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6-哈姆雷特.pptx,共(41)页,217.36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7b88423df07ad2c6c484a19d6460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姆雷特目标展示教学目标1.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3.通过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之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教
学重难点1.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2.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3.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基础知识作者介绍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
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
剧;《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作者介绍英国人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因为那一天是他的生日。鲁迅称莎士比
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马克思称“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翁对自己作品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
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文题解读《哈姆雷特》全名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TheTragedyofHamlet,PrinceofDenmark),又名《王子复仇记》。创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文
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欧洲的封建社会正往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
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创作背景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值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社会过渡时期的问题十分突出。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哈姆莱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异常混乱和无法遏制的贪欲。感知全文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
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
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剧情梗概而哈姆莱特为了进
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
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
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剧情梗概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
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代
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文本分析(1)梳理文中的人物关系。(1)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
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1)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
仇,与波洛涅斯有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1)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2)节选部分主要情节及结构。(2)情节: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回忆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哈姆莱特和奥
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奚落,嘲讽;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2)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
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3)请简要概括第五幕“比剑决斗”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
(3)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雷欧提斯——哈姆莱特(杀父“害”妹之仇)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将戏剧引向高潮!(4)第五幕,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4)哈姆莱
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跟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
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5)请简要分析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5)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从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矛盾错综复杂。哈姆莱特和克罗
狄斯斯实为仇人,名为叔侄。哈姆莱特和乔特鲁德虽是母子,却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奥菲莉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
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5)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莱特有美
好的理想但却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暴动,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这暴露了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所以哈姆莱特的形象明显带有个人
的、时代的色彩。小组讨论(1)“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请结合全剧,谈谈你的认识?(1)一个高贵、优雅、勇敢的王子。“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奥菲
莉娅(2)冷静而理智、聪明而机智的人面对敌人的试探,他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演戏证实克罗狄斯的恶行。他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3)忧郁而延宕的王子父王暴死,母后匆忙改嫁,叔父篡位娶母;宫廷小人得势;好友变成新王的帮凶;恋人做了敌人的工具。这一切使他的人文主义理
想化为泡影,产生了精神危机,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面对现实,他不知道如何去实现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一直处于决心行动而迟疑不决的矛盾中;常用宿命的思想来解释问题;直到敌人步步紧逼,他才被迫反击。死掉了恋人,失去了好友,最后也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已。(4
)本质上,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在号称新思潮堡垒的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全面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对待人类、人生、爱情、友谊的人文主义观点。他认为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必须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2)哈姆莱特是
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借这个丹麦的故事来反映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社会。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2)人文
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谓人文主义,从原意讲,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
以神为本位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课堂小结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的悲剧,无情地揭露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社会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晚期社会的异常混乱和无法遏制的贪欲,疾呼理性和秩序来统治新的世界,如果没有理性和秩序来统治新的世界,那么像哈姆莱特这样的闪烁着人文
主义光芒的新生力量,也只能以悲剧告终,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情怀。作业布置如果你是王子忠诚的朋友或随从,你会如何劝慰他,理解他,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