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福建省漳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3月在线测试生物试题.doc,共(20)页,52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20a6652647c176b69bc249cff874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漳州一中高一生物网上阶段光合作用测试一.单选题1.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D.便于用碘液检验【答
案】C【解析】【分析】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实验前的处理,二是对照组的设计,三是实验结果的处理。1.实验前的处理:要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到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除去,以免
干扰实验结果的分析;2.对照组的设计及处理:设计对照组用不透光的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3.实验结果的处理:最后一环节是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除去叶中的叶绿素,以免影响观察实验现象
;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检测绿叶在光下是否合成了淀粉,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为是否有淀粉生成,故此需要把盆栽的天竺葵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题目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就是要消耗掉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C正确。故选C。2.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A”上被消耗的有()A.水、二氧化碳、ATPB.氧气、水、ATPC.水、ADP、PiD.ADPC分子、
水【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光能4[H]+O2b.ATP的生成:ADP+Pi酶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C5酶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酶(C
H2O)+C5+H2O题图分析:图中的结构为叶绿体,A表示类囊体薄膜,其上有色素,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进行的场所;B为叶绿体基质,其内有多种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详解】由分析可知,在A上进行了光反应,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光解以及A
TP的生成,不难看出其上消耗的反应物是水、ADP与Pi,即C正确。故选C。3.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所用试剂和作用不符的是A.碳酸钙——保护叶肉细胞B.二氧化硅——研磨充分C.无水酒精——溶解色素D.层析液——分离色素【答案】A【解析】【分析】色素提取
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详解】在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得充分,B正确;加入无水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正确;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D正确。故选A。4.层析结果,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是()A.叶绿素a/蓝绿色B.叶绿素b/黄绿色C.叶黄素/黄色D.胡萝卜素/橙黄色【答案】D【
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由分析可知,层析结果,滤纸条上最上端的色素为胡萝卜素,颜色为橙黄色,即D正确。故选D。5.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中,能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是A.C6H12O6B.ATPC.[H]D.O2【答案】
D【解析】C6H12O6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O2存在时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和[H]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C3的还原,B、C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
生的O2可进入线粒体并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正确。6.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①进行纸层析②制取滤液③在滤纸条上画线④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A.①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③①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1)提取光
合色素用天平称取5g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10mL无水乙醇(也可用丙酮),迅速、充分地研磨。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漏斗插入试管。将研磨液倒入漏斗,及时用棉
塞塞严盛有滤液的试管。(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此端距顶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横线。(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细线(也可用玻片较短那一端的边缘沾取滤液后,印在滤纸条上)。待滤
液线干后,重复画线一两次。②滤液线要细,要均匀:保证滤液色素在同一起始点上。②待滤液线干后再重复画线的原因:既保证了滤液线的色素量,也防止滤液线过宽。画的次数越多,色素量越多,越好跑,色素带也就分得越开,越清楚。(4)分离光合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
分离液)倒入试管,将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迅速塞紧试管口。(5)观察、记录待层析液上缘扩散至接近滤纸条顶端时,将滤纸条取出,风干。观察滤纸条上所出现的色素带及其颜色,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最后滤纸条
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四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详解】由分析可知,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②制取滤液→③在滤纸条上画线→①进行纸层析,即D正确。故选D。7.在光照充足的条
件下,给植物以18O的标记水,过一段时间进行分析,18O最早可在()A.三碳化合物中发现B.ATP中发现C.淀粉中发现D.植物周围的空气中发现【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光能4[H]+O2b.ATP的生成:ADP+Pi
酶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C5酶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酶(CH2O)+C5+H2O【详解】由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故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给植物以
18O的标记水,过一段时间进行分析最先出现在光反应的产物氧气中,由于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故氧气首先出现在植物所处的周围空气中,即D正确。故选D。【点睛】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是本题的关键信息,
预示着植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即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8.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光照突然停止,此时叶肉细胞的ATP和NADPH和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的变化情况是()A.上升、上升、上升B.下降、下降
、下降C.上升、上升、下降D.下降、下降、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用于光反应中ATP的生成,因此光反应和暗反应是
一个整体互有联系,光反应影响暗反应,反过来暗反应也制约光反应的进程。【详解】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光照突然停止,则会导致光反应停止,即光反应产物氧气、ATP和NADPH均减少,由于ATP和NADPH减少则会导致三碳化合物的
还原速度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正常进行,即三碳化合物还在正常的生成,而还原速率减慢,故三碳化合物的量增加,D正确。故选D。9.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
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详解】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
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于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
产生氧气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离体的叶绿体在自然光下通过光反应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
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BC错误。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仅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还能产生ATP,D错误。【点睛】熟知色素对光的吸收和光合作用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1.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
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
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
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2.某小组进行了低温弱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对照组:25℃,600μmol•m-2•s
-1(光强单位),处理16天;实验组:5℃,60μmol•m-2•s-1,先处理8天,再恢复到对照组条件处理8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B.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C.5
℃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则瞬间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
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
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A错误;B、由左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
,B正确;C、由左图分析可知,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C错误;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因此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逐渐增加,导致C3还原增加,但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并未迅速增加,即C3正常产生,因此导致C3的量减少,
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3.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
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因此破坏叶绿体外
膜,不影响O2的产生,A错误;B、植物生长过程中,NADPH叶绿体中色素的比例会随植物生长期、光照、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叶绿体中色素的比例会随植物生长期、光照、温度等的变化而
变化;与夏季相比,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和光照减弱,C错误;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获得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D正确。故选D。14.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均小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B.CO2浓度在b~c之间时,曲线甲、乙、丙三者的净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持续增高C.CO2浓度大于c
时,限制甲、乙、丙三者的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均不再是CO2浓度,而是光强这一因素D.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考虑光强这一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对题图进行
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曲线甲、乙、丙的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详解】由题图可知,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故该植物呼吸作用产
生的CO2量均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A错误;由题图可知,CO2浓度在b~c之间时,曲线甲、乙二者的净光合速率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持续增高。但丙曲线在CO2饱和点~c之间时,净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B错误;由题图可知,CO2浓度大于c
时,曲线乙和丙的净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光强。但曲线甲的CO2浓度在c~CO2饱和点之间,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说明CO2浓度仍是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之一,C错误;由题图可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受到CO2浓度和光强的影响。
因此,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考虑光强这一因素,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15.在夏季晴朗白天,南昌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结果见下图(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曲线a中,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B.二氧化碳浓度是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的主要因素C.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ATP、NADPH用于三碳还原D.6—9时和16—18时,
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
,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在曲线a中,11时比13时净光合速率高,而且都大于零,而在13时植株上部成熟叶片净光合作用的累积量(淀粉)比11时多,据此推测在两个时间点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
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A正确;B、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b全天盖膜,a全天不盖膜,所以膜内空气不流动,导致膜内空气中CO2的含量过低影响了暗反应,同时棚内光照强度减弱也影响光反应,故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是曲线b的峰值
低于曲线a的主要因素,B错误;C、曲线c与曲线b条件的差异在于是否补充光照,显然曲线c高于曲线b的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ATP、NADPH用于三碳还原所致,C正确;D、曲线b与曲线a的区别是是否覆膜,而6—9时和16
—18时两个时间段温度较低,覆膜能提高温度,显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高较有利于光合作用所致,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结果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影响光合作用的
相关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6.如图所示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代表O2吸收量,可以判断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E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C.若A代表CO2释放量,若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不移动D.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B点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别部位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所有细胞条件
光有光无光均可原料CO2、H2O有机物O2产物有机物O2CO2、H2O能量转换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系:同时进行相辅相成【详解】A、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从D点以前
已经开始,A错误;B、E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CO2浓度,B正确;C、若A代表CO2释放量,E点表示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CO2浓度,若提高大气中CO2浓度,E点会向右下方移动,C错误;D、若A代表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
度为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30℃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B点则上移,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曲线分析和理解。17
.下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和0.03%的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则改变的环境因素是A.适当提髙温度B.增加酶的数量C.适当增加CO2浓度D.适
当增大光照强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曲线a是最适宜温度,因此适当提高温度,酶的活性降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A错误;B、酶的数量不是环境因素,B错误;C、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B点之后光照强度已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会增强,D错误。18.科学是在实验和争论中前进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就是如此。在下面几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
的氧气量B.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C.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CO2并产生O2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CO2而不是H2O【答案】B【解析】【分析】恩格尔曼的实验研究水
绵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产物,不涉及定量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不涉及空气的成分。【详解】A、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没有定量分析生成的氧气量,A错误;B、萨克斯的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B正
确;C、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C错误;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而不是CO2,D错误。故选B。19.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下列
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A.突然停止光照B.突然增加CO2浓度C.降低环境温度D.增加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
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
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
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A错误;B、突然增加CO2浓度,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则消耗的C5增加,故C5的含量将减少,B错误;C、降低环境温度,光合作用的过程均会变慢,
故C3、C5的含量都将减少,C错误;D、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被还原的C3增多,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D正确。故选D。20.欲通过观察倒置的装有水生植物和水的试管有无气泡产生
,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下列4支倒置的试管中,设计最佳的一组是()A.a和d试管B.b和d试管C.b和c试管D.a和c试管【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实验设计
应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无关变量的处理为相同且适宜。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结合题分析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植物的有无,因变量是是否产生氧气,无关变量有光照的强弱,水的多
少等等。【详解】A、a和d试管无法形成对照,不能解决本实验的要求,A错误;B、b和d试管能形成对照,但无光照条件,同样无法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错误;C、b和c试管无法形成对照,不能解决本实验的要求,C错误;D、a和c试管中的单一变量是植物的有无,而且还具有光照条件,所以能验证本实
验的问题,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21.叶绿素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与糖类相比,叶绿素分子中特有的元素是_______
_____。(2)将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是____________区域。分离色素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植物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形成的幼苗,节间特别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
从光合色素形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方面进行分析,“黄化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致,丙同学则认
为这是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所致。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第一步: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__________叶片和__________叶片为实验材料。第二步: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第三步: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得出结论【答案】(1).类囊体薄膜(2).N、Mg
(3).红光和蓝紫光(4).纸层析法(5).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需要光(6).已变黄(7).正常(8).提取和分离(9).种类(10).含量【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
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
大类,其中叶绿素分子主要吸收红光部分和蓝紫光部分。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能够吸收蓝紫光,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条件。【详解】(1)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所以可以成为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糖类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而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C、H、O、N、Mg,故叶绿素分子中特有的元素是N、Mg。(2)将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由于叶绿体色素能够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分离色素时,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实现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该方法称为纸层析法。(3)植物种子在
黑暗中萌发形成的幼苗,会出现“黄化现象”。该结果的出现的原因应该从黄化幼苗与正常幼苗所处的环境条件的不同来分析,不难发现黄化幼苗所处的环境是黑暗环境,显然黑暗环境影响了光合色素的形成,根据颜色(叶绿素为绿色,而胡萝卜素呈黄色)分析可知,“黄化现象”说明了叶
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可以不需要光。(4)欲探究乙、丙对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操作,以便能够观察到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从而分析乙、丙同学结论的正确与否,结合所需实验进行分析如下。第一步: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以变黄的叶片和正常的叶
片为实验材料。第二步: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第三步: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分析乙、丙同学谁正确。【点睛】熟知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原理与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色素的元素组成和形成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2.将某植
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测量其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A点时该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且与17℃相比,22℃条件下呼吸速率更__________(填“大”或“小”)。
(2)B点时光合速率___________呼吸速率;当植物缺镁时,B点向___________移,E点向___________移。(3)C、D两点C02吸收量相同,两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限制C、E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
_________。(4)由上述实验得到启示:阴雨天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适当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答案】(1).线粒体(2).大(3).等于(4).右(5).左下(6).不同(7).光照强度、温度(8)
.降低温度(9).提高光照强度【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正确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分析作答。题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的曲线,A点表示该植物在
22℃时的呼吸强度,B点表示该温度下的光补偿点。E点表示该植物在17℃时的光饱和点。C、D两点分别处于两条曲线的上升阶段,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横坐标代表的因素(光照强度)。【详解】(1)A点时光照强度为0,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
用,所以此时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据图可知,与17℃相比,22℃条件下呼吸速率更大。(2)B点是该植物22℃时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该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所以22℃时的光补偿点B点向右移,E点(17℃时的光饱和点)向左下方移动。(3)C、
D两点C02吸收量相同,即两点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但两点对应温度下的呼吸作用量不同,而且真正的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量)=呼吸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所以两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不同;C点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影响该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而E点时曲线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
升高,此时影响该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4)由上述实验得到启示:阴雨天光照强度较弱,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或者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提高净光合速率,也有利于大棚蔬菜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