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共(17)页,15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5cc84a81d5663109448f52cee677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遂宁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期第二阶段考试2021届道德与法治试题卷(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人治③实
行善治④实行民治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教材知识,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①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不属于法治的要求。故选C。2.据报道
,一些行政机关为了“创收”,常常向企业推销一些所谓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高价年鉴,不管有关企业情愿与否,都得乖乖掏钱购买。这一事例说明①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②政府必须合法行政、合理行政③必须消除政府
职能④政府滥用权力会损害政府的形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政相关知识。一些行政机关强制有关企业购买高价年鉴,警示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必须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同时政
府滥用权力会损害政府的形象。所以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3.权力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有利于()2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④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
查对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认识和把握。①④:依据教材知识,权力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有利于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故①④说法正确;②:规范权力运行会使权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故②说法错误;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浙江省政府率先出台县乡法治政府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推进乡镇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等九大重点任务,培育一批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此举说明()①依法行政的核心
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②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相关知识。题干表述的是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推
进乡镇3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等,这体现了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①③④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题干
只阐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并没有体现公民的做法,排除。故本题选C。5.习近平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
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②“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应做到“德主刑辅”③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④讲道德是公民应尽的
义务,讲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认识和理解。①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
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故①③说法正确;②: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故②说法错误;④:公民义务包括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法治①是发展市场经
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④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
查对加强法治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和把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选择。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十九大精神和各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于2018年3月1日
,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切重大事务具有决定权D.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
效力【答案】B【解析】《宪法修正案》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做修改、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B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D的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突出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是治国
安邦的总章程这两个观点;C的说法不准确,应为全国人大对国家的重大事务具有决定权。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B。8.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①
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题文中我国司法部门采取的各种措施中体现了时时
刻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推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①②观点正确;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有利于5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④观点正确;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的权利,而不是义务,③观点错误,所以本题
选择B答案。9.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却从未中断过。这条历史悠久的长河之所以一脉相承、延绵不绝,是因为中华文化A.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D.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中华文化之所以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A观点正确;B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与题文
不是因果关系;CD观点错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所以正确答案选A。10.面对疫情,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与其他医护人员坚持奋斗在抗疫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研究病例,探索诊治方案……李兰娟院土的事迹启示我们()①要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③只要承担责任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④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较低。根据题干,“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与其他医护人员坚持奋斗在抗疫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研究病例,探
索诊治方案……”,说明李兰娟院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学习李兰娟院土的优秀品质,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所以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只有承担责任才就能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611.《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没水没电、
植物都难以存活的海岛上默默坚守32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他们的事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是()A.自由、平等B.公正、诚信C.爱国、敬业D.和谐、友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
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自由、平等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A错误。公正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B错误。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D错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海防事业坚守海岛32年体现了“敬业”,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体现了“爱国”。C说法正确,符合题
意。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的内涵,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觅会,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下列行为体现公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①某市在公共区域使用节能路灯②李华上学坚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某造纸厂随意将污水排入河水中④王亮用旧塑料瓶制作了手工艺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节能环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题干中
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④用旧塑料瓶制作了手工艺品,废物利用,都是公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①是体现环保节能,但是不是从题干中要求的“公民”的角度,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是破坏环境的体现,所以排除。答案选B
。13.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逼近14亿大关。从7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下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我国人口基数大②我国人口素质偏低③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④我国人口城乡分布不均衡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逼近14亿大关”表明我国人口基数大;从“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中看出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故选C。14.2020年
初,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激发出中华民族携手战胜疫情的顽强斗志。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铸就一座令人瞩目的精神丰碑。这“精神丰碑”告诉我们()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③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全民抗击疫情,铸就一座令人瞩目的精神丰碑,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②④是民族精神重要性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③错误,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故选B。15.2019年9
月,全国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首批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在四川、广东等一些省份,幼儿园甚至采取了“摇号入园”的政策,一些市民对开放二孩政策抱怨连连。国家启动“全面二孩政策的举措()A.说明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
育的基本国策8B.是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调整完善C.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D.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题文中国家启动
“全面二孩”政策的举措,是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调整和完善,A观点错误,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B观点正确;CD夸大了全面二孩的作用,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16.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明
确要求,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些表明我国()A.经济发展了,环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B.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C.先抓好经济建设,再治理环境污染D.解决环境生态问题是当
前工作的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认识和把握。B:题文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说法正确;AC: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
理的老路,故AC说法错误;D: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7.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
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以下诗句能体现材料反映的主题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D.志不强者智不达,言必信者行必
果9【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爱国的认识,题文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强调了爱国,A体现了承担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B强调了坚强的意志;C强调了合作;D强调坚定志向和诚信的重要性,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18.有一种拼搏,叫使命必达;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
排。中国女排十一连胜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拿到了第十个世界冠军,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上最好的生日礼物。赛后主教练郎平接受采访时说:“只要穿上中国队的球衣,我们的目标永远是升国旗、奏国歌。中国女排精神就是每一天要挑战自我,甚至超越自我,把不可
能变成可能。”这启示我们()①坚持、责任、勇敢可以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有了必胜的信念,不可能就一定变成可能④少年当自强,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A.①②
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通过中国女排的精神和故事,意在向我们说明,要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勇于实现人生价值,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①②④说法正确;③的说法过于绝对,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需要诸多的因素,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19.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进行分类。下图四个图标从左至右依次为()A.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B.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10C.厨余垃圾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我国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中的内容,第一个是厨余垃圾,第二个是可回收垃圾,第三个是其他垃圾,最后一个是有害
垃圾,所以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20.教育传播先进思想,提高公民权利意识。这说明教育能够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推动科技进步③推进社会民主④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教育传播先进思想,有利于推进社会民主,③
符合题意。教育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经济,①与题目无关。材料中没有提到科技,②与题意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
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
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1.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中华文明在世界多样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必须做到①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②树立文化自信,坚信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③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等安全隐患11④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⑤理解包容外来文化,推崇、借鉴、共享世界多样文化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此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增强文化自信的认识,根据所学,要让中华文明在世界多样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必须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等安全隐患;学习优秀外来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等,①③④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
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⑤观点错误,对于外来文化,要理解包容,但不是推崇,所以正确答案选C。22.我国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检测体系,狠抓落实。我国这样
做()①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表现②可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③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表现④有利于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文中我国采取取得各项措施中可以看出,我国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经
济健康可持续发展,①④观点正确;题文中没有涉及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②观点不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体现我国坚持人才强国战略,③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23.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
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我国如此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这样做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②这样做有利于我国物质文明的发展③这样做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2④这
样做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中华文化遗产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国重视保护
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故选C。24.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表是该法律中的第26条、第183条,这两条法律条文分别维护的中华传统美德是第26条父
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A.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见义
勇为、助人为乐B.诚信守法,见利思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C.忧国忧民,道济天下;勤劳勇敢、自强不息D.忧国忧民,见利思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传统美德。回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条文。第二十六条,父母抚养子女和子女
赡养父母体现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第一百八十三条的内容,保护他人权益体现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品质,所以据此只能排除BCD,答案选A。25.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①各民族都有自己
的语言文字13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③普通话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政策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促进民族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
神圣职责,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题文中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力度,体现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②④符合题
意,所以正确答案选B。其中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考点:民族政策26.中国为解决港澳台问题进行创造性发展,为全球解决领土主权争端提供新方案,既有坚定原则性,又有高度灵活性,其原则性、灵活性分别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一个中国,一国两制C.不承诺放弃武力,和平统一D
.和平统一,双边协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决台湾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务实,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灵活指实行两种制度,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CD与题意不符。故选B。2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14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改革开放是决
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故①说法正确;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故②说法正确;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
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故③说法正确;④: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8.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任务,为此正确
的做法是()①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主要考
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凡是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行为,都是在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实现祖国的早日统一,①符合题意;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的当家作主,有利于维护各民族团结,②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都需要在党的领带下完成,④符合题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的是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与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无关,③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2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下
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15①各族人民都是国家主人②各民族不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③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④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各民族不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30.面对分裂国家的行为,公民应该()①增强国家安全意
识②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③严厉制裁制造分裂的不法分子④积极行使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如何反对分裂的认识和理解。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故①②说法正确;③:公民没有权力制裁制造分裂的不法分子,故③说法错误;④:维护国家统一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6二、材料
分析题(共计20分)31.关注2019年两会热词新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某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理论体系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弘扬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四个全面再发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4个全面战略都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什么时候能实现?五位一体再解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5)如何建
设生态文明?【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2)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2020年(5)①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
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依法治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1)本题考查民族精神,题干要求分析民族精神的内涵,属于教材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2)题干要求分析爱国主义的本质,属于教材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
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7(3)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属于教材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本题考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依据教材知识,到建党一百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
明的措施,依据教材知识,可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方面概括。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元旦,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
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完成国家统一的正义事业。”(1)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
裂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答案】(1)一个中国原则(2)具体要求:①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要维护国家安全。【解析】【详解】
(1)本题考查对实现祖国统一的认识和把握。依据教材知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据此
作答。(2)本题考查对如何反对分裂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等。据此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