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13)页,1015.4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603d9d58821e9de5346e65b60f41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前28题每题2分,后12题每题1分,共计68分。)1.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
武岩石柱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2.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C.议会主导下
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3.十五、十六世纪,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一状况反映了()A.
专制王权国家最早开始海上探险B.殖民探险者与专制君主遵守契约精神C.西欧国家顺应了资本积累的需要D.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形成利益共同体4.16—17世纪,西班牙在拉丁美洲以贵金属开发为核心,建立起封建性的大庄园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的不是玉米而是
从欧洲引进的小麦。这一举措()A.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B.促进了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C.以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为出发点D.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均衡化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奴隶贸易的发展B.交通工具的进步C.全球联系的加强D.资本主义的兴起6.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
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这反映了伏尔泰()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
值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7.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A.蒸汽机的改良和
运用B.手工工场的建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厂制度的建立8.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
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C.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D.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9.19世纪前期拉丁美洲流传这样一首诗:“圣马丁无私、善
良的手,轻轻揩干美洲母亲的泪水,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欢乐,消除了母亲三百余年的痛苦与伤悲!”该诗赞颂圣马丁主要是因为他()A.领导西属拉丁美洲实现了独立B.使海地成为最早独立的拉美国家C.率领巴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帮助墨西哥颁
布了资产阶级宪法10.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也投入战争。导致“德皇什么都不缺,但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是()A.奥匈帝国和德国
为盟友关系B.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C.避免巴尔干成为冲突的焦点D.列强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11.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
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12.1922年,列宁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提到当时苏联农民“正废寝忘食地重
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和各种设施。”据统计,1923年的苏联农民平均每天有11.51小时用于生产劳动。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生产关系调整符合农民的愿望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C.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
人民在战争时甘于奉献13.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专政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14.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在其八千字电报中指出:“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
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推毁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苏联)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战后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期盼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苏联整体实力大大强于美国D.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15.1959年,法国总统戴
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C.力图摆脱冷战思
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了多极化16.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B.承认市场管理体
制,造成了经济混乱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17.二十国集团成立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二十国集团机制内积极倡导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推动相关国际组织改革,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反映出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是()A.世
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化18.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最有可能是()A.《新全球史》B.《资本主义史》C.《西方世界的兴起》D.《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19.刘向《战国策》书录》中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
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意在说明()A.礼乐制度渐趋完备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天下共主”局面丧失D.各国纷争华夏认同20.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存的代
表性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称为“蛋壳陶”。这个文化遗存位于图中的()21.何尊是周朝代表性酒铜器祭祀用品,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写有的“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这
反映了西周当时()A.青铜铸造水平领先世界B.已经迈入早期国家阶段C.集权的政治制度大体形成D.王权与神权统治相结合22.汉初“私铸钱盛行,钱法很乱。”针对此情况,“自前一九三年(惠帝二年)至前一一三年(武帝元鼎二年),钱法变了九次,也就是在铸钱问题上,朝廷和豪强做了九次斗争,到第九次朝廷才取得胜
利。”朝廷这些做法的根本意图是()A.规范货币发行B.打击豪强势力C.发展商品经济D.加强中央集权23.卫人吴起在楚国、卫人公孙鞅在秦国、郑人申不害在韩国、中山国人乐毅等在燕国的变法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上取消了世卿世禄制和分土封侯制,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新的统治制度。这主要说明
当时()A.人才流动日趋频繁B.变法推动社会转型C.分封制度开始瓦解D.争霸战争愈演愈烈24.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然)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此时洛阳繁盛主要是由于()A.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C.
士族南迁D.地处运河枢纽25.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反映出三省体制()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分工明确且彼此制约D.有助于减少
决策失误2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①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2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
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和北方相比,社会相对安定28.传统理学认为圣人的道德标准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守仁则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终日做
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王守仁的圣人观()A.悖离了传统儒家的道德主旨B.提高了陆王心学的地位C.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D.代表了新兴阶级的意志29.《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赵匡胤即位之初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问道于赵普。赵普对曰:“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与“稍夺其权”相关的举措是()A.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B.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D.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30.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
施控制。元朝在边疆设行省,辽阔的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由此可见,元朝()A.造成地方权力过大局面B.在疆域范围内普遍实行行省制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31.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
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B.北宋时期纸
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32.康熙对诸臣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北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反映了清朝()A.版图进一步开拓巩固B.长城内
外治理一体化C.边疆治理方法有创新D.长城防范力度被削弱33.有学者认为,军机处可被视为内阁的凝缩组织,甚至还提出了“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的观点。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最有可能是,内阁和军机处()A.共同拥有票拟政令的职权B.共同推动宰相制度的重生C
.均为处理军务的特殊部门D.均为君主施政的辅助机构34.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的演讲“(虎门销烟)……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这反映了英国的根本意图是()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满足工业革命的扩张需求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的平等贸易35.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36.右边图表的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年代满汉总督比例(年代)满汉巡抚比例18605:518606:918615:5
18614:1118624:618622:1318633:718631:1418642:818640:1518651:918650:15A.最终被满汉地主阶级武装联合镇压B.导致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的专制统治D.促使清朝
对内政外交实施全面改革37.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曾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里的“非凡努力”()A.促进了制度的变革B.实现了自强求富C.开启了近代化尝试D.推动了社
会转型38.下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A.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B.使中国有沦为殖民地
的危险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引发D.使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39.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
表明()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40.“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
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出自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影响最大的是()A.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陆B.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清政府因大量割地赔款而不堪重负二
、非选择题(41题15分;42题17分;共计32分。)41.改革·变革(15分)材料一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摘编自司
马光《资治通鉴》(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影响。(6分)(施:朝中禁用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材料二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记录了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
民的生活状况。(2)分别指出材料二①②③史料的类型,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印证了宋朝商业变革的哪些史实。(5分)(2)史料类型: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3分)史实:海外贸易发达;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东京城商业区广泛分布在城市聚居区,形成街市、夜市等。(3分)材料三民国的诞生是中国
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
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4分)(3)说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
民的原则;提倡民族平等,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分)42.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17分)材料一(1)结合所学,描述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后果。(3分)(1)历
史现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建立。(2分)后果: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2)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仿照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下面三则材料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材料二(3)有学者认
为,两极体制既导致全球的动荡和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选择题答案1-5:BDDAC6-1
0:ADBAD11-15:CACDC16-20:AAACB21-25:BDBAD26-30:DCCAD31-35:ACDBC36-40:BCBAC◆前28题每题2分,后12题每题1分,共计68分。材料题答案41.参考答案(本题15分)(1)措施:朝中禁用
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迁都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任三点3分)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
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分)(2)史料类型: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实物史料(图像史料)。(3分)史实: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东京城商业区广泛分布在聚居区,形成街市、夜市等。(2分)(3)说明:推翻封建帝制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促进了民族平等。(任两点4分)42.参考答案(本题17分)(1)历史现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建立。(2分)后果: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2)(任选一则,4分)材料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94
1年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本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随后英、法、中等国对日宣战。1942年元旦,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正式形成。(4分)材料四:雅尔塔会议的召开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
走向胜利,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商讨战后对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及主要战犯处置、战后美苏势力范围划分等问题,基本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4分)材料五:二战后德国走向分裂1948年,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
封锁失去实际意义。经过长期斗争后,双方于1949年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之后,苏联在其占领区扶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美英法在其占领区扶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从此,德国走向分裂。(4分)(3)观点:赞成
“两极格局体制导致全球的动荡与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的观点。(2分)论述: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建立,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进行争霸,导致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如朝鲜战
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2分)但由于美苏势均力敌,谁也不敢首先发动针对对方的战争,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两极格局的瓦解以苏联解体为标志,是在世界局势相对缓和,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不是通过
缔结国际条约来实现的。(3分)总结:美苏两极格局虽然导致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与不安,但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世界和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