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届云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共(6)页,586.60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1a3c250aeb01260eb1f32572bc20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12日9:00-11:30】202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
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西周时期,中原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
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这反映出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礼乐制度浸入主流文化C.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联系25.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很多人向政府上书,请求“使外国”“开外国道”。“宜西北万里,富
昌长乐”成为一时流行的祝词。材料说明A.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B.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社会热潮关联大政方针D.思想文化控制有所放松26.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该作品可用
来印证当时A.自然经济高度发达B.城乡交往趋于活跃C.坊市制度日臻成熟D.贸易流通形式丰富27.马夏尔尼访华时,看到中国的拦海造地,说:“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
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这反映出当时A.沿海农业水平提高B.人地矛盾十分突出C.水利技术进步巨大D.中英文化存在差异28.晚清时期,地方疆吏办军工,都不是奉旨作为,而是事后奏报,疆吏能够自行其是。据此可知A.汉族官僚地位上升B
.地方自主权力扩大C.国家财政困难加剧D.列强渗透背后支持229、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宜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袁世凯意欲A.静观其变伺机而动B.建立近代民主政体C.夺取辛亥革命成果D.强化北洋政府权力30.
中共中央要求苏区墙报工作要渗入到社会各角落,在“工厂、作坊,或某一条街,某一个村,各训练班及学校”都要兴办墙报。1932年冬,毛泽东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发现,苏区每个村都至少有一个墙报。这表明A.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B.国共对峙的重心发生转移C.苏区力量不断
发展壮大D.中共重视斗争方式多样化31.1980年代以前,我国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主要是战斗英雄、工农业战线的杰出代表。1983-1988年,我国表彰的21位全国劳动模范中,知识分子有13位,主要是科技工作
者。这反映了A.科教兴国成为国家战略B.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C.理论发展带动认识更新D.改革开放推动产业升级32.修昔底德在写作《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时,依靠目击者的陈述和自己参加战争的经历,通过考察、批判、辨别,纠正权威和习俗的偏见,把历史从神话和夸大事实的诗歌中解放了出来。这说明A.历史科学
不再受神学影响B.人文精神影响了历史记录C.亲身经历是历史记录基础D.历史记述须有艺术感染力33.乔吉奥·列略在《棉的全球史》写道:“18世纪末一名欧洲妇女纺出的纱线,在印度需要300名妇女才能完成。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
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这反映了A.欧洲工业革命基本完成B.世界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C.传统小农经济普遍解体D.技术资本互动改变经济格局34.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病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
会问题。这一认识A.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B.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35.从1988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
“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A.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B.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C.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D.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
~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按照中共中央“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1965年,云南省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兵器工业、电力、交
通、电子、航天、核工业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一批科技、教学单位由外省迁入云南。到1973年,地方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1%,远高于全省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1965-1980年,云南的各类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从3个增加到47个。——据《云
南省志·经济综合志》等整理材料二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云南从开放“末端”,一跃成为3“前沿”。2013年,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实现进出口额19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1%.机电产品保持全省对东盟出口的优势地位,农产品、纺织品及服装
、电力、有色金属、化肥出口增长迅速。海关统计显示,云南全省民营企业与东盟贸易额达94亿美元,增长82%.——据陈保江刘加丽《云南与东盟贸易再创新高》等整理材料三简斯维尔是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的一个小镇,通用汽车和派克笔是
当地主要产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简斯维尔的通用汽车厂关闭。2010年,派克笔公司也宣布将告别简-斯维尔,仅剩的圆珠笔贴牌生产线搬至墨西哥。2011年8月,美国奥赖恩镇开始生产通用小型车,40%的工人时薪降为14美元(标准时薪28美
元),许多零部件是从韩国运来的,引擎则来自墨西哥。——据艾米·戈德斯坦《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21世纪以来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分析简斯维尔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1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梁启超说:历史本不可分,“因为总史不易研究,才分为若干时代”。年鉴学派创始人布洛赫也说:“从古到今的历史本来不能割断,只是因为
一个人的生命过于短暂而历史的范围过广,所以才需要断代研究,但不论是哪一段历史的研究都不能画地为牢,闭关自守,而必须看到别的时代,上下古今互通声气,因为唯一真实的历史是通史。”“时期”的划分往往还会把研究者的视野拘囿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定区划
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形成限制。——据行龙、李全平《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根据上述材料,以人们在研究中外历史时做出的任意一种历史分期为例,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评析。(要求:论题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
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五代时,以铁钱与铜钱相辅而行。宋初,仍以铜铁钱为主。太祖初铸钱,文曰“宋元通宝”,重量以唐开元钱为准。太宗时,更铸“太平通
宝”、“淳化元宝”等钱。仁宗时,曾铸当十的铜铁钱,以助军费,而盗铸者甚多。神宗时,改为当二,盗铸始息。真宗时,四川始用纸币,名曰“交子”。当时张咏镇蜀,以蜀人嫌铁钱笨重,不便贸易,因而召集富民十六户,发行纸币,是为交子。一交值一缗,以三年为一期而兑换之。其后富民乏赀,不能
兑现,转运使薛由、张若谷乃建议中央,于益州置“交子务”,主管其事。仁宗从其议,规定每期发行交子以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缗为额。后来,陕西等地,也渐通行交子。——据傅乐成《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宋代货币改革的主要措施。(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货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的效果。(8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5年,美国盟军总司令部向日本下达指令,禁止日
本媒体对广岛、长崎两地遭受核轰炸的惨状进行舆论报道;全面禁止日本从事一切原子能研究的活动。1951年,美日等国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条约中并无禁止或限制日本从事核研究的内容。1954年,日本成立了原子
能利用准备调查会,调查会很快确立了建造国产小型实验用原子能反应堆的基本方针。同年,美国修订的《原子能法》生效,该法规定,美国可与其他国家开展核能国际合作,但合作协定必须规定核材料及设施禁止用于制造核武器及其他军事目的。1955年《日
美核4能研究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美国将日本纳入其核政策体系。同时,日本也成功地从美国得到了研究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据尹晓亮《日美核能合作的历史缘起(1945-1955)》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核政策调整对日本的影响。(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范文澜(1893-19
69)是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少年时接受章炳麟“爱国爱种”的政治主张,拥护辛亥革命。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翌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爆发后,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2月到延安,
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含中国近代史),在学术界率先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经学的阶级本质、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规律作全面的评述。1941-1942年出版《中国通史简编》上册和中册,以阶级斗争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通过对史实的具体分析,揭示旧社会旧事物必然要被新
社会新事物所替代的规律。1947年出版《中国近代史》上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和时代特征,高度评价了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历史功绩。——中国社会科学网《范文澜》(1)根据材料,概括范文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行为。(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范文澜以唯物史观作为史学研究理论基础的原因。(9分)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