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易错题17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当断不断,不该断却断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1)页,68.4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5070e30b772ae93663297ce5bcc0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易错题17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当断不断,不该断却断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易错原因——四个不能识别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看名词代词,明确句子主语宾语。【攻略二】看对话词,明确
句子结构关系。【攻略三】看虚词,明确句子首尾标志。【攻略四】看句式,明确特殊句式与固定句式。【攻略五】看修辞,明确句子的相似结构。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文言断句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也是考生易错题型之一。近年来,断句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题型难
度加大。考题一般要求断句三处。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可断可不断的地方。断句的原则为:大断小停。意即:要首先考虑大的必须要断的地方,不要被小停顿之处干扰。★易错原因——1.不能识别出句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对话词。2.不能识别出句中的特殊句式与固定句式。
3.不能识别句中的短语结构(如动宾、主谓等)。4.不能识别出句中的修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
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
,惟欲犯法,不能改过。”(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谋小仁者[A]大仁[B]之贼[C]故[D]我有天下[E]以来[F]绝不[G]放赦。【答案】1.ACF【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是判断句,在“者”和“贼”后断开,即AC处;“以来”是状语,在“以来”后断开,即F处。故在ACF三处断句。参考译文:贞观七年,唐太宗对近臣说:“天下愚笨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的人不会作恶,愚笨的人常常犯法。凡
是宽宥赦免的恩典,只便宜了不守法令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两次赦免,好人沉默不语。’凡是培育杂草就是伤害庄稼,施恩给坏人就是伤害好人。从前蜀国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他们讲说治乱之道,讲得非常齐全
,但从来不曾说到赦免。’所以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没有赦免,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赦免几次,最终倾覆败亡。施合小恩惠的做法,是对大德的伤害,所以我从有天下以来,绝不发布赦令。现在天下太平,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恐怕
愚笨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却不能改正过错。”1.看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的主语宾语。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首先应找出其中的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代词(自、吾、尔、汝、余、我、予、彼、寡人、臣、妾、朕、孤、君、公、
卿、子、先生、足下)。名词与代词一定,句子的主语与宾语就确定了,然后就可以据此断句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示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把它像瓦砾石块一样锄掉了,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两人还曾经坐在同一张座席上读书,有贵人乘车摆着仪仗从门前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了书出门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
位,说:“你不是可以做我朋友的人。”2.看对话词,明确句子结构关系。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示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
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
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分析: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译文:湖阳公主成了寡妇,(光武帝有意让她再
嫁),便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的群臣,仔细揣摩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宋公(大司空宋弘)仪容庄重,道德高尚,是(其他)众臣比不上的。”汉武帝说:“待我想个办法(促成此事)”。不久后,宋弘被汉武帝召见,光武帝(事先)让公主坐在屏风后
面,(带有深意)地对宋弘说,民间谚语说,高贵了要换朋友,有钱了要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答道:我只听说,对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可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光武帝听后,回过头向里边的湖阳公主说:“看来此
事是不成了。”示例2: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
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
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3.看虚词,明确句子首尾标志。古人写文章,不用标
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句首词有:“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
既而”、“俄而”、“乃今”等;句末词有:“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例略。4.看句式,明确特殊句式与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
后置)。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
┅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例略。5.看修辞,明确句子的相似结构。文言文中往往会用
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
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一、(广东2024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
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悉使
羸兵负草[A]填之[B]骑[C]乃得[D]过[E]羸兵为人[F]马所蹈藉[G]陷泥中【答案】B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操)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
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填之”的主语是“赢兵”,“之”作“填”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从固定句式看,“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赢兵”作“为人马所蹈藉”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E处断句;“陷泥中”的主语是“赢兵”,省略主语,其前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BEG。参考译文:霎时,
烟火满天,人马被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兵随后杀来,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
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伤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二、(湖南衡阳202
4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钩得船则浮锱铢失船
则沉非千钩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选自《韩非子·功名》)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千钩得船则浮[A]锱铢[B]失
船则沉[C]非千钩[D]轻锱铢[E]重也[F]有势之与无势也【答案】ACF【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千钧的重物有船载就能浮起来,很轻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下沉,不是千钧的东西轻,很轻的东西重,而是因为有船这个“势”和没有船这个“势”(是不一样的)。“千
钩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是并举成分,应在中间断开,即A处;“非千钩轻锱铢重也”是对前面两个并举成分的原因分析,应在“非”前断开,即C处;“非千钩轻锱铢重也”是判断句,句末语气词“也”表判断,故应在“也”后断开
,即F处。参考译文:只有才能没有势位,即使是贤德的人也不能制服无德无才的人。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上,那么它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不是木材长高了,是它处的地位很高。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
权势重;尧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千钧的重物有船载就能浮起来,很轻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下沉,不是千钧的东西轻,很轻的东西重,而是因为有船这个“势”和没有船这个“势”(是不一样的)
。所以短的东西因为地位高而俯视千仞,无德无才的人因为权势可以控制贤德的人。君主,全天下的人合力来拥戴他,所以地位巩固;大众同心且共同拥立他,所以他尊贵。臣子坚守自己的所长,尽自己的所能,因此叫做忠。三、(2023-2024重庆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余为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
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屡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节选自《东坡全集·卷三十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幅巾A杖屡B岁时往来C于D张氏之园E以与其F子孙游G
将H必有日矣解析【答案】BEG【解析】"幅巾杖履"为并列结构,做句子的谓语,主语"我"承前省略,语意完整,故B处应断开。"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介词结构"于张氏之园"做状语,置于谓语后,其后应断开,即E处应
断开。"游"做"与其子孙"的谓语,"将"与下句关系密切,故G处应断开。综上,三处需要断句的是BEG。参考译文: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
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四、(2023-2024吉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阖闾痛此二姬,乃厚葬之于横山,立祠祭之,名曰爱姬祠。因思念爱姬,遂有不用孙武之意。伍员进曰
:"臣闻'兵者,凶器也',不可虚谈。诛杀不果,军令不行。大王欲征楚而伯天下,思得良将夫将以果毅为能非孙武之将谁能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者乎?夫美色易得,良将难求,若因二姬而弃一贤将,何异爱莠草而弃嘉禾哉!"阖闾始悟。(节选自《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
需要断句,请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思得A良将B夫将以C果毅为能D非E孙武之F将G谁能H涉淮逾泗【答案】BDG【解析】"思得良将"的主语是"大王",承前省略,表意完整,应在"将"后断开,故B处应断开。"夫将以果毅为能"中有固定句式"以……为……",单独成句,故D处应断开
。"非孙武之将"为否定判断句,承前省略主语"良将",其前后都要断开,故G处应断开。综上,三处需要断句的是BDG.参考译文:阖闾对两个妃子的死非常痛心,于是把她们葬在横山上,建立了一个祠堂用来祭拜她们。因为阖闾非常的想念爱妃,于是又了不想重用苏武的意思。伍员进言
说:“微臣听说过‘士兵是一把利器啊。’不能妄自菲薄。如果刑法不果断的用,那么军令就没用了。大王想征讨楚国而向天下招贤,想得到良将,好的将领要果敢勇毅,而不是孙武这样的将领,难道还有谁能渡过淮河和泗水,越千里而战的人才吗?美女很容易得到,良将则是很难求得到的。如果是因为
两个美女而放弃了一员上将,这和喜欢杂草而丢弃稻苗有什么差别吗!”阖闾顿悟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
及矣。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答案】CEI【解析】“者”在主语后,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后断;“于内”“于外”均为状语后置句,状语后断开。【译文】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朝廷之内养虎成患,在朝廷之外疏远忠臣贤士,这是逐渐积累之后形势发展使他这样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3分)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岂R不S痛T哉【答案】EKQ【解析】“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因主语较长,应在“者”后停顿;“不以立节行谊”与“而以妄
死悲名”结构一致,独立成句,分别断开;“岂…哉”,因定句式,“岂”为疑问副词,用于句首,其前停顿。【译文】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
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臣节义理不顾而死在哪里(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夫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操A弦B骤C作D忽E然F变G之H急I者
J凄K然L以M促N缓O者P舒Q然R以S和【答案】DHN【解析】“操弦骤作”,省略了主语,“操弦”“骤”是状语,谓语为“作”,应在“作”后断开,即D处断开;“忽然变之”,省略了主语,“忽然”是状语,“变”是谓语,“之”是宾语
,应在“之”后断开,即H处断开;“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结构一致,应在“促”后断开,即N处断开。【断句】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译文】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
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
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3分)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不R死【答案】JLO【解析】“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故在“听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J处、L处和
O处;由下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复上文语句,应单独成句,即O处。J、L、O处需加句读。补充:“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此处中间有两处可断,“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较合适;如果断成“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则
明显不当。【译文】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诵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
粗葛布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殷代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越国送来的这两个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