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2《蜀相》课件2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20)页,3.76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5e1cb1274fb0f0b6b9ba8a88f16d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叁诗歌赏析肆拓展延伸壹知人论世贰诵读感知目录序杜甫是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对前人,他是诗歌情怀与技艺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他也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几十年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他缘事而发、表现民生疾苦的情怀。
韩愈、孟郊、李贺继承了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追求。一百年后,李商隐学习他的七律技艺,并走出了独特的道路。五百多年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派“江西诗派”将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三宗”,而将杜甫尊为“一祖”
。蜀相杜甫壹蜀相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坚信:“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壹蜀相(一)35岁以前读书漫游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
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见面了。壹蜀相(二)、35至44岁仕途不顺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透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参
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壹蜀相(三)、44至48岁战乱流离期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
,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贬华洲司功
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壹蜀相(四)48至58岁西南漂泊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
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中。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郞》、《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壹写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
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
绝唱。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
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贰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题为“
蜀相”,为何却从“丞相祠堂讲起”?”寻”字表明了什么?“3.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壹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祠堂是为了写人一个“寻”字表现了诗人向往已久急于前往拜访祠堂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钦慕之情。相蜀设问柏森森”抓住了武侯祠外景色的主要特点,,写出武
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渲染出一种肃穆的气氛;同时,高大茂密的柏树也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这两句直承“蜀相"诗题,入题十分自然。贰蜀相贰《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①“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有”的意思,这两个字是
全诗的诗眼。②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做伴的草木禽鸟也不解人事,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③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④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
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叁蜀相诗歌概括性地历数了诸葛亮的哪些生平事迹?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
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
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叁蜀相杜甫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凭吊诸葛亮吗?叁蜀相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该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
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蜀相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
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肆肆杜甫在《壮游》--诗中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在此基础
上,他更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的诗歌成就,是博采众家之长的结果。秦观曾评价说"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