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564.5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7)页,56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47133a3d46f99098dfc2bff03822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统一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鼠的细胞和人的细胞可以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通常与细胞

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运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外侧有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即糖被,糖被在细胞间识别、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有关。【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鼠的细胞和人的细胞可以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C、细胞外侧的糖蛋白通常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D、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

方式出入细胞,D正确。故选B。【点睛】2.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先后出现在图中[2]、[1]、[3]、[4]、[5]、[6]、[7]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7

]处的物质可能是胰岛素B.图中所示的过程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器[8]C.[7]处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D.细胞器[1]和[4]之间可以通过囊泡产生联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是内质网,2是核糖体,3是来自内质网的囊泡,4是高尔基体,5

是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6是细胞膜,7是分泌蛋白,8是线粒体。【详解】A、该图示反映的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胰岛素为分泌蛋白,所以[7]处的物质可能是胰岛素,A正确;B、为图中所示过程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为ATP,在该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

粒体(细胞呼吸过程),B错误;C、[7]处的物质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C正确;D、由图示可知,细胞器[1]和[4]之间可以通过囊泡[3]产生联系,D正确。故选B。【点睛】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酶和无机催

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不同C.人体肌细胞中的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中D.高温、强碱和强酸均可使酶失活【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

性及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如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所以酶。酶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详解】A、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所以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B、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与无机催化剂一样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错误;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人体肌细胞中的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中,C正确;D、强酸、强碱或高温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均可使酶失活,D正确。故选B。【点睛】4.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

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叶片时需要加入清水、SiO2和CaCO3B.发黄的叶片不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叶片中的色素已全部被分解C.分离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D.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位置不同,说明绿叶中四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答案

】C【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

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研磨叶片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SiO2和CaCO3,A

错误;B、发黄的叶片不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叶片中叶绿素已被分解,B错误;C、分离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C正确;D、四种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宽窄不同,说明绿叶中四种色素的含量不同,D错

误。故选C。5.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都是对机体不利的B.细胞衰老后,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C.细胞凋亡和坏死都是一种程序性死亡D.细胞癌变与原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

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3、癌

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的衰老、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A错误;B、细胞衰老后,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C、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

亡,细胞坏死是因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不受基因控制,C错误;D、细胞癌变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D正确。故选D。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B.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C.果蝇的红眼

和棒状眼D.人的红绿色盲和色觉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符合“同种生物(豌豆)”和“同一性状

(株高)”,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B、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符合“同种生物(人)”和“同一性状(眼皮单双)”,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C、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是描述的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红眼描述的是

眼色,棒状眼描述的是眼形状,不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C符合题意;D、人的红绿色盲和色觉正常,符合“同种生物(人)”和“同一性状(色觉)”,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下图表示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B.图中高茎植物属于母本,矮茎植物属于父本C.传粉前后都要对图中高茎植物的花进行套袋处理D.将图中的种子种植后所得植株有2/3表现为高茎【答案】D【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

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操作过程,其中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传粉。【详解】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均为纯种,A正确;B、图中矮茎植物提供花粉,属于父本,高茎植物接受花粉,属于母本,B正确;C、传粉前后都要对图中高茎植物的花进行套

袋处理,以防止其它花粉为其授粉,C正确;D、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杂交得到的种子均为杂合子,种植后所得植株均表现为高茎,D错误。故选D。8.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A.F1植株雌、

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基因随机组合C.亲本植株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染色体随机组合【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

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

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详解】小球模拟雌雄配子,随机抓取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F1植株雌、雄配子的随机

结合,A正确。故选A。【点睛】9.图为某种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代鼠都是杂合子B.4号鼠不可能是纯合子C.3号鼠与6号鼠的基因型相同D.7号鼠与

5号鼠的基因型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鼠的黑色与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设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黑色鼠(1和2、4和5)生了一只黑色和一只白色共两只小鼠,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详解】A、根据图示可

知,黑色的1号和2号鼠杂交,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两亲本均为杂合子,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黑色的4号和5号鼠杂交,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两亲本均为杂合子,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所以图中白色的3号和6

号鼠均为隐性纯合子,C正确;D、根据分析,4号和5号鼠为杂合子,所以它们的后代7号黑色鼠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D错误。故选D。【点睛】10.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

是()A.发现问题——F2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B.提出假说——等位基因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演绎推理——Dd×dd,子代Dd∶dd=1∶1D.实验验证——F1与矮茎植株进行测交【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

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

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发现问题——F2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A正确;B、提出假说——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孟德

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B错误;C、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Dd×dd→子代Dd∶dd=1∶1,C正确;D、实验验证——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F1与矮茎植株进行测交,D正确。故选B。【点睛】11.豌豆的白花

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有四组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106紫花+107白花A.根据④组实验可判断花色性状的显隐性B.四

组实验的亲本中,紫花个体都是杂合子C.②组实验子代紫花植株中,大部分是纯合子D.④组实验子代紫花个体自交,所产生的后代中白花个体约占1/4【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杂交法就是用具有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根据④组测交实验无法判断花色性状的显隐性,A错误;B、③紫花×白花→紫花,说明亲代紫花为纯合子AA,

B错误;C、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说明亲本都是Aa,所以子代紫花中有2/3Aa,1/3AA,错误;D、④紫花×白花→106紫花+107白花,则亲代是Aa和aa,子代紫花基因型是Aa,自交,所产生的后代中白花个体约占1/4,D正确。故选D。12.用黄色大鼠与黑

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群体中,灰色大鼠的基因型共有4种B.大鼠的毛色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C.黑色大鼠和黑色大鼠交配,后代中不会有米色大鼠出现D.多只F1的

灰色雄鼠和多只米色雌鼠交配,子代有4种表现型且所占比例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9∶3∶3∶1,所以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F2中灰色

比例最高,假设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A_B_),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aabb),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aB_、A_bb),F1为双杂合子(AaBb)。【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自然群体中灰色的基因

型可用A_B_表示,所以灰色大鼠的基因型共有4种,A正确;B、由图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9∶3∶3∶1,所以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黑色大鼠的基因可用aaB_或A_bb表示,因此,若黑色大鼠

与黑色大鼠交配,后代可能会出现米色大鼠(aabb),C错误;D、根据分析,F1的灰色雄鼠(AaBb)与米色雌鼠(aabb)交配属于测交过程,子代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D正确。故选C。【点睛】13.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

另一碗豆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中黄色圆粒豌豆占3/8,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yyRrB.yyrrC.YyRRD.YyRr【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分离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详解】由题意知,基因型为YyRr个

体表现为黄色圆粒,因此黄色、圆粒是显性性状,基因型为YyRr个体与某一个体杂交,子代黄色圆粒的比例是Y_R_=38,可以写出3142,相当于一对杂合子自交、一对测交,所以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Yyrr或yyRr,A正确。故选A。【点睛】14.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处于

细胞分裂中某一个时期的细胞示意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不含有等位基因D.该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细胞没有同源

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是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根据分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根据分析,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着同

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发生分离,所以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不含有等位基因,C正确;D、该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错误。故选C。15.下列关于联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B.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没有非姐妹染色

单体C.联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D.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联会【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

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A错误;B、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存在非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

联会过程中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D、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如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发生联会,D错误。故选C。16.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果

蝇为雄果蝇B.图中所示的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若图中的W是控制红眼的显性基因,则该果蝇的母本是红眼果蝇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果蝇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到4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

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X和Y)。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为雄果蝇,A正确;B、图中所示的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若图中

的W是控制红眼的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的母方,所以该果蝇的母本是红眼果蝇,C正确;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条、2条或0条,所以该果蝇的X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到2条,D错误。故选D。1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B.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所有基因都集中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C.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D.各种真核生物都是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答案】C【解析】【

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

卵细胞。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受精作用使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所有核基因都集中于受精卵的细胞核中,而卵细胞质中的基因存在于受精卵的细胞质中,B错误;C、精子与卵

细胞融合前要相互识别,C正确;D、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而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C。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推论出染色体携带着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眼

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D.非同源染色体的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答案】C【解析】【分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自由组合

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推论出染色体携带着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A正确;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数量越多,位于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

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C。【点睛】19.下图为红绿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I-1和II-3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B.II-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I-1C.I-1

和I-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4D.理论上I-1和I-2生育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Ⅱ-5的基因型是XbY,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Ⅱ-4的基因型都是XBY,Ⅱ-3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详解】A

、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5的基因型是XbY,所以可以推断Ⅰ-1的基因型是XBXb,进而可判断出Ⅱ-3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A错误;B、据图判断Ⅰ-2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

,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2,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为XBY,因此,理论上Ⅰ-1和Ⅰ-2生

育男孩中将有一半患病,生育女孩全部表现正常,D错误。故选B。【点睛】20.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该实验中的“细菌转化”指的是S型细菌和R型细菌相互

转化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发生转化的D.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该实验中的“细菌转化”指的是R型细菌

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C、R型细菌与S型细菌在菌落特征上存在区别,因此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发生转化的,C正确;D、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故选C。【点睛

】2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B.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位于拟核C.人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D.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

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A错误;B、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位于拟核DNA

上,B正确;C、人的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的DNA上,C正确;D、基因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A。【点睛】22.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小鼠的细胞中增殖B.T2噬菌

体能独立合成自己的蛋白质C.用于培养T2噬菌体的是用35S或32P标记过的大肠杆菌D.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能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

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与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专门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其不可以在小鼠细胞中增殖,A错误;B、T2噬菌体为病毒,没有细胞,不能独立合成自己的蛋白质,B错误;C、要用35S或

32P标记噬菌体,先要用35S或32P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C正确;D、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D错误。故选C。23.图是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与②

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②是脱氧核糖,④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量与嘧啶碱基数量不相等D.DNA分子中A-T碱基对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低【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部分结构

示,其中①是含氮碱基(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④是脱氧核苷酸;⑤是碱基对;⑥是碱基C。2、DNA分子的结构: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解】A、在DNA分子结构中,磷酸③与脱氧核糖②交替连接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②是脱氧核糖,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C、在DNA分子中,碱基之间满足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嘌呤碱基数量与嘧啶碱基数量相等,C错误;D、在DNA分子中碱基之间形成氢键,其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

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A—T碱基对比例较高时,则热稳定性相对较低,D正确。故选D。【点睛】2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在细胞核内复制B.复制以两条DNA母链为模板C.复

制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DNA复制会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详解

】A、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所以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A正确;B、DNA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B正确;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复制时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D、DNA复制时需消耗能量(AT

P),D正确。故选C。【点睛】25.下图中横坐标表示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根据该图可知纵坐标不可能表示()A.另一条链上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B.整个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C.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中A+U所占的比例D.由该DNA转录形成的

mRNA中G+C所占的比例【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详解】A、由于另一条链和这条链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的数目与该链相等,因此随着这条链A+T

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A不符合题意;B、整个DNA分子中A+T的比例随着单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B不符合题意;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的,所以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中A+U所占

的比例随着该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C不符合题意。D、由该DNA转录形成的mRNA中G+C所占的比例随着该链A+T的比例的增加而降低,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26.请回答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问题:(1)图1表示某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过程,其

中物质A是___________,物质C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_,物质B的产生场所有___________,阶段③产生的H2O中,H的来源是___________。(2)图2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图3表示CO2浓度改变后,叶绿体中的物质H和物质I

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①在叶肉细胞中,与叶绿体一样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光合作用过程中,图2F部位发生的过程为G部位发生的过程提供___________。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照和CO2浓度直接

影响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②图3中在200s时,物质H开始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突然降低时,短时间内图3中物质I的含量会___________。【答案】(1).丙酮酸(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4).葡萄糖和水(5

).线粒体(6).[H]和ATP(7).光反应和暗反应(8).CO2浓度降低,物质H(C3)的产生速率减小,但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的量不变,物质H被还原的速率不变(9).减少【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解,A为丙酮酸,B

为CO2,C为[H],D为O2,E为酒精;①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过程为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第二阶段,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图2叶绿体结构及发生的光合使用过程。F为叶绿体类囊体,G为叶绿体基质。图3可以看出当CO2浓

度下降时,H含量下降,I含量上升,可以判断出H为C3,I为C5。【详解】(1)根据分析,图1表示某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过程,其中物质A是丙酮酸,B为CO2,C为[H],根据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物质C的场所有细胞质

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根据细胞呼吸过程,物质B的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和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阶段③产生的H2O中,H的来源是葡萄糖和水。(2)①在叶肉细胞中,与叶绿体一样具有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图2F为叶绿体类囊体,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G为

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因此,图2F部位发生的过程为G部位发生的过程提供[H]和ATP,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照和CO2浓度直接影响的过程分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②图3可以看出当CO2浓度下降时,H含量下降,I含量上升,可以判断出H为C3,I为C5。所以当图3中

在200s时,由于CO2浓度降低,物质H(C3)的产生速率减小,但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的量不变,物质H被还原的速率不变,因此物质H开始减少;当光照强度突然降低时,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含量下降,直接影响物质H(C3)的还原,而CO2的固定过程还在正常进

行,所以短时间内物质I(C5)的含量会减少。【点睛】本题依托图解考查细胞呼吸过程的场所和物质的变化,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物质变化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当条件发生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C3、C5)含量的判断,要求考

生能熟记基本过程和基础知识,认真审题进行作答。27.豌豆花的位置有腋生和顶生两种情况,腋生(A)对顶生(a)为显性。现将纯种腋生豌豆与纯种顶生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腋生,然后将F1自交获得F2(实验甲);再对F

1进行测交实验(实验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甲为_________(填“杂交”或“自交”)实验。经过大量统计,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2)统计实验乙的数据结果,得出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3)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会随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答案】(1).杂交(2).AA∶Aa∶aa=1∶2∶1(3).腋生∶顶生=3∶1(4

).腋生∶顶生=1∶1(5).一对等位基因(6).同源染色体【解析】【分析】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成对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详解】(1)实验甲是自交实验;亲代纯

种腋生豌豆基因型是AA,顶生豌豆是aa,所以F1是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腋生∶顶生为3∶1,。(2)实验乙是测交,将F1Aa和隐性纯合子aa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顶生∶腋生=1∶1。(3)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基本杂交实验,考生识记教材的内容掌握自交和测交的过程及比例。28.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

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图甲的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

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的a过程是___________(填“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b过程是___________(填“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C过程包含__________

_,NO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②⑤⑦(2).①③⑧(3).⑧(4).雄性(5).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⑧)的细胞质均等分裂(6).有丝分裂(7).减数分裂(8).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9)

.着丝点的分裂【解析】【分析】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

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⑦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⑧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⑩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前期。分析乙图:AE段表示有丝分裂DNA变化;FK段表示减数分裂DNA变化;LM段表示受精作用;MQ段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②⑤⑦,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①③⑧。(2)图甲的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由组合的是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3)据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减数分裂。C过程包含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NO段因为着丝

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发生加倍。【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乙图中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甲图中

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答题。29.下图甲是DNA分子片段的结构图,图乙是DNA分子复制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物质①⑧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的碱基由___________连接形成碱

基对。(2)图乙中,DNA分子复制的模板链是___________(填字母),新合成的两条子链___________(填“相同”或“互补”)。(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其__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

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NA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DNA分子复制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答案】(1).胞嘧啶(2).鸟嘌呤脱氧核苷酸(3).氢键(4).a、d(5).互补(

6).双螺旋(7).碱基互补配对(8).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9).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为DNA片段的结构图,其中①是碱基C(胞嘧啶),②是碱基A(腺嘌呤),③是碱基G(鸟嘌呤),④是碱基G(鸟嘌呤),⑤

磷酸,⑥是含氮碱基,⑦是脱氧核糖,⑧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⑨是DNA分子单链。图乙反映的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过程,链a、d为模板链,链b、c为新合成的子链。【详解】(1)根据分析,图甲中,物质①和⑧分别是胞嘧啶和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2)由图示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可知,图乙中,DNA分子复制的模板链是a链和d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模板链a、d中的碱基互补配对,而新合成的子链b与c分别与a链和d链互补配对,因此新合成的子链b与c互补。(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其独特的双

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4)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点睛】本题结合DNA片段的结构图,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要求

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复制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0.小麦(两性花)的毛颖和光颖由基因P、p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由基因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

传。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植株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量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题干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属

于显性性状的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植株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植株丙自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表现型及比例);若植株丙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植株杂交,则后代有四种表现

型,且每种类型均占1/4。(3)根据植株丙与植株丁杂交的结果,可确定植株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植株丁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答案】(1).毛颖(2).抗锈病(3).PpRr(4).毛颖抗锈病∶毛颖感锈病∶光颖抗锈病∶光颖感锈

病=9∶3∶3∶1(5).pprr(6).ppRr(7).pR、pr【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说明毛颖相

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

均为毛颖抗锈(丙),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抗锈病。(2)由于亲本为纯种,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丙PpRr自交,后代毛颖抗锈病∶毛颖感锈病∶光颖抗锈

病∶光颖感锈病=9∶3∶3∶1;当丙与pprr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每种类型均占1/4。(3)丙与丁杂交,后代抗锈病∶感锈病=3∶1,说明杂交基因型是Rr和Rr,毛颖∶光颖=1∶1,说明杂交基因型是Pp和pp,由于丙是PpRr,所以丁是ppRr,减数分裂可以产生pR、pr两种类型的

配子。【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出丁的基因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