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pdf,共(9)页,487.72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27ed093886c3a3b63d4b7def3a53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温馨提示:本练习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文明多元一
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下列选项中,思想流派及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A
.儒家——“齐物”B.道家——“无为”C.法家——“德治”D.墨家——“仁政”3.秦统一后,朝廷展开一场关于地方行政制度走向的讨论。秦始皇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普遍推行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史学家钱穆评价道:“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
,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B.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管理C.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
系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5.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C.江南开发加速,
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6.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
.贞观之治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D.科举制和三省
六部制8.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艺成就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画圣”B.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C.斐秀绘制的《洛神赋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9.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记
载的时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D.导致了北宋
的迅速灭亡10.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
与曲则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章宗本纪一》据此可知,辽夏金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追述华夷共祖以
强基固本11.对于宋代理学,有人认为它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有人认为它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3页共8页A.
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B.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倒退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12.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并在中央专设机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这一机构是A.宣政院B.总理衙门C.理藩院D.军机处13.“(石门)镇
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4.某学者认为,鸦片显然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在该学者看来A.鸦片战争与鸦片没有关系B.观念差异直接导致战争C.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D.重农抑商引发鸦片战争15.图1
为外国在华部分企业的投资变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列强在华企业投资变动的主要推动力源于图1A.通商口岸的开放B.清政府的巨额赔款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16.杨宁一认为:“早期改良思想家和康梁维新派不再停留在学习西方的技艺之学上,而是致力于改变中国社会和专制的政
治制度,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潮流”是A.“中体西用”思想B.三民主义C.“师夷长技”思想D.维新变法思想17.1906年,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对“创立民国”作出具体说明:“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
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4页共8页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在文中A.明确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分析了南京临时政
府的性质C.揭露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D.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根源18.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次纪念大会上讲道:“(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次大会纪念的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
D.西安事变19.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对国
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20.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以
下对这一探索历程描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D.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2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
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C.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22.刘吉在其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记述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记述表达了这样的认识,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A.标志着中国革命性质的根本改变B.意味着国家政治统一的最终完成C.推动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
成熟D.成为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23.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5页共8页A.国民党一大B.
八七会议C.抗战胜利D.重庆谈判24.下图是1949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为“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而颁发的纪念章。它可以佐证的历史事件是A.伟大战略决战的开始B.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C.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D.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25.
下表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的特点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所占比例(%)5.113.412.294.5511647.397.392.2986A.普遍性和广泛
性B.公平性C.特殊性D.民族性26.1949年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已经建立C.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27.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改变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
针的推行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战争问题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6页共8页2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B.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C.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D.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2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
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下列属于中国“新时代”外交成就有①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②对周边国家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的原则③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④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0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并以前者为主导;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又成为近代史研究的焦点。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
包括A.综合国力强弱的发展演变B.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同C.社会环境(广义)发展变化D.史学家们的认识差异第Ⅱ卷二、非选择题31.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1)根据
材料一,指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
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钱穆《理学与艺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这一论断。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7页共8页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农村城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
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
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政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本年(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的产量为
134.9万吨,粮食的产量为3088亿斤,棉花的产量为2607万担。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49年增长60%—120%,农民的收入也增长30%以上,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我国1952年底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概述党和国家为促使该经济状况出现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措施和手段。材料二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部分)时间大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
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期末练习高一年级历史第8页共8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3)根据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