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47.694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共(11)页,47.6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0050fc0156b1aadc96c451a1a255eb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高2023届(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难度系数:0.58命题学校:萘江实验秀山一中梁平一中审题人:陈玲吴露杨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

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

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那个

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

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我搞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

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

充。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

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也就是先把王维的诗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因为杜甫的七言律诗在盛唐以后是出类拔萃的;“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绝是黛玉给香菱指定的第

三本教科书。黛玉认为,有了这三本“教科书”垫底,再往上追溯读陶渊明的诗,读庾信、鲍照的诗,就有基础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香菱就可以成为诗翁了。这一观点,不仅是曹雪芹的观点,也是清代很多作家、学者共同的观点。所以宋元明清以来,无数的诗歌读者,包括专业读者和非

专业读者,他们在进行评论的时候以唐诗为主要评论对象。而他们学写诗歌,就像练书法时临帖一样,也是以唐诗为榜样。所以唐诗一千多年来,从唐代传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读者不断努力、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摘编自魏景波《唐诗经典的现代价

值》)材料二: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

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

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

,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问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

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所有这

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摘编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注】应试者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呈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称为“行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唐朝,写诗是全民性活动,人人都会写诗,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诗作流传于世。B.唐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其艺术造诣登峰造极,更重要是诗歌数量和诗人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的度。C.因为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所以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直接促

进了唐诗的创作繁荣。D.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有利于诗歌的创作和流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还出现了初唐

四杰、王孟、高岑、小李杜等卓有成就的名家。B.唐诗的繁荣兴盛,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当时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C.《红楼梦》“香菱学诗”中观点,代表了曹雪芹和清代很多作家、学者的观点:自宋以后学写诗,也以唐诗为榜样。D.后世读者读唐诗时,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理

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与作者发生跨越时间的共鸣。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B.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C.烽火照西

京,心中自不平。(杨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5.在评价唐诗的成就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近或者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

题,1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夜颂①鲁迅①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②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地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

和衣震,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③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伸开了他的懒腰;爱侣们从月光下走进树阴里,突变了他的眼色。夜

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的④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⑤高跟

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的命运。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

这时才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⑥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了夜所给与的恩惠。⑦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从此就是热闹,喧嚣。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

惊人的真的大黑暗。⑧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六月八日[注]①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准风月谈》是借“谈风月”来“谈风

云”的文章结集。当时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左翼文化迫害加紧,以致《中报·自由谈》主编黎烈文不得不登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于是风月文章与粉饰太平的文章充斥报刊②“没落”: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成员曾讥讽作者“没落”,这里借引此语。(乙)阿Q正传(节选)⑨拍!拍拍!⑩在阿Q的记忆

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⑪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

忆,又发生了敌忾了。⑫“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⑬他迎上去,大声地吐一口唾沫:⑭“咳,呕!”⑮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⑯“秃儿!快回

去,和尚等着你…”⑰“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一面赶快走。⑱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⑲“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⑳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㉑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㉒“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㉓“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㉔“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第二段叙述了夜给人带来的好处,像是覆盖在人身上的“玄衣”,能给人以放松和抚慰,使他们获得宁静和休憩。B.“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这句话中“惊人”“真”“

大”三个定语突出黑暗、残酷的程度之深重,体现了作者对黑夜无比憎恨的感情。C.“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一句中“光明”应为反语,即指“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眼睛更加明亮的意思。D.乙文选自《阿Q正传》“续优胜记略”一章,表现了阿Q欺软怕硬、猥琐无赖的特

点,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7.下列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在修辞上非常有特色:比喻精准形象,使人拍案叫绝,排比概括性极强,使文章简洁利落,掷地有声。B.“一

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从此就是热闹,喧嚣。“句子采用了反衬手法,此处写凡俗的热闹、喧器,为下文“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作陪衬。C.甲文以全新的视角来构思全文,用“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

来观察,通过黑暗却能获得真实的光明,反而光明中处处透露出虚伪和粉饰。D.鲁迅用词准确精当,“九分”一词准确勾勒出阿Q麻木愚昧的嘴脸,意蕴深刻,尽收讽刺之效。8.甲文写摩登女郎的手法与乙文写阿Q的手法明显不同,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9.

夜,往往是黑暗象征,是人们诅咒的对象。那么,为什么一生爱憎分明的鲁迅,在日本侵略者向山海关内大举进攻、国民党当局拼命围则革命力量的1933年,反而“颂”起“夜”来了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的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庚申,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①,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梁武、简文舍施无限,及三淮沸浪,五岭

腾烟,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师!”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

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羁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

,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

“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束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

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制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注]①伽蓝,指佛寺。10.下列对文中

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擢柬之为洛州司马。B.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擢柬之为/洛州司马C.

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擢柬之为洛州司马D.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擢柬之为/洛州司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

后,中国封建社会对君王母亲包括嫡母、生母、养母的尊称。B.生祠,旧时指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修建的祠堂,以此作为祭奠的场所。C.勤王,指封建社会中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下起兵救援君王。D.宫阙,指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

门外有双阙,故有此称。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后想建造大佛像,狄仁杰极力加以谏阻:他认为建造佛教寺院既需要百姓出力,又需要百姓出物,不符合佛教慈悲的主张。B.狄仁杰认为,近来水灾早灾时有发生,加之边境不宁,如果此时又因为建

造佛像而耗费国库,用尽民力,将难以应对突发情况。C.在狄仁杰看来,张束之属于出类拔萃的奇才,是宰相之才;虽然狄仁杰一再坚持,但是太后最终还是没有任命张柬之为宰相。D.太后特别看重狄仁杰,一直称呼他为国老;陪同太后巡游时,狄仁杰的马

受到惊吓狂奔不止,太后命令太子快速追上,将马拴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2)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14.太后为何会发出“天夺

吾国老何太早邪”的感叹?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权德舆儒衣两少年,春棹毂溪船。湖月供诗兴,岚风费酒钱。上帆涵浦岸,欹枕傲晴天。不用愁羁

旅,宣城太守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春天送别,以乐景写哀情,垫定全诗伤感的基调。B.颔联写饯别,但有明月春风相伴,激起了大家喝酒吟诗的雅兴,潇洒超脱。C.颈联想象张周两

秀才前行途中之景,景色开阔,暗示了张周两人前途美好。D.尾联劝慰两位少年不用担心羁旅愁苦,宣州侍郎贤能,定会赏识支持他们。16.临别之际,王勃说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说②“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权德舆说③“不用愁羁旅,宣城

太守贤”。大学毕业之际,你有三位好友,A回故乡做老师,B去另外一个城市参加求职面试,C将去西部做选调生(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你将王勃、王维、权德舆的诗来赠别ABC三位同学,他们分别会得到哪一位诗人的诗,为什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每空1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2)《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两句:______,______。(3)《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

面的句子: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______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

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琉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河流。童年的生活虽然______,但是充满了乐趣。每日,那时的孩子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

然光影声色的变幻,四季流转,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让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______。童年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

精神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漫无目的清贫垂手可得经久不衰B.漫无目的贫苦触手可及历久弥新C.漫不经心贫苦垂手可得历久

弥新D.漫不经心清贫触手可及经久不衰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修改正确的一项()A.每日,那时的孩子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B.每日,那时的孩子在大千世界中领悟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C

.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悟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四季流转,日升日落,月圆月缺。D.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帆

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

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______。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

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______。礼和法不相

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_______。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文明”、“慈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街上捡些菜叶子,用盐水

浸浸,就成了工友们的佳肴。B.这里所说的“文”,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皆备,充满生机”。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2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四、写作(60分)23.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必太纠结于当下……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天总会亮——村上春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李白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

而奋斗。——路遥近来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青春就几年,疫情占三年”,因疫情居家隔离的高二学生李华看见这句话后很灰心丧气,请你综合上述材料给李华写一封信,让李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并表达你的思考与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