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1.16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f685b9287030599c327af808671a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是每代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B.豌豆在开花期不易受外来花粉干扰C.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阶段D.完成人工异花传
粉后不需要套袋隔离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
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
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隐性性状是指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没有表现的性状,A错误;B、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在开花期不易受外来花粉干扰,B正确;C、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对演绎推理结果的实验
验证,C错误;D、完成人工异花传粉后需要套袋隔离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
.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依然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子测交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详解】A、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B、两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为Aa,B错误;C、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Aa自交后出现AA、Aa、aa,C正确;D、杂合子与隐性纯
合子测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通过测交子代为1:1的性状比可以间接体现杂合子能够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故杂合子测交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3.南瓜的形状由基因A、a控制,让某
一亲代盘状与球状杂交,F1表现为盘状与球状,再让F1分别自交得F2,其中F1盘状自交所得F2全部为盘状,F1球状自交所得F2为球状和盘状。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亲代球状的基因型为AaB.依据F2综合分析,球状为显性性状C.F2中球状与盘状的性状
比例为3:5D.F1与F2中球状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详解】AB、某
一亲代盘状与球状杂交,F1表现为盘状与球状,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其中F1盘状自交所得F2全部为盘状,F1球状自交所得F2为球状和盘状,球状为显性性状,亲代球状的基因型为Aa,AB正确;C、F1球状基因型为Aa,盘状基因型为
aa,且比例为1:1,F1分别自交得F2,F2中球状概率为1/2×3/4=3/8,F2中盘状概率为1/2+1/2×1/4=5/8,所以F2中球状与盘状的性状比例为3:5,C正确;D、F1中球状个体的基因型都为Aa,F2中球状个体的基因型有AA也有Aa,D错误。故选D
。4.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能够反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A.F2中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的比例是3:1B.F2中黄色圆粒个体最多C.F1能够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D.F1自交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F1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说明
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从而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BD错误,C正确。故选C。5.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自交(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
色体上B.产生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各有8种C.后代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D.后代出现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概率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
,最后再相乘。【详解】A、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产生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各有2×2×2=8种,B正确;C、后代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其概率为1/4×1/4×1/4=1/64,C
错误;D、后代出现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最大,其概率为1/2×1/2×1/2=1/8,D正确。故选C。6.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B.形态、结构及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C.分裂间期经过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D.减
数分裂过程中能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的的【答案】D【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详解】A、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A错误;B、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也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形成的相同染色体,B错误;C、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来源相同,属于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时形成两条相同的染色体,不是
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能在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7.下图(①~④)是某动物(2N=4)体内发生的某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依次为①②③④B.由图②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C.①的子细胞为体细胞,④为卵细胞D.②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存在染色单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表现为不均等分裂,因而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图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第二极体。【详解】A
、该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依次为①②③④,即依次经过了有丝分裂过程实现自身增殖,而后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卵细胞和极体,A正确;B、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表现为不均等分裂,因此,可以判断该动物
的性别为雌性,B正确;C、①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可为精原细胞,即特殊的体细胞,结合图②细胞中染色体的颜色可判断,图④为极体,C错误;D、②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即该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
∶2∶2,D正确。故选C。8.果蝇(2N=8)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W、w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一只红眼雄果蝇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红眼雄果蝇的眼色基因来自亲本中的母本B.该红眼雄果蝇的2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C.该红眼雄
果蝇的子代中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D.该红眼雄果蝇所有细胞中均含有1个W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详解】A、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Y来自父本,则眼色基因来自亲本中的母本,A正确;B、红眼雄果
蝇的基因型为XWY,该红眼雄果蝇的2条性染色体,即X、Y染色体形态不同,B正确;C、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该果蝇会将XW遗传给子代雌果蝇,故该红眼雄果蝇的子代中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C正确;D、该红眼雄果蝇中,经过间期复制的细胞含2个W基因,D错误。故选D。9.下列有关
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真核生物的基因均位于核DNA上,且呈线性排列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
的配子是雄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真核生物的基因
包括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DNA上)和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错误;C、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C正确;D、含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错误。
故选C。10.下图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Ⅲ4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出现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C.Ⅱ1与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
的概率是1/4D.Ⅲ5与正常男性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9/40【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Ⅲ4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而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详解】A、Ⅱ1和Ⅱ2均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病,又知Ⅲ4为该遗传病的携带者,因而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1和Ⅱ
2的基因型均为Aa,Ⅲ1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1∶2,可见该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B正确;C、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则二者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C错误;D、Ⅲ5的父亲为患者,而该个体表现正常,因而其基因型为Aa,关于该遗
传病正常人群中出现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0%,则Ⅲ5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0%×1/4=1/40,则正常小孩的概率是39/40,D正确。故选C。1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芦花鸡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控制,非芦花鸡由隐性基因b控制,B
对b为显性。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早期根据雏鸡羽毛特征完全区分F1性别的是()A.ZBZb×ZbWB.ZBZB×ZbWC.ZBZb×ZBWD.ZbZb×ZBW【答案】D【解析】【分析】芦花鸡基因型为ZBW、ZBZB、Z
BZb,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详解】A、ZBZb×ZbW,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芦花∶非芦花在雌雄中均为1∶1,因而不能在早期根据雏鸡羽毛特征完全区分,A不符合题意;B、ZBZB×ZbW,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后
代全为芦花鸡,因而不能在早期根据雏鸡羽毛特征完全区分,B不符合题意;C、ZBZb×ZBW,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后代雄鸡全部为芦花,雌鸡既有芦花又有非芦花,因而不能在早期根据雏鸡羽毛特征完全区分,C不符合
题意;D、ZbZb×ZBW,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后代中雌鸡全为非芦花鸡,雄鸡全为芦花鸡,因而能在早期根据雏鸡羽毛特征完全区分,D符合题意。故选D。12.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A
.雄鸡的初级精母细胞B.雄鸡的次级精母细胞C.雄性鼠的肌肉细胞D.雄性鼠的精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鼠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性染色
体组成为XY)→初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变形成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详解】A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故雄鸡的初级精母细胞和雄鸡的
次级精母细胞没有Y染色体,AB错误;CD、雄性鼠的精细胞可能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雄性鼠的肌肉细胞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C正确、D错误。故选C。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和受精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本一
半来自母本B.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由受精作用引起的D.受精过程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
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该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减
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但其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A正确;B、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与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这是后代具有变异性的原因之一,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错误;D、受精过程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进而阻止了多精入卵现象的发生,D正确。故选C。14.遗传
物质能够决定生物的性状,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理解,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真核细胞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D【解
析】【分析】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NA病毒和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详解】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D。的15.一杂合(Aa)豌豆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有关其子代致死情况的分析
不合理的是()A.若子代显性:隐性=2:1,可能是因为显性基因纯合致死B.若子代显性:隐性=1:1,可能是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C.若子代AA:Aa:aa=1:3:2,可能是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50%致死D.若子代AA:Aa:aa=2:2:1,可能是因为隐性纯合个体50%致死【答案】D【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显性(Aa):隐性(aa)=2:1,则可能
是由显性纯合子(AA)死亡造成的,A正确;B、若子代显性:隐性=1:1,可能是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则Aa的个体只能产生a的一种可育配子,与雌配子A∶a=1∶1结合,子代中显性:隐性=1:1,B正确;C
、Aa植株中雌配子有1/2A:1/2a,雄配子A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a:1/2×1/2A,即雄配子中有2/3a、1/3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Aa:aa=1:3:2,C正确;D、豌豆自然状态下闭花受粉,则杂合豌豆Aa自交所得子代基因
型及比例为1/4AA,2/4Aa,1/4aa,若隐性纯合个体50%致死,则存活的隐性纯合个体占比为1/8,即AA:Aa:aa=1/4:2/4:1/8=2:4:1,D错误。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16.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
色体上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复制发生在ab段B.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bc段C.着丝粒分裂发生在cd段D.细胞膜向内凹陷均发生在de段【答案】AB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
上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DNA的复制发生在ab段,使得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
的DNA数目由1变为2,A正确;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示的bc段,即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bc段,B正确;C、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cd段,经过该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由含有2个DNA的状态转变成含有
1个DNA的状态,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膜向内凹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在bc段和de段,D错误。故选ABC。17.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残翅雌果蝇与长翅雄果蝇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残翅雌果蝇:残翅雄果蝇=1:1
:1:1,不考虑基因突变。据此分析,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长翅性状可能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B.长翅性状可能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C.长翅性状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D.长翅性状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BD、若长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状,当残翅雌果蝇(aa)与长翅雄果蝇(Aa)交配时或若长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当残翅雌果蝇(Aa)与长翅雄果蝇(aa
)交配时或若长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当残翅雌果蝇(XAXa)与长翅雄果蝇(XaY)交配时,均可出现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残翅雌果蝇:残翅雄果蝇=1:1:1:l,ABD正确;C、若长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状,当残翅雌果蝇(XaXa)与长翅雄果蝇(XAY)交配时,子代
表型及比例为长翅雌果蝇:残翅雄果蝇=1:1,C错误。故选C。18.艾滋病晚期会并发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无法治愈,其病原体HIV的结构和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若以HIV及其宿主细胞为原材料,参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流程和原理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
用含32P标记的HIV侵染未标记的宿主细胞,沉淀物中含有32PB.若用32P标记的HIV侵染35S标记的宿主细胞,形成的子代HIV中全部能检测到32PC.若用未标记的HIV侵染35S标记的宿主细胞,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若用
未标记的HIV侵染32P标记的宿主细胞,形成的子代HIV中全部能检测到32P【答案】AD【解析】【分析】HIV属于RNA病毒,其侵染细菌时只将RNA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胞,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若用含32P标记的HIV,则标记的HIV的RNA,侵染
未标记的宿主细胞,RNA侵入宿主细胞,经离心后在沉淀物中,故沉淀物中含有32P,A正确;B、若用32P标记的HIV(标记HIV的RNA)侵染35S标记的宿主细胞,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则形成的子代HIV中只有部分能检测到3
2P,B错误;C、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HIV,侵染色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错误;D、若用未标记的HIV侵染32P标记的宿主细胞,由于原料中含有32P,则形成的子代HIV中全部能检测到32P,D正确。故选AD。19.通常玉米是
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借助于风传粉。玉米的性别受基因影响,如下表所示,两对等位基因(B/b、T/t)独立遗传。现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自交得到F2,观察F2,有无雄株出现。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基因组成B_T_bbT_B_tt/bbtt表型雌雄同株雄株雌株A.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B.雄株的基因型有3种C.若F2无雄株出现,则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BBttD.若F2有雄株出现,则
F2中雄株占4/16【答案】B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B_T_表现为雌雄同株,雌雄同株植物既能产生
正常的卵细胞和,也能产生正常的花粉,因此,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既能同株传粉又能异株传粉,A正确;B、bbT_表现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bbTT和bbTt,B错误;C、纯合的雌雄同株BBTT和纯合的雌株BBtt或bbtt进行杂交,则F1的基因型为B
BTt或BbTt,均为雌雄同株,F1自交得到F2,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1BBTT、2BBTt(雌雄同株)和BBtt(雌株)或9B_T_(雌雄同株)、3bbT_(雄株)和B_tt/bbtt(雌株),可见,若F2中无雄株出现,则可确定亲本雌株
的基因型为BBtt,C正确;D、根据C项分析可知,若F2有雄株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BTT和bbtt,F1基因型为BbTt,F2的表现型比例为B_T_(雌雄同株):3bbT_(雄株):B_tt/bbtt(雌株)=9:3:4,则F2中雄株占3/16,D错误。
故选BD。20.研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可使用凝胶电泳技术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某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2号为亲代,3、4号为子代。不考虑基因突
变等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1、2号均正常,则4号致病基因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B.若1、2号均患病,则男性患者和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均患病C.若3、4号均正常,则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大体相
等D.若3、4号均患病,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父亲【答案】AC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1号和3号为杂合子,2号和4号为纯合子,其中一个为隐性,另一个为显性。【详解】A、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若亲代1、2号均正常,
则可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基因型为Aa,2号基因型为AA,3号为Aa,4号为aa,但1号和2号的子代不会出现aa,假设不成立,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基因型为XAXa,2号基因型为XAY,3号基因型为XAXa,4号基因型为XaY
,4号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A错误;BCD、若亲代1、2号均患病,则可推出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假设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号基因型为Aa,2号基因型为AA,3号为Aa,4号为aa,但1号和2号的子代不会出现aa,假设不成
立,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基因型为XAXa,2号基因型为XAY,3号基因型为XAXa,4号基因型为XaY,男性患者和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都患病,同理,若3、4号均正常,则可推出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有差异,同
理,若3、4号均患病,则可推出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来自母亲,B正确、CD错误。故选ACD。三、非选择题21.某品系鼠的毛色中黑色与白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杂交结果如下:
杂合组合一:黑色×黑色→黑色杂交组合二:白色×白色→白色杂交组合三:黑色×黑色→黑色:白色=3:1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杂交组合_____(填“一”“二”或“三”)可以判断鼠毛色的显隐性关系,其依据是_____。(2)杂交组合一的F1中某黑色鼠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
,杂交组合二亲本白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若杂交组合三的F1中的黑色鼠随机交配,则F2黑色鼠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答案】(1)①.三②.子代发生了性状分离(2)①.YY或Yy②.yy③.1/2【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杂交组合一、二均无法判断鼠毛色的显隐关系,
而杂交组合三的子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可判断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小问2详解】当杂交组合一两亲本基因型均为YY时,子代黑色鼠的基因型是YY,当杂交组合一的两亲本之一基因型为Yy时,子代黑色鼠的基因型是YY或Yy
;杂交组合二亲本白色鼠的基因型为yy;杂交组合三F1中的黑色鼠基因型为1/3YY,2/3Yy,随机交配后所得F2的基因型为4/9YY,4/9Yy,1/9yy,即F2黑色鼠中纯合子占1/2。22.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2n)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______。(2)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完
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3)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段。【答案】(1)①.图甲和图乙②.(第一)极体③.AB(2)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
Ⅰ正常,含基因A和B的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基因所在相同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3)①.ab和de②.bc【解析】【分析】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图丁中ab表示有
丝分裂的后末期,bc表示减数分裂前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丙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分裂Ⅱ后
期,图甲、图乙含有同源染色体。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图丙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名称为第一极体。图丙所示细胞中含有2条白色染色体,其基因型应为AABB,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小问2详解】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正常形成含基因型为
AABB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基因型为aabb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基因所在相同染色体未分离,而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小问3详解】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可发生在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图丁中ab段和de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丁中bc段。23.某种鼠体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雌鼠的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
发现,蛋白质C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蛋白质C缺失时雌鼠产生的胚胎不能正常发育。下图是蛋白质C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雌鼠的1个初级卵母细胞会形成_________个四分体。与卵原细胞相比,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
NA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图可知,蛋白质C影响卵母细胞__________(填“纺锤体形成”或“同源染色体分离”),蛋白质C缺失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的姐妹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____个。(3)已
知蛋白质C缺失的卵母细胞仍能正常受精,受精后启动了_________(填“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该过程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排出极体并发育为早期囊胚;早期囊胚细胞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条,但
所有胚胎在着床后死亡。【答案】(1)①.20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80(3)①.减数分裂Ⅱ②.120【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与正常小鼠相比,蛋白C缺失
小鼠的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小问1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由题可知,雌鼠含有20对共40条染色体,故可形成20个四分体;与卵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
核DNA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与正常小鼠相比,蛋白C缺失的卵母细胞能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蛋白质C缺失的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但减数分裂I后期仍在同一个细胞中,其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40
×2=80条。【小问3详解】能发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时期有有丝分裂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结合题意“发生了跟有丝分裂相似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推测,此处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由于蛋白质C缺失的卵母细胞最
终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0条,而正常精子是20条,则受精胚胎染色体数是60条,早期囊胚细胞染色体数最多时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为120条。24.在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史进程中,关于蛋白质和DNA到底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人们终于
确定了DNA才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等人进行的离体转化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第①组为对照组,实验中甲是____________,培养基中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第⑤组实验结果是________,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的是_________原理。(2)第②至第④组用蛋白酶(或RNA酶、酯酶)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由第①至第⑤组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3)某种感染动物细胞的病毒M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研究人员已分离出病毒M的核酸,为探究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研究人员利用题述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的原理
展开相关实验:对照组的实验思路为病毒M的核酸+活鸡胚培养基→分离得到大量的病毒M;实验组的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用文的字、“+”和“→”表示)。【答案】(1)①.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②.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
物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③.只长R型细菌④.减法(2)①.去除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或RNA、脂质)等物质②.S型细菌中的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3)病毒M的核酸+DNA酶+活鸡胚培养基→
分离子代病毒情况、病毒M的核酸+RNA酶+活鸡胚培养基→分离子代病毒情况【解析】【分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
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
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与常
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小问1详解】第①组是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基中除
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说明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第⑤组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DNA酶(催化DNA水解),再与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混合,培养一段时
间后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小问2
详解】第②至第④组用蛋白酶(或RNA酶、酯酶)处理的目的是去除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或RNA、脂质)等物质。第①组培养基中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第②至第④组除了有R型细菌菌落,还有S型细菌菌落;第⑤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说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
菌的物质。【小问3详解】实验为了探究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实验组应取病毒M的核酸,分别加入DNA酶、RNA酶,再用活鸡胚培养基培养,观察并分析分离子代病毒情况。若加入DNA酶后能分离出大量子
代病毒、加入RNA酶后不能分离出子代病毒,说明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RNA;反之,病毒M的遗传物质是DNA。25.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叶片形状有近圆形、倒卵形和长倒卵形,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控制近圆形,倒卵形,B、b中某个基因能影响倒卵形叶片的长短。利用倒卵形叶雌
性与近圆形叶雄性植株作亲本进行下图所示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倒卵形与近圆形中,_____是显性性状;根据P及F1的性状表现,可以排除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简述理由:_____。(2)等位基因B、b位
于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其中使倒卵形叶片变长的基因是_____。亲代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F2中长倒卵形的基因型是_____。【答案】(1)①.近圆形②.若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叶片形状与性别相关联(或F1雌株为近
圆形叶,雄株为倒卵形叶)(2)①.X染色体②.b基因③.aaXBXB和AAXbY④.aaXbY【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倒卵形母本和近圆形父本杂交,得到的F1,无论雌雄都是近圆形,则近圆形是显性性状,等位基因A、
a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F2只有雄性出现长倒卵形,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倒卵形母本和近圆形父本杂交,得到的F1,无论雌雄都是近圆形,则近圆形是显性性状;若A/
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倒卵形雌性亲本基因型为XaXa,近圆形雄性亲本基因型为XAY,F1雌性个体全是近圆形(XAXa),雄性个体全是倒卵形(XaY),这与图示结果不符,所以根据P和F1的性状表现,可排除等位基因A、a位
于X染色体上的可能,等位基因A、a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B、b中某个基因能影响倒卵形叶片的长短,根据F2中长倒卵形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雌性个体不出现该性状,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则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1不出现长倒卵形,F2雌性个体不出现长倒卵形
,雄性倒卵形和长倒卵形的比为1:1,可知使倒卵形叶片变长的基因为隐性基因b。则亲代倒卵形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雄性近圆形亲本基因型为AAXbY,F1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Xb,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Y,则F2中近圆形雌性个体(A_XBXB、A_XBXb)占3
/4×1/4+3/4×1/4=6/16;倒卵形雌性个体(aaXBXBaaXBXb)占1/4×1/4+1/4×1/4=2/16;近圆形雄性个体(A_XBY、A_XbY)占3/4×1/4+3/4×1/4=6/16;倒卵
形雄性个体aaXBY占1/4×1/4=1/16;长倒卵形雄性个体aaXbY占1/4×1/4=1/16,符合题意,F2长倒卵形的基因型为aaXbY。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