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634.500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5)页,63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f20dfbd0e45c316fff05c6aa12ea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或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与乳糖水解的产物不完全相同,淀粉和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B.脂肪是花生子叶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在动物体内还具有保温的作用C.抗体、胰岛素、神经递质等大分子蛋白质只能胞吐方式排出细胞D.人体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

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明确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种类、特性及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淀粉和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均为CO2和水,A正确;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储能物质,在动物体内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B正确;C、神经递质不属于大分子蛋白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错误;D、糖蛋白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D正确。故选C。2.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

进小鼠胰腺腺泡细胞,检测到放射性先后出现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外。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该实验是研究腺泡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分泌的路径B.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C.蛋白质分泌需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该过程

不耗能D.分泌蛋白的最初合成场所是粗面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根据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A、实验检测放射性先后出现的位置,可研究腺泡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分泌的路径,A正确;B、实验中运用3H标记,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B正确;C、蛋白质分泌需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该过程是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分泌蛋白首先是在粗

面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故选C。3.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做了这样的实验,将单细胞伞藻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结果长出了乙的伞帽。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质不含有遗传物质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

是遗传物质的存储中心D.该实验还需设计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的组别【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这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

验中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要证明细胞核的功能必须再增添对照实验。【详解】A、实验结果表明细胞核中可能含有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细胞质不含有遗传物质,A错误;B、实验缺乏对照组,故不能证明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C、该实验中

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C错误;D、实验说明乙的伞帽形成可能与假根有关,该实验还需设计对照实验,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距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呈橙黄色B.观察D

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C.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叶绿体大,可直接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D.研磨新鲜猪肝时,不能破坏细胞,因为过氧化氢酶离开细胞就会失去活性【答案】A【解析】【分析】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必须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体并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

动转换器调到高倍镜下观察。【详解】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距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A正确;B、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

错误;C、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叶绿体大,必须做成装片或切片标本,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C错误;D、研磨新鲜猪肝,细胞破坏,使过氧化氢酶充分释放,D错误。故选A。5.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

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的模式图,下列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⑦的颜色越来越深B.⑥是蔗糖溶液,因为蔗糖分子可以穿过细胞壁C.①④⑤共同参与构成了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D.随细胞形态趋于稳定,⑦的浓度越来越接近⑥的浓度

【答案】C【解析】【分析】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图中原生质层包括②④⑤。【详解】A、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⑦的颜色越来越深,A正确;B、

②是细胞膜,⑥是蔗糖溶液,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蔗糖分子可以穿过细胞壁,B正确;C、②④⑤共同参与构成了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C错误;D、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细

胞形态趋于稳定,⑦的浓度逐渐增大,越来越接近⑥的浓度,D正确。故选C。6.某动物细胞的核膜逐渐瓦解,则此时细胞还可能正在发生()A.中心体复制B.核DNA解开双螺旋C.同源染色体联会D.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

A、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核膜逐渐瓦解发生在分裂前期,A错误;B、核DNA复制或转录时会解开双螺旋,核DNA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和核膜瓦解都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正确;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核膜瓦解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C。7.科学家发现一种被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早期癌症病人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

用最可能的解释是()A.激活抑癌基因,促进其表达B.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合成有关C.诱导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D.增强溶酶体瓦解细胞结构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

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根据题意,Rhogd12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最合理的解释是该基因表达产

生了某种糖蛋白,增强了细胞间的黏着性,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B正确。故选B。8.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图1、图2是该动物两个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

裂后期,图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1所示细胞是体细胞,其发生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子代的C.图1中①染色体上的a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D.图2中②染色体上a基因的出现原因是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细

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据图中基因可知,该细胞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详解】A、据图可知,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B、图1细胞发生的

是有丝分裂,是体细胞,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如果是性原细胞则可以遗传给后代,B错误;C、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图1中①染色体上的a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正确;D、据图可知,图2中②染色体上a

基因的出现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B。9.小麦有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一对相对性状,某小麦种群中TT和Tt个体各占50%,则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通过感染锈病淘汰易感病个体后,纯合子所占比例是()A.50%B.60%C.75%D.1

0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小麦种群中TT和Tt个体各占50%,则产生的雌雄配子中T、t配子比例分别为3/4、1/4。【详解】据分析可知,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代中TT=3/4╳3/4=9/16

,Tt=2╳3/4╳1/4=6/16,tt=1/4╳1/4=1/16,通过感染锈病淘汰易感病个体tt后,纯合子TT占9/16÷(9/16+6/16)=60%,B正确。故选B。1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

成是ZW,公鸡的是ZZ。已知鸡的羽毛有芦花(ZB)和非芦花(Zb)一对相对性状,以下亲本组合中可以通过羽毛来区分子代雌、雄的是()A.♀芦花×♂纯合芦花B.♀芦花×♂非芦花C.♀非芦花×♂非芦花D.♀非芦花×♂纯合芦花【答

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芦花为ZBW,♀非芦花为ZbW,♂芦花为ZBZB、ZBZb,♂非芦花为ZbZb,据此分析。【详解】A、♀芦花×♂纯合芦花,即ZBW×ZBZB,子代无论雌雄均表现芦花,A错误;B、♀芦花×♂非芦花,即ZBW×ZbZb,子代雌性为非芦花,雄性为

芦花,B正确;C、♀非芦花×♂非芦花,即ZbW×ZbZb,子代无论雌雄均为非芦花,C错误;D、♀非芦花×♂纯合芦花,即ZbW×ZBZB,子代无论雌雄均为芦花,D错误。故选B。11.研究证实,位于小鼠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会使小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丧失运动控制能力。进一步实验

发现,患病小鼠神经系统中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结构是正常的,但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当科学家给患病小鼠注入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后,小鼠恢复了正常活动能力。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MECP2基因突变后,其碱基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B.因MECP2基因突

变而患病的雌鼠,子代一定都患该病C.患病小鼠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异常是导致该病的根本原因D.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控制躯体运动基因的表达产物有相似的生理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位于小鼠X染色体上的ME

CP2基因突变会使小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丧失运动控制能力。进一步实验发现,患病小鼠神经系统中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结构是正常的,但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不能表达)。当科学家给患病小鼠注入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后,小鼠恢复了正常活动能力。说明MECP2基因表达产物能调控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的表

达,即MECP2基因可以间接控制小鼠的躯体运动。【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MECP2基因突变后,其碱基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A正确;B、若为显性突变,则因M

ECP2基因突变而患病的雌鼠可能有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突变基因,一条X染色体上含有正常基因,与不患病的雄鼠杂交,子代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B错误;C、位于小鼠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是导致该病的根本

原因,C错误;D、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调控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的表达,而控制躯体运动的基因表达的产物可控制躯体运动,所以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控制躯体运动基因的表达产物生理功能不相似,D错误。故选A。12

.某研究小组做了两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第一组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第二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收集两组的子代噬菌体,检测其放射性的情况依次是()A.第一组均含有放射性,第二组少量

含有放射性B.第一组均没有放射性,第二组少量含有放射性C.第一组均没有放射性,第二组大部分含有放射性D.第一组均含有放射性,第二组大部分含有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组装→释放,其中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来来自细

菌,DNA模板来自噬菌体的DNA。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的是DNA和蛋白质。【详解】根据题意,第一组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过程中DNA分子能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

壳不能进入细菌,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第二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被标记的DNA能进入细菌,指导细菌利用细菌自身化学成分为原料,合成相关物质,由于DNA的半

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数含有32P,故两组的子代噬菌体放射性的情况依次是第一组均含有放射性,第二组少量含有放射性,A正确。故选A。13.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A.甲图表示DNA复制过

程,乙图表示转录过程B.两个过程均是边解旋边进行的C.两个过程形成的产物链均与模板DNA链等长D.两个过程均需要酶催化DNA解旋【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故表示D

NA复制,乙图表示转录。【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图表示DNA复制过程,乙图表示转录过程,A正确;B、据图可知,甲图和乙图中都是部分DNA解旋时同时发生遗传信息传递,B正确;C、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在DNA

分子上的启动子,RNA聚合酶终止转录部位是终止子,转录时只转录模板链的某一区段,C错误;D、两个过程中DNA的解旋均需要酶催化,D正确。故选C。14.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B.人类第21号染色

体多一条而造成的先天性愚型C.果蝇X染色体颠倒引起其上的基因排序改变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区段交换【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

错误;B、人类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而造成的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果蝇X染色体颠倒引起其上的基因排序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区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15.若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对此合理

的解释是()A.害虫受杀虫剂压迫,主动突变以适应环境变化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突变,使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C.害虫的分解药物有效成分的基因,受杀虫剂诱导而高效表达D.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越来越高【答案】D【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

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

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发生的,不是受杀虫剂压迫导致,A错误;B、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使抗药基因频率逐渐增大,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错误;C、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不含有分解药物有效成分的基因,C错误;D、杀虫剂对

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抗药性个体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不抗药个体被杀死,因此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越来越高,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

液、淋巴组成D.组织细胞中的C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以与外界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详解】A、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水、无机盐离子、脂质、

糖类和氨基酸等,还有很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A错误;B、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B正确;C、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

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C正确;D、组织细胞中的CO2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故选A。1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A.食物引起味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C.大脑皮层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

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味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味觉的过程不经过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不属于反射,A错误;B、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后天训练形成,反射过程经过大脑皮层,故属于条件反射,B、C正确;D、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

,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突触),D正确。故选A。18.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a是下丘脑,它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B.成年人缺碘导致c增生,

引起“大脖子病”C.血浆中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下丘脑、垂体分泌D.机体的负反馈调节控制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不会过高【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知,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详解】A、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B、缺碘

导致b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引起“大脖子病”,B错误;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增加,C错误;D、当甲

状腺激素浓度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D。19.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系列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据实验结果推测,合理的是()拟南芥野生型突变体A突变体B野生型突变体B野生型突变体A处理方

式MS培养基MS培养基MS培养基MS培养基、一定量ABAMS培养基、一定量ABAMS培养基、一定量GA拮抗剂MS培养基、一定量GA种子萌发与否萌发不萌发萌发不萌发萌发不萌发萌发A.突变体A可能是GA的特异性受体结构异常B.突变体B可能是A

BA特异性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C.GA抑制野生型拟南芥萌发,ABA促进突变体B萌发D.该实验表明GA与ABA对野生型拟南芥的萌发具有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

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详解】A、突变体A在MS培养基上不萌发,在MS培养基+一定量GA时萌发,可知突变体A应是缺乏GA而不是GA受体异常,A错误;B、突变体B在MS培养基

上萌发,在MS培养基+一定量ABA时能萌发,而野生型在MS培养基+一定量ABA时不萌发,说明突变体B是ABA受体异常突变体,B正确;C、野生型在MS培养基上能萌发,在MS培养基+一定量GA拮抗剂时不能萌发,说明GA促进野生型拟南芥萌发,由于突变体B是ABA受体异常突变体,ABA不能促进突变

体B萌发,C错误;D、由三组用野生型作为实验材料的结果可知,GA与AB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拮抗作用,GA促进萌发,ABA抑制萌发,D错误。故选B。2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常修建的草坪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B.地形起伏

是影响群落植被水平分布的因素之一C.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光照强度决定了乔木林中各种鸟类的垂直分层分布【答案】B【解析】【分析】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详解】A、经常修建的草坪既存在水平结构,又存在垂

直结构,A错误;B、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湿度大小等均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只构成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C错误;D、森林中的植物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决定了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D错误

。故选B。二、非选择题21.已知果蝇的体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如图所示。现有纯合的白身雌性果蝇和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杂交后代F1全为黑身果蝇,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黑身

灰身白身雌性97032雄性494831(1)亲本杂交产生的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F2的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F2的黑身果蝇随机交配,交

配后代灰身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3)F2的某杂合的灰身雄性果蝇由于基因突变变为白色,已知原因是一条常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抑制色素合成的基因D。推测该基因的位置有两种可能情况:情况1:在A/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上

。情况2:在另外一条常染色体上(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若要判断属于哪一种情况,可让该突变的白身雄性果蝇和白身雌性果蝇(aaXbXb)杂交。①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为情况1。②若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情况2。【答案】(1).AaXBXb和AaXBY(2).4(3).1/9(4).全为白身或灰身∶白身=1∶1(5).灰身∶白身

=1∶3【解析】【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杂交结果F2中黑身∶灰身∶白身=146∶48∶63≈9∶3∶4,为9∶3∶3∶1比例的变式,因此F1的雌雄个体均为双杂合子,又由于灰身均为雄性,因此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由于亲本为纯合白身雌性果蝇和纯合

灰身雄性果蝇,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杂交产生的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2)由于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又黑身果蝇同时含A、B基因,则F2的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

2=4种。F2的黑身果蝇(A_XBX_、A_XBY)随机交配,先分析A、a这对等位基因,其中有1/3AA和2/3Aa,随机交配后代含A基因的占(1-2/3×2/3×1/4)=8/9;再分析B、b这对等位基因,其中

雌性为1/2XBXB和1/2XBXb,雄性为XBY,后代不含B基因的概率为1/2×1/4=1/8,因此后代含有A基因而不含B基因,即灰色果蝇的比例为8/9×1/8=1/9。(3)杂合的灰身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突变的白身雄果蝇基因型为AaDXbY。①若为情况1,当D基因位于A基

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与白身雌性果蝇(aaXbXb)杂交,后代全为白身;当D基因位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与白身雌性果蝇(aaXbXb)杂交,后代灰身∶白身=1∶1。②若为情况2,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AaDXbY与白身雌性果蝇(aaXbXb)杂交,后代中灰身∶白身=1∶3。【点睛】本题考查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准确把握题干有效信息,根据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特征推断亲本基因型是解题关键。22.某科研小组在夏季高温的种植基地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猕猴桃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将生长发育正常且基本一致的猕猴桃植株每5株作为

一组,进行如下处理:对照组所用N∶P=2∶1;NPK1组所用N∶P∶K=2∶1∶2;NPK2组所用N∶P∶K=2∶1∶4;NPK3组所用N∶P∶K=2∶1∶6。各组肥料在当年6月和8月分2次施入,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采用N∶P∶K=2∶1∶2

组合施肥,光照强度在________________μmol·m-2·s-1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猕猴桃植株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2)光照强度在500~1500μmol·m-2·s-1之间时,与对照组相比,栽培猕猴桃时增施K肥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两组的结果比较表明,增施K肥应适度。研究发现给猕猴桃植株增施K肥可提高暗反应速率,作用机理是:一方面增施K肥可增大叶片气孔导度;另一方面叶绿体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提高,这表明增施K肥可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猕猴桃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施用P肥可提高光合速率,从结构角度分析,P形成磷脂进而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了光合作用酶和光合色素分布的膜面积;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P有利于

光反应产物中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答案】(1).0~1000(2).NPK2组和NPK3组(3).提高催化CO2固定的酶的活性(4).叶绿体类囊体薄膜(5).ATP和NADPH【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各组变化趋势相似,在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是NPK2

组>NPK3组>NPK1组>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可知,施加K有利于提高猕猴桃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对比NPK1组、NPK2组、NPK3组可知,施加K过多会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故施加K应适度。【详解】(1)据图可知,当采用N∶P∶K=2∶1∶2组合施肥,光

照强度在0~1000μmol·m-2·s-1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猕猴桃植株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2)光照强度在500~1500μmol·m-2·s-1之间时,与对照组相比,栽培猕猴桃时增施K肥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据曲线图可知,NPK2组和NPK3组两组的结果比较表明,增施K肥应适度

。根据题意,给猕猴桃植株增施K肥可提高暗反应速率,作用机理是:一方面增施K肥可增大叶片气孔导度;另一方面叶绿体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速率提高,这表明增施K肥可能提高催化CO2固定的酶的活性。(3)猕猴桃产量受多种因素影

响,施用P肥可提高光合速率,从结构角度分析,P形成磷脂,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故该过程可能有利于形成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增加了光合作用酶和光合色素分布的膜面积;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P有利于光反应产物

中ATP和NADPH的合成。【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答本题需结合题图,正确分析曲线,并能结合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分析实验。23.艾滋病(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男女

均可发病。(1)检测是否为HIV携带者,常用方法是抽取待检者血液,再进行HIV-1/2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可以确诊。因为HIV作为抗原,可以引起人体的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___________,分泌特异性抗体。(2)HIV破坏______

__细胞,最终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最终无法抵抗普通的____________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导致死亡。(3)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被破坏而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答案】(1).

B(2).浆细胞(3).T(4).病原体(5).监控和清除(或攻击杀死癌细胞)【解析】【分析】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机体几乎完

全丧失免疫能力。【详解】(1)检测是否为HIV携带者,常用方法是抽取待检者血液,再进行HIV-1/2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可以确诊。因为HIV作为抗原,可以引起人体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2)HIV主要攻击破坏T细胞

,最终导致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最终无法抵抗普通的病原体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导致死亡。(3)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被破坏而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点睛】本题以艾滋病为背景,考查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免疫调节相关知识和题干信

息解答即可。24.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对照组仍沿用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

物量(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进行测定,获得图1所示结果。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类型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代表实验组生物量的是________(填S1或S2)。(

2)十年后,实验组生物量明显增长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请结合图2信息对该现象做简要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属于________

__演替。在该过程中,原有植被类型没有消失,仅表现为优势上被取代。相较于甲、乙类型,丙类型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1(2).草本、灌木(3).草本和灌木的生长速度快,乔木的生长周期较长(4).次生(5).植株高大,争夺更多阳光;根系发达

,争夺更多水和无机盐等【解析】【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

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由图2中可以看出,最终甲乙两群落并没有灭绝,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所以有竞争关系。【详解】(1)由图1结果可知,S2群落

生物量普遍低于S1,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的实验组生物量要更大,故代表实验组生物量的是S1。(2)由图1可知,十年后,实验组生物量明显增长的植被类型是草本、灌木。主要原因是草本和灌木的生长速度快,而乔木的生长周期较长。(3)图2中

,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是在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下的演替,故属于次生演替。在该过程中,原有植被类型没有消失,仅表现为优势上被取代。相较于甲、乙类型,丙类型具有植株高大,争夺更多阳光;根系发达,争夺更多水和无机盐等优势。【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群落的结构

和演替、种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5.苹果醋是以苹果为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的酸性

饮品,请回答:(1)将乙醇转化为醋酸的代谢反应是醋酸杆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下进行的。(2)乙醇脱氢酶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产酸的速率和产酸量起重要作用,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____________、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电泳,将乙醇脱氢酶与其

他蛋白质分子分离。(3)为选育耐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醋酸杆菌,需先将少量优质果醋样液转移到含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增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并接种到含有CaCO3不透明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菌株,从功能上分析,上述

增殖培养液是一种____________培养基,以筛选出能耐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醋酸杆菌。(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接种并对菌落进行计数;除此之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氧(2).缺少糖源(3).带电量(4).选择(5).较高浓度酒精和醋酸(6).稀释涂布平板法(7).显微镜直接计数(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35

℃,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电泳的原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性

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详解】(1)醋酸杆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在有氧、缺少糖源时将乙醇转化为醋酸。(2)乙醇脱氢酶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对产酸的速率和产酸量起重要作用,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带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电泳,将乙醇

脱氢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子分离。(3)为选育耐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醋酸杆菌,需先将少量优质果醋样液转移到含较高酒精和醋酸浓度的增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该增殖培养液是一种选择培养基,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是能耐受较高浓度酒精和醋酸的醋酸杆菌。(4)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的方法有:显微镜

直接观察、平板计数、血球计数板计数、比浊法等,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活菌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并对菌落进行计数;除此之外,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显微镜直接观察(血球计数板计数)等。【点睛】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电泳分离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等,意

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26.土壤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图1表示制备固体培养基过程中的某操作,图2是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细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操作称为______

____________,待平板冷凝后倒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所示在同一稀释倍数下涂3个平板,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8、42、40,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个。(3)下图是某同学利用不

同于图2方法分离菌株Q的示意图,从1区域开始划线。下列对其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有_______。a.操作前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b.挑取菌种前,接种环和贮藏菌种试管的试管口都必须灼烧灭菌c.划线必须和前一划线区域首尾相接,因为划线区域尾

部细菌密度更高d.为防止温度高导致培养基熔化,从第2区域划线开始,接种环不可再灼烧灭菌(4)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该菌种分离纯化后,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进行长期保存。【答案】(1).倒平板(2).培养基中水分过快地挥发,保持培养基的湿度(3).减少实验误差,确保结果更准确(4).4×108(5).c、d(6).尿素(7).甘油管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所示操作为倒平板,待平板冷凝后需要将其倒置,以防止皿盖上的

冷凝水落入培养基,对培养基造成污染。图2所示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据图可知,1g土壤经过梯度稀释后,共稀释了106倍。【详解】(1)据图可知,图1所示操作称为倒平板,待平板冷凝后倒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水分过快地挥发,保持

培养基的湿度。(2)图2所示在同一稀释倍数下涂3个平板,目的是多次重复,减少实验误差,确保结果更准确。土壤共稀释了106倍,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38+42+40)÷3=40个,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40÷0.1×106=4×108个。(3)a.微生物实验操作

前需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对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b.挑取菌种前,接种环和贮藏菌种试管的试管口都必须灼烧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c.划线必须和前一划线区域首尾相接,因为划线区域尾部细菌密度更低,c错误;d.在每次划线前和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均需对接种环灭菌,d错误。故选c、d。(4)筛

选分解尿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该菌种分离纯化后,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要求学生识记接种微

生物常用方法及无菌技术,能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结果答题,并能进行微生物计数。【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27.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经历了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阶段。请回答:(

1)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成分是激发免疫反应的抗原。上图为“乙肝基

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图中过程①有两种限制酶选择方案,只用BamHⅠ或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除了图中用酶切的方法从细胞中分离以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据图可知,该目的基因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筛选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________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

4)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因为血源性疫苗制备过程中需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_成功。【答案】(1).蛋白质(2).同时使用EcoRⅠ和BamHⅠ(3).基因文库法、人工合成法、逆转

录法、PCR技术扩增(4).指导乙肝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5).X-gal(6).白(7).乙肝病毒灭活【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

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

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一般用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常用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

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乙肝病毒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其中外壳蛋白质是激发免疫的抗原。根据图解可知,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运载体上都有限制酶BamHⅠ、EcoRⅠ和EcoRV的识

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用EcoRV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图中过程①有两种限制酶选择方案,它们分别是只用BamHⅠ或同时用EcoRⅠ和BamHⅠ。(2)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逆转录法等。根据图中用④目的基因最终产生的乙肝病毒外壳进行接种,说明该目的

基因的具体功能是指导合成乙肝病毒外壳蛋白。(3)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时破坏了lacZ基因,但没有破坏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为了筛选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X-gal,

根据题干信息“选用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可知,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可获得大量目的菌。(4)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原因是血源性疫苗(乙肝病毒)需灭活,灭活不成功则会导致接种者患

乙肝,而基因工程不需要。【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8.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很容易大量

繁殖,释放破伤风类毒素。下图是利用小鼠制备破伤风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1)过程①注入小鼠体内的是灭活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促使小鼠机体产生能分泌_______________

___的浆细胞。(2)过程②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为________________,融合完成后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种两两融合的细胞。(3)上述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4)在培养过程中为

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利用单克隆抗体诊断破伤风感染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破伤风杆菌(2).特异性抗体(3).聚乙二醇(或PEG)(4).3(5).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6).抗生素(7).抗原﹣抗体

的特异性结合【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B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特性,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杂交瘤细胞;第二

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1)由图示可知,制备过程中,灭活的破伤风类毒素相当于抗原,作用于图中过程①,进行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获得小鼠内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2)过程②为诱导细胞融合,常用的

化学诱导剂为聚乙二醇,融合完成后可形成B-B融合、B-瘤融合以及瘤-瘤融合共3种两两融合的细胞。(3)据图可知,图示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技术等。(4)在培养过程中为

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利用单克隆抗体诊断破伤风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利用生物学原理分析制备过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