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docx,共(9)页,2.69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8080e9128ed910032ce735244ac1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物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救师,程俊审核教师:杨学切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得0分,答案需填涂在答题卡中。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的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
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微元法C.借助激光器及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D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2.2020年7月,在青岛附近海域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10时14分开始在海上完成了回转、调整方向、加速等一系列动作后,10
时18分起飞,估计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60公里/小时。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60km/h表示飞行的瞬时速度B.10时18分指的是时间间隔C.研究飞机飞行轨迹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D.研究飞机回转、调整方向等飞行
姿态时能将其视为质点3.某同学对下列画“阴影”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球静止,两接触面光滑B.球静止,斜面光滑C.一起向右匀速运动D各接触面光滑4.1F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是商业价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观看的体育赛事
。在某次测试赛中,赛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0~5s内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该图像在10~t时间内是抛物线的一部分,1~5st时间内是直线,两部分平滑相连,则()A.1t表示1s末B.5s末赛车的速度为30m/sC
.1~5st时间内,赛车的加速度为210m/sD.1~5st时间内,赛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答案需填涂在答题卡中。.5.如图所
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b两条图线,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a、b两条图线的交点为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横坐标为时间t,纵坐标为位移x,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B.若横坐标为时间t,纵坐标为速度
v,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若横坐标为时间t,纵坐标为加速度a,则A点对应的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可能相同D.若横坐标为水平位置x,纵坐标为竖直位置y,物体在xOy平面内运动,则A点表示两物体相遇6.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二艘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我国海军,此舰为首艘国产航母,标志着我国军舰建
造技术进入新时代。为使舰载机在几秒内迅速停在航母上,需要利用阻拦索将舰载机高速拦停(如图1),此过程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模型,设航母表面为一平面,阻拦索两端固定,并始终与航母平面平行。舰载机从正中央钩住阻挡索,实现减速。阻拦索为弹性装置,
刚刚接触阻拦索就处于绷紧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舰载机落在航母上钩住阻拦索时,只受重力、阻拦索的拉力和航母平面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B.舰载机钩住阻拦索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阻拦索对舰载机的弹力在变大C.舰载机钩住阻拦索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
摩擦力一直在变大D.当阻拦索被拉至夹角为120时,设阻拦索的张力为F,则阻拦索对舰载机的拉力大小为F7.如图,A、B为两固定的光电门,在光电门A正上方O处边长为0.36cm的方形铁片自由落下,铁片下落过程中底边始终水平,已知铁片通过A、B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1.8×10-
3s,t2=0.9×10-3s,若将铁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的A.铁片通过光电门A的瞬时速度为4m/sB.O点到光电门A的距离为0.2
mC.铁片从光电门A到B所需的时间0.30sD.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为0.6m8.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实验中必须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B.图乙中曲线就是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D.只用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共60分9.如图所示,人游泳时若某时刻手掌对水的
作用力大小为F,该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该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___________。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出发,沿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速度的平方2v随x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2m/s。汽车甲、乙在6m
x=处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1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
车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46V−交流电源(2)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A、B、C、D、E为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①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②由纸带所示数据
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2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
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
。的(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2)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同学在坐标
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1F和2F,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12FF、与F的夹角分别为1和2,关于12FF、与F、1和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4NF=B.12NF=C.145=D.1213.
如图,质量为4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原长为12cm的轻质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其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18cm,当弹簧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的长度为17.6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g=10m/s2,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
力;(2)物体与地板间滑动摩擦因数。14.如图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儿童在冬天的一种游戏用具。坐在上面的人,双手握铁篙,向后下方用力点冰,则“冰爬犁”向前加速。小孩从静止开始,连续两次“点冰”后达到最大速度vm,之后沿直线匀减速滑行了16m后停下。某同学用v-t图像描述了上述
运动过程,如图所示。若每次“点冰”获得的加速度恒定且相等,并每次减速行驶时的加速度也恒定且相等。求:(1)“冰爬犁”最大速度vm;(2)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3)小孩“点冰”时“冰爬犁”加速度的大小。的15.如图所示,在斜面
上有一长度L=10.2m的薄板A,其上表面其上表面以ab为分界线由两种不同材料拼接而成(其中ab以上部分长度为13mL=),在薄板A的上表面的上端放一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同时将A、B由静止释放。已知在B滑到ab分界线之前,B的加速度始终为a1=6m/s2,A保持静止。(
1)求小物块B滑到ab分界线时的速度v1?(2)小物块B滑过ab分界线后,以加速度a2=4m/s2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薄板A以加速度a3=1.6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整个过程B在A上滑动的总时间?(3)已知物块B从薄板A滑到斜面时A和B的瞬时速度均不变。此后物块B在
斜面上以加速度a4=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薄板A以加速度a5=3.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A追上B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者距离最远?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