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9《说“木叶”》课2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2)页,37.67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4658b555222d42e4678df4b01de7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说“木叶”林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学习目标一、我能体会到文中“木叶”等意象的暗示性。二、我能总结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原理。三、我能分析文学随笔的文体特征。目录三、“也”说木叶二、“说”木叶一、说“木叶”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暗示性——批判——“木”“树”——“木叶”“树叶”“落木”“落叶”说“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亭皋木叶下
,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登快阁》意象颜色触觉意味树叶木叶落叶落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说”木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就是他带给人的联想,构成了诗歌含蓄蕴界、意蕴丰富而难以言说的美感。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阅读古代诗歌,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的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生活常识的暗示暗示文化心理的暗示文化心理的暗示源自我们积累的文化传统。这里所说的文化传统是指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木叶”暗示性阐发的批判“也”说木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秋雨辋川庄作》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
秋风。——李白《秋下荆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
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林庚(1910-2006)知人论世印象式批评这种批评方式更强调印象和直觉,更强调一种诗意的审美感受。文艺评论往往是一家之言,是个人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它不像科学结论那样强调文章的严谨性和知识的权威性,既不
代表所有人的观点,又存在着弹性的可以商榷的余地,或者是存在多义的语意分歧和理解差异,从而为我们的反思性阅读提供了文本对话空间。文艺评论(1)根据结论,反思证据的充分性;(2)检测判断前提的准确性,进而审视结论的合理性;(3)辨析事情原因和结果之间究竟是因果
关系,还是相关关系?(4)甄别比喻和证据的区别,反思它们对结论合理性的影响;(5)检视文本前后和内部证据之间是否一致。批判式阅读:一、请同学们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和意蕴。二、林庚先生在文中提出“木”含有微黄、干燥的艺术特征,按照
这个理论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换成“病木前头万树春”似乎更恰当,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课后作业:结束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