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件.ppt,共(75)页,12.37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2fce2a83ff11ae7e635f3bc2714a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1课《论语》十二章激趣导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
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思想,了解《论语》。➢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3.把握“仁”和“礼”“乐”之间的关系,体会“君子”品格,及践
行的方法。➢4.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解本文所讲的立身处世之道,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的修养。课堂环节环节01知人论世了解孔子孔子时代/生年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年姓名字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
省曲阜市)人文化熏染鲁文化:崇伦理,尊传统,古朴、持重、醇厚志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社会秩序寄托寄托于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即“仁”“礼”的内涵供奉祖先的物品→人际往来的物品→抽象的意识对礼的发展由“礼不下庶人”到“齐之以礼”思想核
心“仁”“礼”,“仁”是“礼”的核心,“仁”的本意是“修身”,即反省自己。(克己复礼为仁)了解孔子孔子重要生平经历出身没落贵族3岁丧父前504年任鲁国司空前500年任鲁国大司寇前496年周游列国十四年困厄陈蔡:
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如丧家之犬。前483年返鲁从教,整理文献晚年之殇前483年,孔鲤逝世。前482年,颜回逝世。前480年,子路死于卫国内战。前479年病逝,葬于泗水。重要成就创办儒家学派,开创私学之风,修订“六经”教育观点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祭孔大典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子的形象“蒙倛(qī)”是上古时代人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所以……果然吓人!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
。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孔子的形象所谓的“圩顶”,就是中间低而四周高,孔子的头顶骨是中间低而四边高,就像“尼丘山”一样,因此才起名字叫做“丘”。司马迁《史记》:“生而首上圩(wéi)顶,故因名曰丘云。”“孔
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文化常识(一)古代姓氏的区别在周王朝的时候,周天子将自己的兄弟分封至各地,周王朝姓"姬",那么周天子的其他兄弟,分封出去以后,就以封地的名字为"氏"。古人的“姓”带有血缘
性质,“氏”,带有地域性质。始皇帝嬴政“嬴姓赵氏”,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上古八大姓:姬、姜、妫guī、姒sì、嬴、姞、妘、姚文化常识(二)古代官职司空:《周礼》记载,掌管土木建设、水利建设。大禹曾任此职。后世有沿用和变革。大
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
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②孔子主张维护等
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了解孔子思想③孔子主张克己
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
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了解孔子思想《论语》何为“论语”?“语,谈说义,如《国语》,《家语》,《新语》之类。此书所收,以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之语为主。论者,讨论编次义。经七十子后学之讨论编次,集为此书,故称《论语》。”——钱穆《论语新解》《论语》《论语》取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
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内容涵盖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特点辞约义富、浅近易懂编纂体式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篇幅全书共20篇492章,共11705字。评价中国第一书、半部《论语》
治天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君子对贵族男子和统治者的通称→理想的人格目标《论语》何为“语录体”?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
章,故称之为语录体。时代背景《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环节0
2初读感悟预习检查◼明确字音。八佾(yì)文质彬彬(bīn)迩之事父(ěr)譬如(pì)子罕(hǎn)未成一篑(kuì)预习检查◼2.课文中的成语汇总。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
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任务活动因声求气,品味内涵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
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
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诵读指导任务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任务2:聆听朗诵。体会语气、语调
、停顿等。任务3: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环节03深度探究任务活动一疏通文意,品读内涵任务说明:文言文阅读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是读懂文章,体会情感和把握主旨的前提。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文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义理”这一层面的重要内容。文本探究【思考1】研读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也已。”(《学而》)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食:动词,吃饭②敏:勤勉③而1:表并列④就:接近、靠近。⑤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⑥而2:表顺承⑦正:匡正,端正⑧已:通“矣”,相当于“了”。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
,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
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反而可以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重
在排除干扰敏于事而慎于言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重在实践锻炼就有道而正焉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重在虚心请教文本探究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
刻而平实。文本探究【思考2】研读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对…怎么办③佾(yì):
古代乐舞的行列,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八~(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
,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文本探究【思考3】研读第三章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活
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文本探究1.你在这一章当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明确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而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言简意赅,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的重视。文本探究【思考4】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
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②于:引出动作对象,无实际含义。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
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通过“君子
”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文本探究3.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子曰:“富而可
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明确孔子承认追求富贵是人的共性,求“利”本身无不妥。孔子并不排利。文本探究【思考5】研读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
、有才华的人。②齐:与......看齐。③焉:兼词,“于之”,翻译成“向他”④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⑤自省:宾语前置,“省自”,反省自己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
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孔子这里提供自我反省的参照就是外界的贤人与不贤人。以他人为参照,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2.分析本章说理
的特点。明确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文本探究【思考6】研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
、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⑥然后:这样以后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
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引申: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文本探究1.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明确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
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
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文本探究【拓展】理解“君子”概念的变化君:从尹,从口。“尹”,手执权杖形,本义是治理;从“口”,表发号施令。君
子,对贵族男子和统治者的通称→理想的人格目标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明确清晰,言简意赅。【思考7】研读第七章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士:读书人。②弘毅:志向远大
,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坚强,刚毅。③以为:把……作为④已:停止。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文本探究1
.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明确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
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文本探究【思考8】研读第八章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譬:比喻,比方②为:堆积③篑:盛土的筐子。④止:停下来⑤平地:填平洼地。平:形→动,填平。⑥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释义: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
然。文本探究【思考9】研读第九章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知:同“智”②者:……的人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智、仁
、勇”的道德范畴出发,点明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文本探究3.“智、仁、勇”是儒家非常看重的范畴,说说你对它
们的理解。明确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文本探究【思考10】研读第十章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③归:称赞,赞许④由:依靠。⑤请:请允许我⑥目:条目,细则⑦礼
:名词作动词,合乎礼⑧敏:聪敏⑨事:实践,从事文本探究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释义: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
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运用排比,以问答的形式,层层深入,点明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内心向仁,行动合礼。文本探究【思考11】研读第十一章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一言:一个字②行:奉行,实践③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④恕:宽恕⑤于:介词,
可以翻译成“给”释义: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1.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明确恕=如+心,推已及人,从自己的心推到他人的心,
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的事情,也不要加之与他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补充】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朱熹《四书集注》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以对话的形式,点出“恕”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
明确而详细。【思考12】研读第十二章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夫:那③兴:激发人的感情④观:观察政治的得
失、风俗的盛衰⑤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⑥怨:讽刺时政⑦迩:近释义: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学
习的内容及作用的角度,点出《诗经》的重要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任
务活动二锤炼语言,曲径探幽任务说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品鉴诗词的语言
,是鉴赏诗歌之美,品鉴诗人之情的重要方法。课文讲解思考:分析《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明确①语录体散文。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
形式完整的篇章。②文学色彩。《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习作练习】(一)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
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韩诗外传・卷六》(二)孔子之宋,
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
,孔子和之。《孔子家语》根据这两则材料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孔子弦歌不辍图”。要求:描写生动,能表现出氛围特征和人物的精神气度。150字左右。示例:孔子师徒被重重包围,子路很是生气,举起戟要去拼命。孔子笑着阻止说:“由,你的仁义
去了哪里?忘记《诗经》《尚书》里仁义的教导,礼乐方面的修养不够,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怨不得人家误会,谁让我长得像阳虎呢?让我们唱起歌来,一起接受命运的安排吧!”子路缓缓放下手中的兵器,轻声唱起歌来,孔子神情
安然地也跟着哼唱,子路的脸色渐趋平和,一遍比一遍淡然,歌曲悠扬和谐,唱完三遍,士兵们陆续撤离。任务活动三分析特色,学以致用任务说明: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
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思考1:本文分别用哪些方法阐述了哪些观点?章节主要观点说理方法第一章
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谨言慎行)道理论证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重视仁德)道理论证第三章执着追求“道(真理)”(追求真理)道理论证第四章君子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对比论证第五章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对比论证第六章文质兼备,方为君子(表里如一)对比、道理第七章以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勇于担当)
道理论证第八章不半途而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比喻论证第九章智、仁、勇(完美人格)举例论证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自我约束)道理论证第11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道理论证第12章《诗》的社会功用(养德增智)举例论证任务活动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
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
同的艺术手法。活动一:阅读并思考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咸丘蒙曰:“舜之
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
章上》)思考: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明确孔子认为做事、说话要以《诗》为依据,要以《诗》中的内容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孟子认为学《诗》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需要自己去领悟。活动二:联想与分析《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历朝历代,有很多人喜欢用《论语》来取名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人物名字由来柳永,原名三变《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彭德怀《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孙立人,抗日名将《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活动三:体会《论语》中的“学”思考1:你认为“学而篇”第一章居于《论语》开篇的意义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此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学,觉悟也。------《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说文解字》朋,比也;朋,类也。-------《广雅》朋,尊也。-------《说文解字》君子是一个贯穿《论语》始终的概念活动三:体会《论语》中的“学”【拓展】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活动三:体会《论语》中的“学”思考2:《论语》中“好学”一词出现了16次。在理解下列关于
“好学”的章句之意后,谈谈你对“好学”的理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明确①“好学”应有勤勉的学习态度。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②“好学”应贵有恒的学习
精神。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好学”应有学习的优秀榜样。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④“好学”应源自人的内在力量。“就有道”“内自省”“进,吾往也”⑤“好学”应以“进德”为目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活动三:体会《论语》中的“学”思考3:朗读下面的章句,谈谈你对《论语》中“学习方法”的认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6.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总结】明确①学而时习②学思并重③博约相济④上学下达⑤学以致用环节04思考延伸阅读思考致谢黄国平①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
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阅读思考②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就
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
师母也在不惑之年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阅读思考③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事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
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④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
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到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
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阅读思考⑤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
与我作别。⑥我很庆幸保研时选择了自动化所,感谢研究生部的老师们将我从别的部门调剂到模式识别实验室,感谢导师宗成庆老师选择了我。宗老师将我引入了科学研究的大门,博士这五年无疑是我过去最幸福的时光。惭愧的是,离宗老师的期望显然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也知道本可以做得更好
。这一段经历已经成为我这一生值得回味的美好瞬间之一。我很喜欢人机交互机器翻译这个题目,但也仅开了个头。在未来,希望能有机会弥补这段遗憾。阅读思考⑦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者走出大山。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
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阅读思考⑧感谢我的老师们为我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也被他们坦诚为人,踏实做事的处世风格所感染。感谢所有和我一起在课题组工作的老师们
和学习的同学们。我们在研究上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如亲兄弟姐妹一般谈笑风生,不论大家将来在何处,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些年一起度过的时光。感谢研究生部的老师们,他们为我的学习和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这会成为我日后工作的动力,希望最后能成为课题组值得骄做的学生。⑨感谢父母给了
我生命,感谢婆婆和叔辈对我的抚养,感谢所有一路上让我生活变得美好或者不那么美好的人和事。⑩最后,对参加论文评审、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阅读思考思考:联系《论语》中的思想观点,评析本文所表达思想的意义。明确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本文同样表现了身处逆境之中
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在当下社会具有很好的教育激励作用,在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