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说明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46.059 KB
  • 2025-0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10:说明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10:说明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10:说明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10:说明文阅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共(19)页,46.05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030809d8d2a855cade03e9ae83e3c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10: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快递①早在周代,我国便已出现快递制度。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实际上,商朝已有近似于现代的快递雏形,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②古代快递主要用

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递夫”,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③汉代设“传驿”,用于传递紧急文书。当时的传驿机构已有专用车,这种专用车叫“传车”。当时,用马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

称“驿”。东汉以后,“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④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叫“程限”。汉代“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隋唐时期,如果是

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更急的,如送赦免文书,则日行五百里。宋代的快递“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的。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⑤现代快递是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物品运达目

标地点。但是,由于要经过不同的站点,环节较多,易使物品流失或损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⑥现代快递,由于运输方式和客户需求的不同,通常分为不同的快递服务种类,具体如下:类别类型特点运输方式航空快运最为快捷,已经成为快运的常用方式之一公路快运是

目前运输量最大的快运方式铁路快运运量大、安全、准时水上快运适合大宗物品尤其是有时间需求的特殊物品的运输运输速度特快专递门到门或桌到桌服务,速度更快,多是紧急的小物品,以文件和小包裹为主2一般快递速度和安全系数都一般,适合一般物品⑦目前我国有600多家快递企业,从业人员达

到16多万,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的快递国家。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16年业务量完成21亿件,同比增长34%;快递业务收入3530亿元,同比增长28%。中国快递行业目前处于国内

快递行业和国际快递巨头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相对国际快递巨头而言,中国快递企业业务发展程度还很低,现在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相比差距还很大。(根据《读书文摘》等资料整理)1.阅读全文,比较古代快递与现代快递的异同。2.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以第①段画线

句为例简要分析。3.请指出文章第⑥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现代快递。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绿豆那些事儿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

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

的肉”的美誉。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

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

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3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⑤另外,富含

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⑦其

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

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

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

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

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

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6.文章第①自然段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48.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房屋演变史①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②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③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

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④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

村落。⑤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

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

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⑥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

房屋。⑦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⑧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

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⑨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9级地震

,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5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9.从本文看,房屋的功能是什么?10.第⑤段中,

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11.第⑨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12.第⑦段中加点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

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

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

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

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

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

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

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6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

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13.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

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14.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15.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16.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②美国科学家在实

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③“

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

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④这种特殊

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7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

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

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

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作者:胡宇齐。有删改)17.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18.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9.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

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后面的题目。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①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

们不仅把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还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可以停留休息同时领略周围美景的场所。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颐和园中也是我国现存古亭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③而在佛香阁旁

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

外形并不奇特,而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8⑥敷华亭的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的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

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个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著名的知春亭。它造型优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⑦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

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2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颐和园里的亭。B.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千姿百态。C.本文依次介绍的亭子有朗如亭

、小小亭、铜亭、敷华亭、蝴亭、知春亭。D.第③段中“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中的“仅”字可以去掉,并不影响表达效果。22.本文第②段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2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

各式亭子40多个。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调好你的“食物钟”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

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

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

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

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9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⑤节食,通常在

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

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24.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25.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6.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

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7.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

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

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

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

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10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

论②韵味、趣味。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

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

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飘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

:“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

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有删改)(注)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huáng)论:不必论及。28.根据文章内容填

空。(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__”两方面具体说

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_____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29.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30.你认为瓷板

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1杰出的建筑师法布尔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

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

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

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

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

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

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

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

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

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12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⑦除

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根据《昆虫记·蟋蟀》删改)31.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这个隐蔽的

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33.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34.下面是《辞海》中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

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13参考答案1

.相同点:速度快,路程长。不同点:服务的对象或主要用途不同,古时候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而现代则是广泛运用。快递的途径、工具和运输方式不同,古时候主要是步递和马递,现代则是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如飞机等)

;因为工具不同,所以,快递的时效也是不同的。2.“据《周礼·秋官》记载”“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说明有资料可循,并非作者杜撰;“行夫”“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引用古籍,体现了语言的严谨;“雏形”说明是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与当时

的情形相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分类别、列图表、作比较。具体地说明了现代快递由于运输方式和客户需求的不同,通常分为不同的快递服务种类;使人们对现代快递的类别、类型及其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4.示例:现代快递是一种短时间将物品运达目标地点的物流

服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根据第二段和第五段的内容可得出古代快递与现代快递的共同点是速度快,量程长。根据第三、四段的内容可知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根据第六、七段的内容可知现代快递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如飞机等)来运输。2.此题考

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例子,加以分析即可。最好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说出该词运用好的原因,然后答出所体现的说明

文语言的特点。“据《周礼秋官》记载”“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说明有资料可循,并非作者杜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说明方法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

。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本段为了说明不同的快

递服务种类,运用了分类别、列图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根据第一段“早在周代,我国便已出现快递制度。”可知A不正确;根据文末“中国快递企业业务发展程度还很低,现在的快递业务

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相比差距还很大。”可知B不正确;本文围绕“快递”,先将古代快递的特点,再讲现代快递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所以D不正确。145.C6.作比较、列数字。将绿豆的营养成分与大豆相比较,同时列出了绿豆与

大豆营养成分的具体数字,说明绿豆的营养价值比不上大豆,所以居于杂粮之中。7.“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绿豆的流行与其“解毒”光环有关联,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删去,原因就变得唯一了,这与原文意思不符,也与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要求不符。8.①

绿豆的历史与地位;②绿豆的营养价值;③绿豆受欢迎的原因;④绿豆的食用方法(或食用类型);⑤绿豆的解毒功效(或药用价值)【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整体阅读能力,涉及的考点有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5.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通读原文,梳理文章内容。这篇介绍绿豆的说明文,按逻辑顺序分别介绍了绿豆的历史与地位、营养价值、受欢迎的原因、食用的方法和解毒的功效。由此可概括出答案。6.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在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

更加准确,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去掉,就成了唯一的原因,与事实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7.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根据画线句的内容可知,这一句把大豆与绿豆进行了比较,还列举了

具体的数字,所以这里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绿豆的营养价值比不上大豆,所以居于杂粮之中。点睛:常见说明方法及其效果: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

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④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

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现代社会,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10.列举这些房屋,是用具体确凿的事例来说明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11.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具体确凿地说明了现代的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15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12.不能去掉。“仅仅”是“只”的意思。句中用“仅仅”一词,说明房屋除了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外,更重要的是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而去掉“

仅仅”一词,前者的动能就完全失去了,这与事实不符合,所以不能去掉,使用“仅仅”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9.本题考查形式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的把握能力。仔细阅读文章,说明的内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学生读文

后总结出“挡风雨、提供场所、抵御地震、模拟空间环境等作用。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这一小题考查对举例子作用的理解能力,结合文段的内容来看,列举这些房屋,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11.本题考查学生对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现代的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点睛: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

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13.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

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1)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2):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可见,两种人,两种衣服分类。14.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

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15.“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表现好劳动者的这样打扮

具有普遍性。“大多”16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分析】1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文

中找出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文章在第②段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即交代了本题的答案。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的作用分析。举例子,是

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作者在这里写柴进的衣着,就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15.

本题考查说明文中语言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指出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说明的作用,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句子中的“大多”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

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同,有的就不是这样的打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1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从便服的分类,以及穿着对象的追求、爱好来分析。“短衫帮”指的

是穿短衫的劳动者,他们为了便于劳作而爱好这样的服装,当然不能设计的复杂;“长袍帮”指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爱穿的服装,在文章第五段中介绍,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这种服装正好和他们的追求相符。据此整理出答案。17.①发现

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意思对即可)18.打比方、作比较。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

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意思对即可。)19.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意思对即可。)20.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

的。(意思对即可)“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意思对即可)17【分析】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提取,根据第二、三段“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新发现的

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第五段“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据此解答即可。18.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

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由“比作”可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过去的干细胞与现在的特殊基因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利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解答即可。19.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顺序,理解说明内容,梳理层次关

系,从常用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因为这几段分别介绍了研究成果、工作原理、诱人前景,所以是逻辑顺序。20.本题属于文章知识的迁移应用,并且考查了说明文的内容的

理解,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介绍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不是对说明内容起一定作用,进而解答即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如:可以。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或:“不可以”,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

自愈的问题。答案不唯一。21.D22.列数字、打比方。如把“朗如亭”比作“巨大的圆形宫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朗如亭的壮观。23.不能。“仅”字紧密呼应前一句中的“最常见”一词,突出说明仅在颐和园中就有40多个亭子,确实是“最常见”的景点建筑,在表达上,使语气

连贯,前后衔接紧密,所以不能删去。【解析】21.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错,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有“仅”更强调出后文的“只能供人欣赏”。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C。22.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4.㈠①从大家

熟悉的“生物钟”写起,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1825.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经常不吃早餐物种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26.不能删去,“几乎”表示十分接

近,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了食物钟日常的运作程序与生物钟差不多保持着一致,删去后表示两者的运作程序完全保持同步,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7.(示例)①坚持吃早餐;②不过度节食;③不暴饮暴食。【解析】24.本题考查分析说明语段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从内容、结构、说明方法三个

方面来思考。结合本段内容来看,作者开篇就写中学时代就熟悉的“生物钟”,目的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同进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5.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

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从句子内容来看,列举了台湾、美国等不同的研究发现,是举例子说明方法,以此来说明经常不吃早餐对身体的健康有害。26.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结合句子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即可。“几乎”,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在句中表示限制。意思是说,食物钟与生物钟二者差不多是保持一致,但也不是完全的一致.最后不要

忘记强调一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7.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解答此题相对简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会发现文章第③段指出: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再根据④~⑥段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这三者的危害是最大

的,我们可以分别给出对策:坚持吃早餐;不过度节食;不暴饮暴食。28.(1)六朝时期陶瓷上刻印或模印的文字唐代陶瓷书法(2)书法题诗(3)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29.文中第④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说明了因材质、料性不同,创作者的技法也不同,突

出了瓷板书画创作比纸上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30.对陶瓷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了解;能根据瓷坯特点运用技巧;有一定学养。【分析】2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提取。读懂文章是筛选和提取的关键。①填写四个阶段其中的两个阶段。很容易答,答

案在第一自然段。②答案在第五自然段。③答案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明显,找到答案区域是答题的前提。29.试题分析:考查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内容及其作用。仔细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可看出比较的两个方面:19一个是瓷板书画创作,一个是纸上书画创作。比较了两者材质、料性、创作技

法的不同之处。目的是突出一个方面:瓷板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答作比较的作用时,要注意它的意图,即突出一个方面。30.试题分析:概括材料重要的信息。在第三段、第四段及第五段的开头找寻答案。找到答案区域后要对答案部分进行语言上的压缩整理。31.安全(隐蔽)、舒适、稳固。32.不

能。因为“最多”表示最大限度,用在原文是指这个隐蔽的隧道最深处不超过九寸,不是很深;去掉后就变成这个隧道深九寸,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准确。33.不能删去。第⑤段主要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形成对比

,突出蟋蟀的建筑技艺之高。34.这段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选文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分析】31.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

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表现其居所的安全或隐蔽;从“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可知其居所的舒适;“它拥有安全可

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突出了其居所的稳固。3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

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最多”表示限制,说明隧道不会超过九寸深,删去后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从第五段内容来看,主要介绍的是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作者的目的是与蟋蟀的居所进行比较,突出蟋蟀的建筑水平之高,这是运用

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比较分析,说明的语言有准确性与生动性之分。从本文的写作语言来看,主要体现了说明文的生动性,有文学色彩;而《辞海》中的介绍明显枯燥无味,偏重于知识的介绍,是说明语言准确性与科学性的具体体现。抓住这两点来整理出答案即可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