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1 页
  • 大小 122.836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31)页,122.8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63a8c36714fc0e10e2e69d6ab23d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导语宋朝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有这样一句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明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周敦颐的这一思想明显地受到了晋朝陶渊明的影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就是明证。陶渊明,这个“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铁骨铮铮的汉子,影响了不知多

少封建士大夫。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抖落了满身的污浊之气,愤愤弃官归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共同+倾听来自遥远的声音——“归去来兮辞”。学习目标1、朗读理

解课文,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2、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解题•归去:回去•来:助词,无意义•兮:语气助词

•辞:文体。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辞重言情,赋重铺陈)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阅读序言•作者生平•归隐缘由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

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

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

,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合作探究2、“归去”两字是文眼。你能扣住“归去”二字,准确地给这

个标题来设计几个问题吗?可以设计哪些问题呢?(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去?(2)为何要归去?(3)如何归去?(4)归去以后,如何?(5)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朗读课文,疏通文意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

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

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理清思路(1)回归决心(2)归途及家中生活(3)农村生活及出游经历(4)乐于安命本文

线索•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辞官归田——田园生活——乐天安命1、从何而归?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了解陶渊明出仕及归隐情况。明确:从官场而归去。归向田园2、为何要归?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田园将芜胡不归•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

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明确:有庆幸之意,自责自恕自慰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现在辞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仿佛是一种醒悟。所以“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也即

“守拙”。2、为何要归?3、如何而归?A.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B.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

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C.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载……载……)“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写出作者举家欢宴、兴高采烈的情景。作者在这里开怀畅饮,欢喜异常。4、归后如何?A.如果把这些语句加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个方面?讨论明确(1)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

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B.写家居生活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表现出了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引、眄、倚、审、策、矫首、抚等动作。(想象体会,让学生上台表演)C.生活在如此宁静的生活环境中,作者有什么生活感受?哪些词可以看出?引导学生体会:怡颜、寄傲、易安、成趣等词。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田园生活?•讨论明确:交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作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和亲戚们谈家

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农村田园生活图。生活在这样的自由王国中,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作者的心境是恬淡的。具体分析归途归心似箭抵家欣喜若狂居室舒适安逸涉园留连忘返第二段:归家后的怡然自得.为

何要化这么多的笔墨描写归家以后的生活?这对表达主题、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作者描写归家以后的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安逸、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反衬出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景

物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会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比较文中所写的内容与诗中所展示的生活环境及写法有什么异同。•讨论明确:同——房屋简陋、狭小;环境恬静、幽雅;作者心情一致:心满意足的

欣慰情绪;写法都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情寓于景。异:文——直接写作者的行踪、心情;诗——完全以景衬情,并无作者主体出现。讲到“情寓于景”这一点,文中有一写景名句,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讨论明确:“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无心”是写什么?(流云)“知还”是形容什么?(飞鸟)。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作者把“云”和“鸟”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将感情寄托到“云”“鸟”这些“物”上,表现出自己的归田恰似一只倦

飞的鸟儿急于返巢的心情,“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松菊犹存•D.“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写“松”“菊”有何作用?讨论明确:庭院虽已荒芜,但松、菊却保存完好,这给作者很大的精神慰藉。松、菊傲霜耐寒,一向是忠贞坚强的象征,陶渊明更是从

来以松明志,以菊寄傲的,写松写菊,从中表现了陶渊明的清高人格。E.“松”“菊”正是作者高洁形象的化身。如何理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一句?•讨论明确:面对着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和涓涓泉水溪流,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向往

之情和压抑不住的兴奋,可是毕竟已经老之将至,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产生出无限的感慨,一种晚境凄凉之感袭上心头。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归田以后充分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农作之乐、出游之乐。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要作出这样的选

择是很痛苦的,毕竟他曾受到过的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

,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选择归隐,实在是迫于无奈呀!A.哪句表现出了这样的低沉、伤感的情绪?明确:“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B.但他毕竟已经厌烦了官场的生活,所以有了一段的思想斗争以后,他立即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从哪几个句子

可以看出来?明确:“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些文句照应了前面第2、3段的内容。表现出一种仰天长啸、纵情吟诗的豪放态度。本段最后一句“聊乘化以归

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明确:“乐天知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这种态度反映了作者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消极避世、鄙视官场的人生观、世界观——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小结: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

无虑。情感线索自责自慰怡然自乐闲适自得潇洒旷达总结课文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适当点拨: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

的感情。本文通过脱离官场之后对田园生活乐趣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向往及热爱之情。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特殊句式皆口腹自役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

余以春及乐夫天命复奚疑判断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特殊句式情在骏奔寓形宇内复几时稚子候门遂见用于小邑以心为形役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被动句被动句词类活用审容膝之易安眄庭柯以怡颜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善

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使动,使…安乐形容词使动,使…愉快意动,以…为愉快意动,以…为快乐意动,以…为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