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练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0.367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课练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练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练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课练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docx,共(5)页,20.36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cb7db053f6fb3a63041781fde018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练7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最新单选一扫光1~2.答案:1.B2.A解析:第1题,丙为热带草原气候,甲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甲昼夜温差更大,物理风化作用更强,A错误。甲沙漠广布(纳米布沙漠),风力沉积作用强,B正确。沙漠地区生物量少,生物风化弱,C错误。沙漠水资源缺

乏,流水作用弱,D错误。故选B。第2题,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石棉是变质岩。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来,A正确。砾岩和砂岩都是沉积岩,B、C错误。花岗岩是岩浆岩,D错误。故选A。3~5.答案:3.B4.A5.D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沉积物厚度的变化可知,距今9.5~10.5千年斜率最大,说明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最大,沉积速度最快。结合图例可知,该时段对应的沉积物为黏土。故选B。第4题,该地冬季寒冷而漫长,多寒潮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而冬季气温极低,湖面结冰,风力沉积物富集在湖面冰层;待春季时湖冰融化,

沉积物沉入湖底,因此春季沉积量最大,而夏季之前的春季湖冰已经融化,夏季入湖的沉积量不如春季大。故选A。第5题,图中150cm深度以下沉积物主要由粉砂、黏土等构成,以风力沉积为主,说明气候较干旱;随后被覆盖了带有贝壳和螺的沉积层,说明气候较湿润,出现了湖泊,为湖底沉积层;后来表层再次覆盖风力沉积物

,说明气候再次干旱。因此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干旱—湿润—干旱,故选D。6~7.答案:6.D7.B解析:第6题,受不同时期、不同外力作用的影响,黄土质地不可能呈均匀状态;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气候干燥;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渤海陆架裸露,沉积物被强风吹蚀,搬运

,堆积形成渤海黄土地貌,沉积物广泛沉积、厚度大,出露的渤海陆架坡度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第7题,海平面上升,出露黄土面积减小;受海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粒径小的黄土先被侵蚀,搬运,故前期黄土平均粒径变大;黄土矿物成分不会发生改变;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

升,海水侵蚀加剧,沿岸黄土逐渐被海浪侵蚀后退、规模缩小。故B正确,A、C、D错误。8~9.答案:8.A9.C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提示:崩岗是由崩落至坡脚的花岗岩堆积物与崩落土体的坡面共同形成的特殊地貌,可知是裸露的花岗岩受到风化

作用(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形成风化物崩落形成坡脚的堆积物。所以选A。第9题,该地位于广东省,南坡不是迎风坡,降水也不多,A、B错误;南坡受到阳光的直接暴晒,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崩落作用强,崩岗地貌出现概率大,C正确;各个坡向人类活动的差异从材料中获取不了,D错误。所以选C。10~1

2.答案:10.D11.B12.C解析:第10题,环崖丹霞地貌形成前期,该地河道弯曲,表明当地地势平坦,河道位置容易摆动迁移,形成众多曲流,A错;从纵剖面看,砂岩地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错;河流位于砂岩上,砂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强,C错;外力

作用不断雕塑着地表形态,使地表趋于平缓,D对。第11题,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会导致河流侧向侵蚀差异,相对较软的页岩逐渐被侵蚀掉,而坚硬的砂岩还存在,B对。河曲发育是河流侧蚀形成的,并不是岩性不同造成的,A

错;持续下切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或者地壳持续抬升地区,C错;河曲发育造成河道游移不定,D错。第12题,可结合前期和后期两幅图,推测地貌形成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崖呈规则的弧形,环崖的

弧形形态与前期砂岩中的曲流形态相一致,说明前期砂岩发育了曲流,C对。后期河流下切侵蚀砂岩形成环崖,B、D错。环崖的弧形是比较规则的,不是因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形成的,A错。13~15.答案:13.B14.B15.A解析:第13题,根据题中材料可知,该地太阳辐射大致自

东南向西北递增,由于受到海陆位置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我国总体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会影响太阳辐射,受降水影响,年太阳辐射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所以影响该地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辐射应该大致自南向北递减,A错误;图示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

地区,地形、地势、空气质量差异不大,C、D错误。故选B。第14题,Q处形成大转弯是因为黄河流经该地受山脉阻挡,河流绕行,B正确;若Q处地形平坦,流速缓慢,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侧蚀作用强,河曲发育,该河段应出现多次弯曲,与材料不符,A、C错误;河流泛滥后取道低地不一定会出现大转

弯,D错误。故选B。第15题,观察图可知,P河段两岸悬崖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因此应是先由黄河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地壳抬升及流水的下蚀作用,逐渐露出水面,再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浮雕”的形成过程是依次经历了沉积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A正确,

B、C、D错误。故选A。16~17.答案:16.A17.B解析:第16题,街道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利于通风散热。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盛行东南风,因此古镇主干道路应为西北—东南走向;该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该镇以南,为了冬季获

得更多的光照,房屋应朝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7题,港口应建在河流凹岸处,排除a、d。与b处相比,c处与古镇有河流分隔,不利于古镇与新区的联系;b位于古镇外,既可以保护古镇,又方便古镇与新区的联系,B正确,A、C、D错

误。故选B。18~19.答案:18.D19.B解析:第18题,从图2中可知拦门沙从1984至1988年前沿离河口距离越来越远,平均海拔整体在波动性变化,不同部位的海拔变化不一致,C错;说明面积整体是在扩大的,但是从材料中可知枯水期与丰水期主要河流外力作用不一,面积存在差异

,A、B错;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拦门沙的前沿坡度变化不大,即D正确。第19题,从上题分析可得拦门沙整体面积在扩大,说明沉积作用明显,泥沙沉积量增大,B正确;从时间来看,这段时间拦门沙面积增大,泥沙沉积量大主要是黄河

中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含沙量增大所致,潮流侵蚀、植被覆盖率、气候变化影响小,A、C、D错。故选B。20~21.答案:20.D21.A解析:第20题,下游河流含沙量不会影响到该处河流洪水泛滥时河水最大

深度,故A选项错误;河床沉积物的硬度与洪水泛滥时河水最大深度呈负相关,故B选项错误;上游植被覆盖率高低会影响河床高低和河流水位高低,但不会影响河水深度,故C选项错误;洪水时期降水强度越大,河水最大深度越高,呈正

相关,故D选项正确。第21题,M→N时刻,河床由低变高,所以以流水沉积为主,故A选项正确;P时刻河床两侧不对称,所以除了沉积作用,还有河流凹岸的侵蚀作用,故B选项错误;N→O时刻是河床沉积物不断被侵蚀,而不是河床基岩,故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计算可知

,O时刻水面宽度约为70米,水深深度约为8米,所以水深深度小于水面宽度,故D选项错误。22~23.答案:22.D23.D解析:第22题,根据材料可知,漂木漂浮在河道上方,当河流水量大、流速较快时,漂木会越过导流堤进入支沟,故排除A、C选项

;②处时,河流的水量、流速仍较快,河流搬运能力强,漂木难以堆积,故排除B选项;而④处河道变窄,加上旁边木桩较密集,可将漂浮在表面的漂木拦截,河流越过木桩继续往下游流动,故选D。第23题,A、B选项为河流弯曲的原因,故排除;C选项主要在平直河道中影响较大,此处河道为弯曲河道,排除;要实

现漂木拦截工程,关键是利用水流惯性,携带漂木进入支沟到达拦截点,故选D。24~25.答案:24.D25.B解析:第24题,读材料可知,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即沟头防护工程是防止沟头前进

,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即防止沟头的溯源侵蚀,D正确;侧蚀、下蚀是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A、B错误;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防止沟头崩塌,C错误。故选D。第25题,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A、C

、D处种树,都不能减少对沟头的侵蚀,A、C、D错误;B坡在沟头处,在B处种树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故选B。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