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必修4课后习题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Word版含解析.docx,共(5)页,38.25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c8126d72fa4bfbb694a3cb72011b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答案D解析实践是人们
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选D项。2.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服和技术原因,损失惨重。这表明()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规律具有客观性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由于水土不服和技术原因,损失惨重”说明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3.习近平主席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
才最有发言权。”这段话蕴含的哲学原理是()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生动、丰富、具体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到理性认识答案C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自实践,对人的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性,故A项说法错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
知道,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题意不符。4.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热播,纪录片里丛林中采松茸的姑娘、深夜湖塘中的挖藕人、凌晨冰湖上的捕鱼老者、山上挖笋的老农等淳朴的美食创造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从事的都是(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B.变革社会的实践C.科学实验活动D.艺术实践活动答案A解析材料中采松茸、挖藕、捕鱼、挖笋等活动都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以下不同时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选项是()A.专家从上海世博会集中展示的城
市实践案例中悟出了宜居城市规划理念B.第谷用了三十年时间观察行星运动,为后人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C.屠呦呦通过大量研读古籍、筛选实验,确定青蒿提取物的立体化学结构D.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了一套中医健身法答案B解析第谷用了三十年
时间观察行星运动,为后人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其中只包含感性认识,不包含理性认识,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既包含感性认识又包含理性认识,不符合题意。6.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
,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巴朝天的。”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B解析牧童之所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的道理,源于他对
牛的习性的了解,即源于实践,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这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答案B解析材料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8.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在贵州启用,首批观测目标将锁定在银河系边缘,通过
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索恒星起源的秘密,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材料主要体现了()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指导实践D.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答案D解析“超级天眼”能帮助人们探索
恒星起源的秘密,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这体现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等级考提升练一、选择题9.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饭后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营养学
家通过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后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且易引发腹胀、腹泻。由此可见()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营养学家通过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同时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③④符合题意;①
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②错误。10.随着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这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材料表明()①实践
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说明人
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选①②;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是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不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11.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蕴含的哲理相类似的是()A.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B.成败极
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C.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D.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断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如果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践,那么即使是知识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项应选;A、D两项强调了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B项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均不符合题意。12.王夫之的《思向录·内篇》写道:知所不豫,行且通焉。下列观点与该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
,则知尚浅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知所不豫,行且通焉”意思是说如果有不明白的事,只要实践就可以弄通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①③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符合题意;②体现
了认识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④体现了学与思的关系,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的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为了完成地面测控
的精密定轨和探测器上精确自主的轨道控制,此次深空机动中,地面对探测器的定轨任务由我国深空测控站和天文台共同完成,准确保证了探测器变轨的精密定轨需求。为了能够精确自主控制轨道,火星环绕器装备了具备故障识别与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充分保证了轨道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火星的勘测是中国
人对于未知太空的进一步探索,象征着我国航天踏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证明了我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所具有的创新智慧和能力。这说明,我国科学家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在勇攀世界科学技术高峰,大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在永不满
足的锐意进取中获得创新突破。(1)运用实践的特征说明,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是如何完成深空机动的。(2)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中国人对于未知太空进一步探索的原因。答案(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控制团队运用物质手段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完成了深空机动。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
有意识的活动。控制团队为火星环绕器装备了具备故障识别与自主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充分保证了轨道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③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我国深空测控站和天文台共同完成对探测器的定轨任务。(2)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不断加深对太空的认识。②真
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需要加深对太空的认识。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对于太空的探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
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是坚持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取得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丰富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