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1.188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3)页,1.18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252e1812be5a504825248649ef78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生物2023.10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A.遗传性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规律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C.

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D.生物性状表现的一般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下列

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依据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成功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从而证明假说正确D.亲

本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因子在体内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并各自进入配子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详解】A、孟德尔年代还未出现基因

一词,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来的,并由摩尔根证明的,A错误;B、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成功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但这不能证明假说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C错误;D、亲本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量要

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的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假说内容,识记并理解假说的内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C.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根据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杂合子,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说明亲本Bb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出野生型,B项错误;由于亲本是杂合子,而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所以F1野

生型个体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C项错误;由于没有选择作用,所以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D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4.研究人员在家蚕中发现一种新的体态类型——短体蚕,用这种家蚕与正常体形家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

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杂交组合F1短体蚕正常蚕实验一:短体蚕×正常蚕788810实验二:短体蚕×短体蚕1530790A.可以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的方式获得纯种短体蚕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实验一F1

个体随机交配,F2中短体蚕:正常蚕=2:3D.实验二F1的正常蚕与短体蚕杂交,可检测正常蚕的基因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二中短体蚕与短体蚕杂交后代出现正常蚕,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短体蚕对正常蚕为显性,且亲代短体蚕都是

杂合体。实验二的子代短体蚕:正常蚕≈2:1,说明短体蚕的纯合子致死。【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短体蚕显性纯合致死,所以不能获得纯种短体蚕,A错误;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实验一F1个体中短体蚕(Aa):正常蚕(aa)=1:1,所以A的频率为,a

的频率为,由于AA纯合致死,所以F1随机交配的F2中短体蚕:正常蚕=(××2):(×)=2:3,C正确;D、实验二F1的正常蚕是隐性个体,与短体蚕杂交,相当于测交,所以可检测短体蚕的基因型,D错误。故选C。5.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

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A与B互为等位基因,A与D互为非

等位基因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C.控制翅长与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l:1:1:1【答案】D【解析】【分析】依题文可知,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

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图中A与B没有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B、由于是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所以精细胞有4个,其基因型有二种,B错误;C、控制翅长与翅

形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由于该个体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后代基因型比例为l:1:1:1,D正确。故选D。6.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

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①②③④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Ⅱ、ⅢⅡⅡⅢ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所取两个亲本具有两对不同相对性状即可,故选②×④或③×④。【详解】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用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果蝇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又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所以选择位于两对

染色体上的基因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②×④或③×④,A正确。故选A。7.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B.该细胞正在进行减

数分裂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D.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图示中可观察到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可判定细胞正在进行

减数分裂。【详解】A、根据细胞图示中的基因分布可以发现,该个体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Dd,A正确;B、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且下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可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C、图中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由此可知该细胞

分裂完成后可以产生4种配子,C错误;D、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C。8.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A、a与B、b的自

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

物性状表现。【详解】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过程,A正确;B、②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正确;C、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M是4

×4=16种,基因型N=3×3=9种,表现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现型P是3种,C正确;D、由表现型为12:3:1可知,(A_B_+A-bb):aaB_:aabb=12: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

:aabb=2:1:1,所以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D错误。故选D。9.二倍体喷瓜有雄性(G)、两性(g)、雌性(g-)三种性别,三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g>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雄性喷瓜的基因型中不存在GG个体B.两性植株自交后代中不存在雄株C.雄株与雌株杂交

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2/3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授粉,子代纯合子比例﹥50%【答案】C【解析】【分析】G、g、g-属于复等位基因,在个体细胞中,只存在两个相关的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的定律。【详解】A.

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因为两性和雌株中都不含G基因,所以雄性喷瓜的基因型中不存在GG个体,A正确;B.两性植株g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G基因,不存在雄株,B正确;C.雄株基因型为Gg或Gg—,与雌株g—g—杂交,子代中

雄株所占比例为1/2,C错误;D.两性植株基因型为gg或gg—,g和g—的基因频率不同,群体内随机授粉,子代纯合子包括gg和g—g—,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和数学知识,纯合子比例﹥50%,D正确。故选C。10.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B.若要探

究某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D.在30℃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基因)的控制,但也会受生

活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说明该植物花

色的性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即该现象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B、为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而后通过观察后代的花色确定白花植株的基因型,B错误;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则其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中不会出

现红花植株,C正确;的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或aa,其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Aa、aa或aa,其中AA、Aa在25℃条件下长大后开红花,D正确。故选B。11.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基因

R、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抗病基因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表现为弱抗病。将易感病与抗病植株杂交,F1都是弱抗病,自交得F2表现易感病:弱抗病:抗病的比分别为7:6:3。下列推断正确的

是()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7:6:3,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

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F1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

Rr→R_:rr=3:1,Bb×Bb→BB:Bb:bb=1:2:1。【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RRbb、rrBB,A错误;B、F2弱抗性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无纯合子,

B错误;C、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bb,RRbb:Rrbb=1:2,抗病植株自交,RRbb后代全部是抗性,Rrbb自交,后代抗性:不抗性=3:1,因此F2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2/3×1/4=1/

6,抗病植株占5/6,C错误;D、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F2易感病个体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D。【点睛】1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红眼白眼无眼雌蝇3/801/8雄蝇3/163/161/8A.有

眼与无眼中有眼是显性性状B.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F1红眼雌蝇测交子代中无眼占1/2D.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两种【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从表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有眼果蝇多于无眼果蝇,故有眼相对于无眼是显性性状,红眼果蝇多于白眼

果蝇,故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分析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眼色的红色与白色在后代雌雄中遗传情况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眼色(设为R、r)的R、r基因位

于X染色体上。由表可知,有眼∶无眼在雌雄性中比例均为3∶1,可推知F1中亲本均为Bb(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为B、b);又由表知F2中雄蝇有两种眼色,可推知F1中母本眼色基因型应为杂合子,故亲本无眼

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详解】AB、由上述分析可知,果蝇有眼相对于无眼为显性,红眼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亲本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F

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与bbXrY测交子代中只要出现bb即为无眼,故无眼占1/2,C正确;D、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F1基因型为BbXRXr、BbXRY,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BBXRXr、BbXRXr、BBXRXR、BbXRXR共四

种,D错误。故选D。【点睛】13.下图为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系谱图。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家系调查是绘制该系谱图的基础B.致病基因始终通过直系血亲传递C.可推知家系中Ⅱ2与Ⅲ3的基因型不同D.若Ⅲ3与Ⅲ4再生孩子

则患病概率1/4【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Ⅱ5),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用B、b表示).解:A、家系调查是绘制该系谱图的基础,A正确;B、致病基因始终通过直系血亲传递,B正确;C、根据Ⅳ1(或Ⅳ4、Ⅳ5)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XBXb,进一步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也为XBXb,可知家系中Ⅱ2与Ⅲ3的基因型相同,C错误

;D、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他们再生孩子则患病概率为,D正确.故选C.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4.一项关于唐氏综合征(21-三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母亲年龄(岁)20~2425~2930~34≥35唐氏患儿发生率(×10-4)1.192.032.769.42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C.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

龄无关D.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母亲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实验年龄范围内,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尤其母亲年龄≥35岁后发生率更高。

【详解】A、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取样的随机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为性,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可使可导致配子中多一条染色体,可使子代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B正确;C、由表可知,各年龄阶段的母亲都可能生育唐氏患儿,故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

不仅与母亲年龄有关,可能与其他因素也有关,如可能与父亲年龄也有关,C错误;D、由图表可知,35岁以上孕妇出生唐氏患儿的几率较高,因此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D正确。故

选C。15.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A.14N15N和15N15N,1:3B.14N15N和15N15N,3:1C.15N15N和14N14N,1:3

D.14N15N和14N14N,3:1【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详解】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在复制时,两条链解开形成母链,所以14N14N在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共有328=个DNA分子,由于只有是2链14N,所以其中有2个是14N15N,其余6个是5N15N,所以比例为1:3。故选A。【点

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探索,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6.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DNA分子的特异性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

决定C.⑤表示的是胸腺嘧啶,⑨表示的是氢键D.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胞嘧啶);④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

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氢键。【详解】A、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B错误;C、⑤表示含氮碱基,其与T配对,故是腺嘌呤(A),⑨是氢

键,C错误;D、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且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D。17.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了实验,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物质①R型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②

R型蛋白酶③R型RNA酶④R型酯酶⑤R型DNA酶A.①~④均会出现S型活细菌B.②③④⑤利用了酶的专一性C.实验设计严格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D.通过本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

功能。实验分析:①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②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①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②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详解】A、①~④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均含有D

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会出现S型活细菌,A正确;B、本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用不同的酶进行处理,B正确;C、本实验接种菌型相同,加入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加入的酶不同,严格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

;D、本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18.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

核细胞中【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并以其中一条链作模板合成RNA,故A对。在图中的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是A—U,B错。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2个核糖体,可得到两条肽链,C错。由于图中表示的基因表达过程中,是边

转录边翻译,所以该基因应该是原核细胞中的基因,D错。【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9.AID酶是一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氨酶,能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子代DNA均发生了碱基对替换

B.子代DNA再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C.两个子代DNA转录生成的RNA不同D.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可能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

、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

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两个子代DNA中只有一个发生了碱基对替换,A错误;B、两个子代DNA中其中有一个相应位置的碱基对为U-A,根据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如果以该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则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B正确;C、两个子代DNA相应位置的碱基对为U-A和C-G,因此可知两者转录生成的RNA不同,C正确;D、由于两个子代DNA的碱基序列发

生改变,即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所以两个子代DNA控制表达的蛋白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A。20.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B.该细胞中有4

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C.该细胞将形成2种类型的精子D.b基因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染色体排列在

赤道板上。细胞分裂后产生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详解】A.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已经分离,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A正确;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B错误;C.由于一条染色体含

有Bb基因,所以该细胞分裂后将形成2种类型的精子,C正确;D.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但图中却为B和b,说明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B。21.下列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

获得果实更大的四倍体B.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剪切掉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片段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D.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抗虫棉【答案】B【解析】【分析】依题文可知,基因中碱基对的增

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果实更大的四倍体,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B正确;C、2、4-D发挥调节作用,不会诱导基因突变,C错误;D、培育抗虫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22.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

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

过脱分化和再分化C.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1、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

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2、植物组织培养:①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②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又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终形成植株(新植体)。【详

解】A、簇毛麦与小麦的后代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可育,故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从而得到完整植株,B正确;C、杂种植株

细胞内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C错误;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获得可育植株,D正确。故选C。23.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

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答案】C【解析】【分析】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用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即细胞中有6

个染色体组。【详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植株乙中含有来自长

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为7条,不能联会,植株丙中含有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为0~7条,故乙能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

: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错误。故选C。【点睛】能够进行基因交流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为同一物种。24.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作用,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

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较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答案】B【解析】【分

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详解】A、据题干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较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B、

体重越大的面粉甲虫食量越大,其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低,B错误;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甲虫蛹的体重越来越大,而自然选择的甲虫蛹的体重越来越小,其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D、该实验中每一

代甲虫蛹通过选择后,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其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D正确。故选B。25.疟疾主要通过按蚊进行传播,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近年来发现携带疟原虫的按蚊中存在一种化学感应蛋白(SAP2),使它们对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拟

除虫菊酯显示出了很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按蚊是否具有sap2基因B.按蚊抗药性产生的实质是基因发生定向突变C.拟除虫菊酯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该种群中sap2基因的频率D.抗杀虫剂按蚊的出现会导致人

群中疟疾的发病率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突变频率低但对于种群不低。(

3)变异是不定向的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自然选择作用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2)自然选择作用对象是性状而不是基因。【详解】A、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出按蚊是否具有sap2基因的序列,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方向

是定向的,B错误;C、拟除虫菊酯的使用,改变了按蚊的生存环境,定向的选择了携带疟原虫的抗杀虫剂按蚊,导致种群中sap2基因的频率增高,C正确;D、抗杀虫剂按蚊的出现后,杀虫剂使用效果下降,携带疟原虫的按蚊数量增多,人群被叮咬传播的机率加大,可能会导致人群中疟

疾的发病率增加,D正确。故选B。第二部分:非选题26.水稻的甲品系和乙品系虽然能进行杂交,但杂交后代经常出现不育,这一现象与3号染色体上S基因有关。我国科研人员用甲品系(一对3号染色体为AA)和乙品系(一对3号染色体为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1)在F1减数分裂的过程中,______

__彼此分离,形成含A或B甲品系染色体的雌雄配子。据图1可知,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F2中染色体为AA的个体极少,因此F2个体染色体的比例约为AB:BB=1:1.(2)对3号染色体的s基因测序发现,甲、乙品系的S基因分别为Sa和Sb。甲、

乙品系及F1花粉的显微照片如图2.请依据图2结果,解释图1所示杂交中出现F2结果原因:_______。(3)为探究花粉发育不良的原因,科研人员利用PCR技术检测S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①提取________,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cDNA,作为PCR的模板。PCR扩增时

,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的物质有______。②由图3结果推测,F1植株中Sa基因的表达受到Sb基因的抑制,推测的依据是______。的(4)研究发现,乙品系、丙品系和丁品系水稻植株S基因位点上Sb基因的拷贝数不同。科研人员用不同品系的水稻进行杂交,检测后代中SaSa基因型的比例,结果如

下表所示。杂交组合F1基因型F2中SaSa基因型比例甲品系×乙品系Sa/3×Sb0.4甲品系×丙品系Sa/1×Sb21.0甲品系×丁品系Sa/2×Sb9.7注:表中的3×、2×、1×代表相应Sb基因的拷贝数量。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答案】(1)同源染色体(2)F1含Sa基因

的花粉几乎不育,但不影响雌配子的活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AA(SaSa基因型)比例极低,AB:BB(SaSb:SbSb)=1:1(3)①.花粉细胞的RNA②.一定的缓冲溶液、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D

NA聚合酶③.F1的基因型为SaSb,与基因型为SaSa的甲品系相比,Sa基因表达水平低(4)Sb基因对Sa基因的抑制作用与Sb基因拷贝数量成正相关【解析】【分析】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

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

链。【小问1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形成含A或B甲品系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小问2详解】结合图1,甲品系AA×乙品系BB,F1为AB,F1自交,子代中AA:AB:BB应为1:2:1,但实际上A

A的个体极少,AB:BB=1:1,据图可知,甲品系基因型为SaSa,乙品系基因型为SbSb,F1基因型为SaSb,故可推测:F1含Sa基因的花粉几乎不育,但不影响雌配子的活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AA(SaSa基因型)比例极低,AB:BB(SaSb:SbSb)=1:1。

【小问3详解】①在逆转录酶作用下获得cDNA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是RNA→DNA的过程,且该过程是为探究花粉发育不良的原因,故应选择花粉细胞的RNA,以特异性扩增;PCR扩增时,反应体系中还需加入的物质有一定的

缓冲溶液、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DNA聚合酶。②分析图3,与A品系相比,F1的基因型为SaSb,与基因型为SaSa的甲品系相比,Sa基因表达水平低,故推测F1植株中Sa基因的

表达受到Sb基因的抑制。【小问4详解】分析表格,表中的3×、2×、1×代表相应Sb基因的拷贝数量,甲品系×丙品系的F2中SaSa基因型比例最高,而甲品系×乙品系中F2中SaSa基因型比例最低,为0.4,实验结果说明,Sb基

因对Sa基因的抑制作用与Sb基因拷贝数量成正相关。27.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因此在_______

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_____。(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传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

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下图1)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下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_发育而来。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

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

过程如下: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

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答案】(1)①.10②.减数③.染色体

组(2)①.卵细胞②.紫粒亲本是杂合子③.Aarr或aaRr##aaRr或Aarr④.单倍体野粒胚的表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二者胚乳的表型均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3)G与H杂交,将所得F1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排出单

倍体【解析】【分析】1、单倍体生物是由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其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2、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

白色,则紫色的基因型为A_R_,白色的基因型为A_rr、aaR_、aarr。【小问1详解】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正常玉米(2n=20)的一半,即10条染色体;由于单倍体玉米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无法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

随机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最终导致产生的配子中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小问2详解】①从图2能够看出,3(F1单倍体胚)和2(普通玉米(母本))的结果相同,说明F1单倍体胚来源于普通玉米,由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发育而来。②A、R同时存

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即紫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_R_,其他均为白粒,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说明子代中紫粒占3/8,又因为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8=1/2×3/4,其中“

1/2”为一对基因杂合子测交后代中某一性状所占比例,“3/4”为一对基因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性状所占比例,推测紫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rr或aaRr。③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单倍体籽粒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母本基因型为aarr,故单倍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r,表型为白色

;父本为AARR,二倍体籽粒胚为正常雌雄配子受精而来,故基因型是AaRr,表型为紫色;胚乳是由一个精子(AR)和两个第二极体(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为ar)受精而来,故二者胚乳的基因型为AaaRrr,表型均为紫色。【小问3详解】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制伏

的品种,首先用两个纯合子(G和H)杂交,将得到的F1作为母本(因为单倍体籽粒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和突变体S杂交,挑选出表型为白色的单倍体籽粒,紫色为二倍体胚;然后对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最后筛选出其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即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