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95.03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b9a62d4ccd363fd18314d67775f6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春绵阳三诊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梁雨成航审题人:周静2023年4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
会上,长城就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长城保护管理实践被认为,为各国开展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今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协同天津大
学建筑学院、长城小站等众多长城保护研究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打造的“云游长城”系列公益产品正式上线,其中的“数字长城”又为长城保护增添了新屏障,为长城宣传增添了新窗口,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用数字化方式向长城这个不朽的人类历史记忆致敬,昭示了中国的数字化通过保护文化遗产
开辟新空间、赋予自己新意义的轨迹。②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是信息管理,从信息的挖掘、存储到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几乎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而这些维度,正是数字化的天然优势。从符号学与传播学角度看,这种历史信息管理,就是数字化
时代新的历史书写方式。“数字长城”是这种历史书写的代表。长城绵延万里的宏阔气势、风雨屹立的深厚力量,决定了这种书写的风骨和气韵。从本质上说,数字化是记录符号的一次革命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历史意识的觉醒和深化息息相
关。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耕文明大国,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对过往经验的重视。而记录历史,从来就是催生数字、文字等符号发展的关键动力。结绳记事,“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其用途是解决口述的不稳定性与模糊性,代替不可靠的社会记忆。传说中发明结绳记事和造字的人,正是担任黄帝史官的仓
颉。《周易》中伏羲画八卦,数、字一体,自古以来很多学者认为《周易》是史书。从殷商时期甲骨文、青铜铭文到历代勒石,大多是记史。当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又一次演绎了历史意识与记录方式如影随形的关系,这种文化行为本身就是沿续千百年来的传统。③在过去几十年里,数字技术每一步
发展,都迅速反应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更迭历史书写的文本。从数字化到数智化,重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面貌。最早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扩大了记录范围,提升了记录能力,特别表现在立体式搜寻、场景式留存,尽可能形成血肉饱满的系统档案。进而借助智能化、智慧化手段,在读者、观众参与互动过程中,在共创
共享的审美体验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④“数字长城”就走过了这样的历程:为了构建逼真的环境和提供优质的体验,“数字长城”中综合创新式运用了很多前沿的游戏技术能力;为了高精度还原真实长城场景,技术团队对喜峰口长城进行了毫米级测量,采集超过5万张素材,最终生成了超10亿面片的超
拟真数字模型;为了还原真实的长城自然环境,通过腾讯自研的PCG生成技术,在周边山体“种植”超20万棵树;基于实时渲染和动态光照技术,用户可以在里面移步换影,看到树影婆娑,也可以感受早晨、中午、黄昏的美景变化。同时,为了让用户在手机上就能获得3A级的观看效果和
交互体验,他们还将云游戏技术应用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次。⑤书写历史作为一种可控的行为意愿,既记录中国文化,也受到中国文化的规训,是中国历史观、伦理观、美学观的集中表达,体现出真、善、美的一
贯追求。以“数字长城”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优势,把这样的理念表达得既有传统感又有时代感,由此把数字产品的制作者和欣赏者凝聚起来,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人。(摘编自孙若风《文化传承的数字化担当》)1.下列关于
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数字化方式保护长城等文化遗产,也使得中国的数字化开辟了新空间和赋予了自己新的意义。B.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信息的挖掘、存储以及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的工作。C.记录历史是催生数字、文字等符号发展的关键动力,可见符号数字化和历
史意识的觉醒、深化密切相关。D.“云游长城”的上线,彰显了对长城的保护实现了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化,创新了文化遗产保护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长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分析,证明了当今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的重要性。B.文章第①段用两个新闻
事件直接阐述利用数字化方式保护长城的直接原因和价值意义。C.文章第②段以仓颉发明结绳记事与伏羲画八卦为例,证明了古人对记录历史十分重视。D.文章第④段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形象地展现出“数字长城”走过的历程。3.根据原
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器大者声自宏,数字化时代,“数字长城”健笔如椽。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数字技术功不可没。B.历史意识与记录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和文
化遗产保护是当今时代做出的正确选择。C.数字技术的发展,先进行数字化,再进行数智化,重塑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面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D.要使数字产品的制作者和欣赏者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人,就得主要依托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工程的实施。【答案】1.B2.A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信息的挖掘、存储以及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的工作”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从信息的挖掘、存储到信息的处理和再利用,几乎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可知,这是涵盖了各个环节,并不是每
个环节都有这些工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阐述利用数字化方式保护长城的直接原因和价值意义”分析错误,根据文章第一段“为各国开展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和系列遗产保护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经
验’和‘中国智慧’”和“其中的‘数字长城’又为长城保护增添了新屏障,为长城宣传增添了新窗口”可知,两个新闻事件只谈到了价值意义,并没有谈及“直接原因”;C.“证明了古人对记录历史十分重视”分析错误,根据文章
第二段“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耕文明大国,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对过往经验的重视。而记录历史,从来就是催生数字、文字等符号发展的关键动力”可知,以“结绳记事”为例,不是为了证明“证明了古人对记录历史十分重视”,是为了证明“记录历史,从来就
是催生数字、文字等符号发展的关键动力”;D.“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没有使用对比论证,只有例证法。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就得主要依托
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分析错误,根据文章第五段“是中国历史观、伦理观、美学观的集中表达,体现出真、善、美的一贯追求。以‘数字长城’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优势,把这样的理念表达得既有传统感又有时代感”可知
,应该是主要依托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真善美理念的表达。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气象定义中,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
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在空气悬浮颗粒物多、空气质量偏差的时候,雾、霾也可以相互转化,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于是对普通公众而言,“雾霾”这样的固定搭配词,几乎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摘编自中国天
气网《从雾霾到蓝天:十年历程回顾中国战霾记》)材料二:据《纽约时报》报道,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这可能为中国在雾霾治理上提供新的方向,为改善北京及一些东北部城市的空
气质量带来极大帮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但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甲醛和二氧化硫反应产生的羟基甲磺酸盐也是空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
情况下,“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依然存在的问题。报道称,中国治理雾霾的努力最近集中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次的研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汽车和工业精炼中甲醛的排放。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摘编自观察者网《中美
科学家:甲醛是导致中国雾霾的“新罪魁祸首”》)材料三:据报道,美国加州南部海岸最新测试表明,海洋表面在夜晚会吸收雾霾中的氧化氮,大约一个夜晚可以消除雾霾中15%的化学物质。研究小组指出,2月份的一个夜晚,正巧风流将污染空气从洛杉矶盆地吹至海岸线区域,使研究人员能够跟踪分析氧化氮气体吹过海洋表面
时所发生的变化。为了跟踪大气层氮循环,他们研究分析了五氧化二氮,它是氧化氮氧化后的分子结构。它能够与海盐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例如:反应形成硝基氯。当阳光照射次日清晨海面上的硝基氯,将产生氧化氮,并释放氯基物质,“攻
击”其他分子并发生反应形成臭氧。一个大气化学家小组分析了五氧化二氮分子的“源与汇”——证实它们在空气中消失,被海水吸收。(摘编自中华自然科学网《科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是天然雾霾净化器》)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一相
关内容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雾和霾虽属不同天气现象,但二者搭配常代表空气污染,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微小的尘粒、烟粒等,且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B.减排二氧化硫后,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仍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甲醛和二氧
化硫反应的生成物也能污染环境。C.自从科学家发现我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相关部门就制定了一系列改善空气质量的新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雾霾中的氧化氮氧化后能够与海盐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硝基氯,硝基氯在晚上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生成臭氧。
6.上述材料中关于雾霾的研究与治理,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4.C5.B6.①善于合作,注重团队的力量。如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霆的
“新罪魁祸首”—甲醛。②敢于打破固有认识,接纳新的观点。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但是认识到甲醛是“新罪魁祸首”后,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新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③抓住机遇,善于从
偶然事件中发现并研究问题。如海洋表面能消除雾霆中15%的化学物质的研究契机是,污染空气“正巧”吹至海岸线的一次流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由图解可知,雾出现在12时且相对湿度较低。
根据原文“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可知,这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错误。B.由图解可知,雾出现在12时,霆的时间为6时和18时。根据原文“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可知,这与原文雾、霾出现的时
间表述不符,故错误。D.由图解可知,雾出现在6时和18时,所在相对湿度位置为5000;霾的时间为12时,所在位置接近10000。根据原文“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可知这与原文雾、霾出现时的相对湿度表述不符,故错误。故
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微小的尘粒、烟粒等,且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错误。根据原文“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可知,这些特征是对“霾”的
描述。选项“它们的产生”扩大范围,与原文表述不符。C.“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错误,根据原文“报道称,中国治理雾霾的努力最近集中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次的研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汽车和工业精炼中甲醛的排放。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采纳建议,
予以实施”可知,原文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取得了一些成效,针对甲醛的新措施并未提及取得成效。选项“自从科学家发现我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D.“硝基氯在晚上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错误,
根据原文“当阳光照射次日清晨海面上的硝基氯……形成臭氧”可知,选项时间表述错误。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据《纽约时报》报道,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
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这可能为中国在雾霾治理上提供新的方向,为改善北京及一些东北部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极大帮助”可知,善于合作,注重团队的力量。如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根据原文“长
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依然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可知,敢于打破固有认识,接纳新的观点。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
,但是认识到甲醛是“新罪魁祸首”后,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新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根据原文“研究小组指出,2月份的一个夜晚,正巧风流将污染空气从洛杉矶盆地吹至海岸线区域,使研究人员能够跟踪分析氧化氮气体吹过
海洋表面时所发生的变化”可知,抓住机遇,善于从偶然事件中发现并研究问题。如海洋表面能消除雾霾中15%的化学物质的研究契机是,污染空气“正巧”吹至海岸线的一次流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山乡巨变①(节选)周立波①过了九点,互助组的八户
到齐了,除这以外,来了二十一家单干户,有现贫农,新老下中农,也有新老上中农。全体到会的,一共是二十九户。看见该来的人都到了,刘雨生把大家叫进厢房。这位单单瘦瘦的青皮后生子,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
从从容容做报告。他没有稿子,也不拿本本,却把邓秀梅和李主席在支部会和代表会上的讲话,传达得一清二楚。②解放前,刘雨生家里顶穷。他只读得两年私垫。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现贫农;或者用亭面糊的话来说:“是一个角色。”他的记性非常好。开会时,他不记笔记,全靠心记。开完了会,他
能把他听到的报告大致不差地传达给人家。许他发挥时,他就举些本地的例子,讲得具体而生动,非常投合群众的口味。③刘雨生的互助组的八户人家和周围单干的家底、人口和田土,以至这些田土的丘名、亩级和产量,他都背得熟历历。他出生在这块地方,又在这里作了十六年的田。村里的每一
块山场,每一丘田,每一条田滕的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他都清楚。他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④他为人和睦,本真,心地纯良,又吃得亏,村里的人,全都拥护他。⑤但是,刘雨生所走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且也并不平坦。村里组织互助组时,他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
,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⑥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
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⑦“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
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⑧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
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⑨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刘雨生每天回来都很晚,吃了饭就上床睡了,使她根本没有吵架的机会。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
,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怒意地说道:“你呀,哼,心上还有家?”⑩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带着她的三岁的孩子,回到了娘家,找哥
嫂商量去了。她的娘家,就在本乡。她父母双亡,娘家的人只有大哥和大嫂。她的大哥张桂秋,人生得矮小,人都叫他秋丝瓜,解放以前,他是个兵痞,家里也穷。土改时,划作贫农,如今成了上中农。他一心一意,盘算要把他久想离婚的妹妹嫁到城里去,给他当跳板,好让
他往城里发展。⑪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并且平平静静地做了报告。在灯光下面,人们看得出,他的脸上有愁云,眼睛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⑫“他心里好像有事。”亭面糊旁边有一个人低低地说。
⑬亭面糊并非精细一流的人物,平常对自己马马虎虎,对人家也谈不上细致,但经人说破,他也看出了,刘雨生显出没有精神、大有心事的样子。⑭“准是他的堂客又跟他吵了。”亭面糊身边那个人又低声地说。⑮“这号没得用的堂
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亭面糊一边说,一边把他的烟壶脑壳在高凳脚上磕得喘咚蹦咚响,好像高凳的脚就是张桂贞的脚一样。⑯亭面糊正在说的时候,一个短小单瘦的中年人来了。刘雨生的报告顿了一顿;手也好像轻轻抖动了。他的眼睛有意避开不看这个进来的男子。⑰“那
是哪一个?”桌子边上,邓秀梅小声地问陈大春。⑱“那是雨生的大舅子,张桂秋,小名秋丝瓜。”陈大春说,声音也没有平常粗大。稍稍打了一阵顿,刘雨生忍住心里的凄楚,继续做他的报告。他说起了农业社的优越性,又谈到将来,乡里要把有一些田塍通开,小丘改成大丘;所有的田,除缺水的干鱼子脑壳,都插
双季稻:按照土地的质量,肯长什么,就种什么,有的插稻谷,有的秧豆子,有的贴黄麻,有的种瓜菜。⑲听到刘雨生说起这些具体的作田的事,大家都用心地听。刘雨生的心也轻快一些了。(有删改)文本二:周立波认为方言土话是“人民活的语言”,因为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言构成生动的形象,夹在谈吐
中,使得人们对于他们叙述的事情和行动,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认为在创作时需要对方言土语进行加工,以补充其在语法词汇方面的缺陷。“使用任何地方的方言土话,我们都得有所删除,有所增益,换句话说:都得要经过洗练。写对话时,书中人物是哪里人,就用哪里的话,这样才能够传神。”【注】①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写于1959年,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山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程。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②段运用插叙手法,介绍刘雨生的家境和学历,反映了刘雨生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开展工作的不易。B.小
说以山乡为背景,围绕一场合作化运动报告会展开故事,折射出农村社会的历史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C.看到丈夫不问家里冷暖,张桂贞只想跟刘雨生发脾气,甚至想离婚。这些情节反衬了刘雨生不因私废公的形象。D.报告会上张桂秋的到来渲染了一种紧
张的气氛,前文中的矛盾在报告会上聚集,情节渐渐显出波澜来。8.小说中报告会前刘雨生的内心是如何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变化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简要评析文本一中的语言特色。【答案】7.A8.①成立互助合作社之初,刘雨生有些犹豫和迷惘。②上级派邓秀梅来了后,
他产生矛盾心理,感到进退两难。③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他又不停地自责和反省。④开支部会后,他想了一通宵,从而清醒和觉悟。9.①字词:精于炼字,善用动词,如写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等句子中的动词准确表现出人物矛盾纠结的
心理,精练传神,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②句式:灵活多变,多用短句。如“你呀,哼,心上还有家?”以反问和变形句式揭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心理特点。又如“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以倒装和反问的句式表达对自己的苛责。又如写刘雨生“站在桌边,背着灯光,
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简洁明快。③修辞:善用比喻,生动形象。如写刘雨生“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刘雨生对清溪乡土地工作的熟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不凡的工作能力。④语体色彩:多方言土语和口语,如行文中“他背得熟历历”“丢开这个背时壳”等,对话中“这号没得用的堂
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等,符合农民身份、口吻,生活气息浓厚,地域色彩浓郁,读来自然亲切。⑤语言风格:生动风趣。如写张桂秋的外号“人生得矮小,人都叫他秋丝瓜”,生动贴切;写亭面糊磕烟壶脑壳“好像高凳的脚就是张桂贞的脚一样”,
准确形象,极具生活气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开展工作的不易”错误。根据“解放前,刘雨生家里顶穷。他只读得两年私垫。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现贫农……许他发挥时,他就举些本地的例子,
讲得具体而生动,非常投合群众的口味”可知,文中介绍刘雨生的家境不好和学历差是突出他能力强,有天赋。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村里组织互助组时……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
他还没有想清楚”可知,成立互助合作社之初,刘雨生有些犹豫和迷惘。根据“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可知,上级派邓秀梅来了后,他产生矛盾心理,感到
进退两难。根据“‘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可知,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他又不停地自责和反省。根据“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
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觉得“不能落后,只许争先”可知,开支部会后,他想了一通宵,从而完全清醒和觉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文中叙述性语言
“有的插谷,有的种豆子,有的贴黄麻,有的种瓜菜”,其中“插”“秧”“贴”“种”等动词准确表现农业生产繁忙的特点,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对人物的描写“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限睛,翻来覆去”中“回”“困”“睁开”“翻来覆去”等动作的描写,生动的表现人物内心不能平复,异常纠结的状态。这些叙述性
语言善用动词,准确生动。。从小说的人物对话分析,“他背得熟历历”“丢开这个背时壳”“准是他的堂客又跟他吵了”“这号没得用的堂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这些语言具有口语化特点,并且“背时壳”“堂客”等还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方言的特点,这些口语和方言的运用,符合农民
的人物身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真实、自然、亲切。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她的大哥张桂秋,人生得矮小,人都叫他秋丝瓜”,“秋丝瓜”是人们给张桂秋起的外号;“亭面糊一边说,一边把他的烟壶脑壳在高凳脚上磕得喘咚蹦咚响,好像
高凳的脚就是张桂贞的脚一样”这是在描写亭面糊磕烟壶脑壳的情景,生动贴切,富有生活气息。从句式上分析,灵活多变,多用短句。“你呀,哼,心上还有家?”这一人物语言中间加入语气词,句式灵活;并且运用反问句式,表达妻子对丈夫不
顾家行为的不满情绪。“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这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运用反问和倒装句式,强调了“入党时节的宣誓”,这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质问,以此表达人物对自己的苛责。从小说叙事语言分析,写刘雨生“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回到家里,困在床上
,睁开限睛,翻来覆去”,运用四字短句,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简洁有力,精练传神的刻画了刘雨生有能力、内心矛盾纠结的状态,可以说作者用语高度凝炼、遣词造句都经过精心润色。从修辞手法上看,善用比喻句,如“他是清溪乡一本活的田亩册”,用比喻的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刘雨生对清溪乡土地工作的熟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不凡的工作能力。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司
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辟仇雠。君子守国安民,足用保民,是谓至公耳。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
息,久践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
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臣愿固辞。”庄王从之,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雠也?”对
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雠也。”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的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
触国法也。今弃法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着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廷理惧,遂刑其族人。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
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节选自《说苑·至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
也已/B.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C.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D.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可谓公平/庄王曰/
夫子之赐也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固禄位者”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子其去矣”与“其为惑也”(《师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相同。C.“
相与作歌”与“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两句中的“相与”含义相同。D.“犯国法程”与“见犯乃死”(《苏武传》)两句中“犯”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楚共王的胸怀眼界还不够大,还局限在楚国人的范围,不算“大公”,真正的
大公无私没有国域界限。B.虞丘子有识人之明,他担任令尹之职,但为了楚国强大,他举荐孙叔敖代替自己,并为孙叔敖的公而忘私倍感高兴。C.咎犯心胸宽广,一心为公,在国家需要人才时,积极举荐人才,放下私人恩怨举荐了虞子羔,两人也因此冰释前嫌。D.令尹子文公私分明,大义灭亲。廷理执法不公,他愤而
斥责,要求廷理秉公执法处罚自己的族人,受到百姓赞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司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辟仇雠。(2)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
非子如何?【答案】10.C11.B12.C13.(1)(君子)处理公事就不会谋求私人利益,掌管国家法令就不会偏袒亲人,奉行公事举荐人才就不会的回避仇人。(2)我才能够在中原诸侯中位居尊长,政令能够在偏远的地方推行,最终称霸诸侯,如果没有您将会怎样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虞丘子心里高兴,入宫晋见楚庄王,说:“我说孙叔敖可使他掌管国政,果然是这样。奉行国法而不袒护亲友,可谓公平。”楚庄王说:“这是夫子给予的恩惠啊!”“曰”是对话标志,故在“曰”后断开,排
除AB;“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中“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是“言”的内容,作其宾语,“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固”,固守,霸占/险固的地方;句意:长久固守官位的是贪/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
关的险固的地方。B.“含义相同”错。“其”,语气副词,还是/代词,那些。句意:你还是赶紧走吧/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C.正确。“相与”,都是“一同”的意思。句意:一起作歌/大家相互枕着垫着睡在船上。D.正确。“犯”,违反/表被动。句意:违反法令/被侮辱
了才死。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两人也因此冰释前嫌”错。根据原文“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可知,咎犯并没有放下个人仇怨,只是不会因私事而损害公事。故选C。【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治”,处理;“营”,谋求;“司”,掌管;“阿”,偏袒;“辟”,通“避”,回避。(2)“长于中国”,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中国长”;“中国”,中原地区;“令行于绝域”,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令于绝域行”;“绝域”
,偏远的地方;“霸”,称霸;“非”,如果没有。参考译文:《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才会宽广博大。”处理公事不以权谋私,掌管国家法令不偏袒亲人,奉行公事举荐人才不回避仇人。真正的君子能守护好国家从而让百姓安居,使物
资丰足从而让百姓生活有保障,这才是大公啊。楚共王出宫打猎把弓弄丢了,侍从请求把弓找回来,共王说:“算了,楚人丢了弓,由楚人捡到,为什么一定要去找回呢?”孔子听了说:“可惜啊,他的胸怀还不够大,也可以说:‘一个人丢了弓,由另一个人捡到,为什么一定是楚国人呢!’”孔子所
说的正是大公。楚国的令尹虞丘子对楚庄王说:“我担任令尹十年啦,国家没有进一步治理好,争讼之事没有止息,我却久居高位,妨碍众贤士晋升之路,未能治理好政务空食俸禄。所以我私下里选择国内才智出众之士,有一个乡下士绅名叫孙叔敖,他秉
性没有贪欲,您如果选拔他并且授予他处理政事的权力,那么就可以使国家得到治理并且使士民归附。”楚庄王说:“您辅佐我,我才能够在中原诸侯中居尊位,使政令推行到偏远的地方,最终称霸诸侯,如果没有您将会怎样?”虞丘
子说:“长久固守官位的是贪;不推荐贤能的人是欺君;不让官位给他人的是不廉洁;以上三件事都不能避免的是不忠。我要坚决辞去令尹的官职。”楚庄王听从了虞丘子的请求,任命孙叔敖为令尹。不多久,虞丘子家里有人犯法,孙叔敖逮捕并杀了他。虞丘子心里高兴,入宫晋见
楚庄王,说:“我说孙叔敖可使他掌管国政,果然是这样。奉行国法而不袒护亲友,可谓公平。”楚庄王说:“这是夫子给予的恩惠啊!”晋文公问咎犯说:“谁可以派去担任西河守(官职名)?”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说:“他不是
你的仇人吗?”咎犯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胜任西河守,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虞子羔拜见咎犯向他谢罪说:“感谢您原谅了我的过错,把我推荐给晋侯,使我能够当上西河守。”咎犯说:“推荐你是因为公事,仇恨你是因为私事,我不因为私事而损害公事,你还是赶紧走吧,难道要我用箭射你吗?”楚国令尹子文家族
中有个触犯法律的人,廷理把他抓了起来,听说是令尹家族的人就放了。子文找来廷理责备说:“凡是设立廷理,就是要管理触犯王令国法的人。现在你违背法律而把犯人放掉,这是作为法官却不公正,心中怀有私念。现在我的族人犯了法已
十分清楚,而你因为我的缘故而放了他,这说明我的不公正的想法,已在国事里清楚显现出来了。我掌握一个国家的大权却让别人听到我有私心,是让我活着没有道义,不如死了。”廷理害怕了,于是处罚了他的族人。国家的老百姓听说了之后,说:
“令尹像这样公正,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于是一起作歌道:“子文族人,违反法令,廷理放人,子文不听,忧生民愤,方正公平。”(节选自《说苑·至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
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①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
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①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写了这首《醉赠二十
八使君》送给刘禹锡。②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
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是典型的酬赠之作,面对被贬多年的朋友,白居易有感而发作赠诗,刘禹锡为此唱和一诗,谓之“酬唱”。B.白诗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诗才堪称国手,才华横溢、名重当时,但命运却让人无可奈何
,抒发怀才不遇之意。C.刘诗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况,言明自己虽然屡遭贬谪,境遇堪忧,但时代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D.白诗语言大胆直白,敢于直言问题,针砭弊病;刘诗语言沉郁中见豪放,用典精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5.古人酬唱佳作,往往呈现出内容上互相照应,情
感上紧密关联的特点,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白诗尾联与刘诗首联紧密关联。白诗尾句“二十三年折太多”,道出了刘禹锡长期被贬的悲惨遭遇,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刘诗首联“二十三年弃置身”紧承白诗,表达自己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②白诗颈联与刘诗颈联紧密
关联。白诗颈联以“寂寞”“蹉跎”之语点明刘禹锡同辈之人都得升迁,唯有友人被贬壮志难酬,颇有不平之气;刘禹锡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对此做出回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
豁达的襟怀。③白诗首联与刘诗尾联紧密关联。刘诗尾联“歌一曲”“杯酒”又照应白诗首联“引杯添酒”“把箸击盘歌”,将话题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表达对彼此的相互劝慰,相互鼓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诗人感叹自己诗才堪称国手”错,“诗称国手”表达的是对刘禹锡才华横溢的赞赏,而非诗人自己。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白诗尾联与刘诗首联紧密关联。白诗尾句“二十三年折太多”,遭遇二十三年的曲折,这磨难也太多了,
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首联“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紧承白诗,表达自己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②白诗颈联与刘诗颈联紧密关联。白诗颈联“举眼风光长寂
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
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③白诗首联与刘诗尾联紧密关联。刘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歌一曲”“杯酒”照应白诗首联“引杯添酒”“把箸击盘
歌”,你为我举起酒杯斟满酒,咱们一同狂饮,我为你拿着筷子敲碗碟吟唱诗歌。表达对彼此的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对人类前后周而复始的历史悲剧,黑格尔曾总结道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是古诗文常见意象,古人或用“柳”描摹春光,或借“柳”抒发情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③.锦瑟无端五十弦④.一弦一柱思华年⑤.最是一年春好处⑥.绝胜
烟柳满皇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鉴、柱、皇、疑、宵、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
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书相伴,奔赴未来。2022年4月23日,围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形成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特致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
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②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来说,阅读贯穿于他的人生全
过程。要开启崭新的生活,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种阅读方式开始。首先,可以选择一部经典。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认为,所谓经典著作,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阅读的一本书。基于经典具有的③历久弥新的典范性和权威性的品质,阅读经典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可以提
升境界,理应是我们涵养品质、锻造人格的必选项目。其次,可以选择一本名人传记。著名阅读推广专家、南京大学徐雁教授特别关注阅读名人传记的重要功能。他认为,人物传记是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时期的生活镜鉴,具有④耳濡目染的阅读疗愈功
能。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真实的心灵轨迹,对于砥砺精神、启迪人生也具有⑤息息相关的作用。特别是在青壮年时期,需多读中外人物传记,去⑥设身处地地体会职业、事业与志业的不易,让自己脚踏实地地为人、处世和做事,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实、做好、做强大。()我们不妨学习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之精神,直
接“拿来”这些书具,带上一本自己感兴趣的,踏上人生旅途。17.文中有6处画横线的成语,其中有4处成语使用不当,请填写误用序号并加以修改,注意不要变更语境含义。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B.“他山之石,可以攻玉。”C.“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
年。”D.“谋时而动,顺势而为。”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序号②(滔滔不绝)改为“生生不息(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序号③(历久弥新)改为“经久不衰”;序号④(耳濡目
染)改为“潜移默化”;序号⑤(息息相关)改为“至关重要”。18.B19.答案1:2022年4月23日,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引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答案2:2022年4月23日,
围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引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使用正确。“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语境指华民族自古提
倡阅读,通过阅读获得知识,使用正确。②使用错误。“滔滔不绝”的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使用错误。语境是想说明中华文明流传悠久、不停息,用“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均可。③使用错误。“历久弥新”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语境主要是强调“经典的典范性和权威性”,重在其保持不变的特质上,用“经久不衰”更合适。“经久不衰”是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也指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④使用错误。“耳濡目染”是形容
一个人的耳朵经常听到,眼前经常看到,不和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强调看和听的频率高。“耳濡目染”使用时主语是人,而语境是说明阅读对人不知不觉的影响,用“潜移默化”更合适。“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强调不知不觉。⑤使用错误。“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
系非常密切。语境强调“阅读名人传记的重要功能”,用“至关重要”更合适。“至关重要”形容极为重要。⑥使用正确。“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语境指在强壮年时期要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使用正确。【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A.强调做任何
事时,只要抓住最重要的点,就能事半功倍的道理。B.强调借鉴学习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与后文“拿来主义”照应,故当选。C.强调青年应珍惜学习时间。D.意为聪明有远见的人会做好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迅速行动,顺着当时的形势,做出判断,再有
所作为。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二:一是句式杂糅,正确句式应为“以……为主题”或“围绕……主题”;二是搭配不当,“形成……关注”动宾不搭配,将“形成”改为“引起
”或“受到”。(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阴晴圆缺,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春夏秋冬,先有年,后有月。用阴历①,用阳历可以看
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②。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
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阴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
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③。这个临时加入的闰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20.下列各句中的“不过”与上面文段中加点的“不过”一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两个字,在月光底下看将起来,实在是写得美丽不过。B.那喷泉一个劲地潺潺流着,仿佛不过是时光流逝的象征。C.“入乡随乡”,这真是一句现实不过的真理,你要是太主观,你就只有碰壁。D.孩子来了,就让他
在乡下悄悄住两天,不过千万别出门去。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D21.①可以看月亮的阴晴圆缺②365天才能观测一个轮回
③再过一个闰四月【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原文中“不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只是。A.“不过”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最高,到了极点。B.“不过”为副词,只,仅仅。C.“不过”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最高,到了极点。D
.“不过”作连词,表转折关系,只是。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①根据“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可知阴历和月亮有关,根据后文“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可知句式为“可以看”,综合句子可填:可以看月亮的阴晴圆缺。②根据“阳历以太阳为参照,春夏秋冬,先有年”可知太
阳轮回时间是年为单位,根据“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可确定句式“才能观测一个轮回”,综合语意句子可填:可365天才能观测一个轮回。③根据“就是过完了四月又”可知是再有一个四月,根据“闰四月”可知第二个四月的名称是“闰四月”,可填:再过一个闰四月。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世纪著名的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与自我价值”。但是,在只有“我”的世界里,个体很难找到他人认同的归属感;而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也许就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以上
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
题。所供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借助阿德勒的观点强调,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到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后边两个层次则辩证地分析怎样找到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一是强调,在只有“我”的世界里,难以找到归属感
,也就是说,要想找到归属感,应该从自我的世界走出来,心怀他人,关心集体,奉献社会,这样才能收获来自他人的认同,来自集体的肯定,才能让自己在集体里感受到自己存着的价值;一是强调,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个体可能会丧失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个体的意义和价值感,需要有独立的人格
做支撑,需要保持精神的自由和独立。由此可知,要想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既需要有独立的人格,又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整体看来,本则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通过协调坚持个体独立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来找到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写
作时,要先界定“‘我’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两个概念的内涵,以为后边的论述张本。“‘我’的世界”指的是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我们’的世界”指的是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坚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在此基础上,强调辩证处理
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和完善,同时,又要有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只有有独立人格和享有思想自由的人,才能真正地为集体、社会做贡献,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也只有心怀集体、社会的人,他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才能找到归属感。立意:1.“我”与“我们”同在
,人生方能圆满。2.关心社会,找到归属;人格独立,实现价值。3.坚持有“我”,不忘社会;融入“我们”,不丢自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