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8)页,1.21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f0bac4e35d0e5b94a5959d23b7e7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Ⅰ1.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以上反映的是()A.原始民主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郡
县制2.中国古代“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下列项中的朝代,能够佐证上述观
点的有()A.秦朝西汉B.东汉唐朝C.北宋元朝D.明朝清朝3.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了当时()①君权相权矛盾凸显②宦官专权现象严重③内阁权
力逐渐加强④中央决策体系完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明代设六科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内外章疏下,分类抄集,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焉”,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据此判断,六科的设立()A.标志
着中央集权制完善B.旨在完善官吏考核体制C.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职权D.强化了中枢机构的权力5.历代中央政权都重视加强同东北地区联系。下列项中,属于这方面措施的有()①以八思巴领宣政院事②设护乌桓校尉③设立奴儿干都司④册封渤海郡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史料涉及的历
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②“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③“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④“今县
官乃自出息钱,以春、秋贷民”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7.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的.之管理。”
这一纲领()A.扩大了国民革命阶级基础B.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C.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加强了解放区政权建设8.1948年12月,毛泽东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
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表于()A.三大战役完全胜利时B.《中国土地法大纲》推行前C.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D.《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后9.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
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据此可知,这部宪法()A.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B.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D
.使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1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得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婚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本法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提请政务院批准施行。”这一规定体现了民族政策的()A.民族区域自治B
.“三个离不开”C.“两个共同”D.“五个认同”11.漫画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以下漫画反映的时期是()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12.某邦国“公民大会名义上地位最高”,实际上“遇有危急情况时,元老院有权宣布国家处于非常状态、任命独裁官和采取紧急措施”,“执政官控制着国家治权,但他们的决策政令必须通过公民大会的表决和元老院的审议才能成为法律”。该邦国是()A.古巴比伦王国B.斯巴达C.雅
典D.罗马共和国13.1362年,英国大臣们开始使用英语召开议会。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要形式的法语撰写。上述状况直接推动了()A.宗教改革兴起B.民族国家
形成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D.专制王权建立14.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
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A.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C.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15.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元经常成为被抛售对象。1961年11月,由美、英、法等国组成的“十国
集团”建立,其最初是为解决储备货币危机,后来成为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而进行斗争的工具。据此可知,当时()A.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B.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C.各国努力维护国际汇兑的稳定D.各国过度干预导致“滞胀”二、选择题Ⅱ16.
中唐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同时,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政治的改革②交通的畅通③开放的风气④遣唐使到来A.①②B.①③C.
②③D.③④17.如图为某校某一活动宣传画。下列各项中,对该画树叶中的文字表述正确的是()A.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B.从以德治国高度进一步规划了思想道德建设的的C.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人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人物D.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口号18.
公元5世纪晚期起,各日耳曼王国纷纷编撰成文法典,史称“蛮族法典”。公元643年编定的《伦巴第(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法典》规定,凡罗马人与伦巴第人之间发生争讼时,一律适用伦巴第法;而在罗马人自身之间发生争
讼时,则适用罗马法。据此可知,影响“蛮族法典”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日耳曼部落习惯法传统②基督教的宗教伦理③罗马法体系的完备④大陆法系的形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9.有学者论及英国普通法:“犯罪性质全凭陪审团判定
,且须陪审员一致通过……判决后的案例即成为此后类似案件审理的依据,所以他们不仅是法官还是创造律条的法学家!陪审制使得一部分司法权保留在社会手中,减少了司法权的官僚化和法律的僵硬化。”这些规定()①有利于民众参与法律事务②体现了程序公正的原则③成为英美法系的
重要特征④说明法官的作用不突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17-19世纪,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如图反映的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21.中国历史研究院
院长高翔说:“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在任何时候,研究者对这些问题都不能绕着走。事实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是真正读懂历史的前提。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取
决于对这些问题的掌握程度。真正成功的史学体系,不可能建筑在东拼西凑的资料碎片上,不可能满足于对历史细节的苛求,更不可能止步于对时代问题浮光掠影的考察。严肃的历史研究,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本质着手,在经世中提升。”以下说法符
合作者意思的是()A.历史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B.研究了根本性的问题就读懂了历史C.历史研究不用追求历史细节D.历史研究需要抓住关键的时代问题三、非选择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代录取数据状元人数(据载)唐朝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
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人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
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材料二“癸卯学制”酝酿颁布的20世纪初年,正是清王朝在“危局”中图谋自救的关键时刻,内忧与外患叠加、危机与生机并存
。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藉此培养挽救王朝末世的人才。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兴学活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指导、规范和推动全国的兴学活动。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
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1905年,“癸卯学制”中提出的“必须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的要求终于落实。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正式成立。……“癸卯学制”颁布之际,全国有新式学堂4
222所,在校学生92000余人。1912年,学堂数增至87470所,学生近300万人。前后8年,学堂数和学生人数分别增长20倍和31倍。——改编自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98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干部考试
录用”的要求;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则标志着党政机关干部“凡进必考”录用制度的初步建立。当前,完善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面临着一些全新条件。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多方面举措辩证结合,构成了推动
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的强大动力。——萧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变化之处,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概括清末颁布“癸卯学制”的历
史背景及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改革开放后完善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意义。的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
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
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
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材料三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
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
博弈。——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建立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
分析导致变化的时代因素。(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215年,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1264年,议会召开1265年,议会召开,各个自由市派两名市民参加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限制国王的征税权168
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1836年,洛维特领导成立“伦敦工人协会”1836—
1848年,宪章运动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观察《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提取关联信息,围绕“英国政治制度”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
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字数300以内)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