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地理周考答案.pdf,共(4)页,193.9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41f137254f952301c95053aadb80c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案第1页,共4页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二次周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5BDCAA6-10BCCCB11-15DDBDB16-20ADBAC21-25DAADC26.(1)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4分)(2)甲地1月降水大于7月(2分)。原因:1月,盛行西风
带来较多水汽;气流受高原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7月,甲地则因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降水。(4分)27.(1)高压/反气旋(2分)天气特征: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湿度较小;气温较低,日温差较大。(6分)(2)莱芒湖区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北部山地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地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高原谷地,风向与谷地(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行,具有狭管效应;高原及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8分)(3)受湖泊影响,近地面水汽足湿度大;北风强盛/冷空气南袭,
气温下降到0℃以下;逆温条件下对流较弱,热量交换弱,地表持续低温。(6分)28.(1)特点:降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4分)(2)该地人口大量增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年降水量400mm左右),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
雨,流水侵蚀严重;冬春季节多大风,土壤干燥,风力侵蚀加剧;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农业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8分)(3)浅埋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产增收;精准灌溉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肥资源,扩大农业规模;有助于土壤保墒,减轻
荒漠化和土壤板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6分)1.B2.D【解析】1.鲍姆加特纳是从39044米高空跳下并成功落地,39044米位于地面以上12~50(55)km高空之间,位于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鲍姆加特纳下落过程中,先
后经过大气垂直分层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因此他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先降低再升高;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因此他经历的气压变化特点是一直增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3.C4.A【解析】3.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自二叠纪至三叠纪再到白垩纪,沉积地层由老到新。丙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C正确。乙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B错误。丁处左侧岩层更新,并非向斜,D错误。甲处是沉积间断后在原有地层上沉积形成的新地层,未见典型褶
皱构造,A错误。故选C。4.据图可判断,甲区域沉积间断主要发生在侏罗纪,侏罗纪为中生代中期,裸子植物生长繁盛,未发生物种大灭绝,A正确,C错误。全球出现多次冷暖交替变化是在新生代{#{QQABQYIAogAoAIJAARgCUwXKCEEQkACCCSgOQBAE
oAABQRFABAA=}#}答案第2页,共4页的第四纪,B错误。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最终解体,D错误。故选C。5.A6.B7.C【解析】5.读图可知,毛伊岛经纬度位置大约(21N,156°W),锡拉岛经纬度位置大约为(36°N,25.5E),两岛纬度同为北纬,锡拉岛在北,
BD错误;两岛经度之和大于180°,锡拉岛在西,C错误。综上可知,锡拉岛位于毛伊岛西北方向,故选A。6.读图可知,两岛近似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锡拉岛沿经线向北到北
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毛伊岛,ACD错误,故选B。7.根据题目分析可知,两岛间最短距离是过北极点附近的大圆劣弧长度。毛伊岛纬度约21°N,锡拉岛纬度约为35°N,两地的纬度间隔共1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每间隔1°,距离约相差110km。通过
计算可知,两地最短距离约是13640km,排除ABD,故选C。8.C9.C【解析】8.根据题图示信息可知,从丰城出发到江口水库的大致行驶方向是向西南,右手边应在偏西方位,而太阳在偏西方位应是当地地方时12时之后。阳光大部分时间是从右侧车窗照进车内,所以需要2小时20
分钟前后的时间都是在地方时正午到日落之间,当地经度在115°E附近,应在北京时间12:20之后,C选项正确;若17:10出发,虽然太阳在偏西方位照射,但已接近日落,再过2小时20分钟已天黑,A、B、D选项错误。故选C。
9.5月1日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拍摄“水中日落”的照片,应选择在东南方向拍摄。丙位于水库的东南方向,C选项正确,B、D选项错误;甲地与水库之间有山地相隔,且甲位于盆地,看不到江口水库的日落,A选项错误。故选C。10.B
11.D【解析】10.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只在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因此图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甲出现了明显峰值,且出现时间略迟于太阳辐射峰值,推测为地面辐射,而大气逆辐射是大气
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故选B。11.第1天太阳辐射较强,大气逆辐射较弱,说明云层稀薄,①正确;第1天地面辐射最强,②错误;第3天
太阳辐射较弱且波动较大,大气逆辐射较强,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昼夜温差较小,③错误;第2、3两天云层较厚,第4天太阳辐射明显增加且变为单峰曲线,大气逆辐射减少,为晴天,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D13.B【解析】12.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说明温度较高
,削弱太阳辐射不利于温度升高,A错误;秸秆覆盖地面,并未燃烧形成烟雾,无法影响大气逆辐射,B错误;秸秆覆盖地面,隔离了部分太阳辐射,使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少,C错误;与裸地相比,有秸秆覆盖的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因秸秆阻隔而减少,散热慢,D正确。故选D。
13.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说明土壤升温速度慢,是由于秸秆覆盖的土壤获得光照较少,B正确;冻结时间较迟、水分蒸发较弱、水分含量大等因素与融化时间较迟{#{QQABQYIAogAoAIJAARgCUw
XKCEEQkACCCSgOQBAEoAABQRFABAA=}#}答案第3页,共4页没有必然联系,ACD错误。故选B。14.D15.B【解析】14.西藏林芝发生第一次强降雨时段,距地面十米处的近地面风向由山谷吹向山
顶,属于谷风,时间为白天,故AC错误;第二次强降雨,风向主要由山峰吹向山谷,属于山风,时间为夜晚,故B错误,D正确。故选D。15.该区域谷地主要受季风影响,白天谷风与东南风风向一致,风速加快,夜晚山风与东南风走向不一致,风速减慢,B正确;位于同一区域,因此不是受地形阻挡和摩擦力作用,A
D错误;青藏高原河谷地区昼夜温差大,但对风速差异影响不明显,C错误。故选B。16.A17.D【解析】16.根据甲处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气压较低,应位于高空,甲处等压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偏北部气压低,南部气压高。按风向的画法,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与等
压线平行,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带来气温下降和气压上升,但对于雨量影响不大,雨量取决于暖湿气团的水汽含量,ABC错误;随着冷空气强烈下沉,该地气温、气
压突变,风速突变,易形成下击暴流,D正确。故选D。18.B19.A【解析】18.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气压较稳定,天气晴朗,不属于锋面滞留区,A、C错误,B正确;气温高于0°,河流没有结冰,不会发生凌汛,D错误。故选B。19.伏旱天气主
要在7-8月,9-11月出现的华西秋雨并不能缓解伏旱天气,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光照减少、昼夜温差减小,可能导致成熟的秋粮发芽、霉变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和
农作物的晾晒,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0.C21.D【解析】20.100°E主要为陆地,据图可知,甲出现的时间是7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为北纬30°附近,且气压值较低,是由于7月亚洲大陆较同纬度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系统,即甲为亚洲低
压;乙出现的时间是1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区,气压值较高,是由于1月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系统,被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推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北)附近。春
季升温快,气压变化大,风力强劲,容易增加沙尘灾害天气,A错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水汽充足的情况下易出现降水,但西北地区身居内陆,受东南季风影响小,B错误。秋季气压变化与气旋出现频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关,气旋的出现频
率受热力、动力等多种因素影响,C错误。冬季受气压(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辐射冷却作用明显,上层气温降温相对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温现象,D正确。故选D。22.A23.A{#{QQABQYIAogAoAIJAARgCUwXKCEEQkACCCS
gOQBAEoAABQRFABAA=}#}答案第4页,共4页【解析】22.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较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该地区气候较干旱,
而紫花苜蓿能在此广泛生长,可推测其生长习性是耐干旱,A正确,B错误;该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晴天,CD错误。故选A。24.D25.C【解析】24.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
,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为湿季,草木茂盛,A错误;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干、湿季,B错误;读图可知,乙地7~12月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C错误;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为热带气候,气温曲线平缓,说明气温年较差较小,D正确。故
选D。25.甲、乙两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两侧,纬度接近,两地均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甲、乙两地都位于沿海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岸分别有马达加斯加暖流、莫桑比克暖流流经,都为暖流,对降水量差异影响小,B、D错误;乙地位于
岛屿东侧,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地阻挡,东侧迎风坡形成地形雨,而甲所在的岛屿西侧也临近海洋,但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C正确。故选C。{#{QQABQYIAogAoAIJAARgCUwXKCEE
QkACCCSgOQBAEoAABQ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