东

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北坡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南坡雨季长,北坡雨季短。因此南坡降水比北坡降水多。【点睛】32.图甲为我国钓鱼岛主岛(位于我国台湾岛的东北部)经纬网及等高线图(单位:m);图乙为世界某国(位于印度的东南部)经纬

网及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依据甲乙两岛的地理位置,推测两岛的气候类型,并比较其成因的异同。(2)依据盛行风向及地形特征,推测两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答案】(1)甲:亚热带季风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甲乙成因均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点:

乙地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2)甲:由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地形阻挡,夏季降水南多北少,冬季降水北多南少;乙:由于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受地形阻挡,夏季降水西南多东北少,

冬季降水东北多西南少。【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候成因、盛行风向、地形特征、降水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甲岛屿纬度较乙高,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25°N左右,因面临世界最大

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岛屿纬度较低,位于赤道附近,印度的东南部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到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小问2详解】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甲地是我国的钓鱼主岛,台湾岛的东北部,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且岛屿地形上中间高四周低,故夏季降水南多北少,冬季降水量北多南少;乙地受到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受岛屿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影响,西南方向降水量多,东北方向降水少,冬季盛行东北风,受岛屿中间高四周

低的地形影响,东北方向降水多,西南方向降水少。【点睛】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秘鲁鳀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1海里=1852米)50米水深内海域的冷水性鱼类,其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洄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是世界上产量最丰富的鱼种之一。环境变化会极

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变动。下左图为秘鲁渔场渔汛前期(实线)和末期(虚线)水温(单位:°C)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秘鲁北部、中部和南部渔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鱼量的相对值示意图(将渔汛前期中部和南部区域渔场的捕获量视为100%)。(1)指出渔汛前期和末期秘鲁渔场捕鱼量变化的原因。(2)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

鲁鳀生长的不利影响。【答案】(1)渔汛前期,从北到南水温都较低,适宜秘鲁鳀等冷水性鱼类生长,捕获量大。渔汛末期,北部和中部水温增高,秘鲁鳀等冷水性鱼类南游,捕获量减少;南部水温适宜,捕获量仍较多。(2)在厄尔尼诺形成的年份,东南信风较弱,南美洲西

海岸冷水上泛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并南下,较多的暖水被输送到秘鲁沿岸使水温增高,不利于秘鲁鳀这种冷水性鱼类生长;秘鲁寒流减弱,上泛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饵料不足,不利于秘鲁鳀生长。【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洋流、洋流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结合所学知识,捕获量差异主要和水温变化有关。渔汛前期,从北到南等温线呈纵向分布,南北水温都较低,适宜秘鲁鳀等冷水性鱼类生长,捕获量大。渔汛末期,北部和中部水温普遍增高,秘鲁鳀等冷水性

鱼类南游,中北部捕获量减少;南部水温较低,适宜秘鲁鳀等冷水性鱼类生长,捕获量仍较多。【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

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秘鲁寒流变成暖流,导致秘鲁附近海域水温升高,水域温度不适宜鲲鱼生长,所以会导致鲲鱼大量死亡产量下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秘鲁寒流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上泛营养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大量减少,导致鱼类饵料不足,不利于鱼类的

生长。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棕榈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阴,极耐旱,但不能抵受太大的昼夜温差。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旱涝。下图为某国附属扇形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只有清澈的海水

、温柔的海风和白色沙滩,无淡水。海岛上植被并不丰富,但棕榈树随处可见,岛上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距离城市也相当遥远。(1)简析岛上植被不丰富,但棕榈树分布较多的原因。(2)简析该岛缺少淡水资源的原因。【答案】(1)该岛石

灰岩广布;缺乏淡水资源;当地纬度低,气温日较差较小;周围海域广阔,空气湿润温暖;岛屿有一定地形起伏,排水良好,不会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适合棕榈树生存。(2)岛屿面积小;有坡度;石灰岩广布;缺少大的地表径流或地表径流难

以存留;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解析】【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岛屿、植被、气候、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区域认知能力。【小问1详解】阅读材料可知,该岛屿石灰岩分布广泛,而石灰岩易被水侵蚀,渗透性较好,适合棕榈树要求的石灰

性和排水性良好的条件;且该岛屿中间高四周低,排水性较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适合棕榈树的生长;淡水资源较缺乏,有较多清澈的海水,符合棕榈树的耐轻盐碱;当地纬度在11°左右,纬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小;周围是广阔的海域

,空气湿润且温暖。故适合棕榈树的生长。【小问2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该岛屿石灰岩广布,易发生渗透,淡水资源难以保存;且面积较小,皆具有坡度,淡水迅速流入海洋;材料显示岛屿上植被并不丰富,因此植被较少,涵养水源能力较弱。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

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