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38.207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2 水的组成 练习题(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docx,共(12)页,138.20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c6a3e449f0435708cdec27962281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水的组成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A.B.C.D.2.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知道()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负极产生的是氧气,并且体积比为V正:V负≈2:1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4.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种类不改变D.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5.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

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6.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

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C.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大于氧气体积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7.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C.a管的气体能被

点燃,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D.a管的电极是负极,b管的电极是正极二、填空题8.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当闭合开关、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检验两试管

中的气体,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9.如图所示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C端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A端是电源的___________极。(2)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3)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4)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___________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10.图中甲、

乙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乙与装置甲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2)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

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表明该气体

具有___________性。(3)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是___________(选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12.在2H2O通电2H2↑+O2↑的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

化的粒子是()A.水B.氢分子C.氧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三、探究题13.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漏斗,A、B管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实验步骤如下:(1)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

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填空:①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

因是___________;③B管(正极)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证明B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

_____mL或___________mL。14.电解水的实验中,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导电性(硫酸本身不会减少),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影响电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蒸馏水体积/毫升200200200200200200200加入10mL硫酸的

质量分数010%15%20%25%30%35%收集到氢气体积/mL20202020202020收集到氢气时间/秒26481236885423262216205(1)小科进行以上实验是研究______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比较______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

__。(4)小科在200mL的蒸馏水中,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后,发现产生的氢气的速度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参考答案1.B【详解】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

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自始至终都是2:1,选项错误。B、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自始至终都是2:1,选项正确。C、电解水时,通电就开

始反应,反应的起点应从0点开始,选项错误。D、电解水时,通电就开始反应,反应的起点应从0点开始,选项错误。故选B。2.B【详解】①由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并且体积比为V正:V负≈1:2,故错误;②水是一种纯净物,只有一

种物质,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于水电解后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可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④水分子通电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

原子解合成氧分子,故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则正确的说法是③④。故选B。3.A【详解】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

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4.C【详解】A、由图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A正确。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故B正确。C、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

生了改变,故C错误。D、由图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C。5.A【详解】A、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B、电解水实验中,连接正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体积较大的氢气是氢气,即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但不具有助燃性,不能支持燃烧,选项错误;D、电解水实

验中,两侧玻璃管内不断生成气体,两侧玻璃管内的液面不断下降,而中间漏斗内液面高度不断升高,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电解水时,生成的气体体积记忆为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种类记忆为正氧负氢。6.D【分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

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氢氧化钠在水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正确;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大于氧气体积,故C正确;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7.B【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选项正确;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

为2:1,选项错误;C、a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b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选项正确;D、a管生成的气体较多,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b管生成的气体较少,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选项正

确。故选B。【点睛】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8.小于氢(元素)和氧(元素)【详解】当闭合开关、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根据“正氧负氢”可知甲管中产生氧气,乙管中产生氢气,因此甲管气体的体积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9.氢气负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水→通电氢气+氧气ABC【详解】(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C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负电极相连。(2)D端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3)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文

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4)A、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B、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C、在水溶性中,氢

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

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故选ABC。10.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增强水的导电性【详解】(1)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直接打开装置上方的阀门即可检验。(2)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11.氧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

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助燃已进行一段时间16【详解】(1)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体积较小,是氧气,则b端是电源的正极。(2)气体B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证气体B(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

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3)图中现象是生成了一部分气体,表明,实验已经进行一段时间。(4)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生成8mL氧气的同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mL。12.D【详解】该反应中,水分子在

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其中没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D。13.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上升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5

10【详解】(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③水在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

产生氢气,所以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证明B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3)水电解过程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

大约为1:2。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氢气,所以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mL或10mL。14.硫酸浓度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水被电解导致硫

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详解】(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加入硫酸溶液的浓度,所以实验是研究硫酸浓度会影响水的电解速度。(2)本实验通过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来判断电解水的速度。(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加入的硫酸浓度越高,则水电解的速度越快

。(4)因为水被电解导致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所以电解水的速度加快。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