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2.007 M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2.00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757fa78bcffd4d3eef52c04f1603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生物等级考周测卷05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中,a的放大倍数比b高B.图②是低倍镜下视野,若要看清c,换成高倍镜前需向右方移动装片C.图②中若是洋葱根尖细胞,则观察不到叶绿体D.从低倍镜换到高

倍镜,可以直接转动物镜【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

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

,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

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由图①分析可知,图中的镜头是物镜,b与载玻片的距离比a近,这说明b的放大倍数大于a,A错误;B、图②

是低倍镜下视野,细胞c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则物像实际位于视野的右方,故若要看清c,换成高倍镜前需向左方移动装片,B错误;C、图②中若是洋葱根尖细胞,则观察不到叶绿体,C正确;D、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需要将

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切换为高倍镜,D错误。故选C。2.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相似的是()A.酵母菌B.衣藻C.蓝藻D.HIV【答案】C【

解析】【分析】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两者的细胞结构

存在较大差异,A错误;B、衣藻属于真核生物,而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两者的细胞结构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C、蓝藻和麻风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两者的结构相似,C正确;D、麻风杆菌具有细胞结构,而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两者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D错误。

故选C。3.某兴趣小组用质壁分离实验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实验过程如下:分别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通过质壁分离与否来判断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致范围。若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未充分溶解即进行实验,测得细胞液浓度()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不确定【答案】A【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的扩散。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

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称为质壁分离。【详解】ABCD、题中判断细胞液浓度的方法是: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两蔗糖溶液浓度之间。若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未充分溶解即进行实验,蔗糖溶液浓度下降,细胞在

实际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中才发生质壁分离,测得细胞液浓度偏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B.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D.将酶分子经高温环境处

理后,酶会因为肽键断裂而失活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不再出现紫色【答案】C【解析】【分析】1、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作用是催化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

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3、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适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详解】A、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B、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但有部分酶的本质是RNA,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B错误;C、过氧化氢在

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所以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C正确;D、高温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但是肽键不会断裂,D错误。故选C。5.下列感受器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广

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凡是感受接触、压力、地心引力、张力、运动、姿势以及光、声、热等的感觉器都是物理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黏膜、舌部、眼结合膜、生殖器官黏膜、内脏壁、血管周围以及神经系统某些部位。【详解】A、该图示为味蕾

,可以获取溶解在水中的化学信息,为化学感受器,A正确;B、该图为哺乳动物皮肤结构图,为皮肤感受器,属于物理感受器,B错误;C、该图为视网膜结构图,为光感受器,属于物理感受器,C错误;D、该图示为人耳模式图,为声波感受器,属于物理感受器,D

错误。故选A。6.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细胞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加强免疫功能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甲的分泌物是抗体,所以甲为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乙吞噬消化,故乙为吞噬细胞。【详解】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浆细胞的有B细胞和记忆B细胞,A错误;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免疫功能,B正确;C

、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如损伤的细胞,C正确;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A。7.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②【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详解】有

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即图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此时

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染色体:DNA=1:1,即图②。ABC错误,D正确。故选D。8.某学习小组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分别为()A.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B.血友病,在患者家系调查

C.红绿色盲,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随机抽样调查【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调查的样本应该是广大的人群,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选择具

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详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不能用于调查伴性遗传病,且样本应该选择具有患者的家系,A错误;B、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正确;C、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病,且调查对象是具有患者的家系,不能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D、青少年型糖尿病

是多基因遗传病,不能用于调查伴性遗传病的特点,D错误。故选B。9.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类抗生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但长期使用发现该菌对其抗药性显著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阿莫西林的使用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性突变率提高B.阿莫西林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发生了适应性进化

C.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个体的产生提高了物种多样性D.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性状的差异决定了其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得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进化是先变异

,后选择。【详解】A、阿莫西林的使用只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到选择的作用,没有改变抗性突变率,A错误;B、阿莫西林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抗体基因频率增大,发生了适应性进化,B正确;C、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个体与敏感性个体

属于同一物种,没有提高物种多样性,提高了遗传多样性,C错误;D、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性状的差异属于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牛奶变酸过程有微生物参与B.产甲烷细菌一般生活在常氧下C.单细胞藻类有叶绿体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串连在一起构成传染链【答案】B【解析】【分析】牛奶变酸是由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葡萄酒酿制是

由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甲烷细菌为厌氧菌,故生活在严格缺氧的环境下;单细胞藻类为真核生物;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详解】A、牛奶变酸是由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葡萄酒酿制是由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A

正确;B、产甲烷细菌为厌氧菌,生活在严格缺氧的环境下,B错误;C、单细胞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般为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C正确;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串连在一起构成传染链,是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

D正确。故选B。11.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中氧气含量不一定大于④B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会导致③中pH大幅变化C.③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④D.细胞①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进而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

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析题图: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血细胞,③为血浆,④为组织细胞,⑤为组织液。【详解】A、分析题图: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血细胞,③为血浆,④为组

织细胞,⑤为组织液;若④为肺上皮细胞,②血细胞中氧气含量不一定大于④组织细胞,A正确;B、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不会导致③血浆中pH大幅变化,B错误;.C、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④组织细胞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③血浆,C错误;D

、细胞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故选A。12.一般来说,下列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措施中,错误的是()A.需要无毒无菌的培养环境B.加入生长激素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脱分化C.培养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D.配

制培养基时需添加血清【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①营养: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②无菌、无毒的环境: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即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③温度、pH和渗透压。④气体环境: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

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即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和在无菌环境下进行,A正确;B、培养液中需添加一定浓度和比例的生长

素与细胞分裂素,以诱导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B错误;C、维持细胞生存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培养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为宜,C正确;D、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通常添加血清等

一些天然成分,D正确。故选B。13.下列有关固定化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可以不考虑酶的活力变化B.改变pH或加入硫酸铵可以使酶蛋白沉淀C.固定后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D.酶的固定化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的【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

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

。【详解】A、酶的活力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在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需要考虑酶的活力变化,A错误;B、在对酶进行固定化技术处理之前,还需要对酶进行分离提纯,其基本步骤中,可用改变pH或加入硫酸铵的方法使酶蛋白沉淀,

从而层析出来,B正确;C、固定后的酶可反复利用,能连续地进行反应,C正确;D、酶的固定化有利于回收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D正确。故选A。14.某兴趣小组研究X、Y、Z三种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判断合理的是()A

.Z浓度是杨树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B.X、Y、Z三组对比可以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三种浓度的大小关系:Y<Z<XD.X浓度生长素抑制杨树侧芽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实验可知,清水处理的是空白对照组,X、Y、Z三种不同生长素处理的为实验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为侧芽生长

量。【详解】A、在X、Y、Z三种浓度生长素中,Z浓度处理杨树生长量最大,只能说明该浓度接近最适宜生长浓度,但不一定是最适浓度,A错误;B、图中X组侧芽的生长量低于对照组清水组,Y、Z组生长量高于对照组,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X、Y、Z三组与清水组对比才可以

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B错误;C、生长素既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也可能抑制植物生长;分析题图可知,Y浓度和Z浓度都小于X浓度,但是Y浓度和Z浓度之间不能确定大小关系,C错误;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X浓度处理的杨树茎段侧芽生长量小,说明X浓度生长素对杨树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D

。15.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以使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氨基丁酸的作用可能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

C.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相同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促进Na+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图1可知,γ-氨基丁酸由突触前膜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

打开,促进Cl-内流,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2、根据图2可知,某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某种局部麻药不能通过细胞膜,不能起到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作用;某种局部麻药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时,某种局部麻醉药在辣

椒素的作用下打开通道并进入细胞膜内,从内部阻碍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根据图1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B、根据图1分析可知,γ-

氨基丁酸是促进Cl-内流,加大静息电位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根据图2分析可知,某种局部麻醉药则是抑制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所以该种局部麻

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B错误;C、根据图2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不能起麻醉作用,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则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

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起麻醉作用,所以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不相同,C错误;D、根据图2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混合使用,从内部阻碍突触后膜的Na+通道打开,Na+不能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

生兴奋,D错误。故选A。16.如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丁物质瞬间过量时,酶①的活性将受到抑制B.由图可知,丁物质与酶③结合后被分解C.

戊物质抑制酶④的方法是结合酶④的活性位点导致其无法与丙结合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丙物质对酶①、丁物质对酶③、戊物质对酶④都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当丁物质过量时,丙物质可以生成戊

物质,丙不一定过量,酶①的活性也不一定受到抑制,A错误;B、由图可知,丁物质与酶③结合后被抑制酶3的活性,B错误;C、图中戊物质抑制酶④的活性,戊与酶④的结合位点同丙与酶④的活性位点不一定相同,C错误;D、丁、戊两种代谢产物不断被排出细胞,丙物质不会过量,可消除

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D。17.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相关代谢通路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钙离子载体)基因突变的小鼠,发现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A.钙离子从内质网运出的方

式是主动运输B.柠檬酸与脂肪合成无关C.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的蛋白N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复到一定水平D.钙离子促进丙酮酸转换成柠檬酸【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Ca2+在ATP提供能量的作用下,同时在A蛋白和S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再从内质网中进入线粒体,在蛋白N的协助下从线粒

体中进入细胞质。根据“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进行推测,当S基因突变后,丙酮酸增多,柠檬酸降低,推测S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将Ca2+运入内质网,从而降低了线粒体中Ca2+浓度,从而降低了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

。【详解】A、从图中看出,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B、从图中看出,柠檬酸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B错误;C、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减少,如果敲除了N基因,还需要检测线粒体内Ca2+含量,所以小鼠脂肪合成不一定会恢复,C错误;D

、从图中分析,Ca2+在ATP提供能量的作用下,同时在A蛋白和S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再从内质网中进入线粒体,在蛋白N的协助下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根据“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

进行推测,当S基因突变后,丙酮酸增多,柠檬酸降低,推测S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将Ca2+运入内质网,从而降低了线粒体中Ca2+浓度,从而降低了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由此可知,钙离子促进丙酮酸转换成柠檬酸,D正确。故选D。18.在体内氧含量降低时,HIF蛋白会大量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

的数量从而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而在正常的含氧条件下,细胞内的HIF蛋白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氧环境下,HIF主要在红细胞中发挥功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B.当人体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提供能量C.正常含氧条件下,HIF基因

不表达D.提高HIF基因表达可治疗贫血等缺氧性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千可知:正常氧气条件下,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被蛋白酶体降解,HIF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使HIF含量较低;低氧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HIF)会大量生成,调节促

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可能主要与作用于造血干细胞,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从而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人体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HIF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不是在红细胞发挥功能,可能主要作用于造血干细胞,A错误;B、当人体缺氧时,可进行无

氧呼吸产生乳酸提供能量,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在低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会大量生成;正常含氧条件下,HIF基因依然表达,而HIF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使HIF含量较低,C错误;D、由于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调节促红细胞生成

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从而促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所以可以通过提高HIF基因表达可治疗贫血等缺氧性疾病,D正确。故选D。19.某地区有记录的400多种鸟类中,三分之二属于候鸟。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上述材料

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

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BC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400多种鸟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该调查

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用抗虫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虫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抗虫非糯性:抗虫

糯性:不抗虫非糯性:不抗虫糯性=25:2:2:7,据此判断F1中两对基因最可能的位置关系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三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一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还有一种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抗虫非糯性:抗虫糯性:不抗虫非糯性:不抗虫糯性=25:2:2:7,并非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形,推

测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情况,B错误;C、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C错误;D、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遗传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或出现9

: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形,但题目中出现的是25:2:2:7,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细胞结构21.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解开了调控运输物在正确时间

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分子原理,也就是细胞通过囊泡精确地释放被运输的物质。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的的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

)在光学显微镜下染色后_____________(能/否)看到核仁,有些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如_____________A.mRNAB.染色体DNAC.DNA聚合酶D.ATP合成酶(2)甲图中囊泡X由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出芽”形成。研究

表明,Y囊泡内的“货物”为多种水解酶,这些酶会储存在结构⑤中,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3)乙图中的囊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到相应位置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囊泡运输与S蛋白密切相关,科学家将S蛋白基

因异常酵母菌与正常酵母菌对比,发现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从而影响该细胞的正常分泌功能。下列关于S蛋白功能的推测,合理的是()A.S蛋白能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B.S蛋白能促进囊泡

与高尔基体的融合C.S蛋白能抑制囊泡的运输D.S蛋白能增强蛋白质A的活性【答案】(1)①.可以②.AC(2)①.内质网②.溶酶体(3)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4)AD【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

: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2、分泌蛋白质先在核糖体上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

外。【小问1详解】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可被染色的核仁;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染色体DNA不能通过核孔,D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TP合成酶不会进入细胞核,AC正确。故选AC。【小问2详解】由图甲可知,囊泡

X由③产生,③为内质网。由题干可知,囊泡Y内“货物”为多种水解酶,水解酶向⑤运输,⑤可以分解进入细胞的物质,由此可知,⑤为溶酶体。【小问3详解】由图乙可知,囊泡膜上具有蛋白质A,细胞膜上具有蛋白质B,两种蛋白质结合后,囊泡

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货物”胞吐出细胞,故乙图囊泡能将“货物”精确运出,主要依赖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的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的功能。【小问4详解】囊泡运输与S蛋白密切相关,将S蛋白基因异常酵母菌与正常酵母菌对比,发现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高

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说明S蛋白没有影响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囊泡,但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能与细胞膜正常融合,故S蛋白能促进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能增强蛋白质A的活性,缺失S蛋白导致囊泡不能与细胞膜融合,AD正确。故选AD。基因工程22.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

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共4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

列问题:(1)图2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_____连接。(2)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其产物长度为_______________。(3)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

突变为基因d,从隐性纯合子分离出图1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________种不同DNA片段。(4)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

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A.接种在同时含抗生素A和抗生素B的选择培养基上B.分别接种在含抗生素A的培养基和抗生素B的培养基上C.接种在通用培养基上D.接种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5)假设

用BamHⅠ切割DNA获取目的基因,用MboⅠ切割质粒,然后形成重组质粒,若将插入在抗生素B抗性基因处的目的基因重新切割下来,能否用BamH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2)537

bp、790bp、661bp(3)2(4)①.BamHI②.B(5)不一定;目的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拼接处不一定出现GGATCC【解析】【分析】1、分析图1:图中DNA片段含有2个限制酶MspⅠ和SmaⅠ切割位点,也含有两个限制酶BamHⅠ和MboⅠ切割位点。基因D两侧序列为GGATC

C,可被限制酶BamHⅠ切割。2、分析图2:质粒含有CCGG序列、GGATCC序列和GATC序列,其中CCGG序列可被限制酶MspⅠ切割,GGATCC序列和GATC序列可被限制酶MboⅠ切割。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破坏了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没

有破环抗生素B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抗抗生素B,但不能抗抗生素A。【小问1详解】根据脱氧核酸的结构组成可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因此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小问2详解】识图分析可知,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

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小问3详解】D基因片段有两个SmaⅠ酶切位点,完全切割后出现三个片段长度分

别是537bp、790bp、661bp,发生基因突变后的d基因片段只有一个SmaⅠ酶切位点,完全切割后出现两个片段长度分别是1327bp、661bp,所以从隐性纯合子中分离的DNA片段被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后形成会2种不同的DNA片段。

【小问4详解】限制酶MspⅠ和SmaⅠ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D上,若用这两种酶切割会被破坏目的基因D;运载体质粒的两个标记基因上都有限制酶MboⅠ的切割位点,用该酶切割会破坏这两个标记基因,因此只能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外源DNA

分子和运载体;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质粒会破坏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不会破坏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有抗生素B的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抗生素B的培养基培养,故选B。【小问5详解】用Ba

mHⅠ切割DNA获取目的基因,用MboⅠ切割质粒,然后形成重组质粒,用BamHⅠ不一定将插入在抗生素B抗性基因处的目的基因重新切割下来,因为目的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拼接处含有GATC,不一定出现GGATCC。遗传23.多发性骨软

骨瘤是由EXTI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骨骼异常疾病,患者在骨胳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骨隆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图是该遗传病的某家系系谱图。(1)据图判断该遗传病属于_____(显性/隐性/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常/X/Y)染色体。(2)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长度是一样的,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据此判断,与EXTI基因有关的突变类型属于。A.碱基对缺失B.碱基对增添C.碱基对替换D.碱基对重复(3)对Ⅲ﹣8的EXTI基因进行碱基序列测

定,发现其体内只有一种碱基序列,Ⅲ﹣7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后,生出不患多发性骨软骨瘤胎儿的概率为_____。(4)Ⅲ﹣9为避免患病胎儿的出生,去医院做遗传咨询,下列属于遗传咨询基本程序的是_____①禁止近亲结婚②病情诊断

③统计人群中发病率④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⑤再发风险率估计⑥羊水检查⑦提出预防措施⑧基因治疗(5)Ⅲ﹣10没有红绿色盲基因,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为多发性骨软骨瘤及红绿色盲患者)婚配后,则他们所生的子女中。A.

携带多发性骨软骨瘤基因的概率是0B.携带红绿色育基因的概率是50%C.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50%D.女孩患两种病的概率是50%【答案】(1)①.显性或隐性②.常(2)C(3)1/2(4)②→④→⑤→⑦(5)BC【解析】【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①代代相传;②发病

率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①可隔代遗传;②发病率高;③近亲结婚时较高,男女发病率相等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④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

父亲、儿子都是患者。Y染色体遗传遗传病的特点: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小问1详解】假设该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则3患病,8一定患病,与遗传系谱不符,即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假设该遗传病为伴X显性遗传,2患

病,则5一定患病,与遗传系谱不符,即该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由于男女都患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根据遗传系谱,显性和隐性都可以,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长度是一样的,说明基因中碱基对数量没有变化,但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异常多肽链较正常多肽链短,说明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即多发性骨软骨瘤是由EXTI基因碱基对替换造成的,C正确。故选C。【小问3详解】对Ⅲ-8的EXT

I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其体内只有一种碱基序列,说明Ⅲ-8是正常的纯合子。假设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基因型为aa,4为Aa,8为Aa,与遗传系谱不符,即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8为aa,则3基因型为

Aa,4为aa,7为Aa,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aa婚配后,生出患多发性骨软骨瘤胎儿的概率为1/2。【小问4详解】遗传咨询基本程序是②病情诊断→④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⑤再发风险率估计→⑦提出预防措施。【小问5详解】Ⅲ-10没有患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BY,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XBXb(其父亲为红绿

色盲患者XbY)婚配后,所生的子女中女孩基因型为:XBXB、XBXb。男孩基因型为:XBY、XbY,故子女中携带红绿色育基因的概率是50%,男孩携带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0%。由于不知道多发性骨软骨瘤为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因此不能确定生的子女中携带多发性骨软骨瘤基

因的概率是50%以及女孩患病的概率是50%,BD正确。故选BD。内环境24.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

血糖异常升高),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下图是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___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2)对图中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觉醒后血糖上升,葡

萄糖经GLUT2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导致细胞内ATP/ADP比率的上升C.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由负变正D.膜内电位变化导致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吞方式释放

(3)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②胰岛素分泌障碍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④胰岛B细胞损伤⑤存在胰岛素抗体⑥胰岛素无法进入受体细胞(4)正常人昼夜节律紊乱也可能会出现“黎明现象”,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

证明昼夜节律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REV-ERB基因表达来维持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抑制“黎明现象”。请选择以下字母补齐表格:a.48h光照b.12h光照+12h黑暗c.正常d.异常升高实验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实验指标结果①正常小鼠48h光照血糖异常升高②正常小鼠12h光照+12h黑暗血糖正常③敲

除REV-ERB基因小鼠_____血糖异常升高④敲除REV-ERB基因小鼠12h光照+12h黑暗,注射胰岛素血糖_________【答案】(1)肝糖原(2)BC(3)①③(4)①.b②.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信

息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经GLUT2以协助扩散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使ATP敏感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细胞内K+浓度增加,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

血糖浓度降低。【小问1详解】人体血糖的来源有3条: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小问2详解】A、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

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B、葡萄糖进入细胞,氧化生成ATP,ATP/ADP比率的上升,B正确;C、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闭,使ATP敏感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细胞

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由负变正,C正确;D、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D错误。故选BC。【小问3详解】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会影响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①正确;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正常,不

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②错误;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会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③正确;④胰岛素B细胞损伤会导致胰岛素缺乏,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④错误;⑤存在胰岛细胞自

身抗体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⑤错误;的⑥胰岛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不能进入细胞内,⑥错误。故选①③。【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敲除REV-ERB基因小鼠不能产生胰岛素,①②组为对照组,③④组

为实验组,③组敲除REV-ERB基因小鼠,12h光照+12h黑暗,不注射胰岛素处理后应该与①组结果一致,④组结果应该与②组结果一致。光合作用25.小麦和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情况下,在相对较弱光照条件下,小麦叶片的光合

作用强度比玉米高;随着光照强度的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仍会继续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玉米叶肉细胞的暗反应途径能够利用细胞间隙较低浓度的CO2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麦

和玉米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验证了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或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分别测定了两种作物不同年龄叶片中,部分无机盐离子及其他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其中能反映Mg2+在小麦和玉米叶片中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2)

该小组将刚切下的小麦和玉米叶片,分别放入温度和光照强度均较高的密闭环境中,定时测定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并绘成如图乙所示曲线。其中能够代表玉米的是曲线_____(填图中字母)。(3)该小组测定了小麦和玉米叶片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丙所示。①当光照

强度为Y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玉米的_____倍;②假定一昼夜中白天光照时间为12h,当光照强度为Y时,_____(填作物名称)一定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导致叶片无法为非光合作用部位供给有机物。A.叶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B.叶片白天光合

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白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C.叶片白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持平D.叶片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晚上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③该小组某同学,在分别测定小麦和玉米叶片

的实际光合速率时,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其中的CO2缓冲液能够维持密闭小室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该同学_____(填“能”或“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理由(或建议)是_____。【答案】(1)d(2)B(3)①.1.5②.玉米③.C④.

不能⑤.该装置只能测定净光合速率,欲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测定其呼吸速率【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

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

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小问1详解】Mg2+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随着叶片年龄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当叶片达到一定年龄后,叶绿素被降解(Mg2+转移),即幼嫩的叶片随叶龄增加,叶绿素

合成量大于分解量,故含量增加,老叶则反之,因此图甲中d曲线能反映Mg2+在小麦和玉米叶片中含量变化。【小问2详解】在温度和光照较强的密闭环境中,光合作用旺盛,消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环境中的CO2减少,与小麦相比,玉米叶肉细

胞的暗反应途径能够利用细胞间隙较低浓度的CO2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故图乙所示曲线中能够代表玉米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的是曲线B,曲线A代表小麦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首先达到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值的曲线代表小麦,在较强光

照强度下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曲线代表玉米。①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叶片固定的CO2量来表示。因此,当光照强度为Y时,小麦制造的有机物是玉米的(5+1)÷(2+2)=1.5(倍);②一昼夜中白天光照时间为12h,当光照强度为Y时,小麦和玉米每100cm

2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分别为6×12=72(mg),4×12=48(mg);小麦和玉米每100cm2叶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分别为1×24=24(mg),2×24=48(mg)。由此可见,玉米在12h光照时

间内制造的有机物(12×48)仅能满足叶片自身夜晚的呼吸作用消耗(12×48),无法满足其他非光合作用部位生长对有机物的需求,因此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③该装置刻度玻璃管上单位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仅代表净光合速率,欲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测定呼吸速率,才能计算出实际光合速率

,故该同学不能实现实验目的。若想测定小麦和玉米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应将该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记录刻度管液滴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的距离,即测定出呼吸速率,才能实现实验目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