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观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750.220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观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观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观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观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750.2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89dc5e5ad7d2b6657444cce97d8f89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观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全卷二个大题,有38小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须知: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

卡上的相应位置;选择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2.本卷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收好,以便讲评一、单选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史学界

一般把哪一件事作为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的标志A.舜承尧位B.禹建夏朝C.禹死启继D.盘庚传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结合所学可知,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继承制取

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王位世袭制建立的时间和标志的识记。2.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对战国的诸子百家进行分类,把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学派,以下关于各学派描述匹配正确的

是①这个学派传授古代典籍,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②这个学派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基础上③这个学派以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著称④这个学派学说多围绕“道”这一概念展开A.儒;墨;法;道B.墨:法;儒;道C.儒;法;墨;道D.道:法;墨;儒

【答案】C【解析】【详解】①与儒家学派相符,②与法家学派相符,③与墨家学派相符,④与道家学派相符,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的3.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的是①政权更替频繁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③民族交融频繁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

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民族交融频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①②③正确,故选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时期,国家不统一,④错误,故排除BCD。4.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刑罚严苛②未行分封③焚书坑儒④征发繁重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治理上,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律严苛。对内是思想专制,实行焚书坑儒。百姓的赋税徭役沉重,激化社会矛盾。特别是秦二世时期更为突出,这些因素是秦朝短命而亡的正确原因,C项正确;秦朝开创了中

央集权制度,结束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制度保障,②未行分封不是秦朝灭亡的正确原因,排除A项;②未行分封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是秦朝灭亡的正确原因,排除B项;②未行分封制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是秦朝灭亡的正确原因,排

除D项。故选C项。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促进中国古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C.儒家之士成为中国文化舞台上主角D.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使儒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其影响,但都不属于最深远的影响。6.秦始皇在统一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下列对郡与县关系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二者同为地方行政部门,其地位是平等的B.二者同为地

方行政部门,郡是县的上级部门C.郡的长官由中央任命,县的长官由郡守任命的D.郡的长官由各县推举产生,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和县都是地方行政部门,郡是县的上级部门,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

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是县的上级部门;C、D选项错误,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A.西周的分封制B.西周的礼乐制

C.秦朝的郡县制D.秦朝的皇帝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时期分封的时候将现在的河北称为燕赵,因此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分封制有直接的关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礼乐制度是用礼仪规范人们行为的等级制度,与材料中河北的别称无关,

故B选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是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的地方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中河北别称的来源无关,故C选项错误;秦朝的皇帝制度是秦朝建立后的中央制度,与河北别称燕赵无关,故D选项错误。8.下图所示文物,体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该现象是()A.灌溉工程的修建B.商业中心的繁荣C.铁犁牛耕的使用D.货币的广泛流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文物是铁农具和牛耕,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

灌溉工程无关,排除A项;图示是铁犁牛耕,不是商业中心的繁荣,也不是货币的广泛流通,排除BD项。故选C项。9.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A.《诗经》B.《论语》C.《春秋》D.《离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

可知,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B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排除;C项,《春秋》是孔子所修订的一部著作,排除;D项,《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

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文体上属于楚辞,排除。10.如图所示文物为蛋壳陶高柄杯,它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黑陶。它所代表的新石器文化是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红山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蛋壳陶是龙

山文化成就,故选D;仰韶文化是彩绘陶器,河姆渡文化培植水稻,排除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1.下列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是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良渚文化D.二里头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

的夏王朝时期,故D项正确;ABC项都早于夏朝,排除。12.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吴杨贩子“不敢朝饮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孔子关注民生B.当时商业实行官营,禁止私

营C.当时商业有一定发展D.孔子主张“诚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受官府的管理,并不是实行官营,禁止私营,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符合材料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故选B。13.“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这说明A.始皇自认功德显著B.秦朝皇权至高无上C.秦朝皇位世袭传承D.秦朝皇帝独尊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体现的是皇位世袭制,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

关信息,排除。故选C。14.下列对两汉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通史B.乐府诗是国家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C.《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D.《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数学成就已达到顶峰【

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乐府诗是指由汉代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故B项正确;东汉中期班固撰写的《汉书》,是记述汉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排除A项;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而不是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排除C项;《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

上贡献突出,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5.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B.诗辞写作C.政治体制

D.汉族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可知,孝文帝在汉族文化方面很有造诣,D项正确;材料与知识丰富、诗辞写作、政治体制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项。16.《诗经》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的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官僚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是对分封制

的描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17.“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夫为妻纲”,“以孝治国”反映出儒家

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但此时儒家还未成为主流思想,故A、C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加强了

对全国的控制,有助于维持长期的文明统一的局面,故选D;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选项排除;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选项排除;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C选项排除。19.在大汶口出土的墓葬中,既有棺椁,又有大量的随葬品,最多的达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等,这与葬在同

一墓地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A.发明陶器制作技术B.出现财产私有现象C.处于母系氏族社会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大汶口墓葬出现了“富有”和“一无所有

”的差别,由此可判断出此时期出现财产私有现象,B项正确;中国古代先民至少在1万年以前就已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不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排除A项;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排除C项;大汶口文化时期阶级社

会尚未产生,没有出现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20.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的基础,所以正确的是B,CDA不符合题意。2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画野分民乱井田”体现了井田制的崩溃,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的是诸侯

争霸,礼崩乐坏。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动荡变革,D项正确;生产力发展没有体现“百王礼乐散寒烟”,排除A项;争霸战争频繁没有体现“画野分民乱井田”,排除A项;这两句诗都没有体现思想文化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22.先秦一位思想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在伦理观上,主张用“礼义”来对人性进行“化性起伪”的改造。以下观点与该思想家相符的是()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C.民贵君轻,

实行仁政D.礼法并重,王霸并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制天命而用之”和“主张用‘礼义’来对

人性进行‘化性起的伪’的改造”可知,材料所列信息为先秦时期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的双重手段,来保证人心抑恶趋善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D项正确;A选项为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B选项为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C选项为儒家学派孟子的主张

,排除C项。故选D项。23.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产生B.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C.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模式D.小农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废井田,开阡陌’

体现的是商鞅变法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B正确;材料与租佃关系无关,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4.东汉王朝建立后,豪强地主建立了许多田庄。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聚族而居,豪强地主压迫剥削

劳动人民,田庄的依附农民除了向田庄主缴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据此可知,东汉时期的田庄A.使小农生产模式遭到破坏B.具有封建宗法色彩C.发展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D.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剥削者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反映了东汉田庄的宗法色彩,故选

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田庄的生产模式依然是封建小农生产模式,故排除A项;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而东汉时期的田庄是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故排除C项;材料中田庄里的生产关系即地

主与农民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并非新的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06年7月13日一致表决:将中国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因为在殷墟发掘出土了()A.甲骨文、兵马俑B.茶叶、青铜器C.甲骨文、青铜器D.丝绸、甲骨文【答案】

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阳殷墟是商朝遗址,在殷墟发掘出土了甲骨文、青铜器。因此选C。兵马俑属于秦朝,茶叶和丝绸不可能出现在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商朝2

6.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广人稀,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要增加

地方管理机构,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发江南地区,而是主要在江南地区设置郡县,排除A。郡县的设置,属于地方管制,主要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不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排除C。郡县的设置主要是在汉族统治地区,没有加强民族融合的特点,排除D。27.三国时期,东

吴政权开凿了从钱塘江到建业的运河,并广泛组织民众开挖疏浚会稽湖、巢湖等江南湖泊和河流。这些举措()A.为北人南迁创造条件B.有效阻止了曹魏进攻C.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为开发江南提供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

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东吴政权开凿了从钱塘江到建业的运河,并广泛组织民众开挖疏浚会稽湖、巢湖等江南湖泊和河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吴政权开凿钱

塘江到南京的运河,有利于该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开发江南提供条件,D项正确;北民南迁发生在魏晋时期,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开凿运河并未有效阻止曹魏的进攻,排除B项;江南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是因为当

时已经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28.韩、赵、魏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国势力逐渐增强B.分封宗法秩序崩溃C.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的是礼崩乐坏,宗法制、分封制走向瓦解,B项

正确;材料与诸侯国势力增强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当时国家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交融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9.东晋建国之初,宰相王导替晋元帝向南方士族请婚,推荐南方名流任职;还用戮力辅佐王室,共图恢复

中原的诤诤言词,为北方士族撑腰打气。王导的做法意在()A.推动少数民族汉化B.巩固东晋的统治基础C.改革九品中正制度D.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中“替晋元帝向南方士族请婚,推荐南方名流任职”“戮力辅佐王室,共图恢复中原”可知,王导的做法意在笼络南北士族,巩固东晋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排除A项;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促进文化交流不

是目的,而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30.如图,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言论出自①处的是A.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B.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C.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D.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片信息可知

,①是陕西省,古代为秦,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A项正确;“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这是孝文帝改革内容,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排除B项;“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是宋太祖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削弱地方势力,宋都城在开封,排除C项;“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指清朝统一台湾,排除D项。故选A项。31.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主要体现“君权神授”的理念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

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的理念,C正确;A是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排除;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意与人事交相呼应,与材料无关,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32.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官方简牍记载:“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可(何)谓‘夏’?欲去秦属,是谓(去)‘夏’。”材料说明()A.秦国尚未完成全国统一B.荆楚之地推行了郡县制C.秦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D.政府力图维护国家统一【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属于秦湖北地区的人,对其主长不满而想去夏的,不允许。什么叫

“去夏”?答:想离开秦的属境,就称为去夏。材料反映秦朝社会矛盾尖锐,C项正确;秦朝实行了统一,而不是秦国,排除A项;材料是秦朝限制湖北地区人民迁徙,而不是说荆楚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而没有谈政府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33.下图

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B.已形成较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C.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D.私有制已经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可知,旧石器时代的人

类遗址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说明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尚未出现部落和部落联盟,排除B项;部落联盟时期,国家才具备初始形态,排除C项;私有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D项。故选A项。34.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

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齐桓公首霸B.商鞅变法C.华夏认同D.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分别为商鞅变法前的准备及其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内容,B项正确;齐桓

公首霸与材料中提及的关键词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三个关键词无关,排除C项;仅有法家代表人物的具体主张和做法,不能说明其为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B项。3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

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封建社会中,分

封制长期存在D.后者不利于统一,前者则不然【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的信息说明是实行官僚政治,而材料中“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说明是分封制,后者不利于统一,前者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A项世官制没有提及;B中说法不符合史实;C中长期存在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期政治制度演变·官僚政治【名师点睛】理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不

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6题10分,第37题12

分,第38题8分,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扫六合”的完成是在哪一年?“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答案】(1)事件

:统一中国时间:公元前221年。贡献: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皇帝:秦始皇嬴政。官职:御史大夫和太尉。。(3)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解析】【详解】(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统一中国。时间:秦

始皇统一全国时间是在公元前221年。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贡献是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指的是秦始皇嬴政。官职:三公中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和太尉。(3)措施:根据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可知,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统一车轨。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

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答案】(1)措施:设立中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通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2)趋势:选官范围

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趋向才能;选官素质不断提高。【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中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北击匈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西域都护府。(2)趋势:根据所学知识,选官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材料“科举制则是

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可知,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选官评选标准趋向才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官素质不断提高。38.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

和把握历史的关键。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

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请你以春秋战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说明:经济上:春秋战国之际,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

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纷起,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创立了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出现了中央集权政治的萌芽。思想文化上:教育由

官方垄断到走向民间,出现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社会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潮流: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加以说明,如经济上:春秋战国之际,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纷起,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创立了集权制、官僚制、郡

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出现了中央集权政治的萌芽。思想文化上:教育由官方垄断到走向民间,出现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最后总结时代潮流: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

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