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题.doc,共(16)页,50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9dab86fae14cb17decb63343ad30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题2019.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检测用时90分钟。第Ⅰ卷15小题,共45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下:Hl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u64Ag108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很早就把化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3KNO)、硫磺、杉木炭
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3KNO的氧化性”B.《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3KNO)和朴消(24NaSO)的方法:“以火烧之,烟起,乃真硝石也”,二者也可以利用“焰色试验”区分C.《神农本草经
》中提到:“白青(Cu2(OH)2CO3)得铁化为铜”,其中白青属于碱D.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A.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3K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B.鉴别硝石3KNO和朴消2
4NaSO,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B正确;C.白青的化学式为Cu2(OH)2CO3,白青属于盐,C错误;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小,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故D正确;答案选C。2.下
列各组物质中,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烧碱、液氯、碘酒B.生石灰、纯碱、熟石灰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苏打【答案】A【解析】【详解】A.烧碱、液氯、碘酒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故A正确;B.生石灰、纯碱、熟石灰全是化合物,故B不符;C.
干冰、铁、氯化氢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故C不符;D.空气、氮气、苏打按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故D不符;故选A。3.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
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
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通过,因此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故答案C。4.下列关于
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某元素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有单质参加同时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
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也可能是同一种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正确;C.某元素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可能是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得到电子,该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C错误;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但是反应前后化合价都为0,如,所以有单质参加同时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5.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A.2---+3SOOHClK、、、B.+Na、-
3NO、-OH、-ClC.+Na、-3NO、+K、-ClD.+K、2-+2+3COHBa、、【答案】D【解析】【详解】A.2---+3SOOHClK、、、均不反应,可共存,A正确;B.+Na、-3NO、-OH、-Cl均不反应,可共存,B正确;C.+Na、-3NO、
+K、-Cl均不反应,可共存,C正确;D.2-3CO与+2+HBa、均不能共存,前者反应生成碳酸氰根离子,无明显现象;后者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D错误;答案选D。6.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
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根
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火焰呈黄色,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钠在氯气中燃烧能生成氯
化钠固体小颗粒,所以能看到白烟,A项正确;B.氯气排放到空气中是有害的,因其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B项正确;C.含钠或钠元素的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的颜色为黄色,C项错误;D.石蕊溶液为紫
色,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掉氯气,则过量的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氯水会使石蕊溶液先变红会褪色,若吸收完全,则石蕊溶液不变色,因此叙述正确,D项正确;答案选C。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人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
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a时刻Ba(OH
)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但2-4SO与2+Ba未完全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虽是强电解质,但由于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详解】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由于生
成的BaSO4是电解质,但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A项错误;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此时Ba(OH)2与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项正确;C.BC段加入的稀硫酸逐渐过量,
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C项错误;D.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2-4SO与2+Ba恰好完全沉淀,D项错误;答案选B。8.2.3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
.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是A.只有Na2O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可能为氧化钠、过氧化钠或者二者的混合物,根据方程式计算判断。【详解】已知钠与氧气反应,产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此题可采用极值法:钠的物质的
量为0.1mol,若生成物全为Na2O,其质量为0.05mol×62g·mol-1=3.1g<3.5g;若生成物全为Na2O2,其质量为0.05mol×78g·mol-1=3.9g>3.5g;故其生成物为N
a2O和Na2O2的混合物;故选C。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铁和铜一样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氯化物。B.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氯气跟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D.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
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钠、铁和铜在氯气中燃烧分别生成NaCl、FeCl3、CuCl2,故A正确;B.液氯是纯净物,化学式是Cl2,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C.氯气
跟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C正确;D.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故D正确。10.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③13.6gH2S④0.2molNH3,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表述:a.体
积:②>③>①>④b.物质的量: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其中正确的是()A.abcB.bcdC.abcdD.a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标准状况下,6.72LCH4的物质的
量为0.3mol,含1.2molH,质量为4.8g,;②标准状况下,3.01×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0.5molH,质量为18.25g;③标准状况下,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
0.4mol,含0.8molH;④标准状况下,0.2molNH3,含0.6molH,质量为3.4g。a.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②>③>①>④,a正确;b.不正确;c.质量:②>③>①>④,c正确;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d正确。综上所述,D正
确,本题选D。点睛:任何物质的微粒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凡是比较微粒数多少的问题,我们一般不去计算微粒数,而是直接比较其物质的量。11.在0.2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如图所示,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1.0molB.混合液中MgCl2的质量为47.5gC.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1.5molD.将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答案】D【解析】【详解】
A.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0.2L×1.0mol·L-1=0.2mol,故A错误;B.n(Mg2+)=0.5mol·L-1×0.2L=0.1mol,则n(MgCl2)=0.1mol,所以m(MgCl2)=0
.1mol×95g·mol-1=9.5g,故B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2c(Mg2+)+2c(Ca2+)=c(Cl-),c(Ca2+)=(3.0mol·L-1-1.0mol·L-1-0.5mol·L-1×2)÷2=0.5mol·L-1,n(CaCl2)=n(
Ca2+)=0.5mol·L-1×0.2L=0.1mol,故C错误;D.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C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L=0.1mol·L-1,故D正确;故选D。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
移的电子数是2NAB.常温常压下22.4LHC1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NAC.0.1mol•L-1CuCl2溶液中Cl-数目是0.2NAD.32gO2中含有的原子数是NA【答案】A【解析】【详解】A.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时,应该以不足量的氯气为标准进行计算,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正确;B.常温常压下22.4LHC1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错误;C.0.1mol•L-1CuCl2溶液没有说明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Cl-数目,错误;D.32gO2的物质的量为
1mol,O2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是2NA,错误。答案选A。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
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有关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Na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B.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可以透过半透膜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反应的方程式为4Na+
CCl4C+4NaCl。A、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所以Na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故A正确;B、根据方程式,“另一种化合物”指的是NaCl,故B正确;C、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
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C。14.食盐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可根据反应:--+322IO+5I+6H=3I+3HO验证食盐中存在-3IO,根据上述反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IO作氧
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2I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该条件下氧化性:-3IO>2ID.每生成3mol2I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答案】D【解析】【详解】A.I由+5价降为0价,-3IO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I由+5价降为0价,得到还原产物,I由-1价升为0价,得到
氧化产物,2I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该条件下氧化性:-3IO>2I,故C正确;D.I由+5价降为0价,得5个电子,每生成3mol2I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故D错误;故选D。15.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是CaCO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
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答案】C【解析】【详解】A.因碳酸盐、亚硫酸盐等活泼金属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CaCO3,故A错误;B.因硫酸钡、氯化
银均为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Ag+,故B错误;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故C正确;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加稀盐酸除去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1-,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检验硫酸根离子需要先加稀盐酸,无明显
现象,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才能说明含SO4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注意事顶:第Ⅱ卷共5道、所有目的答案,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16.如图为“一些物质与水“的分类图,利用化合价
和物质类别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已知:2233NO+HO=2HNO+NO(1)从化学反应类型的角度可以将物质分类。将上述物质分为A、B两组的依据是_______、C组物质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则D组物质为__________。(2)从化合价的角度可以预测Na202的性质
。①Na2O2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只有氧化性b.只有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②Na2O2以氧化性为主,Na2O2加人含有2-3SO的溶液中反应结東后,硫元素存在形式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
号)。a.S2-b.SC.2-3SOd.2-4SO(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①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三酸”中一种酸的浓溶液能与氯酸钾反应得到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其
他合理答案也得分)(2).Na(3).c(4).d(5).23NaCO(6).--+3225Cl+ClO+6H=3Cl+HO↑【解析】【详解】(1)A组物质:氨气、氧化钠、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化合价均不发生变
化;B组物质:氯气、过氧化钠、二氧化氮、钠与水反应时均有化合价的变化,故从化学反应类型的角度可以将上述物质分为A、B两组,其依据是: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已知C组物质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
原剂,氯气、过氧化钠、二氧化氮符合C组情况,则D组物质为Na;(2)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降低可升高,故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为c;②Na2O2以氧化性为主,则Na2O2作氧化剂,Na2O2加入含有2-3SO的溶液
中反应,则作还原剂,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为+6价,故硫元素存在形式合理的是2-4SO,答案为d;(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①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不是碱,故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23NaCO;②“三酸”即硝酸、硫酸和盐酸中一种酸的浓溶液能与氯酸钾反应得到黄绿色气体氯气,可联想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采用的酸为浓盐酸,故该反应的离于方程式为:--+3225Cl+Cl
O+6H=3Cl+HO↑。17.A、B、C、D、E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单质A在单质B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产物溶于水得到常见的强酸。化合物C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化合物D是淡黄色物质,可用于呼吸面具,
可由一种活泼金属E在氧气中燃烧得到。回答问题:(1)物质D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D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2)化合物C能漂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单质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合物D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5)若46gE与0.8mol2O恰好完全反应,则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答案】(1).过氧化钠(2).-1(3).2223Ca(ClO)+HO+CO=CaCO+2HClO(4).Cl2+H2O=H++Cl-+HClO(5).22222Na
O+2HO=4Na+4OH+O+−(6).2:3【解析】【分析】单质A在单质B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产物溶于水得到常见的强酸,则可知A为氢气、B为氯气;化合物C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为次氯酸钙;化合物D是淡黄色物
质,可用于呼吸面具,可由一种活泼金属E在氧气中燃烧得到,可知D为过氧化钠,E为钠。【详解】(1)化合物D为过氧化钠,Na2O2中,钠元素为+1价,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2)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漂
白,化学方程式为2223Ca(ClO)+HO+CO=CaCO+2HClO;(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不拆),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2
222NaO+2HO=4Na+4OH+O+−;(5)46gNa物质的量为46g=2mol23g/mol,设Na2O的物质的量为xmol,Na2O2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元素守恒有2x+2y=2molx+2y=20.8mol,解得x=0.4moly=0.6mol,则N
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6=2:3。18.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Ag+、Mg2+、Cu2+、Fe2+、Na+中的几种,请回答下列问题:(用离子符号填空)(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2)
取少量溶液,加人过量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人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2)中的滤液,加人过量稀氨水,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Cl-B.-3NOC.2-3COD.OH-【答案】(1).Cu2+、Fe2+(2
).Ag+(3).Mg2+(4).23224Mg+2NHHO=Mg(OH)+2NH++(5).B【解析】【分析】Cu2+、Fe3+均为有色离子;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白色
沉淀为AgCl;取②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溶液中一定含银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存在。【详解】(1)Cu2+、Fe3+分别为蓝色、黄色,则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
在的离子是Cu2+、Fe3+;(2)加人过量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人过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白色沉淀为AgCl,则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g+;(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则原溶液中肯定有Mg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4Mg+2NHHO=Mg(OH)+2NH++;(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Ag+、Mg2+,Cl-、OH-、2-3CO
会与Ag+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Mg2+与OH-、2-3CO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只有-3NO与Ag+、Mg2+都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为-3NO,故合理选项是B。19.某化学实验室需要0.5mol·L-1硫酸溶液450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填仪器名称)。(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450mL、0.5mol·L-1的稀硫酸。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mL(保留1位小数
),现有①10mL②25mL③50mL④100mL四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填代号)。(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量取②计算③稀释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__→__→__→_(填
序号)。__(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填代号,下同),其他操作都准确,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①洗涤量取浓硫酸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
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答案】(1).AD(2).玻璃棒、胶头滴管(3).13.6(4).②(5).⑤⑥
⑦④(6).①②③④⑥⑦(7).①②⑦【解析】【分析】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用到仪器选择;依据c=1000Mρω求得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体积,依据浓硫酸体积选
择合适规格量筒;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正确操作步骤判断,根据c=n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实验误差。【详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或者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并不需要的是AD,还缺少的是玻
璃棒、胶头滴管;答案为AD,玻璃棒、胶头滴管。(2)因无450mL的容量瓶,配制稀硫酸溶液要用500mL的容量瓶,c(浓)•V(浓)=c(稀)•V(稀),即10001.8498%98×V(浓)=0.5×0.5,得V(
浓)≈0.0136L=13.6mL;根据V=13.6mL,选用25mL量筒最好,误差小;答案为13.6,②。(3)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的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
→⑧→⑤→⑥→⑦→④;答案为⑤⑥⑦④。(4)依据c=nV分析,凡是使n偏小或者使V偏大的操作都会是溶液的浓度偏低,反之偏高。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n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操作错误;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
就转移到容量瓶中,温度高,体积增大,导致配制时所加水量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操作错误;③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而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
浓度偏低,操作错误;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操作正确;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操作错误;⑦定容时,俯视标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操作错误;所以:操作错误的为:①②③④⑥
⑦,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①②⑦;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⑦,①②⑦。【点睛】本题特别注意,虽然配制450mL、0.5mol•L-1的稀硫酸,由于无450mL规格的容量瓶,因而应以溶液500mL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求出所需浓硫酸的体积。20.某化
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如图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有浓盐酸,圓底烧瓶中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装置B中盛有无水硫酸铜,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③装置D、E出现不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F吸收反应生成的C12,装置G验证HC1挥发出来。
乙同学认为此处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人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人G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G之间再增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管中应该盛放________
___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4)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42222KMnO162258HOHClMnClKClCl+=+++浓。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22224HCl(浓)+MnOMnCl+Cl+2HO(2).白色固体变蓝(3).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4).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次氯酸)有漂白性(5).湿润的淀粉-KI试纸(6).【解析】【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和HCl,用装置B
无水硫酸铜验证水蒸气,用装置C除去水蒸气,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E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用F吸收反应生成的C12,装置G验证HC1,若有HC1则有白色沉淀。【详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水、氯气,方程式为:22224HCl(
浓)+MnOMnCl+Cl+2HO;(2)①氯气中有水蒸气,无水硫酸铜与水变蓝,所以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②要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③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的不是氯气,而是次氯酸,所以装置D、E出现不同的现象说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次氯酸)有漂白性;(3)氯气与碘化钾发生反应:Cl2+2KI=2KCl+I2,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以在F和G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洗气瓶检验是
否存在氯气,所以F、G之间装管中应该盛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4)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盐酸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