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版《微专题·小练习》历史 新教材 第7练.docx,共(2)页,18.6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92fcdcd9ee7f3eca7eaafa0452257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乡举里选无从推行。曹魏时期政府规定,各州郡分别公推在中央任职且德名俱高者任大中正,作为品评官,但是所品评人物是否任用则由吏部斟酌。据此可知,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旨在()A.否定乡举里选的惯例B.维护世家大族专权
的局面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拓宽下层社会入仕的途径2.[2022·铁岭市三模]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
的后裔。这种变化反映了()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3.[2022·湖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
)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4.[2022·山
东模拟]政事堂初设于唐代贞观年间,凡是国家大政方针均在政事堂商议。至唐玄宗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而且有了独立的印信——“中书门下之印”。这反映出当时()A.中枢机构运行方式有所调整B.中书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C.政事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君权和相权矛盾有
所缓和5.[2022·辽宁模拟]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B.封建君主专制
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6.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此举旨在()A.弥补中枢机构人手不够的缺陷B.防范宰相擅权
,加强君主权力C.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的需要D.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7.[2021·湖南卷]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
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8.[2022·德州市模拟]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A.基本特点是以人丁计税B
.实行以田亩为主的征收标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国家对人身控制加强9.[2022·海南海口模拟]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
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10.[2022·临沂市二模]唐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改革开始推行,内容包括:选取该州课税钱谷量最多一年的额
数,作为该州的两税定额,再将这个定额划分成上供(上缴国库)、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州财政留用)三个份额,史称“两税三分”。这一改革()A.强化了唐朝中央集权制度B.激化了政府与藩镇的矛盾C.实现了财政资源重新配置D.严重削弱了州县财政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