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沧州市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 生物含答案.doc,共(17)页,6.65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efd15f57963e96144fd866949908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考试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结构与功能观是基本的生命观念之一,它体现为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有人认为“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下列叙述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蛋白质变性后
,其生物活性也会随之丧失B.为加快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动物卵细胞体积一般较大C.水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适合作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这与碳原子的结构有关2.5-氟尿嘧啶(5-FU)是尿嘧啶5位碳上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能抑制脱氧
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也能干扰基因的表达;环磷酰胺也可以抑制DNA的合成,而且大剂量的环磷酰胺会抑制B细胞活性和相关抗体的形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5-FU和环
磷酰胺都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B.5-FU可能使mRNA结构异常,从而干扰基因的表达C.环磷酰胺可以将肿瘤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前期D.注射大剂量环磷酰胺可导致人体被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增大3.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
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基因R/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
1:1,现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体色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A.4种B.3种C.2种D.1种4.2020年9月,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土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赛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解
析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发现该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可以通过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其基因组长度29.8Kb,为单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
真核生物的信使RNA非常相似,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表达出RNA聚合酶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2019-nCoV属于RNA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2019-nCoV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侵入细胞的方式和T,噬菌体相同C.人类成
熟mRNA应该具有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D.2019-nCoV增殖过程中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正常人体细胞中完全相同5.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由于DNA发生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对此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基因
的启动子部位被修饰,则可能会抑制RNA聚合酶的识别B.男性吸烟者的精子活力下降与其中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有关C.正常的细胞分化可以体现出细胞层次上的表观遗传D.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皆是由表观遗传引起6.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
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B.甲患者珠蛋白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
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D.通过染色体检查不能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7.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图1曲线为人体某过程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1表示温
度交替变化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BC段感受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B.若图1表示正常人一天内的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C.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则该图AB、CD段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变化D.若图1表
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8.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
如下,①~④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II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III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A.甲-④,乙-②,丙-①,丁-③B.甲-①,乙-②,丙-③,丁
-④C.甲-④,乙-①,丙-②,丁-③D.甲-③,乙-①,丙-④,丁-②9.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体可通过激素调节来维持稳态。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水稻患恶苗病体现了植物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C.喷洒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提高开花期传粉不充分的油菜产量D.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10.地理学科认为:植被的地理分布主要取决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
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分布特点。如图3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
素是水分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造成ABC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11.农业生产上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单作或间作的种植方式。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间作是在同
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作或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4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
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12.如图5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3.如图6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鱼种乙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b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
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形数量增长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的能量流动方向完全相同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
有选错的得0分。14.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
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有A.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B.线
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几种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C.真核细胞的DNA有极高比例的核苷酸序列不表现遗传效应,线粒体和细菌DNA却并非如此D.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15.科学家利用基因型为hr(噬菌斑透明且大)和h+r+(噬菌斑混浊且小)的两种T2噬菌体同时侵染未
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分离得到了hr、hr+、h+r和h+r+4种子代噬菌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32P对噬菌体的DNA进行标记B.T2噬菌体复制的模板、原料和酶均来自大肠杆菌C.两种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D.大肠杆菌裂解后,hr、hr+、h+r和h+r
+的比例为1:1:1:116.芸苔素内酯(BR)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第6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BR溶液处理芹菜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同浓度下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得到如图7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BR在植物体内最可能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实验结果显示,BR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C.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R浓度在0.2~0.4mg/L之间D.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BR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17.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
。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种群数
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18.进行实验探究时,为减小误差、增加可信度,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A.AB.BC.CD.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9分)三、非选择题:共59分。第19-2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3、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4分。19.(本题每空2分,共14分)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
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参与常春藤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图9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1)图9中①是卡尔文循环,
该循环中物质变化的意义是。(2)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方法是。细胞同化HCHO的场所是。(3)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
况的实验。表1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胁迫下测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10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11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①表中的对照组是(①②③)。②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
气孔导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③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B.气孔导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C.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4)高浓度的甲醛胁迫
,超出植物抗逆的范围,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综合分析表1、图10和图11的信息,写出在低浓度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20.(每空2分,共12分)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
缘的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图12
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MNDA的作用是。(2)由图1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这一过程可以用图13中(填“x”“y”或“z”)曲线表示。(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4)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21.(每空2分,共10分)烟草含有24条染色体,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不影响其减数分裂过程,但会引起含缺失染色体的一种配子(不确定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致死。现有含如图14所示染色体的某株烟草,其中A、a基
因分别控制烟草的心形叶和戟形叶。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4中A、B、C基因在5号染色体上呈排列。只考虑烟草的叶形,该株烟草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2)若现有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个体可供选择,为了确定染色体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用“O
”代表缺失的基因,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实验:选择染色体缺失个体与,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结果预测:若染色体缺失个体为父本,后代全为心形叶;染色体缺失个体为母本,后代心形叶:戟形叶=1:1,则染色体缺失会使配子致死;若反之,则为另一种配子致死
。(3)已知B、b基因控制烟草的株高,D、d基因控制焦油的含量。现有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若想确定D、d基因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可让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说明D、d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上;若后代,则说明
D、d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22.(每空2分,共8分)2021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水”,强调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鼓励公众共同行动保护修复湿地。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
多种生态功能,湖区内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白鳍脉、胭脂鱼、东方白鹳等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泥沙围垦,湖区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小,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
括,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2)洞庭湖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蛋→鱼→鱼鹰。鱼同化的能量与鱼鹰同化的能量之间存在差值,差值部分能量的去向是。(3)洞庭湖中荷花的花香可以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23.[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醋,又称酢、醯、
苦酒、米醋,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记载“醯人主醯”,“醯”是指醋和其它各种酸味品,由此推算,醋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中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风味独具,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5所示。(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2
)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图16: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
势如图17所示。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1分)。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
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24.[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2019年1月24日,权威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
论》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三个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目前这些猕猴具有昼夜活动紊乱、睡眠障碍、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表型,这
为研究人的节律紊乱相关疾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回答以下问题:(1)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由Cas9和向导RNA(一段能特异性引导Cas9到靶序列处的RNA)构成。该复合体能与DNA分子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并在合适位点切断DNA双链,由此可知Cas9属于基因工程中的酶,切
开的是键。一般来说,在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对不同DNA进行编辑时,应使用Cas9和(填“相同”或“不同”)的向导RNA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2)从分子水平上分析,科研人员可采用技术检测是否成功的敲除了猕猴的B
MAL1基因。(3)获得体细胞克隆猴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至少答三点)。(4)选猕猴做实验对象的优点有很多,例如:猕猴除了具有昼夜节律这一特性外,在上与人类高度相似,可以用来研究脑疾病和高级认知功能。(5)上述成果
表明我国正式开启了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这有助于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缩短药物(1分),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加快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的进程。(6)在试验中,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很高的概率会“脱靶”。谈谈你对中国首
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