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八省专用,必修上册1_4单元)(参考答案)(新高考八省专用).docx,共(4)页,28.5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40c39e5b9284ac96a7c88039b96a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3671011121521CCADBBEHADAC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2.(3分)C3.(3分)A4.(4分)①用两个问题
提出论点,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②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式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③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每点2分,答对2点得满分)5.(6分)【示例一
】能改变。①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入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包含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②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达到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切入时代,赢得读者。【示例二】不一定。①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
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②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对时代和生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每点3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7.(3分)B8.(4分)①人物
身份不同:周瑜是带兵征战的高级将领;“我”是过着平凡生活的村妇。不同的身份,决定了看待战争与英雄的不同立场。②人物所处时代不同:周瑜是三国时代的英雄,“我”实际上是梦中化身农妇的现代人。不同时代的对比,便于读
者以平常心态、现代意识,更加清醒客观地理解历史和英雄。③人物对英雄(或战争)理解的不同:周瑜认为英雄的价值存在于战争中,“我”认为真正的英雄不披铠甲。这种对比揭示了珍爱和平的主题。(每点2分,答对2点得满分)9.(6分)①环境描写体现诗意美:故事始终有月光笼罩,艾香萦绕;人物出场时的环
境开阔、宁静、素雅;“我”喜欢的声音里呈现出的温馨、祥和。②人物形象体现诗意美:“我”是砍芦苇喂猪奶孩子的村妇,却对英雄有自己深刻的看法,能让战争的参与者放下武器,人物内外对比体现诗意美;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的长袍,人物先后对比体现诗意美。③情节设置体现诗
意美: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④主题体现诗意美:小说通过“我”对于战争和英雄的理解,表达对和平的期待,对平凡、朴素、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喜欢和向往。⑤语言体现诗意美:小说用语简洁、凝练、隽永,善用短句
,使用多种修辞,“艾草”和“鼓角声”两个意象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EH11.(3分)A12.(3分)D13.(8分)(1)和敌人对阵时,曹
操神态安详,似乎不愿意打仗的样子。(2)曹丕很久以后才停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14.(3分)①如今各地都归于统一,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②若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成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会
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参考译文: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季,正月,魏武王曹操抵达洛阳;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去世。魏王知人善任,善于洞察别人,很难被假象所迷惑,能够发掘和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论地位多么低下,都按照才能加以
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敌人对阵时,曹操神态安详,似乎不愿意打仗的样子;可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便气势充沛,斗志昂扬。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不吝千金;而对没有功却希望受到赏赐的人,则分文不给。执法时严峻急
切,违法的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但最终也不加赦免。生性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所以能够消灭各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几乎统一全国。此时,太子曹丕正在邺城,驻洛阳的军队骚动不安。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时不公布曹操去世的消息。谏议大夫贾
逵认为不应该保密,才把丧事公之于众。有人说,应当把各个城池的守将都换上曹操家乡的谯县人和沛国人。魏都太守、广陵人徐宣大声说:“如今各地都归于统一,每个人都怀有效忠之心,何必专用谯县人和沛国人来伤害那些守卫将士的感情。”撤换之事才不再提起。青州士兵擅
自击鼓离去,大家认为应加以制止,对不服从命令者派兵征讨。贾逵说:“不可以这样做。”于是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告,命令青州兵所到之处的地方官府,要给他们提供粮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询问贾逵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确
定了先王的继承人,先王的印玺,不是君侯您应当询问的。”噩耗传到邺城,太子曹丕恸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劝谏说:“先王去世,举国上下都仰仗殿下您发布号令。您应向上为祖宗的基业着想,向下为全国的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通人尽孝的方式呢!”曹丕很久以后才停止住哭声,对司马孚说:“你说得对。”当时,大臣们刚
刚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相聚而哭,一片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大声说:“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以镇抚天下,难道你们只会哭泣吗?”于是命令群臣退出朝堂,安排好宫廷警卫,处理丧事。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大臣们认太子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令。尚书陈矫说:“魏王在外去世,全国
惊惶恐惧。太子应节哀即位,以安定全国上下的人心。况且魏王钟爱的儿子曹彰正守在灵枢旁边,他若在此时有不智之举,生出变故,国家就危险了。”当即召集百官,安排礼仪,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第二天清晨,以魏王后的命令,拜太子曹丕继承王位,下令大赦天下罪犯。不久后改年号为延康。(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A16.(6分)①《沁园春•长沙》中意象繁多且色彩亮丽,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
豪情壮志。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大火”“霜”“云”“月”“汾水”等常用意象,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8.(2分)①随遇而安/随波逐流
/一蹶不振/得过且过②不同凡响/精彩绝伦/多姿多彩19.(4分)谪居黄州四年间,对于黄州这个曾让他反躬自省、重拾自信、化茧成蝶的蜕变之地,他始终怀有深厚感情。20.(5分)示例一:你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练就你洒脱超
然的心境。你是文坛的宠儿,你用你伟岸的身躯,激扬的文字,旷达的胸襟,成就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示例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成笔,挥豪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他让我们领悟到
: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示例三:在封建皇权的庙堂之上,你是不幸的弃儿。在你的从政经历中,写满了皇帝的朱批二字:谪迁。殊不知你官场失意却文坛得志,接连的谪贬没有冷却
你心中的火山。在密州,有你“千骑卷平冈”的雄姿;在赤壁,有你呐喊“大江东去”的风采;在武昌,有你坦言“一笑人间今古”的襟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3分)C22.(6分)①但
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②没有这个骨干③盛唐气象不止有“骨”四、写作(60分)例文:我的家乡文化生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我的家乡文化生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弥漫着各种小吃、暖暖的人情、古色古香的民
俗、建筑的味道,那是我一生都所眷恋的味道。家乡的小吃令我回味无穷。小的时候,爷爷接我放学回家,总会给我一份惊喜。这味道是我所熟悉的——“猪肠胀糯米”。喷香的糯米,爆炒过的香菇,无一不在挑逗着我舌尖上的味蕾。吃了一次便上瘾,怎么吃都吃不腻……每天,家乡的小吃味道都萦绕着我,我记住
了这种味道,也记住了家的味道。家乡的人情味令我铭记在心。记得有一次,我顶着寒风站在马路边等朋友,冷风刮得我生疼,手和脸都刮红了,就像一只烤熟的鸭子。突然一个阿伯从他的小店里走了出来,手捧着一碗冒着热气
的鸡汤,和蔼地对我说:“孩子,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多穿件衣服?冷死了吧?我刚刚煮了一锅鸡汤,看你冷成这样,来,喝口鸡汤暖暖身子吧。”我很是感激,跟他道谢后,接过这碗陌生人给的鸡汤。鸡汤入口后,我的身子也渐渐暖和了过来,心也跟着暖了起来。其实这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不止一次让我感动过,
也让我体会到家乡人暖暖的人情味。我眷恋这种味道,由此记住了家乡的温暖。家乡古建筑的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市区的一些建筑还保留了当时清朝的风格。暗红色的土砖,深灰色的瓦片,古朴的大厅,撑着房顶的柱子。这些建筑弥漫
着的历史的味道、文人的气息,让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心中留下了家乡古建筑的妙影,记住了家乡古建筑独有的气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但愿政府重视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让它们能一直被很好地保存下来,留下本地人一脉相承的记忆。同学们,家乡的味道在我们的心中都独一无二,它
或许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变得有些不讨喜,但它沉淀着浓浓的乡土味,令我们沉醉;家乡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一生,成为我们骨子里的印记。让我们内心在家乡的滋养中氤氲出对生活的热爱,使我们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