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2.450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7)页,2.4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c0bb184e9804c518e915e32d619e72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

液:质量浓度为0.0lg/mL的CuSO4溶液)可以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一观察颜色变化B.待测组织样液→加入B液1mL+注入A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C.

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和B液的混合液1mL→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D.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

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振荡混合均匀后再加入B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

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向待测组织样液中加A液1mL,形成碱

性环境,然后再加入B液4滴,最后观察颜色的变化,变成紫色,说明有蛋白质的存在,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①是大分

子化合物,则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B.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的种类有五种C.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和糖原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S,应该是蛋白质;②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糖类和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或ATP等。【详解】A、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含有的元素

是C、H、O、N、S,应为蛋白质,而细胞膜上载体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功能,A正确;B、若③为大分子且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③为核酸,而核酸则有2种,即DNA和RNA,B错误;C、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

粉和糖原,C正确;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构成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D正确。故选B。3.细胞含有多种多样的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既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底物,

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B.葡萄糖既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也可以参与构建细胞C.氨基酸是水溶性小分子,只能在转运蛋白协助下进出细胞D.与RNA分子相比,DNA分子的稳定性要高得多【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

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2、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

、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

的基本单位是单糖。3、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

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水既可以是化学反应

的底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例如: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A正确;B、葡萄糖既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参与其他物质的构成,如葡萄糖是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纤维

素构成细胞壁,B正确;C、氨基酸、离子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有些氨基酸不需要,例如有些氨基酸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作用排出细胞,C错误;D、DNA是双螺旋结构相对稳定,而RNA是单链,容易产生变异,故与RNA分子相比,DNA分子的稳

定性要高得多,D正确。故选C。4.小麦开花数天后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开花后淀粉几乎都来自还原糖的转化B.成熟小麦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C.蔗糖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较相似D.小麦进入寒冷的

冬季时,体内结合水含量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1、蔗糖是非还原性糖。2、分析题图可知,小麦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多,蔗糖与葡萄糖减少。【详解】A、淀粉还有部分来自蔗糖的转化,而蔗糖不是还原糖,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小麦成熟过程中淀粉增多,故成熟小麦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B正确;C

、分析题图可知,蔗糖与葡萄糖变化趋势均为下降,C正确;D、小麦进入寒冷的冬季时,体内结合水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减少,D正确。故选A。5.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M、N、P三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现M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含有核糖体,N细胞含有叶绿体,P细胞能合成糖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细

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N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为DNA或RNAC.M、P细胞一定是取材于异养型生物D.N、P细胞均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先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细胞所属类型,然后据此判断遗传物质、异养类型、自养类型和变异情况。【详解】

M细胞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生物有好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A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M是原核生物,绝大多数是异养型,少数是自养型;P细胞是动物细胞,取材于异养型生物,C错误.N、P是真核细胞,细胞中含染色体,均有发生染色体变异

的可能,D正确.【点睛】细菌类群庞杂:同化作用有自养型、异养型和兼性异养型,异化作用有好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凡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6.图中①~⑤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是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②是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场所

C.①③④与蛋白质的分泌过程有关D.分裂时⑤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植物细胞内,分裂有关不具有膜结构;②是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是细

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③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结构,④是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参与形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⑤核膜,具有双层膜,可以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在分裂时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详解】A、①是中心体、②是核糖体、③是线粒体,只有③具有膜结构,A错误;B、②是核糖体,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错误;C、①是中心体、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错误;D、⑤是核膜,在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在末期又会出现,故在分裂时分裂时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7.核孔结构复杂,至少由50种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

,是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结构如下图所示。大分子物质与核孔复合体中的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主动转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B.核孔只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实现了核、质间的信息交流C.若中央运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mRNA运出细胞核D.

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的选择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

体的形成有关;(4)染色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详解】A、核膜由两层膜构成,含有四层磷脂分子,A正确;B、核孔复合体可以被动扩散,即离子、小分子、以及直径在10

nm以下的物质原则上都可以自由通过,B错误;C、若中央运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mRNA运出细胞核,C正确;D、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的选择性,D正确。故选B。8.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只有①B.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C.若②合成的是呼吸酶,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D.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也是基因表达的产

物:细胞核DNA转录后形成的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然后由小泡运送到高尔基体加工,再由分泌小泡发送到特定的的场所,在这些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解答。【详解】A图中①~⑥依

次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其中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B胰岛素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线粒体供能,B正确;C呼吸

酶应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不需要染色体蛋白,D错误;故选B。9.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种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种溶液的浓度B.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D.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答案】B【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A错误;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直径不断减小,则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甲溶液中2min后细胞已经开始吸收水分了,说明在这之前溶质

分子已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错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是不相等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根据单位时间液泡直径下降的速率判断两种溶液的浓度大小。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低温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和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均有影响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方

式,叫作自由扩散。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这种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

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详解】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通过离子通道并且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B、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C、低温既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主动吸收速率,也

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前者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后者是影响水分子的运动速率,C正确;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

“烧苗”现象,D正确。故选B。11.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经a过程才能完成B.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通过a过程进入细胞发挥作用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

程分泌到细胞外D.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a图表示胞吞,b图表示胞吐。【详解】A、a、b图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吞噬细胞对病原体摄取和处理与胞吞有关,A正确;B、神经递

质一般是通过胞吐的形式(b过程)进入突触间隙的,其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错误;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b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D、一般情况下,经b胞吐分泌出细胞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但也有例外,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由的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也是胞吐,D正确。故

选B。12.图一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二表示某种分子跨膜运输的过程图解,、b为相关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一中的①是糖蛋白,细胞癌变后该物质含量减少B.图一中决定生物膜功能复杂程度的关键性物质是③

C.图二所示为主动运输过程,可表示Na+被神经元吸收D.图二所示的过程可以证明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是运动的【答案】C【解析】【分析】图一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蛋白质;

图二是主动运输过程,a是载体蛋白,b是ATP。【详解】A、图一中的①是糖蛋白,细胞癌变后该物质糖蛋白含量减少,A正确;B、图一中决定生物膜功能复杂程度的是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正确;C、Na+被神经元吸收的方式是被动运输,而图二所示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D、图二所示的过程是主动运

输,需要载体蛋白,此过程可以证明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是运动的,D正确。故选C。13.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造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但不能确定此条件下淀粉酶是否有活性C.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D.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

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研究酶的特性有很多实验,如常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来验证酶的高效性,而常用无机催化剂作为条件对照;常用蔗糖和蔗糖酶、淀粉和淀粉酶等来验证酶

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的底物;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常用淀粉和淀粉酶来进行等等。实验设计应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无关变量一致。【详解】A、据图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

余量,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应该是盐酸的作用,并不不能确定此条件下淀粉酶是否有活性,B正确;C、据图示可知,pH为3时和pH为9时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时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时的酶活性,原因是

pH为3时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了实验结果,C正确;D、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时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时淀粉的剩余量,故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错误。故选D。1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只能发生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人在剧烈运动时,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速率更快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D.ATP中的

化学能可以用于肌细胞收缩、生物发电、大脑思考等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

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人在剧烈运动时,ATP和ADP间的相互转

化速率更快,B正确;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C正确;D、ATP中的化学能可以用于肌细胞收缩、生物发电、大脑思考等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15.如图是细胞呼吸

过程,Ⅰ、Ⅱ、Ⅲ代表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至③代表生理过程,甲、乙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都具有双层生物膜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和NADHC.①放能最多,③放能最少D.Ⅲ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Ⅰ、Ⅱ、Ⅲ分别代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①、②、③分别代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A、据图分析,Ⅰ表示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Ⅱ表示进行有氧呼

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基质,两者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B、据图可知,甲、乙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和NADH,B正确;C、图示三个过程中,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C错误;D、Ⅲ表示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D错误。故选B。16.蓝莓果实含水量高,且成熟

于高温多雨季节,采摘后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故耐储存和耐运输性较差。研究发现,低温储存、适当剂量的短时辐射处理、调整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对果实表面进行涂膜处理等方式均可有效延长蓝莓的储藏时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低

温能够降低蓝莓及其附着微生物的酶的活性B.调整储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降低氧气的浓度C.辐射处理是为了使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以杀死微生物D.蓝莓果实表面涂膜处理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和氧气的进入【答案】C【解析】【分析】延长水果

、蔬菜的储藏时间储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详解】A、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延长储存时间,A正确;B、在低氧条件下,蓝莓的呼吸作

用最低,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B正确;C、辐射处理是杀死微生物,减少微生物的消耗,不是使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蓝莓果实表面涂膜处理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和氧气的进入,降低蓝莓的呼吸作用,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

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B.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会使溶液出现灰绿色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可产生CO2D.酒精的产生说明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正确;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B正确;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线粒体基质可以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C正确

;D、酒精的产生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但不能说明其只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如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细胞呼吸产物CO2和酒精的鉴定,掌握实验装置的设置、所使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18.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

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B.过滤时应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C.分离色素时应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D.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

】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

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3、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提取叶绿素使用无水乙醇,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A错误;B、过滤时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以防止无水乙醇挥发

,B正确;C、分离色素时不能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否则色素会溶入层析液中,C错误;D、不同材料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相同,来自不同材料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含量可能不同,经过纸层析后,在滤纸上的排列顺序相同,色素带粗细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B。19.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间期细胞核内进行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B.分裂前期出现了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C.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D.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分裂前期的两倍【答案】A【解析】【分析】分裂间期时间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

质的合成,DNA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详解】A、分裂间期时间长,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A错误;B、分裂前期的特点是出现了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B正确;C、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

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便于观察,C正确;D、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A。20.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尖培养时,洋葱底部要接触水面,并定期

换水B.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C.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心D.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后,继续观察该细胞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根尖培养时,洋葱底部要接触水面,并定期换水,A正确;B、制作临时装片的顺

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B正确;C、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要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心,然后转换成高倍镜观察,C正确;D、找到分裂前期的细胞后,该细胞已死亡,不能继续观察该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D错误。故选D。21.下列关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分化叙述,正确

的是()A.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都不同B.细胞分化是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C.任何条件下,已分化的细胞均保持分化后的状态D.分裂结束的细胞都会分化且分化程度与分裂能力呈负相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

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内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但不是的的所有的蛋白质均不同,如均合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等,A错误;B、细胞分化是发育的基础且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B正确;C、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和不可逆性,但是植物细胞在离体且受到一定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可能进行脱分化、再分化,C错误;D、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三个去向:继续分裂、暂不分裂和分化,D错误。故选B。22.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RIP3蛋白激酶通过调节

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C.若提高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D.与细胞凋亡相比,细胞坏死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

【答案】B【解析】【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详解】A、同一个体内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每个细胞中一般都存在控

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B、RIP3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因此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B正确;C、若提高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坏死,C错误;D、题干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RIP3蛋白激酶

的基因表达有关,D错误。故选B。23.图甲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部分),图乙表示该动物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个细胞,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bc段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过程B.图甲a点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C.图乙细胞处于图甲的bc段时期D.

图乙中细胞产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图甲中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因此该曲线最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则bc段是减数第二

次分裂过程。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详解】A、据题意可知,b点之后同源染色体数目为0,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则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该过程精细胞未形成精子,A错误;B、据题意可知,图甲O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a点

时同源染色体还没分离,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C、据题意可知,图甲中bc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图乙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C正确;D、据题意可知,图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图乙右侧的两条染色体来自于同一染色

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应该相同,但其出现了差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正确。故选A。2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静止不动,易于观察B.有丝分裂末期,解旋酶使染色体解旋为细丝状的染色质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都可发生核膜

的重建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

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

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较清晰、形态较稳定,易于观察,A错误;B、解旋酶可使DNA分子两条链间的氢键打开,而不是使染色体解旋为细丝状的染色

质,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都可发生核膜的重建,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故选C。25.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通常要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

子,并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以下有关此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要么是X染色体,要么是Y染色体C.如果只考虑细胞中染色

体上的遗传物质,人体产生的精子总的种类最多只有223种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得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组成多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卵细胞。【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一半来自卵细胞,A错误;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要么是X,要么是Y,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产生的精子中,性染色体要么是Z,要么是W,B错误;C、如果只考虑细胞中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人体产生的精子总的种

类最多可能超过223种,如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得有性生殖的后代遗传物质组成多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正确。故选D。26.历史上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关于格里菲思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证明DN

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不能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R型细菌能够使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恢复活性,从而产生毒性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和DNA都没有失活【答案】B【解析】【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B、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提出转化

因子是什么,也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的遗传物质重组,合成S型细菌的蛋白质,从而产生毒性,C错误;D、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

内部的DNA热稳定性较高,加热只使其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在加热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又能恢复双螺旋结构,逐渐恢复活性,D错误。故选B。27.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无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DNA中找到3

H、32PB.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35S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模板: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

组装→释放。【详解】3H、15N既可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又可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仅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只能发现噬菌

体的DNA分子上带有3H、15N、32P,15N属于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完全没有35S,A正确。故选A。28.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链状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

间通过氢键连接C.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D.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结构特点:①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

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链状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分别位于DNA分子

的两端,A正确;B、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C、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其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碱基构成,故三者数目相等,C正确;D、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它们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保

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29.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次分裂都要进行DNA的复制B.真核细胞中D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C.原核细胞中合成DNA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D.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可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次级精(卵)母细胞是没有进行DNA复制的,A错误;B、真核细胞中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B错误;C、原核细胞中合成DNA的酶促反应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

心技术可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D。3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

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答案】B【解析】【详解】一种氨基酸对应有一种至多种密码子决定,A错。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可以逆转录生成DNA,B正确。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生成RNA和翻译合成蛋白质,

C错。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互补的RNA,但转录是以基因一条链为模板的,D错。【点睛】明确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题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31.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

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常用_____(填方法)。(2)动植物细胞中均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④时,可选用藓类的小叶来观察,原因是_____。(4)⑦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其生理功能是_____,人的胰岛B细胞与口腔上皮细

胞相比,该结构中a的数目_____(填“多”或“少”)。(5)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_____(

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答案】(1)差速离心法(2)[①]高尔基体(3)藓类小叶的细胞中叶绿体大而数目少(4)①.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②.多(5)⑤→③→①→⑥【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为高尔基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叶绿体,⑤为核糖体,⑥为细

胞膜(a表示糖蛋白,b表示磷脂,c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⑦为细胞核(a表示核孔,b表示核仁,c表示染色质)。【小问1详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小问2详解】结构①为高尔基体,其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

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小问3详解】由于藓类的小叶中叶绿体大而数目少,是观察叶绿体的适宜材料。【小问4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为

糖蛋白,胰岛B细胞需要接受血糖浓度信号、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等信息,因此其糖蛋白比口腔上皮细胞多。【小问5详解】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再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最后分泌出细胞,因而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⑤→③

→①→⑥。32.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中a、b、c所示,■、▲、○表示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具有__________等特点,其生物学意义为__________。(3)类型b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在噬菌体、细菌、果蝇及小鼠这

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类型c进行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4)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

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_________组。【答案】(1)①.Q②.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2)①.需要载体蛋

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②.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3)①.ATP②.细菌(4)甲【解析】【分析】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故P为外表面;图中可以看出,a、b、c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蛋白

可以运输两种物质,其中一种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一种顺浓度梯度(离子势能提供运输能量),b方式是正常方式的主动运输;c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光能驱动。【小问1详解】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故P为细胞外侧,故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

侧。【小问2详解】主动运输较被动运输而言需要耗能、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通过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类型b中,运输○时消耗了

ATP,说明其能量来自于ATP。c类型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光能,噬菌体、细菌、果蝇及小鼠这四种生物中,有的细菌能利用光能,说明最可能采用c类型运输的生物为细菌。【小问4详解】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甲组正常呼吸而

不受影响,乙组因呼吸受到抑制而导致主动运输减弱,故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因主动运输而被吸收)的是甲组。33.下图是用红光和蓝光处理后,某植物表皮气孔的开放情况。其中A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照射下测得的气孔开度,B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照射2小时后,添加

蓝光照射测得的结果。请回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2)气孔开度的大小将影响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若在1小时增加红光照射强度,则光合速率将____。(3)能吸收红光和蓝光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在

提取该色素时为防止其被破坏需添加____。色素吸收光能后先转变为____中的能量,再经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中的化学能。(4)据图推测,可通过____来增加气孔开度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答案】①.光照时间和有无蓝光

②.二氧化碳的吸收③.不变④.类囊体膜⑤.碳酸钙⑥.ATP和NADPH⑦.增加其它颜色的光(增加复合光)【解析】【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和有无蓝光,因变量为气孔开度情况;分析曲线A,在红光照射下,气孔开度现增加然后达到饱和;AB曲线

对比分析,蓝光对气孔开度有促进作用。【详解】(1)光照影响保卫细胞的气孔开放。A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照射下(此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测得的气孔开度。B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的前提下,添加蓝光照射测得的结果。A、B

两曲线所示结果说明蓝光可进一步促进气孔开放。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和有无蓝光。(2)气孔开度的大小将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若在1小时增加红光照射强度,因为A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照射下(此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测得的气孔开度,则光合速率将不变

。(3)能吸收红光和蓝光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在提取该色素时为防止其被破坏需添加碳酸钙。色素吸收光能后先转变为ATP和NADPH中的能量,再经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中的化学能。(4)据图推测,增加蓝光后气孔开度增大,所以可通过增加其它颜色的光来增加气孔开度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点睛】植物色

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一个因素,本题中“A曲线是在饱和红光照射下测得的气孔开度”,所以增强红光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34.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某动物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

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该个体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_____。(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

细胞有_____;类型c的细胞含_____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3)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答案】(1)①.次级精母细胞②.EXF、eXF、EY、eY(2)①.乙和丙②.2③.0或n(3)①.b→a②.d→c【解析】【分析】1、分析图1可知: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

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为精原细胞。的2、分析图2可知:类型a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类型c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以是体细胞;类型d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类型e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细胞甲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表示次级精母细胞。该个体的基因型为EeXFY,其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EXF、eXF、EY、eY。【小问2详解】据分析可知

,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类型b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而且DNA数目是体细胞DNA的2倍,所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与图1

中的乙和丙对应。类型c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以是体细胞,其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如果类型c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如果类型c的细胞是体细胞,则可以存在n对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着丝粒分裂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

所以可以是b→a,也可以是d→c。3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图甲和图乙为两类不同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原因是_____。一般只有类似图甲基因表达过程的生物有_____(至少举两例),合成蛋

白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_____,翻译过程除了mRNA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有_____。(2)图乙中,翻译过程的方向是_____(填“a→b”或“b→a”),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3)若图乙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控制关系是_____。【【答案】(1)①.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②.蓝藻、细菌③.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④.tRNA、rRNA(2)①.a→b②.相同③.翻译这些肽链的模板(mRNA)相同(3)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

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解析】【分析】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故为原核生物;乙图中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独立进行,为真核生物。【小问1详解】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一

般只有类似图甲基因表达过程的生物为原核生物,如蓝藻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的,故其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过程需要mRNA(翻译的模板),此外还有tRNA(转运氨基酸)和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小问2详解】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图乙中翻译的方向为a

→b;由于翻译这些肽链的模板(mRNA)相同,故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相同。【小问3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导致功能异常。若图乙是

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控制关系是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