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811.85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3cdf6836f61c1069087d317fd61d9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台州市第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一、选择题1.绿篱在园林工人的修剪下长得茂密整齐,修剪的目的是()A.促进顶芽生长B.促进向光性C.解除休眠D.破坏其顶端优势【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
的部位积累,使得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较快,解除顶端优势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详解】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且向下运输大
量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降低,促进侧芽生长。故选D。2.尿酸是嘌呤类碱基代谢的终产物,血液中尿酸含量持续偏高是痛风病
征之一。下列物质可产生嘌呤类碱基的是()A.脱氧核糖B.核糖C.tRNAD.核酸酶【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碱基有A、G、C、T,RNA的碱基有A、G、C、U。【详解】A、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不能产生嘌呤类碱基,A不符合
题意;B、核糖也是一种五碳糖,不能产生嘌呤类碱基,B不符合题意;C、tRNA中含有A、U、C、G四种碱基,故tRNA可产生嘌呤类碱基,C符合题意;D、核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产生嘌呤类碱基,D不符合题意。故选C。3.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在有氧条
件下可将乙醇氧化成醋酸,有些醋酸菌还能氧化醋酸生成CO2和H2O,反应如下图,乙醇制醋结束后通常会加入食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乙醇O⎯⎯→酶乙醛P⎯⎯→酶醋酸Q⎯⎯→酶CO2+H2OA.O酶与乙醇结合后一定不会发生形变B.P酶为乙醛生成醋酸的过程提供能量C.醋酸菌的生
物膜系统为Q酶提供了附着位点D.食盐作用可能是防止醋酸继续生成CO2和H2O【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
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O酶与乙醇,即与底物结合后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A错误;B、P酶不能为乙醛生成醋酸的过程提供能量,而是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醋酸菌为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D、乙醇制醋结束后通常会加入食盐,此时食盐的作用起
到了抑菌的作用,进而可防止醋酸继续生成CO2和H2O,D正确。故选D。4.任何一个生命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保持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ADP循环可维持细胞中ATP含量的相对稳定B.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是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草原上的黄羊种群数量在K值
上下波动无法体现稳态D.长时间置于黑暗中的生态瓶无法维持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在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详解】A、ATP-A
DP的循环速度很快,使细胞中ATP含量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B、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可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正确;C、稳态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草原上的黄羊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可以体现稳态,C错误;D、黑暗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最终生态系统会崩溃,故长时间置于黑暗中的生态瓶无法维持稳态,D正确。故选C。5.头孢拉定是一种常见的医用口服抗生素,某人因长期服用头孢拉定,医生在其肠道中发现某种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头孢拉定导致该大肠杆菌发生抗药性变异B.大肠杆菌产生可遗传变
异后自然选择就会发生C.大肠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说明发生了进化D.抗头孢拉定的大肠杆菌是一个新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
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在使用头孢拉定之前,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变异已经存在,不是头孢拉定导致该大肠杆菌发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B、大肠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之前自然
选择也会发生,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大肠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说明发生了进化,C正确;D、抗头孢拉定的大肠杆菌还是大肠杆菌,未出现生殖隔离,不是一个新物种,D错误。故选C。6.某人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打针时
,在明知会被针扎而产生疼痛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不缩手。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扎针时产生疼痛不属于条件反射B.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体觉区C.人在无意识下被针扎,感到疼痛后缩手D.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
脊髓有调控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后者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扎针时产生疼痛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条
件反射,A正确;B、各种感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体觉区,B正确;C、人在无意识下被针扎,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错误;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脊髓有调控作用,D正确。故选C。7
.最丑哺乳动物裸鼹鼠是超级寿星,随着生理年龄增长,身上几乎没有衰老的迹象。研究者收集0~26岁裸鼹鼠的组织样品,对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有些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基化程度增加,另一些位点则逐渐减少。下列关于裸鼹鼠的衰老研究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裸鼹鼠身上衰老迹
象不明显是因为细胞并没有衰老B.裸鼹鼠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均增加C.DNA甲基化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上述实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裸鼹鼠的生存是有利的【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生物体中基因碱基序列保
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解】A、裸鼹鼠身上衰老迹象不明显是因为细胞中与细胞衰老的有关基因表达过程被抑制导致的,A错误;B、裸鼹鼠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有些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基化程度增加,另一些位点则逐渐减少,B错误;C、DNA甲基化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
列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基因表达和表现型,C错误;D、上述实例中裸鼹鼠的寿命延长,因而说明该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对裸鼹鼠的生存有利,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研究表明,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的蛋白质,需先在内质网中切除信号肽、在高尔基体中糖基化(添加糖链)、进入液
泡后再切除肽段,才能成熟。酵母菌的液泡中有多种水解酶,包括CPY(羧肽酶)和API(氨肽酶Ⅰ)。为判断CPY和API是否通过上述途径进入液泡,科研人员提取这两种蛋白质,利用电泳技术检测二者加工前后分子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表示添加衣霉素-表示不添加衣霉素注:衣霉素能抑制蛋白质的糖基化8
.酵母菌的液泡与以下哪个细胞器的功能类似()A.叶绿体B.溶酶体C.中心体D.线粒体9.依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CPY和APIB.②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①中的大C.可选择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
受阻的酵母菌突变体验证该实验结论D.通过电泳结果可知API是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的,而CPY不是【答案】8.B9.C【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
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是果酒发酵的主要菌种。【8题详解】酵母菌的液泡中有多种水解酶,因而与溶酶体的功能相似,因为溶酶体中也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毒和
病菌,B正确。故选B。【9题详解】A、根据图示结果可知,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自变量是CPY和API的不同以及是否用衣霉素处理,A错误;B、根据电泳方向可判断,②中蛋白质迁移速度快,因而相对分子质量较①中的小,B错误;C、为了验证进入液泡的蛋白质是否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行,可选择
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受阻的酵母菌突变体验证该实验结论,C正确;D、电泳结果显示,添加衣霉素后CPY的分子量变小,说明糖基化过程被抑制,但API对是否添加衣霉素无影响,因而说明CPY可能是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入液泡的,而API不是,D错误。故选C。10.神经纤维蛋白-1(NRP
-1)可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制备抗NPR-1的单克隆抗体,利用该药物靶向治疗乳腺癌,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次注射NRP-1可使鼠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和
骨髓瘤细胞都可克隆形成无限细胞株C.可利用发酵罐大量生产抗NPR-1的单克隆抗体D.抗NPR-1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来治疗乳腺癌【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
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A、多次注射NR
P-1可使鼠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进而可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A正确;B、B淋巴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而不能克隆出无限细胞株,而骨髓瘤细胞可以,B错误;C、通过选择培养、克隆化培养和抗原抗体检测,可选择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可以在体外大量
繁殖,也可在体内繁殖,因而可利用发酵罐大量生产抗NPR-1的单克隆抗体,C正确;D、抗NPR-1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进而可通过饥饿实现肿瘤细胞营养缺乏,来治疗乳腺癌,D正确。故选B。11.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胰液的分泌是
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神经中枢受到大脑意识的支配B.胰腺中胰岛细胞受到刺激可分泌胰液C.胰腺细胞的细胞膜可作为突触后膜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D.小肠中的内分泌细胞产生促胰液素可定
向运输并作用于胰腺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详解】A、图中过程不属于条件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
B、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B错误;C、胰腺细胞的细胞膜可作为突触后膜,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促胰液素属于激素,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C。12.如
图为酵母菌核基因表达时,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形成①链时A端先被转录出来B.①链为mRNA,含有DNA分子传递来的遗传信息C.①链起始密码子是由基因中的启动部位转录而来的D.肽链②③④⑤由不同的核糖体合成
,最终其结构不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①链为mRNA,mRNA的转录方向为5’→3’,且核
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5’→3’,再结合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从B端到A端,故转录形成①链时B端先被转录出来,A错误;B、①链为mRNA,是由DNA转录得到的,含有DNA分子传递来的遗传信息,B正
确;C、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启动子只起到调控转录的作用,本身是不被转录的,C错误;D、肽链②③④⑤由不同的核糖体合成,但肽链②③④⑤都是由同一个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故最终其结构相同,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薰衣草能释放独特的芳香性气味
吸引传粉者,但对蚊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薰衣草是长日照植物,开花刺激物的形成与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Pr(生理失活型)和Pfr(生理激活型),光照条件下主要体现为Pr转变成Pfr,黑暗条件下Pfr转变成Pr,Pfr与Pr的比值可调节生物节律,控制花期。13.信息是能引起生物
生理、生化和行为变化的信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薰衣草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这属于物理信息B.薰衣草有驱蚊作用,是因为其向蚊虫传递了一种化学信息C.薰衣草释放芳香性气味吸引传粉者,体现信息传递与个
体生存密切相关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具有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14.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薰衣草开花的叙述正确的是()A.薰衣草感受光周期变化的部位是茎尖B.Pfr/Pr的值升高可促进薰衣草开花C.薰衣草即将开花时,持续的夜长被光照打断能阻止其开花D.薰衣
草通过感受光周期变化改变光敏色素的类型及比例,进而直接影响开花【答案】13.C14.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③行为信息:
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13题详解】A、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再结合题干“薰衣草能释放独特的芳香性气味吸引传粉者,但对蚊虫有明显
的驱避作用”可知,薰衣草有驱蚊作用,是因为其向蚊虫传递了一种化学信息,B正确;C、薰衣草释放芳香性气味吸引传粉者,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D、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基本功能具有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D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A、植物体感受光周期变化的部位是叶片,A错误;B、薰衣草是长日照植物,且光照条件下主要体现为Pr转变成Pfr,黑暗条件下Pfr转变成Pr,故Pfr/Pr的值升高可促进薰衣草开花,B正确;C、因为薰衣草是长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只有黑暗时间短于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黑暗时间
延长则不会开花,但如对长的黑夜进行光间断,长日照植物也能开花,故薰衣草即将开花时,持续的夜长被光照打断不会阻止其开花,C错误;D、在植物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光敏色素不会进入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故薰衣草通过感受光周期变化改变光敏色素的类型及比例,进而间接影响开花,D错误。故选B。15.研究人员连续20年在某地开展了兔子种群数量的调查,统计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绘制成如右曲线图。据图
分析正确的是()A.0~5年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B.5~10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第15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小D.第20年的种群数量与第10年的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λ<1,种群数量
减小;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增加。【详解】A、0~5年,λ>1且λ不变,说明0~5年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A正确;B、5~10年,λ>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C、0~10年,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种群数量减少,故第10年该种群的增长速
率最小,C错误;D、由图可知,0~10年,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种群数量减少,故第20年比第10年的种群数量少,D错误。故选A。16.某同学利用新鲜青菜头进行榨菜制作,取新鲜青菜头洗净、晾干后浸泡在5%的盐水中,然后进行混合接种、单接种和不接种,在室温(25℃)发酵,结果如下表
。组别主要风味特点发酵成熟时间(d)自然发酵有明显发酵香味,较脆25明串珠菌香味较淡,脆度一般22乳杆菌香味明显,偏酸,较脆20混菌发酵发酵香味浓郁,脆嫩20注:混菌发酵表示明串珠菌和乳杆菌配比为1:1。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错误..的是()A.5%盐水既能调味又能抑制杂菌生长B.混菌发酵中菌种比例1:1为最优配比C.单菌种发酵风味不及混合菌种发酵D.混合接种比不接种发酵效果更好【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
称为传统发酵技术。【详解】A、5%的盐水不仅起到调味的作用,而且还能抑制杂菌生长,A正确;B、结合表格可知,混菌发酵中菌种比例1:1制作榨菜效果最好,但没有其他比例的混菌发酵作对比,因而不能说该比例的混菌发酵效果最好,B错误;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单
菌种发酵风味不及混合菌种发酵,C正确;D、混合接种比不接种发酵表现为发酵香味浓郁,脆嫩,因而效果更好,D正确。故选B。17.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是指利用射线照射某一种原生质体,破坏其细胞核,用蕊香红6G处理另
一种原生质体,使其细胞质失活。然后融合处理过的两种原生质体,实现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优化组合。研究者利用上述技术使小麦获得长穗偃麦草细胞质中的耐旱基因,培育小麦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生质体可在较高浓度甘露醇中用酶解法处理植物体细胞获得B.用射线照射小麦原生质体,用蕊香红6G处理
长穗偃麦草原生质体C.可用电融合技术促进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原生质体的融合D.借助核移植技术或转基因技术也可获得上述耐旱小麦新品种【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在进行植物体细
胞杂交时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使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可根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鉴定杂种细胞是否再生细胞壁,从而确定原生质体融合是否完成。的【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用纤
维素酶和果胶酶进行处理,得到原生质体,同时为避免细胞吸水涨破,需要在较高浓度甘露醇中用酶解法处理,A正确;B、长穗偃麦草细胞质中含耐旱基因,故应利用射线照射长穗偃麦草,破坏其细胞核,用蕊香红6G处理小麦,使其细胞质失活,B错误;C、可用电融合技术促进小麦和长穗
偃麦草原生质体的融合,也可用化学试剂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C正确;D、借助核移植技术或转基因技术也可获得上述耐旱小麦新品种,如可将小麦的细胞核移入长穗偃麦草的细胞质中,或抗旱基因导入小麦内,D正确。故选B。
18.研究人员利用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不同外植体,调节培养基中6-BA、NAA的浓度和配比,从而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外植体接种外植体数(个)愈伤组织数(块)出苗数(株或丛)花蕾503535叶片25105茎50152A.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
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B.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仍保留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D.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茎【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组培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形成植株(新植体)。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详解】A、花蕾是植物的器官,故根据外植体不同,选用花蕾培养属于植物组培中的器官培养,A正确;B、叶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失去了原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B错误;C、因为芽中存在分生组织,故带芽茎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不经过
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形成丛状苗,C正确;D、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数/接种外植体数,35/50=0.7,10/25=0.4,15/50=0.3,故据表可知,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苗率:花蕾>叶片>
茎,D正确。故选B。19.某种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用32P标记其精原细胞的核DNA双链,将其置于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接着进行减数分裂。下图为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细胞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与精原
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与此细胞同时产生另一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该细胞DNA数和染色体数比值等于1D.该细胞中可能出现2条或3条染色体含32p【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因而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精原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因而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的相同,A正确;B、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由同一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互补的,根据颜色可以判断,图示细胞在产生过程中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而与图示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C、该细胞中发生了着丝粒分裂
过程,因而细胞中核DNA数和染色体数比值等于1,C错误;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DNA分子中均为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32P,此后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继续进行D
NA复制过程,则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个DNA分子带有32P标记,即正常情况下,图示的细胞中应该是两条染色体含有32P,两条染色体不含32P,但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因而该细胞中可能出现2条或3条染色体含32P,D正确。故选C。20.下图为某家系中甲病和乙病的的遗传系谱图,1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且带有甲病致病基因的精子存活率只有50%
,患乙病男性在人群中占1/100,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群中乙病致病基因的频率是1/100B.若只考虑甲病,4号与2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5C.若7号和8号生育一个男孩,其两病兼患
的概率1/560D.若3号和4号生出一个患乙病女孩,则是父方MI后期异常所致【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的女儿(5号)患有有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2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的儿子(6号)患乙病,且1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详解】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乙病男性在人群中占1/100,则人群中乙病致病基因的频率是1/50,A错误;B、若只考虑甲病,4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2号基因型为Aa,由于带有甲病致病基因的精
子存活率只有50%,则1号个体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2∶1,则1号与2号婚配产生Aa的概率为1/2×1/3+1/2×2/3=1/2,aa的概率为1/3×1/2=1/6,AA的概率2/3×1/2=1/3,可见4号个体为Aa的概率为(1/2)÷(1/2+1/3)=3/
5,B正确;C、只考虑甲病,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二者的比例为2∶3,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即a的基因频率为1/10,则8号为Aa的概率为(2×1/10×9/10)÷(1-1/100
)=2/11,考虑乙病,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二者的比例为1∶1,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7号和8号生育一个男孩,其两病兼患的概率2/11×3/5×1/4×1/2×1/2=3/440,C错误;D、3号和4号均表现正常,
若3号和4号生出一个患乙病(XbXb)女孩,则是父方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基因型为Xb的精子所致,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DNA复制过程中,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1.大陈海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存在过度捕捞现象,野生大黄
鱼濒临灭绝,产量稀少且价格昂贵。为打造“蓝色粮仓”,近年来我国设计并应用深海智能网箱进行水产养殖,深海智能网箱通常放置在离岸3海里外的岛礁水域。大陈渔场拥有养殖大黄鱼的深水智能网箱700余只,成为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回答下列问题:(1)流动的海水能为大黄鱼带来小鱼、小虾等天然饵
料,但数量不及人工饲料投放量大,故深海智能网箱中的生物量金字塔呈_________的形状,大黄鱼摄食的能量除用于自身生长繁殖外,还包括_________。(2)研究人员为了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在深海智能网箱内混养大
黄鱼和罗非鱼,发现大黄鱼常分布在岛屿礁石区域,且在水体中下层的种群密度较大;罗非鱼均匀分布,且在水体表层的种群密度较大,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从生态位角度分析,在深海智能网箱中混养生物的要求是_________。(写出两点)
(3)除过度捕捞外,近海污染导致食物资源减少也是大黄鱼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这属于种群的_________调节因素。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有效保护,增大了大黄鱼的_________,使其数量增长;同时,在鱼类繁殖期采取禁渔等措施,也
直接提升了大黄鱼种群的_________,使大黄鱼种群数量从80年代后期几乎绝迹到产量明显上升。【答案】(1)①.上宽下窄(倒置/倒金字塔)②.呼吸消耗的能量和粪便中的能量(2)①.水平和垂直②.混养的鱼类须栖息习性不同、食性不同、不互相残食(3)①.外源性②.环境容纳量##K值③.出生率
【解析】【分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①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②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一般呈镶嵌分布。【小问1详解】生物量金字塔是按照各级营养级生物的质量绘制出来的一个金字塔图形,由题意可知,在智能网
箱中,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往往会超过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所以深海智能网箱中的生物量金字塔呈上宽下窄(倒置/倒金字塔)的形状。摄入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故大黄鱼摄食的能量除用于自
身生长繁殖外,还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和粪便中的能量。【小问2详解】大黄鱼常分布在岛屿礁石区域,罗非鱼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黄鱼常在水体中下层的种群密度较大,罗非鱼在水体表层的种群密度较大,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
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故从生态位角度分析,在深海智能网箱中混养生物的要求是混养的鱼类须栖息习性不同、食性不同、不互相残食。【小问3详解】近海污染属于种群的外源性调节因素。对海洋资源的有效保护,使得环境得到改善,增大了大黄鱼的环境容纳量(K值),使其数量增
长。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在鱼类繁殖期采取禁渔等措施,直接提升了大黄鱼种群的出生率,进而提升了大黄鱼种群数量。2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浆、组织液、免疫器官之间的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仿佛在循环系统中“巡逻”,途径各个淋巴结,具体过程如下图。注:HEV是高内皮细胞
,HEV胞质中常见正在穿越的淋巴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器官主要指淋巴器官,是_________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图中的淋巴结和_________。(2)骨髓中的一部分淋巴干细胞进入_________继续分化、增殖、发育为成熟
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_________然后被释放到血液中。据图可知淋巴细胞由血管进入淋巴结有两个途径:①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后经输入淋巴液到淋巴结;②通过_________直接进入淋巴结。(3)抗原进入体内后即可经血管和淋巴管迅速地运行至全身,其中绝大部分依靠第________
_道防线清除,只有少部分留存于淋巴器官中诱导免疫应答。因此淋巴循环不仅使淋巴器官不断地从循环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的补充,还能促进淋巴器官截获_________。【答案】(1)①.免疫②.脾脏(2)①.胸腺②.辅助性T淋巴细胞③.组织液④.HEV##高内皮细胞(3)①.二②.抗原【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免
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小问1详解】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图中的淋巴结和脾脏。【小问2详解】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都属于T淋巴细胞。由此可推知:骨髓中的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继续分化、增殖、发育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然后被释放到血液中。题图显示出淋巴细胞由血管进入淋巴结有两个途径:①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后经输入淋巴液到淋巴结;②通过HEV(高内皮细胞)直接进入淋巴结。【小问3详解】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血管中流动的血浆和淋巴管内流动的淋巴液均属于体液。抗原进入体内后即可经血管和淋巴管迅速地运行至全身,其中绝大部分依靠第二道防线清除,只有少部分留存于淋巴器官中诱导免疫应答。因此淋巴循环不仅使淋巴器官不断地从循环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的补充,
还能促进淋巴器官截获抗原。23.蜜蜂是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2n=32),雄蜂(n=16)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雄蜂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染色体与其体细胞染色体相同。已知蜜蜂的体色有褐体和黑体,眼色有黑眼和黄眼,分别由基因A/
a、B/b控制。下列有两个杂交组合,结果如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组合父本母本F1表现型雌性雄性组合一褐体黑眼褐体黑眼1种4种组合二黑体黄眼褐体黑眼1种1种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干信息可知,蜜蜂的性别由_________决定。依据个体发育起点,雄蜂是____
_____倍体。(2)可依据组合_________,判定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3)组合一后代中雌雄蜂的表型存在差异,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伴性遗传的结果,F1雄性出现4种表型是由于母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
发生了_________。若组合一F1中雌蜂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两对基因相互独立;若F1雄性中4种表型比例出现“两多两少”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请在答题卷的框中画出组合一母本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__
_______。(注:用“|”代表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座位)。【答案】(1)①染色体(组)数②.单(2)①.一②.褐体、黑眼(写全对给分)③.ab(3)①.不是②.基因重组③.AABB:AABb:AaBB:A
aBb=1:1:1:1④.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母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交叉互换⑤.【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题意显示,蜂王(可育)和工蜂(不育)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2n=32),雄蜂(n=16)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因此,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组)数决定。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因而属于单倍体。【小
问2详解】组合一杂交产生的雄性个体有四种表现型,说明亲本雌性个体产生了四种比例均等的配子,其表现型为褐体黑眼,据此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褐体、黑眼,且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B。结合组合一的分析可知
,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b。【小问3详解】组合一后代中雌雄蜂的表型存在差异不是伴性遗传的结果,因为蜜蜂没有性染色体,F1雄性出现4种表型是由于母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或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若组合一F1中雌蜂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BB∶AABb∶AaBB∶AaBb=1∶1∶1∶1,则说明亲本雌蜂产生了四种比例均等的配子,因而能说明两对基因相互独立;若F1雄性中4种表型比例出现“两多两少”现象,则相关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母本雌蜂在产生
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因而产生了四种卵细胞,比例表现为两多两少,组合一雌蜂细胞中相关基因的位置可表示如下:.。24.叶位是指叶片在新梢上的次序,通常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龄不同(如图1)。为探究油菜叶
片的光合特性与叶龄的相关性,某研究小组检测了油菜新梢上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2(注:d表示天)。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小组发现不同叶位叶片的含水量不同,第1位叶细胞自由水比例___
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第6位叶细胞自由水比例,原因是_________。(2)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索含量不同,若要检测叶绿素含量,需先用_________提取叶绿素。若仅有3片30~4
0d的叶片,为提高叶绿素提取液的浓度,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写出两点)。(3)图2中曲线m表示_________的变化,第40~50d曲线m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研究小组查阅文献发现,第40d曲线n上升是由乙烯含量上升导致的,45d后曲线n出现下降趋势,从激素含量变化
和细胞生命历程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60d后油菜叶片脱落,叶片脱落时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激素是____(填名称)。【答案】(1)①.大于②.第1位叶较第6位叶更幼嫩,代谢更旺盛,自由水比例更大(2
)①.无水乙醇(95%乙醇和无水碳酸钠)②.减少乙醇的使用量、烘干叶片、研磨充分(3)①.光合速率(CO2吸收速率)②.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吸收、传递和转化的光能减少,光合速率下降③.乙烯含量下降,细胞衰老,线粒体数量减少(或部分呼吸相关酶活性下降),细胞
呼吸速率减慢④.脱落酸【解析】【分析】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能反应细胞代谢的强度,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小问1详解】同一生物组织中,幼嫩细胞的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第1
位叶较第6位叶更幼嫩,代谢更旺盛,自由水比例更大。【小问2详解】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若要检测叶绿素含量,可用无水乙醇(95%乙醇和无水碳酸钠)等提取色素。在叶片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提取液色素浓度,可以将叶片放入烘箱中烘干、粉碎,更利于原料与有机溶剂的接触,加大提取效率,也可以
加入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利于色素的提取。【小问3详解】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步降低,叶片中水分减少,酶的活性降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图2中曲线m表示光合速率(CO2吸收速率)的变化。
第40~50d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吸收、传递和转化的光能减少,从而导致光合速率m下降。由题意可知,第40d曲线n上升是由乙烯含量上升导致的,45d后曲线n出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乙烯含量下降,细胞衰老,线粒体数量减少(或部分呼吸相关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速率
减慢。脱落酸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60d后油菜叶片脱落,叶片脱落时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激素是60d后油菜叶片脱落,叶片脱落时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激素是脱落酸。25.糖尿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胰岛素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需求量非常大。研
究者利用图中质粒构建重组DNA分子并导入大肠杆菌,获得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注:EcoRI、BamHI、Smal为不同的限制酶,LacZ基因能编码产生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无色物质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蓝色,否则为白色,以颜色不同为依据直接筛选含重组DNA分子菌体的方法称为“蓝白
斑”法。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目的基因。提取胰岛β细胞中的总RNA,通过一定方法分离纯化出mRNA,经逆转录得到_________然后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胰岛素基因。选择胰岛β细胞提取RNA的原因是_________。(2
)构建重组DNA分子。为使所得的胰岛素基因能按照正确的方向与载体连接,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在目的基因的左右端分别添加___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且识别序列应添加在引物的_________(填“3”或“5”)端。(3)导入、筛选和鉴定。①将大肠杆菌放在低
温、低浓度的CaCl2溶液中,使_________的通透性改变,成为感受态细胞,提高转化效率。②“蓝白斑”法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筛选方法。为了达到筛选目的,根据所用载体质粒的遗传特性,受体大肠杆菌需具备_________敏感和_________缺陷等特征。筛选时,将转化后的菌液经稀释后
用涂布分离法接种于含_________的培养基,经培养后挑取白色的单菌落,即为目标工程菌。③为更加精准地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入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和PCR等方法,PCR后可用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下列属于影响DNA迁移速率因素的是_________(A
.DNA分子大小B.DNA分子形状C.所带电荷情况D.凝胶浓度)(4)验证胰岛素功能。为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某生物小组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测指标设计实验。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注射器、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请完善实验步
骤:①给每只生理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_________,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状况。②等小鼠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_________症状,将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③A组小鼠_________,B组小鼠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活动状况。结果及结论:A组小鼠症状得到缓解,B组小鼠状况无变化,证明胰岛素具降血糖功能。【答案】(1)①.cDNA②.胰岛β细胞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2)①.SmaI、BamHI②.5'(3
)①.细胞膜②.氨苄青霉素③.β-半乳糖苷酶④.氨苄青霉素和X-gal⑤.核酸分子杂交⑥.ABCD(4)①.注射等量适量的胰岛素溶液②.低血糖③.注射等量适量葡萄糖溶液④.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
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
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解】获取目的基因。提取胰岛β细胞中的总RNA,通
过一定方法分离纯化出mRNA,经逆转录得到cDNA,然后根据cDNA的部分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胰岛素基因。由于胰岛β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说明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在胰岛β细胞中被选择表达,因而需要从胰岛β细
胞提取RNA进行逆转录。构建重组DNA分子。【小问2详解】构建重组DNA分子。为使所得的胰岛素基因能按照正确的方向与载体连接,根据质粒上的限制酶的数量和存在部位确定,需要在目的基因的两端添加BamHI、Smal的识别序列,为了保证目的基因正常表达,根据启动子
的位置可知,在目的基因的右侧需要添加BamHI的识别序列,左侧添加Smal的识别序列;由于子链的延伸在引物的3’端,因此相应的识别序列应添加在引物的5’端。【小问3详解】①将大肠杆菌放在低温、低浓度的CaCl2溶液中,使细胞
膜的通透性改变,成为感受态细胞,该状态为容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外源DNA的状态,进而可提高转化效率。②“蓝白斑”法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筛选方法。为了达到筛选目的,图中的重组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同时LacZ基因被破坏,因此成功
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且不能合成β-半乳糖苷酶,即受体大肠杆菌需具备氨苄青霉素敏感和β-半乳糖苷酶缺陷等特征。筛选时,将转化后的菌液经稀释后用涂布分离法接种于含氨苄青霉素和X-gal的培养基中
,经培养后挑取白色的单菌落,即为目标工程菌。③为更加精准地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入目的基因,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和PCR等方法,PCR后可用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电泳的原理是根据DNA的迁移速率不同设计的,影响DNA迁移速率的因素有:DNA分子大小、DNA
分子形状、所带电荷情况和凝胶浓度等,即ABCD正确。故选ABCD【小问4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降血糖功能,验证性实验直接用研究的因素处理实验动物即可,因变量为小鼠的活动情况,本题实验设计中通过观察是否补充葡萄糖小鼠的不同变化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设
计如下①给每只生理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胰岛素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状况。(由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②等小鼠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③A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葡萄糖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
,观察小鼠活动状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