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4)页,11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6f141bf29835e602312d9b8d17221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合肥市六校联考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
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熹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
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
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
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言”。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
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清
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占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
“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
”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
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
,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D.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的方法来驱逐“
疫疬之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B.第二段引用《诗经》《史记》的记载,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D.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
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B.战国秦汉年间所谓的“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即各朝历法岁首的月份不同。C.“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
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D.“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从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
2月”张冠李戴。结合“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分析,商朝是
12月,周朝是11月。B项,“采用的是太初历”错误。结合“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分析,“采用的是太初历”扩大范围。D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
•季冬纪》”曲解文意。《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
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错误。结合“正月名谓
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分析,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
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错误。结合“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
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分析,“三正论”并没有揭示三者的区别,只是三者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更改的情况。故选B。实用类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
正悄然降临。联合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只有9亿;但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激增至21亿,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超过60岁。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
5万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指出,生物技术、智能设备、制药和护理服务领域的一系列新产品将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互联网时代,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成为一大亮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院里,医疗机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仅
能为医院的病人远送药物和食物,为病人提供干净的床单,还能清理医疗垃圾。在日本,超过7万个家庭护理机器人在家中照顾老年人。此外,能够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定位设备、检测老年人摔倒风险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纷纷涌入
市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银发经济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日本银发经济的高技术、智能化程度已经在全球于领先地位,该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所有居民提供多样化
的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少子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挑战。2018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订完成的《老龄社会对策大纲》中还提出构建“无龄感工作社会”,指不以年龄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雇用和就业环境来确保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无论是“超智能”
还是“无龄感”,如果能够最终得到全面实现,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整个社会。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摘编自白阳《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材料二:其实,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很多
消费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外卖订餐服务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网购快递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购物不便的问题,网络约车可以解决出行问题。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各类辅助功能,比如手写、语音等,智能家居的各种便捷功能以及家庭智能监控系统等,
都能在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同时,也便于子女亲属与之联络。既然互联网能够方便老年人,那么为什么鲜有老年消费者网上点外卖和购物呢?这是因为,当下许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其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操作模式也是针对年轻人,并非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
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门槛过高,这就是说,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平台和商家不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
求,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千万不要因为无人化的噱头,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反而在老年消费市场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摘自《“银发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模式?》)材料三: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
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老年人逐渐拉近与时代的差距,但在互联网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老年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人传授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因此,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
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此外,除了用户体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摘编自战钊《老年人上网是种怎样的
体验?》)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在2016年目本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的挑战,后又修订《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B.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模式,也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如外卖订餐,网购快递、网络约车等服务均可
以方便老年人的家居生活。C.很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是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操作模式未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导致互联网服务对象鲜有老年人。D.“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才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无人化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是在失去老年消费
市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激剧增加,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B.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知1
5万亿美元,平台和商家应看到“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C.家庭护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涌入市场,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D.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浪潮中,互联网并没有适当地考虑到老年用户的情况,在互联网方面老年人处于相对弱势。6.我国应如何更“
智慧”地服务好即将来临的“银发经济”浪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A5.B6.①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②积极探索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③增强互联网产品设计及服务的实用性,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
,“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说法不当,从原文“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如果最终能够得到全面实现”可知这只是政策,而不是结果。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增加15万亿美元”与原文不符,结合“全球‘银
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分析可知,原文是“增加到15万亿美元”。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
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
+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等分析,我国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结合“老年人
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分析,我国需要积极探索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结合“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
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分析,我国需要增强互联网产品设计及服务的实用性,切实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
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
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
找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位顾客郑成南漫天飞雪,茫茫世界。不过屋里却暖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们本打算早点关店门,却从早上起客人陆续不断,他们也一直忙到现在。半年前,他们在这里开了这家杂货店,专卖生活日用品,生意不错,每天忙忙碌碌的,赚头当
然不少。这一顿饭,女人准备得很丰盛,也很讲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办到的东西,全齐了。第一次,他们在外面过年,也是两口子单独过年。几天前,男人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家了,省了来回的路费。出来一年了,男人没告诉家里自己开了杂货店,也
没给家里汇钱。女人说,“把门关了吧,忙了一年,也该好好吃一顿饭。”男人说,“再等等吧,还会有人来呢”。其实,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父亲年纪大了,长年有病,吃年夜饭时,却无比兴奋,跟他碰好几回杯。男人想,今晚,这样的场面就没了。女人说,“没人了,
都什么时候了,谁不在家里吃团圆饭呀?再说,饭菜都做了那么长时间了,该凉了。”女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有些激动。在老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哪里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啊。男人还在迟疑,女人从里屋走出来,说,“关了吧,不会有人了”,她顺手拿起火钳,捅了捅炉子,微弱的炉火立刻又火星点点,
屋内似乎更暖和了。男人缓缓站起来,正准备关门时,看到远处茫茫的世界里,有个人朝这边走来。那人一身黑色装束,手里提着篮子,走得很慢。男人又把手停住了,他说“又来了一个。”下雪的天,地上很滑,那人只能一小步一小步,
移动缓慢。男人耐心地等起来,他不会放过一笔生意,虽然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说,“做完这最后的一笔生意,就关门,就等做明年的生意了。”女人又进去了,把酒盖子启开,倒满了两只杯子。白色的酒沫在杯子内冉冉升起,今晚,对女人来说,
是兴奋和期待的。越来越近了,那人越来越清晰了,走近了,男人才看出,原来是个跛子,即使走小步,仍很艰难。终于来到了店门口,身上落满一层洁白的雪。那人抬起头,摘下帽子,男人突然呆住了。男人喊,“爹!”爹抖抖帽子,雪花纷纷落下。“爹!”男人准备接过爹的帽子,爹没给他,重新戴回头上。
“您怎么来哩?!”女人在里屋听到声音,忙赶出来。“多远的路”,男人说。爹站在屋里,缓缓移动身体,好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左右打量了一番,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爹说,“还不错哩!”女人抢着说,“爹,你咋无声无息就跑来
哩?”女人兴奋的脸立刻消失了。爹说,“你娘怕你们在外面受苦,听说现在很多工地老板没良心,昧着工人的钱……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娘说你们不回家过年了,一大早包了饺子,叫我给你们送来。一路上,怕是早凉了吧。”爹把篮子递给女人,女人接去了,却不敢动。男人说,“爹,你从早上走到现在?”爹只顾自己说,
“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赶回去哩,你娘还等着我回去下饺子哩。”爹准备出来,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爹忙扶起男人,说,“你这是做啥?”男人抱住爹的大腿,说,“爹,您留下,我对不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爹
说,“说傻子话哩,你们在外过的好,就是孝顺爹哩。”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女人和男人都哭了,而爹却笑了。外面,雪下得更紧了。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爹来到
店里,“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流露出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的不满,然后又“满意地点点头”,表现父亲看到儿子过得好后的满意和放心。B.“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这句话体现出女人脱离了公婆之后第一
次和丈夫单独吃年夜饭的激动心理,可见,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C.“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此处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儿子的恼怒心理。D.小说结尾女人和男人的哭有感动有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关照,爹的笑,是既为儿子在外过得好而高兴,
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儿媳理解自己的无比欣慰之情。8.小说中的男人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9.小说中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的顾客,而小说却用了“最后一位顾客”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7.D8.①勤劳能干,精
打细算。大年三十的晚上也不放过一笔生意,辛劳忙碌,为了省来回的路费没有回家过年。②惦念父母,重视亲情。大年夜没有回家跟父母过年,心里惆怅,惦念父亲的病情,见到迎雪而来的父亲后又带着女人迎着大雪跟父亲回家。③及时反省,内疚自责。男人顺势跪下,歇斯底里的喊爹,抱住爹的大腿说对不起。9.观
点一:合适。①设置悬念。使人对大年三十晚上“最后一位顾客”的身份产生极大的好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人物形象。“最后一位顾客”竟然是从早晨一路奔波而来的父亲,对本来就因没能回家陪父母过年而惆怅的男人造成极大的震撼,更增添男人的愧疚感。③突出
主题。男人本想耐心等待,不放过任何一笔生意,结果等来的“最后一个顾客”却是迎雪而来给自己送饺子的父亲,折射了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父亲的到来,也让儿子极为感动,强调亲情的重要。观点二:不合适。①从本文内容看,父亲是来给自己儿子送饺子的,不是来买货的,所以不能算是
最后一个顾客,文章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孝顺父母,重视亲情,与“顾客”毫无关系;③小说情节设置以父子亲情为主干,“最后一个顾客”仅是开头的一个引子,不是小说重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
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原因还有他今年第一
次在外面过年的“一丝惆怅”,不能像往年一样赶回家与父母团聚;B项,“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依据;C项,“恼怒”应为“悔恨、内疚”。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性格鉴赏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
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从“勤劳能干,精打细算”“惦念父母,重视亲情”“及时反省,内疚自责”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此题从“大年三十的晚上也不放过一笔生意,辛劳忙碌,为了省来回的路费没有回家过年”等情节中概
括出其“勤劳能干,精打细算”的性格特征。“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可以概括为“惦念父母,重视亲情”的性格特征。“男人抱住爹的大腿,说,‘爹,您留下,我对不
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可概括为“及时反省,内疚自责”。【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
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
,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观点一合适,从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人物形象方面:“最后一位顾
客”竟然是从早晨一路奔波而来的父亲,更增添男人的愧疚感。从主题方面:等来的“最后一个顾客”却是迎雪而来给自己送饺子的父亲,凸显文章主旨:强调亲情的重要。如果不合适,也是从人物、主旨和艺术效果方面回答。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赤壁赋》10.下列语句中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倚歌而和之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11.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十六为既望,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C.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D.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12.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分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到。B.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C.通过阐述“变”与“不变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答案】10.D11.D12.B13.①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②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
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歌声。
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却。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王安石”错误,应该是曾巩。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
,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应为“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
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C项,“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表达不妥。D项,“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的评论不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①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应是“于江渚之上渔樵”;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朋友。②得,听到;遇,看到;无禁,没有人禁止;不竭,不会竭尽;是,代词,这;藏,宝藏。【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
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
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
声:有如怨怼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
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
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
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
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
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B.“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C.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
羞涩心绪。D.“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借景抒情。诗借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抒发发主人公失望、愁苦的情感。②比喻(或象征
或拟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芭蕉不展丁香结”,“丁
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
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先分析整首诗的手法,再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此题可结合着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来分析,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芭蕉的蕉心尚
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作者以景
来衬情,抒发了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思。【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
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
样的感情。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中从“士”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①士皆垂泪涕泣;②___,____。(2)《氓》中以
桑叶的枯黄飘落起兴,写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
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答案】(1).士皆瞋目(2).发尽上指冠(3).桑之落矣(4).其黄而陨(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6).齐彭殇为妄作(7).诵明月之诗(8).歌窈窕之章【解析】【详解】本题
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瞋”“陨”“虚诞”“彭殇”“窈窕
”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
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
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
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17.下列在中
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B.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C.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D.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18.依次填入文中下
划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步一时薪火相传潜移默化水乳交融B.独一无二薪火相传耳濡目染合而为一C.独步一时生生不息潜移默化合而为一D.独一无二生生不息耳濡目染水乳交融19.文中下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B.书法不仅是写字,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C.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D.书法不仅是写字,其
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答案】17.A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
,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上句“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的陈述对象是“书法”,中间是逗号,那么下面应该也是顺着来说“书法”,既然主语一致,再出现的时候一般应是用代词“它”来指代,排除C项;B项,“不仅
仅它是艺术”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一致的时候,这个时候前面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它”后,排除B项;括号前面说“艺术”,括号后面说“文字”,从衔接的角度来说,括号中的句子应先说“艺术”,再说“文字”,这样才能与前后衔接更紧密,这就排除D项。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
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独步一时”,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第一处,从后面“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可知,此处是强调“书法”的独特性,应使用“
独一无二”;“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第二处,从前面“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可知,这里是说文化的传承,应使用“薪火相传”;“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
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第三处,由“孜孜不倦、点滴积累”可知,这是强调人在经常看到感受到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应使用“耳濡目染”;“合而为一”,指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
密;第四处,由“识字、吟诵、书写三者”和“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可知,这是说“识字、吟诵、书写”合成一个整体,应使用“合二为一”。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
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第一个问题“不仅书法是写字”是语序不当,前后使用一个主语,前一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前面,应为“书法不仅是写字”;第二个问题“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
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语序不当,“其深层所蕴含的”应放在“是中国古人”前;第三个问题“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语序不当,“一种”应放在“睿智”之前。A项,语序不当,“书法”应放在“不
仅”前;另外,后面两个分句语序不当,顺序应从低级到高级;还有,“一种”应放在“睿智”之前,故A错误;B项,语序不当,“其深层所蕴含的”应放在“是中国古人”前,故B错误;C项,后面两个分句顺序颠倒;“一种”应放在“睿智”之前,故C错误。故选D。【点睛】对
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
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把灵
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案】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
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常把灵感变成霎时的喜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弄清改写的形式和要求,然后关注句子的内容,不要错漏信息。本题要求改为排比句,就要求我们把原来不整齐的句子改为句式整齐的句子,构成排比,同位置上的词性要相同。经分析句子可以提炼为以下形
式:××家的灵感常常变成××的××,××家的灵感常常变成××的××,××家的灵感常常变成××的××,而一般的人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21.下面是生活中的对话情境,双方共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学生:老师好,我有个问题,请您雅正。
老师:没问题,我不吝回答。学生: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老师:这很好呀!学生:现在我想光顾市里举办的书法赛,但不知道参赛流程。老师:噢,本次参赛流程较为复杂,正好也有几位同学询问这事,我下午将拨冗为你们集中解答。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答案】.①“请您雅正
”改为“向您请教”。②“不吝”改为“乐意”。③“令尊”改为“家父”。④“光顾”改为“参加”。⑤“拨冗”改为“抽出时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找
出并修改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并进行修改。第一处,“请您雅正”中“雅正”错误,“雅正”是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而此处是学生向老师求教问题,应改为“请教”;第二处,“我
不吝回答”中“不吝”错误,“不吝”是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一般用于对方,此处用于自身,错误,可以改为“乐意”;第三处,“因在家受令尊”中“令尊”错误,“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此处是说自己的父亲,可以改为“家父”;第四处,“我想光顾”中“光顾”错误,“光顾”是敬辞,称客
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一般用于对方,此处说自己,不当,可以改为“参加”;第五处,“我下午将拨冗”中“拨冗”错误,“拨冗”是客气话,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用于对方,此处说自己,不当,可以改为“抽出时间”。作文22.阅读下面的
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
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不如还孩子一片天
近日,一张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儿子头上,这令无数网友感动并大呼父爱如山。但又有好事者同时晒出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驾打
伞的背影照,并表示“这位英国父亲将伞给了自己,但是小女孩看起来挺开心的。”两种背道而驰的做法引发网友的更多争议。下雨了,父亲和孩子撑着伞回家,本是在寻常不过的事,为什么会成为热议的新闻?在我看来,是这两位父亲的做法触动了中国人对于比较
中西式教育的敏感神经。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自古就有。当奉行孔孟之道,推崇私塾授课的古老中国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现代化教育逐渐浮现,并从初始的仿照西方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又一次发生碰撞,在中国甚至激起了持有对立观点的两派,更有
崇尚西式教育的家长不惜重金送孩子出国留学,中西教育碰撞出的火花越来越大。言归正传,父亲与孩子如何分配一把伞已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或者文化的代言,如华人父亲宁愿自己湿透也要为孩子遮雨的行为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独生子女政策让当今社会出
现了一群长辈围着一个晚辈忙得团团转的现象。而那位英国父亲索性让女儿在雨中玩耍,这对于一些“含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中国父母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华人父亲没有抱着孩子一起打伞,而是让他自己走回家,这是很多家长应当学习和注意的地方。相反,英国父亲任由孩
子淋雨,置孩子的健康于不顾,是万万不可的。很深一点讲,我认为当代青年人要学会适时独立,学会断奶,让社会上的“啃老族”少一些。另外,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是单方向的,父母把儿女带到世上,不欠儿女什么,唯一要负责的就是儿女的为人处世。父母要给年幼的孩子满满的爱,让他们快乐成长。但最终要让他们明
白爱是相互的,不能一味索取。正如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封绝望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流露出的正是全心全意付出换来的却是沉迷于网游,六亲不认的儿子的绝望心情。对天下父母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自己老了,儿女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天,所以与其为孩子撑起一片
天,不如适时放手,还孩子一片天。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反过来又能与周围的人分享爱传递爱。活出他们自己的精彩人生。最好,我想说,中西式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集二者之优点,探讨出符合各自国情,又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教育方式。【解析】试题分析:写作试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型。这则材料中两位父
亲的做法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差异。看华人父亲的做法,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父爱亲情,父亲用自己的无私的爱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但我们也从中看出父亲的溺爱,一心为孩子遮风挡雨,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躲避风雨。看英国父亲的做法,他是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
一味让孩子淋雨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差异,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适合孩子的成长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思考角度:从华人父亲角度:1.为华人父亲点赞,将无私的爱贡献给下一代。2.可以质疑父亲做法,爱孩子别过于溺爱,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3.作为父亲,他可以
为儿子遮风挡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立意如“可以为他撑起一片天,但不替他走人生路”。从英国父亲角度:1.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2.质疑英国父亲,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从两位父亲行为辨证的角度:1.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2.
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立意:①为孩子的成长甘当垫脚石,也要注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关心长辈的意识;②既要让孩子独立,也要让孩子体会到亲情;③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
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为孩子树立道德和行为的榜样。行文结构:作为新材料作文,要能比较方便直接地体现文章观点态度,最好是写成议论文。如果是写议论文,那么,开篇应简洁地点出材料内容,并且快速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不应该堆砌材料
,而应该分层次,逐层深入地分析理由,甚至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展开比较丰富的联想分析论证,但最好不要完全抛开原材料。适当地扣住原材料或点原材料,会使论证更有针对性,更不容易跑题。同时,也要善于辩证分析,做到逻辑思维严密,说理
深刻。另外,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作文指导: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
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
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
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
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
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本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