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4)页,1.53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af49bfee1d522ece8bc46aa66ed20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学年4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下图表示人类各文化发展阶段的人均日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读图回答问题。1.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文化发展阶段都主要消耗一种能源D.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2.现代人类消耗的能源大部分属于①可再
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④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种类、利用深
度不断发展,故C项错;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能源利用以生物能为主,A错;后三个阶段,能源利用由生物能为主转为以矿物能源为主,B错;人均能源消耗的增长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确。【2题详解】现代人类利用的
能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为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矿物能源是地质时期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在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作用后形成,其本质属于太阳能。故B选项正确。唐诗《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3.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的特点()①规模较小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③聚居的人口较少④呈团聚型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答案】3.D4.A【解析】【分
析】考查聚落特点,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这种分散的聚落形态是山区聚落的特点。平原地区聚落是团聚状的。山区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3题详解】雨里鸡鸣一两家,一个聚落,只听到一两家鸡鸣,说明住户少,人口少,
聚落的规模小,故诗句描述的聚落人家少,规模小,①对。空间分布相对分散,②对。聚居的人口较少,③对,该地住户稀少分散,是山区聚落的特点,平原区村落住户多,团聚型是平原地区聚落形态的特点,④错。D对,A、B、C错。故选D。【
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聚落位于山区,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气候、河流、土壤不是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点睛】根据山区聚落、平原聚落的形态特征差异,山区聚落规模小、分散,人口少,分析诗句中聚落分布区域,主要特征
,及形成原因。读北半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5.1880-1990年来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明显变化B.波动下降C.直线上升D.波动上升6.下列人类行为可能与全球气温变化有关的是()①大
量燃烧煤炭②大量围湖造田③大量砍伐森林④大量抽取地下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1880-1990年气温有上升有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D项正确,波动上升。【
6题详解】全球变暖的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在增加,大量燃烧煤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消耗的温室气体就会减少,①③都会增大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剧全球变暖的程度,C项正确。②④与全球变暖无关。7.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常见且危
害范围最广的是()A.地震和火山B.洪涝和干旱C.滑坡和泥石流D.台风和海啸【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详解】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最常见且危害范围最广的灾害是洪涝和干旱,B正确。360大
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广东有四个城市位列前五,其中东莞当选最“空”城市。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8.影响东莞当选最“空”城市是因为()①自然资
源丰富②工资水平高③气候环境优美④就业机会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人地矛盾加剧B.人口老龄化加剧C.就业压力加重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答案】8.C9.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8
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东莞为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春节期间“空城指数”高,说明春节期间流出人口多,为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东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故能吸引人口迁入。故C②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江西因最“拼”带来的影响,即因人口迁出带
来的影响。人口迁出会使本地资源开发、环境破坏减轻,人地矛盾得以缓解,A错误;迁出人口主要是青壮年,青壮年迁出会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B正确;人口迁出使得本地就业压力减小,C错误;因人口迁出主要是农村人口
,区域总人口数减少,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应该上升,D错误;故选B。10.下图为某城市2013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B.105.6万C.97.3万D.85.4万
【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详解】读某城市2013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木桶效应理论指容量由木桶的短板决定。根据图中数值,短板是劳动就业人口,所以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97.
3万,C对。A、B、D错。故选C。【点睛】木桶效应理论指木桶容量由短板决定。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问题。11.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增加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C.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5年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
份是2010年12.图示信息反映A.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B.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C.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答案】11.C12.D【解析】【分析】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判读及其人口迁移
的原因、影响。【11题详解】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该地总人口增长率应为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读图,1995年该地自然增长率为1%,净迁入率为-1%,总人口增长率为0,依此方式计算
可知,1995年之前总人口增长率小于0,1995年后总人口增长率大于0,说明该地1995年之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1995年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A错;该地人口数量最少的年份为1995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3年,C对,D错;2001年后,该地净迁入率一直
大于自然增长率,2001年后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B错。【12题详解】当前该地人口净迁入率大于0且数值较大,说明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A错;2010年前该地净迁入率持续增大,2013年净迁入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务工、经商),导致该地净迁入率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该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变化,该地2010年前就业机会持续增加,2013年由于产业转移等因素导致就业机会增加速度减慢,人口迁移与当地人口自然增长无关,B
错;人口净迁入率大是因为该地就业机会多,人口迁入为该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导致大量人口失业,C错;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且呈负增长,老龄化日益严重,迁入该地务工、经商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大量青壮年迁入有利于减缓该地人口老龄化速度,D对。【点睛】注意区分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总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做题时容易误认为人口增长率最大的时期就是某地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人口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人口增长率大于等于0,说明该地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人口增长率越大则说明人口数量增加的速度越快;人口增长率若小于0,说明该地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越小说明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越快;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的时刻,即人口数量由不断增加转变为开始减少的时刻,人口数量最少的时期是
人口增长率由负转正的时刻,即人口数量由不断减少变为开始增加的时刻。本题在判断时还需要注意该地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德国B.b─肯尼亚C.c─印度D.b─日本14.造成c区域人口
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3.B14.B【解析】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及转变的原因。【13题详解】读图,a区域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大于2%,自然增长率小于1%,说明为高-高
-低模式,德国为发达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低,属于低-低-低模式,A错;b区域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大,而死亡率低,属于高-低-高模式,肯尼亚为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这一阶段,B对,日本为发达国家,为低-低-低模式,D错;
c区域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小于1%,属低-低-低模式,印度为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增长速度快,C错。【14题详解】c区域为低-低-低模式,当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处于这一阶段,因此c区域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成本高、教
育成本高,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使人们生育意愿降低,①④对;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严重,国家的政策多为鼓励生育而不是强制不准生育,②错;c区域经济发达,技术水平先进,医疗卫生水平高,人均寿命长,③错,故选B。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
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
环境人口容量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16.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B.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答案】15.B16.B【解析】【15题详解】16亿是我国能容纳
的“最多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故选B。【16题详解】一个地区或国家资源数量越丰富,能供养的人数越多,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人口容量越大;地区
开放程度越高,越利于资源的交换互补,人口容量越大;但人均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个人占用的资源量越大,人口容量越小,因此呈负相关的是B。【点睛】注意区分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差别: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即最大人口规模;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佳(最适宜)人口规模;通常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下面图1为2015年A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图2为该年A市
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人口迁入A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B.15-29岁迁入人口中女性的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该市外来人口数量大于本地人口数量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18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7.B18.C【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人
口的迁移【17题详解】A、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A错;B、据图可知,15-29岁迁入人口中女性的数量多于男性,15-29岁阶段属于婚育年龄阶段,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对;C、材料中未体现本地人口数量,故无法判断,C排除;D、迁入人口中总体上女性多于男性,D错。故正确
答案为B。【18题详解】人口的大量迁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①错;人口的迁入并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②对;人口的迁入主要还是从事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③错;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④对
。故正确项目为②④,答案为C。【点睛】1.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增加B.科学技术进步C.消费水平提高D.土地资源减少20.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
可行性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答案】19.C20.A【解析】【19题详解】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无关,A错。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读图可知,20
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故选C。【20题详解】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
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故选
A。【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
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图表示男性人口,右图表示女性人口。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2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2.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A.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答案】21.D22.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及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原因分析。【21题详解】根据分析可
知,Y国的人口金字塔图上宽下窄,呈收缩型,青少年、幼儿人口比重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低的结果,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
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因此,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A正确;
教育水平对人口增长模式有-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历史条件对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影响不大,C错误;自然条件对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影响小,故D错误。故选A。23.下面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増长特点与下右图中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一①B.乙—②C.丙一③D.丁—④
【答案】B【解析】【详解】甲是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负增长,A错误;乙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②,B正确;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④,C错误;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应①,D错误。故选B。2006年,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
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
.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5.关于该学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校所在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校所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该校所在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该校所在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
益明显【答案】24.A25.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原因、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24题详解】2006年高中学生大约18岁左右,为1988年出生,则父辈大约在六十年代出生,祖辈大约在四十年代出生。因此我辈出生时期由
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较低,经济医疗条件较好,死亡率较低,故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故A对,C错;祖辈出生时期由于落后的生育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此出生率较高,故B错。父辈出生时期经济发展较快,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不断下降,故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D不对。故答案为A。【25题详
解】Ⅲ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该校所在地区我辈人口比父辈人口减少,故A不符合;观察图中的四个阶段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Ⅰ阶段为高出生、高死亡阶段,Ⅲ、Ⅳ阶段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Ⅱ阶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因此该校所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Ⅰ—Ⅲ—Ⅳ—Ⅱ的过
程,B不对;该校所在地区父辈人口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充足,C不对;该校所在地区我辈人口明显减少,出生率较低,故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D对。故答案为D。“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
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27.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A.人口合理容
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C.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答案】26.C27.B【解析】【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气温条件不太适合老人过冬,因此在
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由此可知,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符合题意;经济因素、养老设施、婚姻家庭等因素,也对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27题详解】海南省的“候
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与老人生活养老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即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主要与当地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有关,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
力影响不大,A、C错误;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使当地资源消耗增多,不会降低,D错误。故选B。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
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29.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D.④处适宜规划建
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答案】28.C29.C【解析】【28题详解】一般来说,由于受支付地租能力的影响,商业区位于市中心地带,以获得更多的消费人群;其外侧为住宅区,便于上下班和购物,所占土地面积最大;再向外为工业区,地租低,多沿公路、铁路、河流等交
通方便的地方。据图分析,甲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应是商业区;乙在商业区外围,占地面积大,是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缘,沿交通线分布,是工业区。ABD错误,C正确,故选:C。【29题详解】①处环境优美,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但地价较高,A错误;②处交通便利,但位于南亚夏季风西
南季风的上风向,不适宜规划建设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化工厂,B错误;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位于工业区和居民区、商业区之间,可以减少污染,C正确;④处位于河流下游,水质较差,不适宜规化建设食品加工厂,D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读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完成下
面小题。30.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水能丰富D.干支流交汇处31.下列关于图中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与丁等级相同的城市数目最多C.丙的职能种类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
围明显大于乙【答案】30.D31.B【解析】【30题详解】甲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三个方向的河流在此交汇,运输便利。D正确。无法判断气候、矿产等信息,AB错误。甲地位于200米以下,地形平坦,水能不
丰富,C错误。故选D。【31题详解】甲为中心城市,丁为乡镇,甲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比丁多,A错误;丁为乡镇,等级最低,数目最多,B正确;丙为县城,城市等级比中心城市低,职能种类少于甲,C错误;乙为县城,丁为乡镇,乙的服务范围
明显大于丁,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心地等级规模提供职能级别提供职能种类服务范围高大高多大低小低少小32.北京城市中心没有形成CB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社会B.经济C.文化D.历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
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一般而言,CBD位于城市中心,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北京是历史古城,历史上作为我国最高行政中心,所以现在市中心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CBD)是历史因素造成的,故D正确,A
BC错误。故选D。故选:D。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3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34.下列城市功能布局合理的是A.②是高级住宅区B.①③是低级住宅区C.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D.⑤处
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答案】33.B34.A【解析】【3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同心圆模式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最高,其它功能分区依次向外围扩散分布,越往城市外围,地租地价就越低,图示地区和同心圆模式不符,A错误。扇形模式的理论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
由中心商务区向外放射形成不同职能的楔形地带,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结构属于扇形模式,B正确。多核心模式认为大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图示地区仅有一个中心商务区,C错误。田园城市模式是
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D错误。故选B。【3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②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高级住宅区,A正确。①是低级住宅区,③不是住宅区,B错误。④处位于河流上游,环境
优美,临近交通线,靠近机场,交通便利,适合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区,C错误。⑤处靠近铁矿、煤矿产地,远离市区,临近铁路,适合布局钢铁工业区,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
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5.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变为城市的是A.aB.bC.cD.d36.关于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
开阔的平原地区C.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答案】35.D36.C【解析】【分析】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35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d处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
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D正确。故选D。【36题详解】据图中E聚落放大图判断,E聚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其布局形态应为条带状,主要受地形、河流的局限所致,C正确。故选C。【点睛】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影响人口分布影
响城市的分布与发展。(1)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稠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城市较多,例如世界上三大城市群的分布。(2)地形、地貌因素平原区有利于农业发展、人们生活,平原区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中纬度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但
热带地区平原区气候过于湿润,不利于人们生活,人口稀少城市较少,例如亚马孙平原区。(3)河流因素河流的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有利,所以在河口、河流干支流交汇处、航道的起止点容易出现城市,世界上许多大河的
中下游地区,河流入海口城市密集。(4)地质因素城市有许多高层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重量很大,城市用水经常大量开采地下水,因此城市要有比较稳固的地质基础,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尽可能避开断裂带及地壳活跃地带。下图为北京市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
口流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7.该功能区是A.住宅区B.行政区C.工业区D.商业区38.该功能区A.货物运输量很大B.可以提供购物、金融、保险等服务C.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趋向D.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答案】37.A38.D【解析】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37题详解】该功能区早晨流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黄昏相反,说明该功能区白天人口少,夜晚人口多,可能是住宅区。所以选A。【38题详解】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占地面积最大。所以选D。下图中甲示意城市土地利用
与地租水平,乙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9.图乙一般位于图甲中的A.①B.②C.③D.④40.形成图乙建筑景观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形平坦开阔B.距市中心远C.用于发展旅游D.地租水平高【答案】39.A40.D【解析】【39题详解】上海陆家
嘴金融贸易区属商业区;图中①地租水平最高,为商业区,故A正确。【40题详解】商业区地租水平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故D正确。二、综合题(共40分)41.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
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
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答案】(1).呈“之”字形分布(2).等高线(3).坡度小,工程量小(4).公路(5).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详解】(1)根据山坡上修建交通运输线应沿等高线修建原则。其目的是为避开陡坡,图示山坡为避开陡坡,路线呈“之”字形分布,降低坡度小,减少工程量小,保障行驶安全。(2)根据图示AQB段线大体沿着等高线
修建,坡度较小,修建难度低,工程量小,安全性高。APB方案路线距离最短,但跨越山脊,工程量大,修建难度高,投资大,安全性低。(3)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优先考虑修建公路,且公路运输灵活性强
,能满足山区聚落分散的特征;山区公路选线多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2.下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和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是,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解决措施是。(2)若A、B两国存在人口流动,根据近年来世界人口流动的趋势,分析A、B两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B或者B→A),人口迁移对A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③影响:养老负担重;
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A→B影响:利: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减轻人口压力;加强对外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弊:人才外流;劳动力不
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耕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突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详解】(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
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③,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最大。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需要采取的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根据人口金字塔图,A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是发展中国家。B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发达国家。结合近年来世界人口流动
的趋势,两国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B。有利影响是缓解A国的人地矛盾,减轻人口压力。提高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外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不利影响是导致A国的人才外流,迁出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导致A国劳动力不
足。耕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突出。4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___区占地面积
最大。(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试简述其理由。(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答案】(1)文教住宅(2)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
城市大气污染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详解】(1)在城市功能区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用地的是政府,医疗,文教.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有文教区.在城市功能区里,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分布较广,是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功能
区.(2)建立大型批发市场额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铁路和告诉公路;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因此①地适合.(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工业区位于河流的下游,因此对城市的水源污染较少
;甲处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即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的空气污染较少.【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功能的分类,分布和选址的条件,需要学生把知识能够联系到一起,有点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