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大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共(10)页,72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617387362a866528aded485ca10c7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6月4日14:10—16:40】大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
6Ga-70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不同,据此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几大类群,对下列生物特
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新冠病毒;②大肠杆菌;③酵母菌;④醋酸菌;⑤乳酸菌;⑥硝化细菌;⑦破伤风杆菌;⑧T2噬菌体;⑨伞藻;⑩蓝藻。A.②④⑤⑥⑦⑩和③⑨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的细胞核;B.在有氧条件下无法存活的是⑤⑦;C.⑥⑨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可以利用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D.⑧侵染青霉菌的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出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由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B、所有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都是蛋白质。C、糖类并不都为细胞供能,有的糖类
是细胞的结构成分,有的糖类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有水的产生和水的消耗。3、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⑥中的a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膜内表面和其
他生物膜一般无该结构B、⑦中的b、c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C、图中含双层膜、4层磷脂分子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⑦D、②④都含DNA,都可以半自主复制,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4、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
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B.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转运钠离子,说明载体对物质的运输不一定具有特异性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5、将黄肉马铃薯和白肉马
铃薯块茎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条,各取4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a~d代表蔗糖溶液浓度)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马铃薯条称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顺序是c>d>a>bB.黄肉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白肉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C.黄肉马铃薯细胞液的
浓度可能与a相当,白肉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可能与d相当D.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清水,一段时间后,白肉马铃薯的细胞液浓度几乎不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需要毛霉,毛霉是需氧型真菌,因此,腐乳发酵
过程要一直保持有氧状态。B.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因此要少吃含亚硝酸盐较多的食物。C.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用酚红染色,尿素分解菌的筛选用刚果红染色。D.固定化酶可以连续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固定化酶一般使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固定化细胞一般用包埋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
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2-23为实验题(每空2分,共计16分)29、(每空1分,共6分)某同学在一家餐饮店食用了如下早餐:两个肉包子、一碟凉拌蔬菜、一个煮鸡蛋
、一碗稀饭。回答下列问题:(1)该早餐中至少包括了三类多糖,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的早餐中,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长链如图:若图1的分子结构式中含氮碱基为腺嘌呤(A),则图1所示的核苷酸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2为一条核苷酸长链的片段,图中
所示2、4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煮鸡蛋中含有胆固醇等,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4)人体细胞中元素的种类与蔬菜细胞中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上有差异,
这体现了人体细胞膜对蔬菜细胞中的元素吸收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30(每空2分,共12分)、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结构模型为目前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图中1表示______,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一定的______。(3)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侧是细胞膜外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4)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_____(填图中数字)3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
,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材料用具:30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1)
方法步骤:①首先配制完全培养液、缺镁的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分别加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②将30株长势相同的幼苗分成三等份,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培养液中。③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2)结果预测和分析:①_____(1
分)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作为(1分)组(填“对照”或“实验”)。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实验证明苹果小叶
病是由缺镁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步骤后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7分)玉米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部生雄花序,侧面生雌花序),玉米的染色体有20条,下面以玉米为材料来完成相
关的实验。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植株A、B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授粉方式所得玉米粒颜色如下表:授粉紫红粒玉米/粒黄粒玉米/粒Ⅰ587196Ⅱ0823Ⅲ412386(1)在进行以上三种传粉实验时,常需要将雌、雄花序在人工授粉前和授粉后用袋子罩住,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形性状,则植株A基因型为
________,授粉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3)若只进行授粉Ⅲ一种实验,根据表Ⅲ中实验结果,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玉米粒色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考题(共45分)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在金鱼养殖
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等,对金鱼造成毒害。研究发现,氨可被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因此在养殖箱内适当加入一些硝化细菌可缓解这些物质对金鱼的毒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从养殖箱的底泥中筛选分离出能利用氨的硝化细菌并对其进行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硝化细菌的菌株,需先配制合
适的培养基。应选用以____(1分)为唯一__________(1分)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但该培养基中_________(1分)(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碳源,理由是_________(1分)。(2)采集底泥时,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________(1分)灭菌。
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1分)。(3)某同学将1mL样液稀释1000倍后,分别在3个平板上各接入了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40、38和36,据此可得出每升样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该同学所用的接种方法为__
________。(4)获得菌种后若要短期保存,可将菌种接种在__________培养基上,放在__________中;若要长期保存,常采用__________(1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