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1.90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8932a418cc40d9631d5f6c424ea0b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5学年焦作市博爱一中高三年级(上)9月月考地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雷暴是由旺盛的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当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的
变化,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下图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垂直截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变化最符合此次雷暴过境的是()A.风向突变B.气温升高C.气压降低D.风速减小2.目前雷暴难以预报的原因是()A.尺度小B.对流弱C.天气系统单一
D.观测数据丰富3.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青藏高原雷暴日数多的原因()A.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高B.与同纬度地面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低C.与同海拔大气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高D.与
同海拔大气相比,夏季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更低【答案】1.A2.A3.C【解析】【1题详解】雷暴过境风向由偏南风转换为偏北风,风速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降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短。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目前雷暴难以预报的原因是空间尺度小、突发性强、历时短、形成原因复杂,A
正确;对流运动强,B错误;天气系统复杂,C错误;与观测数据关系不大,且若观测数据丰富,应更容易预报,D错误。故选A。【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雷暴发生的条件需要充沛的水汽和抬升条件,一般地面的温度需要较高,BD
错误;故应发生在夏季,夏季白天青藏高原温度较高,水汽含量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同高度大气受地面加热强形成水汽和抬升动力,C正确,A错误。故选C。【点睛】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强对流天气,雷暴一般被分为热雷暴、天气系统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热雷暴是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而
形成;天气系统雷暴是由于天气系统能够产生系统性上升运动,在气团不稳定、水汽多的条件下,空气对流发展而形成的雷暴;地形雷暴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地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2020年6月7-8日,珠江三角洲北部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图1示意珠江三角洲北部局部地形
及3个气象站位置,图2示意在此期间3个气象站的逐时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此次强降水过程中,雨团的移动方向为()A.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向西D.自西南向东北5.此次降水的强度较大的原因可能是()①强冷空气活动频繁②地形迫使气流抬升③北上
热带气旋过境④偏南暖湿气流活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应用遥感卫星“关注”这次强降水过程,可以()A.监测雨区分布范围B.分析强降水形成原因C.精确测量雨量大小D.预测雨团移动的路径【答案】4.B5.D6.A【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右图示意在此期间3个气
象站的逐时降水量,鳌头的降水量最多在6月8日2点,正果在6月8日7点,长宁在6月8日12点,所以雨团的移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根据材料2020年6月7-8日,珠江三角洲北部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6月份是夏季,强冷空气活动不频繁
,①错误;地形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不是导致此次降水的强度较大的原因,②错误;6月份,台风多发,北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水汽,③正确;偏南暖湿气流活跃带来大量水汽,使得降水强度较大,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
选D。【6题详解】遥感主要是获取地面信息的作用,因此可知监测雨区分布范围,A正确;分析强降水形成原因和预测雨团移动的路径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BD错误;精确测量雨量大小需要用人工使用雨量测量器进行测量,C错误。故选A。【点睛】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获取;GIS:能对地理空
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GNS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景迈山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农业社
会时期,景迈山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A生态经济B.规模经济C.集聚经济D.轮作经济8.上世纪90年代,景迈山部分古茶林被改为现代茶园的主要原因是古树茶()A.种植成本高B.生产加工难C.运输难度大D.市场需求小9.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
最大困难在于()A.生活方式传承B.珍稀茶树保护C.基础设施建设D.人居环境改善【答案】7.A8.B9.A【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传统村落位于较高海拔,被古茶林和森林包围,海拔更高处也有森林分布,山麓更为低平的地区有耕地分布,形成了与茶相伴,依
茶为生,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经济发展模式,兼顾了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体现了与因地制宜的思想,属于生态农业,A正确;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不属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BC错误;图中信息没有体现土地有进行轮作,D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可知,古茶林位于较高海拔,属于高山
茶,茶叶生长周期更长,品质好,市场需求大,D错误;古茶树和现代茶树种植成本和运输难度差异不大,AC错误;图中显示古茶林与村落和森林交错分布,不利于规模化的管理,生产加工难,改造后的现代茶园集中成片,便于集中管理,生产加工更加方便,B正确。故选B。【9题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
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越发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传承,是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A正确;珍稀茶树的保护、技术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均较容易实现,不是景迈山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B
CD错误。故选A。【点睛】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地处滇西南的群山之中,三面被澜沧江及其支流环绕。景迈山世居先民在原始森林中发现了古茶树,通过人工驯化、栽培,以及漫长的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了林下茶种植技术。茶林空间结构分为三层:最下面是草,中间是茶,最上层的是大树。景迈山
地区先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与茶相伴,依茶为生,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独特人文景观。我国乌兰布和沙漠正在开展菌草种植、沙漠土壤化改造、葡萄产业等生态实践。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
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下图示意沙漠种植实验区。该团队的沙漠实地种植试验证实,“土壤化”的沙子非常适宜某些植物生长,并且具有很强的抗风蚀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A.几乎不含水分B.矿物质含量少C.空气含量太
小D.有机质含量少11.经该团队改造的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主要原因是()A.减少散状颗粒B.增加土壤水分C.减少土壤空气D.改变地表起伏12.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A.有机质含量高B.育种技术先进C.土层松
散透气D.光照时间超长【答案】10.D11.A12.C【解析】【10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沙漠土壤化改造是“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土壤化””,又结合相关知识,植物纤维黏合剂是几种植物纤维的提取物,属于有机质,
所以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有学者认为未改造的沙漠土不是土壤,主要依据是有机质含量少,D对,排除ABC。故选D。【11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某科研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施加到沙子间,使沙漠表层的沙子“
土壤化”,形成团粒结构,减少了散状颗粒,所以土壤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A对,土壤水分和空气以及地表起伏状况变化不大,排除BCD。故选A。【12题详解】与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为“土壤化”的沙子,有机质含量不高,A错;与
普通土壤相比,种植试验区的植物根系异常发达,原因最可能是“土壤化”的沙子土层松散透气,C对;育种技术先进、光照时间超长对普通土壤和种植试验区的植物发育影响是没有差异的,BD错。故选C。【点睛】科学团队经过数年的实验,最终从一些植物中提取到了纤维粘合剂,经检测,该粘合剂不仅
能把沙子凝聚起来,还能使凝聚物之间充满孔隙,这使得沙子里面也能藏的住水,最重要的是,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这种物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微小植物的生长,这大大加快了沙漠治理的速度。沙漠和土壤的根本性质差异,是力学差异:土壤微粒之间
都有作用力,能够构成一个整体,而沙子之间是松散的,没有这种力。用一种粘合剂,赋予沙子颗粒这种力,这样就可以把沙漠变土壤。只要添加这种植物性纤维黏合剂,再加入水,沙子就能获得与自然土壤一样的力学属性。这种土壤颗粒间存在的特定约束,就是万向结合约束,简称ODI约束。它
可以让土壤具备自修复和自调节能力。只要将沙子混合黏合剂,再添加适量的水,只要两分钟,金黄色的沙子就变成了深褐色的土壤,用手抓起来也不会散掉,把水倒入围起来的凹坑里,水也没有流失。数据服务企业为了给用户最好的体验,需要配置上千台服务器确保系统稳定。我国的数据服务企
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在远离发达地区的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但是我国大多数数据需求客户又需要服务中心提供低延时服务。2022年年底,我国首个海底数据舱(如图)在海南建成,其应用水深超过30m,重量达1300t,罐体直径达3.6m,是目前
全球最大的数据舱。完成下面小题。13.我国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的原因是()A.海域面积广B.距主要市场近C.海底地质稳定D.海水水质优14.一般而言,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主要优势是()的A.传输速度快B.技术难度低C.稳定性更好D.使用寿命长15
.数据服务企业所具有的特点包括()A.服务范围较小B.创新能力不强C.数据更新较慢D.可提供个性化服务【答案】13.B14.C15.D【解析】【分析】【13题详解】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足够的海域面积和地质稳定的海底用于建设海底数据中心,AC错误;海南省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
理需求量大,且海南临近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数据储存和处理需求量大,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在海南可以靠近主要市场,B正确;海水水质对数据中心建设影响小,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数据服务企业往往把数据中心建
在远离发达地区的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海底环境温度较低且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服务器稳定性更好,C正确;海底数据中心相比于陆上数据中心,两者的传输速度差异不大,A错误;建设和运营海底数据中心,要解决水下密封、防腐蚀、
通信技术等一系列复杂工程和技术问题,技术难度更高,B错误;海水的腐蚀性强,设备要保障抗腐蚀的能力,海底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优势不明显,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大数据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且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所能服务的范围极大,AB错误;
由于数据的时效性和重要性,数据服务企业一般具备快速的更新速度,以满足数据市场的需求,C错误;数据服务企业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低延时服务,从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D正确。故选D。【点睛】海底数据中心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数据中心系统。该系统将服务器安放在海底的压力容器中,通过海水的流
动进行自然冷却,具有绿色低碳、安全可靠、降本增效等优势,且易于与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融合,将海洋电力转化为算力,助力数据中心碳中和,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提供有益补充。2021年9月6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印
发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市区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规划(
单位∶万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省市区面积省市区面积省市区面积省市区面积北京119上海184广西2977西藏446天津438江苏4540海南503甘肃2750辽宁3712福建1150重庆1810青海458黑龙江11085内蒙古5470贵州2010新疆387416.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需
要改造提升,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土壤肥力B.劳动力C.自然灾害D.水资源17.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仍规划保有适量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城区绿化水平B.优化城乡空间格局C满足城市蔬菜供应D.限制城市基建开发18.与甘肃、黑龙江
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差异的形成的关联性最大的是()A.农业生产条件B.地理位置C.人口地区分布D.工业基础【答案】16.C17.B18.A【解析】【16题详解】我国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频发,受自然灾害破坏影响,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同程度存在工
程不配套、设施损毁等问题,影响农业实用成效,需要改造提升,C正确;高标准农田的土壤肥力、水资源条件相对稳定,短时间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D错误;劳动力对农田质量的影响较小,B错误。所以选C。【17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通过划定城市周边高标准农田,形成了城市开发的
实体边界倒逼城市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空间格局,高标准农田位于城市外围,不属于城区绿化设施,A错误,B正确;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密集,蔬菜需求量大,满足城市蔬菜供应主要不是依靠本地供应,C错误;划定城市周边高标准农田,能够限制城市无序扩张但城区
范围内仍可通过集约用地进行基建开发,D错误。所以选B。【18题详解】分析可知,2025年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面积黑龙江省远大于甘肃省,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以平原为主,水分条件较好,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甘肃省地处黄
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多发,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A正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工业基础对于农田质量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是高标准农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5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区蒸发量年内差异大,2月份最小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的湖岸差异;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南部最为显著,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1)分析纳木错湖区2月份蒸发量最小的原因(2)指出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最明显湖岸,并说明理由(3)分析纳木错流域南部土壤侵蚀显著的原因【答案】(1
)正值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补给量少,湖区水域面积小;湖面封冻,冰雪反射率高等。(2)西岸。原因:西岸河流流程较长,地形较为平坦;水量增加导致湖泊向西侧扩张明显。(3)冰碛物分布广泛,地表物质疏松;冻土消融,地表稳定性降低;植被稀少,保持水土能力较弱;
山岳冰川广布,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径流流速快等。【解析】【分析】本题以纳木错为资料,涉及了纳木错湖区2月份蒸发量最小原因、纳木错流域南部土壤侵蚀显著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
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2月份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太阳高度角小,湖面此时冰封且冰雪反射率高,到达湖面的太阳辐射少,蒸发条件不足,蒸发量小;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一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大气降水少,气温低导致冰雪融水少,总体上纳木
错湖水补给少,湖泊面积小,可蒸发的的水量小。【小问2详解】的的由图可知,西岸河流流程比较长,在丰水期为纳木错湖泊补给的水量大,东岸流程短,地势高,限制湖泊扩张,西岸流程长地形较为平坦,为湖泊扩张提供了地形条件,由此可得西岸水域变化最明显。【小问3详解】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
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分布有冰川、冻土等物质,冬季时气温低,冰碛物分布广泛,地表物质疏松,冰川侵蚀土壤;夏季时气温高冻土融化,冻土融化后变得松软,地表稳定性降低;冰川大量融化,流水侵蚀土壤,加之地势起伏大,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强;海拔高气温低,可生长
植被少,水土保持能力弱,易被侵蚀。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州内降水空间差异明显,北部气候湿润,南部气候较干旱,部分地区因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严重生态问题。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该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该工程多采用人工渠道、隧洞与管道等方式输水。工程建成后,年均供水量
达30~40亿m³,对该州南北部均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该调水工程。(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加州降水北多南少的原因。(2)指出该工程多采用人工渠道、隧洞与管道输水的优势。(3)分别说出该工程对加州南部和北部的意义。【答案】(
1)加州北部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长,从太平洋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多;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利于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输水效率;利于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水体污染。(3)对南部:增加水资源供给,保障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缓解因超量开采地
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海上倒灌等问题。对北部:利于缓解洪涝灾害。【解析】【分析】本题以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为材料,涉及加州降水北多南少的原因、调水工程对加州南部和北部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小问
1详解】据图中加利福尼亚州的位置信息可知当地主要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纬度相对南部更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短,从太平洋带来充足的水汽,降水多,降水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时间长,受西风控制时间短,降水少。【小问2详解】采用
人工渠道、隧洞与管道输水,利于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渗漏,减少损耗,提高输水效率;人工输水线路,选择较短的路线,利于缩短线路长度;管道输水与外界隔离,减少水体污染。【小问3详解】北水南调工程对南部输
入区意义:将北部的水资源调入到南部,增加南部水资源供给,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保障水资源的供给,缓解因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维护生态平衡。北水南调对北部输出区的意义:水资源外调,当地地表径流减少,利于缓解洪涝灾害。21.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每年6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到了周边国家。据报道,近年来,苏门答腊岛的热带原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下图为东南亚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苏门答腊岛烧荒
现象发生的原因。(2)推测6至8月苏门答腊岛烧荒时烟尘的扩散方向,并分析原因。(3)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危及全球的生态环境安全,从政府角度简述如何减少烧荒现象的发生。【答案】(1)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土壤
贫瘠,烧荒在短期内可增加土壤肥力;烧荒后可形成新的耕地,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的法律政策欠缺。(2)西南向东北。原因:6~8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烧荒产生的烟尘会被吹到东北方向。(3)划定自然
保护区,明确禁止砍伐区域;制定相关的热带雨林开采和保护政策;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收入渠道。【解析】【分析】本题以苏门答腊岛的热带原始森林为背景,考查苏门答腊岛烧荒现象发生的原因、烧荒时烟尘的扩散方向、政
府角度简述如何减少烧荒现象的发生等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以及材料“每年6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可知苏门答腊岛烧荒现象
发生的原因:据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土壤贫瘠,烧荒可在短期内增加土壤肥力;苏门答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狭小,烧荒后可形成新的耕地,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位于
东南亚,经济欠发达,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森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等。【小问2详解】6至8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烧荒产生的烟尘会被西南风吹到东北方向。所以苏门答腊岛烧荒时烟尘的扩散方向是由西南向东北扩散。【小问3详解】结合上(
1)题,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有:人们为了获取粮食需求,增加经济收入,烧荒。所以政府角度:应引进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从事其他产
业能力。针对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森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政府应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的热带雨林开采和保护政策;还可以划定自然保护区,明确禁止砍伐区域。