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9)页,346.2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22392db47545fbef0215c8095ff6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鹰潭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历史24.春秋初期,秦、晋、楚等诸侯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设为县,作为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把县制推行到内地。这主要表明()A.中央集权
体制逐渐形成B.先秦时期兼并战争频繁C.郡县制首先在边疆形成D.分封制度在春秋时崩溃25.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说:“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可见董仲舒()A.提倡君权神授的思想B.批判汉承秦制的做法C.肯定有为的治国策
略D.背离先秦儒学的传统26.下表为北宋时期部分行政区人口分布情况行政区(路)首府(今所在地)人口户数(户)每平方公里户数每平方公里人数京畿路河南开封26111715.276.1京东东路山东济南8173558.542.6河北东路河北
大名66875711.155.6两浙路江苏苏州197504116.180.4江南西路江西南昌166474512.663.2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北宋时()A.大量北方人口迁到南方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人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D.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27.乾隆二十七年,乾隆谕军机
大臣:“伊犁建造城堡,设立将军,驻防屯田,与其三年一次派兵更番戍守,何如即以凉、庄兵丁携眷迁移较为省便?”从而做出了调八旗兵携眷驻防的决策。乾隆此举主要意图是()A.加强满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联系B.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促进新疆与中原各地区经济交流D.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28.下表是晚清财政收
入结构比较表,据表可知()年代田赋盐课厘金关税岁入(两)比重(%)岁入(两)比重(%)岁入(两)比重(%)岁入(两)比重(%)184229,575,722764,981,84513----4,130,45511188532,356,768487,394,2281112,811,7081914,
472,76622189432,669,086436,737,469913,286,8161822,523,60530190337,187,7883813,050,0001316,252,6921730,530,69932191148,101,3462746,312,3552643,18
7,0972443,139,28723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所发展B.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渐恶化C.晚清的财政近代化转型完成D.近代以来中国农业衰退严重29.1920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陈独秀在《新青
年》郑重推出了《劳动节纪念号》,陈独秀还参加了上海7个工界团体筹备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并作《劳工要旨》的演说,甚受工界团体拥戴,被推为筹备会顾问。这表明()A.《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推动者B.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条件逐渐形成C.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普遍参与了工人运动D.工人阶级上升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30.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大量培养选拔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中指出:“从产业工人和职员中细心挑选大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忠实可靠、懂得技术,并有组织才能和办事才能的优秀分子,给他
们短期政治培训,依照情况并在自愿条件下,征调他们到新解放区去工作。”此举()A.壮大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干部队伍B.有助于产业工人运动的顺利开展C.促进了战略反攻向国统区的推进D.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31.比较图3和图4,出现图3到图4的变
化主要是因为()图380年代的上海陆家嘴图490年代的上海陆家嘴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C.入世谈判取得了突破性成果D.两级格局的解体推动全球化32.嫁资制度是罗马法调整夫妻财产
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既没有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能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这说明罗马法()A.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B.蕴含着自然法的精神C.推动了和
谐社会的构建D.保护了奴隶主的利益33.下图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出现图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英国国内进行的“圈地运动”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34.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
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这场运动()A.使得英国公民获得了普选权B.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C.工业资产阶级由此掌握政权D.
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产生重要影响35.20世纪80年代,日本青年生活中美国的摇滚舞、英国的甲壳虫音乐、日本的卡式录音机成为时尚生活的标配。这说明()A.新技术革命开始兴起B.世界多极化势不可挡C.经济全球化成效显现D.国际文化交流更便
捷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国家很少在制度上对疫病救疗提供法律的依据和实际的指导,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是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会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在
一些临时性救治中,他们请医生尽心诊治,施医送药,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积极刊刻散送医方,甚至还会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疫的活动。社会力量在地方社会事务中作用的增强虽可能分割官府的部分权力,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地方官府乃至朝廷产生矛盾
,但这绝不是体制性的,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国家的利益,因为作为社会力量的领导者——乡贤一般都深受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他们在追求自己私利的同时,也会多少顾及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事实上,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安宁从根本上讲,无疑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同时
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民生政策方面缺乏制度性规定的缺陷。----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64
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年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借助有力的政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只要当
地政府愿意提供配合。中国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从1945年的创议到1948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历时整整三年。中国在此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卷入国际卫生机制中,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其相对有限的政治资源努力地参与国际卫生机制的创建、
组织和设计。----苏静静、张大庆《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及早期合作(1945—1948)》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民间救治疫病措施及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
织建立背景及中国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地传入我国,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打破,中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被解构。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问题,它既包括人们认识的过
程、观念的转变,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等。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并逐步引起了人们思想革命性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从而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阐
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请考生从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53年下半年,全国粮食紧缺问题极其严重,为满足
需求,平抑粮价,国家只能动用库存粮40亿斤。1953年,国家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实际上是从排斥市场机制入手的,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直接管理,把农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完全纳入到国家的统一计划之中,从而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3年11月,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除西藏以外,全国城乡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粮食危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统购政策才宣告结束,而统销政策直到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影响。------摘编自陈国庆《建国初期粮食流
通体制的探讨》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影响。(9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1年印巴对抗危机爆发后,美国国
内经济不振,因此避免冲突的扩大,尤其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表现出强硬的姿态,苏印关系一直处在亲密的状态。1962年边境战争后,中印关系跌至谷底,中巴关系则稳步发展。1971年4月10日,
巴总统的外事秘书携其亲笔信来华,争取中国的支持。周恩来总理次日即复信,对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态度。1971年印巴战争虽仅仅打了13天,但对域内和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武装干涉巴基
斯坦内政并导致“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激化了印巴矛盾,引发了美苏两个大国的集团对抗,让美国在冷战中处于被动状态;也让中国受到“印度与苏联的共同威胁”,安全形势趋于恶化。同时感到苏联威胁的中国和美国,产生了相互合作的愿望,两国在共同反苏的主题下走到一起,实现了中美关
系正常化。------摘编自刘帅《1971年印巴冲突和冷战背景下的大国角逐》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大国对1971年印巴危机的态度。(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71年印巴战争的影响。(9分)
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著名英国学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约瑟博士(1900—1995),面对向西方一边倒的这一学术论争,他不平则鸣,将多年研究成果发为论著、以卫真理,起而为中国科学技术辩护,为华夏创造精神扶轮。1942年,李
约瑟博士作为英国文化协会和皇家学会代表,在英国驻华(重庆)使馆担任科技参赞。使华期间,李约瑟博士秉持科学家的人道情怀,复能推其爱众济世之心,参与英国援华运动,主持实施英国政府以科技文化合作方式援助中国抗战的计划,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帮助中国科技
界振奋学术斗志、重建科学活动,以共赴抗战建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业。以这段宝贵的使华经历以及因此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经验为基础,抗战胜利并返回英国后,李约瑟博士从世界各地邀集20多名科学家和科技史专家,组成一个宛如“跨国公司”的工作团队,正式投入到“中国科学技术史”项目研
究中,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摘编自欧建成《科技文明耀古今东西融和进大同———回顾“奇迹天工”展,兼忆李约瑟博士》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约瑟博士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李约瑟博士身上体现的科学家精神。(9分)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4.A25.C26.D27.B28.A29.B30.D31.B32.B33.A34.D35.C41.(25分)【答案】(1)措施:请医生尽心
诊治,施医送药;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积极刊刻散送医方;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疫的活动。(每点2分,4点即可,共8分)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民生政策方面缺乏制度性规定的缺陷;推广儒家伦理道德教化。(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共4分)(2)背景:二战带来的
经验教训;联合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前期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每点2分,4点即可,共8分)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卫生机制的创建;促进国际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中国医疗水平和国际地位。(每点2分,2点4分,
3点5分,共5分)42.(12分)【答案】示例1:观点:甲午战争后形势变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2分)阐述:甲午战后中华民族空前严重地危机是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引起了帝国主
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仿效日本变法维新等就成为甲午战后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课题,它导致了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转型(2分);洋务运动的破产是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是有限度的,中外文化交流仅停留在军事和自然科学等物质层面,它不可能
使中国达到富强。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中外文化交流也由自然科学领域转向社会科学等领域(2分);维新思潮的出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社会动力,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出发,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
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对封建的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道德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2分);日本侵华政策的改变是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重要原因,甲午战后改变了侵华政策,主动提出吸收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
,中日文化交流也出现了逆转(2分)。总之,甲午以后,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推动想外学习的文化转型(2分)。示例2:观点: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的时代表现(2分)。阐述:由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交流,从交流双方的关系看,甲午战前中外文化交流是在西方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
开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则采取排斥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1896年正式下令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由被动交流转向主动交流(2分);从自然科学转到社会科学的传播,甲午战前,无论是林则徐等人还是洋务派学习都停留在师夷长技的阶
段,甲午战后,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学说的广泛传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中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自然科学转到社会科学(2分);西方文化影响扩大,甲午以后,人们从西方引进了进化论、民权等思想,并以此为武器批判
传统的儒学,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否定封建制度,从而使中国文化结构发生了转变,它显示了中外文化交流在层次上的变化(2分);从中西交流转变为中日交流,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方向以欧美为主,清政府向欧美各国派遣留学生,甲午战后,很多
爱国者和知识分子把学习日本作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重要途径,中外文化交流发生了转型,日本充当了传播西方文化的媒介(2分)。总之,甲午以后,中外交流的内容随现实的需要发生了重大变化(2)。示例3:观点: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阐述:甲午战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在救亡的
现实影响下,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发生转变,确立了新的认识方法,重新发掘和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开创新的文化传统(2分);甲午战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它体现出士大夫们对于中、西学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它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
(2分);甲午以后,清政府对工商业的态度发生变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甲午战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引起了社会的变革,迫使清政府不得不根据形势做出政治调整,开始了新政和预备立宪,资
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2分)。总之,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加快近代化的转型步伐(2分)。(评分说明:学生可从其中一方面立论阐述,也可把原因,表现及影响三者综合起
来阐述。)4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原因:严重的粮食供求矛盾(或粮食危机);国家工业化的需要;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维护社会稳定。(每点2分,3点即可,共6分)(2)影响:缓解粮食粮食危机;推动国家工业化;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造成农业发展缓慢;阻碍城乡商品经济发展。(每点3分,3点即可,共
9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态度:美国:避免冲突的扩大,尤其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2分);苏联:强硬支持印度扩大战争(2分);中国:明确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印度干涉巴基斯坦内政(2分)。(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激化印巴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对抗;恶化中国安全形势;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每点3分,3点即可,共9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贡献:中国科学技术辩护正名;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或反法西斯);编
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每点2分,共6分)(2)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人道情怀,济世之心;伸张正义,维护和平;专注研究,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益以新创。(每点3分,3点即可,共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