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555.893 K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 .docx,共(7)页,555.89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9b292f8c7693ccf1fa28337b7ca6c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一、选择题1.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2.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该从恢复西周井田制着手,因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

秋战国时期()A.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B.和谐安定是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C.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D.道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日益趋同3.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

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4.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唐·高彦休

《阙史》“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

升5.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

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6.《东坡志林》中有一则生动的事例:“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当时A.官方哲学理学束缚人们的

思想B.正统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C.三国故事最受统治阶级的推崇D.小说成为传播市民文化的载体7.明末,王夫之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A.

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B.以史学研究取代儒家经学C.全面如实记录历史事实D.历史记录应关注底层群众8.唐代的宫廷体育、美术与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狩猎、马球、舞马之术、武艺,到养生、下棋的体育运动,在皇帝的热衷下,全国上下掀起了热潮。结合上述材料,据《马球图》可以推知A.生产

方式决定生活方式B.当时文人画已初步流行C.唐王朝好勇斗狠的民风D.北方文化性格引领潮流9.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A.适应了市民

阶层的需要B.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D.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10.有学者研究指出,明清之际传教士来华时,并未全面地介绍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从伽利略到牛顿的科学体系,以及培根、笛卡尔的思想方法等均未能传入中国。而

哥白尼的“日心说”也由于传教士的隐瞒,迟迟未能在中国得到介绍。由此可判断A.“中体西用”意识浓厚B.传教士传播西学的态度严谨C.中国的科技领先于西方D.传教士思想受神学观念束缚11.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

因此,“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等词汇成批地涌现,“中国”“中华”“华夏”等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这说明甲午战争A.使民族国家意识大为增强B.迫使清廷承认民族平等原则C.使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

国的野心12.五四运动之后出现许多以“平民”命名的中国社团,如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平民周刊社等;以“平民”命名的报刊也很多,如《平民教育》、《平民导报》等。这反映出A.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术开始下移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社会思潮C.民众在救亡运动中的地位凸显D.资本主义的救国

方案遭到摒弃13.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于1948年出版,书中描写了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动初期的情况。小说通过描写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地改革运动,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不同阶级的精神状态。这表

明A.作者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B.作者致力于农村题材创作C.文学创作常常具有超前性D.优秀作品体现真实的生活14.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独立举行成吉思汗祭祀典礼,“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祭祀典礼还包括黄

帝,延续数年,成为新的革命礼仪传统。举行祭祀典礼意在A.增强领导革命的正统性B.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C.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抨击国民党一党独裁15.1980年,国家统配、部管的物资品种达837种,其中国家统配256种,1

987年分别为581种和26种,一些重要原材料由国家统配部分,如钢材由74.3%降到47.1%,煤炭由57.9%降到47.2%,木材由80.9%降到27.6%,水泥由35%降到15.6%。据此可知,当时A.建立市场经济是

改革必然B.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多元化C.工业结构呈持续优化之势D.人们消费需求量快速扩张16.中共八大后,一些“地下工厂”地下商店”纷纷出现,对此,毛泽东指出:“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

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毛泽东旨在A.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B.加速社会主义改造进程C.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反思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7.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态是激情有余,理性

欠熟;民主“发达”,法律萎缩。布赖斯理对古希腊城邦的民主状态曾评论道:“他们(人民)作为专制统治者进行统治,不能容忍各种束缚,甚至不能容忍他们通过法律加给自己的束缚。这就证明了一个箴言:没有人能出类拔萃到被授予绝对权力的程度。”

这表明古希腊民主政治A.充分保障了人民的自由B.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治理D.法律制定服从公民意志18.希腊悲剧作家的笔下,命运是核心主题。无论是传说中的英雄,还是世俗的凡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都是勇于抗争而非盲目顺从,如巫女美地亚

因命运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弃,她不甘屈辱,奋起对丈夫进行了惨烈的报复。这体现出古希腊A.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人文主义思想植根于文化传统C.社会不公影响了悲剧创作D.文学创作渗透进取的理性精神19.18世纪下半期,巴黎三分之二的房屋开始有了孩子单独的卧室,七分之

一的房屋有专用的餐厅;1789年,法国革命政府终止了各种形式的司法酷刑;1792年,法国首次采用断头台,减少罪犯痛苦,因为即使死刑犯“亦是血肉之躯”。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人文主义深入到家庭内部B.思想解放影响社会关系C.革命体现启蒙思想的原则D.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20.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有人

直言不讳自己是自由思想家,但死亡迫临时会与教会和解;大多数学者虽痛感教皇的罪恶,但还是乐于接受教皇的聘用。这些现象说明A.文艺复兴的发展依赖神权庇佑B.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尚未成熟C.文艺复兴时学者缺乏虔诚信仰D.当时知识分子尚未真正觉醒21.1795年,

英国首相皮特在议会上提出废除《居住法》,他认为“居住法阻碍了工人到他可以根据最有利的条件出卖其劳动力的市场上去,同时也阻碍了资本家雇佣那些为他所投的资本带来最高报酬的能干人”。此后《居住法》的限制逐步取消。这一举措A.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B.引发了英国人口的过度增长C.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

市转移D.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22.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

这反映出A.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C.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D.工人阶级渴望建立自己的政党23.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

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实行新经济政策24.20世纪80年代,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

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避免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D.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城邦时期,古希腊人在自然哲学的影响下,形成

了将自然界物质作为整体的生态意识;城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使得城邦时期的古希腊人形成了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界以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态意识;随着古希腊人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入,他们还认为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是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城邦时

期的古希腊人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宗教、哲学以及对经济发展追求的影响,形成了敬畏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界和始终以人为中心的特点。——摘编自汪烽《城邦时期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研究》材料二西汉儒家秉承先秦儒

家“民本”“农本”“节用”“尚礼”等思想,如荀子思想被董仲舒吸收并加以发扬光大,他把天、地、人看作是合为一体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天地人一体说”,确立了中国古代早期的生态系统论认识。这对生态保护而言,利大于弊。西汉儒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用之有度,取之有时”的思想

,在注意到开发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选择和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感恩等方面,对前人有所超越。但西汉盛行的“灾异说”把生态灾异政治化,使之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误导了人们对生态灾异真正原

因的探求,影响了生态科学的发展。——摘编自赵杏根《西汉儒家生态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邦时期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汉生态思想做简要评价。26.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一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为了完成《百科全书》,狄德罗把法国最优秀的100余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师、航海家、军事专家和医生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以传

授新知识和宣传理性主义为己任的百科全书派,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此书概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

,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此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材料二《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

3年编成。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主要囊括了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此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

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但是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其中科学技术的作品也寥寥无几,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新旧大陆间大交流。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

不见的麻风、天花、伤寒等病毒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玉米到马铃薯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摘编自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8.[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材料一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

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素》等材料二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

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

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