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1.213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docx,共(7)页,1.21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ae4f187e9546255ca4678489d4f1f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流动。读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1~2题。1.若甲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乙对应目前我国的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在

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B.技术C.信息D.劳动力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A.资金B.工业制成品C.矿产品D.技术解析第1题,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主要向城市地区提供劳动力、自然资

源。城市地区主要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第2题,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矿产品属于自然资源。答案1.D2.C3.关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东、西部经济合作所取得的实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西部对口帮扶成效显著B.西部招商引资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发展很快C.在东、西部合作过程中,西部经济长足发展,东部经济发展迟缓甚至停滞不前D.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东、西部的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解析东、西部经济合作是双赢工程,双方实现了共同发展。答案C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图,完成4~5题。4.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级行政区C.重庆市属东部经济地带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

源具有明显优势5.关于三大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

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解析第4题,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级行政区,并非都是沿边省级

行政区;重庆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第5题,东部地带有资金和科技优势,中、西部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因此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带。答案4.D5.A读区域空间结构示意图,完

成6~7题。6.图中圈注的两个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界线有的明确有的模糊B.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区域发展水平D.区域内的相似性和连续性7.有关区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区域内部自然地理要

素与人文地理要素具有整体性的特征B.区域之间有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一定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因此是独立存在并与其他区域无联系的D.区域的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也是区域联系的前提解析第6题,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区域内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第7题,

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划分的特定地理空间,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性。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也存在。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联系,形成开放性的特点。答案6.D7.C8.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

)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说出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异同点。(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比较项目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耕地类型水田解析第(1)

题,从水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两地区地理环境的异同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黄河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耕地类型是水田,粮食作物主

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2)相同点:两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都以平原为主,都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不同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的生长期

较长,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比较肥沃,但矿产资源贫乏。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的暖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3)比较项目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耕地类型旱地关键能力提升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河北、天津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完成9~10题。9.上图显示()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

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相同10.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北京、天津的双核作用B.河北大力发展种植业为北京、天津服务C.将北京、天津的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D.减弱北京与

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解析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河北、天津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天津最大,但天津距离北京不是最近的,即北京的对外辐射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故C项错误;河北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

故D项错误;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A项错误;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着其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B项正确。第10题,将北京、天津的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也会影响到北京、天津地区,不可取,C项错;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

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D项错;区域竞争互补,发挥北京、天津的双核作用,北京、天津形成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的双引擎,A项对;河北应注重接收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与北京、天津形成互补,不能以

发展种植业为目标,B项错。答案9.B10.A11.新一轮东北振兴计划给辽宁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振兴辽宁经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B.全面淘汰传统制造业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D.加快升级装备制造业解析辽宁是

传统工业区,振兴辽宁经济,不宜大力发展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A项错。全面淘汰传统制造业会直接中断当地经济发展,B项错。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不利于区域经济振兴,C项错。加快升级装备制造业有利于振兴辽宁省的经济,D项对。答案D下图示意我国全国及东部

、中部、西部地区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区的是()A.ⅠB.ⅡC.ⅢD.Ⅳ13.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区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

④解析第12题,我国中部地区能源较多,一直以来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其能源自给率一直很高,且一直向外输出能源,为曲线Ⅰ;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发展较快,消耗能源多,能源自给率一直很低,需要从外地大量调入能源,为曲线Ⅳ;我国西部地区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能源开发力度增大,其能源自给

率不断提高,为曲线Ⅲ。第13题,根据我国能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我国西北、西南地区能源丰富且自给率高,因此,可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区。答案12.C13.D14.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我国流传深远的“

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其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恰当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材料二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000多年的

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2)“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

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

原因。解析第(1)题,可从自然因素(环境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和社会经济因素(少数民族众多,生产与生活方式多样)两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地形地势、交通、用水等方面分析。第(3)题,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形成的原

因主要从东北地区蔬菜不能越冬生长,新鲜蔬菜不易储存等方面分析。现在少见的原因可从种植技术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民族聚居,生产和生活方式多样。(2)该地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人们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3)过去少见的原因: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

,过去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现在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们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的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4)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

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减弱。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